鲁教版四年级语下册课文阅读练习(部分包含答案) (1)
沙巴岛-翠屏湖
一、《窃读记》
一、給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拓展积累
1、 搜集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顾:A注意;B拜访;C转过头看看;D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
1、顾此失彼。( ) 2、像我这样光顾着看书的人很多。 (
)
3、今天顾客盈门,服务员都忙不过来。( )
4、我环顾四周,只见这里山青水秀。 ( )
光:A光彩;B完了;C只,单;D露着;E明亮;F景物。
1、春光明媚。(
) 2、为国争光。( )
3、我担心书被卖光。( ) 4、你光着膀子想大干一场啊! ( )
5、光明在前头等着我们。( ) 6、光靠你们两个人恐怕不行。 ( )
二、写近义词。
鼓励( ) 惧怕(
) 贪婪( )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 )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
3、他读书的时候,像一只蜜蜂在吸取花粉那样专注。 ( )
4、她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就好像看见了满桌的美味佳肴。( )
5、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
去。哟,把短发
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
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
种窃读的滋味!
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______________,这个
比喻形象
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5、窃读的意思:..“窃”原意是指偷盗,而在文中指的是只看不买。
2、选一本自己读过的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阅读卡。
书名:____________
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 <
br>内容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两个有关读书认真的四字词语
3、 写出两个有关读书不认真的四字词语:
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_________________ 。
2
、你喜爱的书就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然 竟然
1、这样的宏伟建筑,(
)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2、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
)收获了。
一、填写关联词语
1、(
)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 )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
颜色和式样。
2、我们的设计( )新颖,( )很有创意,获得大家的好评。
3、( )花生的好处有这么多,( )大家都喜欢它。
4、( )你们那么爱吃花生,( )把地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5、花生(
)不好看,( )很有用。
1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
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
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
,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
才知道。”
1、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4分)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1分)
3、“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儿子具有什 么样的
品格?
1、花生最可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2、文章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比较,这样作
比较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挖了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
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xuâ
xiã)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
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
)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
大家。( )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tà
tā)下来架
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zá zā)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zhàn
chàn)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
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
起。
4、用“~~~~”画出总领全文的句子。(2分)
5、文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6、“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什么说他们“无比幸福”
呢?
7、文章反复出现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3分)
8、文中写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
挖
了36小时?(3分)
9、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父亲的外貌的句子,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10、你知道有关地震的谚语吗?
14、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
头望望
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1、
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读读划横线的句子,想一想“眺望”和“望望”能够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2
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
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
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
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
个作家,
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
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
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
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
彩极了”,“糟糕
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
握
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
糕透了
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
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2、慎”的音序是( ),部首是( ),“谨慎”的意思是
。
3、为什么说“我”是幸运的?
4、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爱有两种形式,是哪两种呢?这两种爱有什么作用?
5、你认为文中哪句话含义最为深刻,找出来画“ ”。
13《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一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
万春园和长
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
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
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
征着
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
名胜
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
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ãng fãng)莱瑶台,武陵春
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
中外风景名胜;流连
其间,仿佛(fú fï)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景观( ) 仿照(
) 仿佛( )
3、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4、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 )的殿堂
(2)( )的亭台楼阁
3)( )的山乡村野
(4)( )的民族建筑
5、缩写句子。(2分)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风景名胜(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 ):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3)武陵春色( ):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是从 、
和
三
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方面写得最详细。(4分)
8、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9、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5分)
3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
礼器,下至(
)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
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
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
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
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
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
艺术的精华,就这样
化成了一片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分)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收藏( ) 珍贵( ) 销毁(
)
4、我会用“不但„„而且„„”造句。(2分)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遭受破坏之严重?请用波纹线画下来。(2分)
6、第一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关系)是什么?
7、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分)
8、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4分)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
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8、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4分)
17.草原
一、给下列多音字组
hào ( ) sǎn ( )
mãnɡ( )
好 散
蒙
hǎo ( ) sàn ( )
měnɡ( )
二、填空。
1、《草原》一课是按(
)为线索,描与了( ) 和( )
的深情厚谊。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这是一个(
)句,把( )比作绿毯,把( ) 比作( )。
3、那些小丘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个句子把( ) 比作 ( )。
三、阅读理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
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
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
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
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
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
里,连骏马和大
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丽( )
愉快( ) 舒服(
)
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 和
。我
还从课外积累了 2个,分别是 和
。
5、文中的拟人句是什么?
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7、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绿毯上的白色大花。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海可以比作
4
什么?写一写。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 )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
8、“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 B、数量词 C、专一 D、满,全
“一碧千里”( )“一模一样”的“一” ( ) “高歌一曲”的“一” (
)
9、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 )、( ) 、(
)、( )
和( ),写出了草原( )、(
)的特点。(3分)
10、作者是按( 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主要通过描写 (
)
衬托了蒙古族同胞的心灵美,民族团结的精神美。诗句(
)就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
11、“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12、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自由发挥)
13、在这个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草原》文段选读二
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
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
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
怎么
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
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
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
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
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
立刻拨转马头,欢
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
br>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3文中的比喻句是什么?并仿写一句。
4、“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说
明
。
5、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6、“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7、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
”画出句子。“洒脱”这个词可以换
成什么词?
8、“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
) ; “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
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10、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自由发挥)
19《白杨》阅读练习一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
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
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
发芽,长出粗
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
》。
2. 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
3.这段话中写了(
)、( )、( )、(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
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 )、( )、(
)。
4、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1) (2)
(3)
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
经受锻炼,
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21、古诗 《牧童》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1分)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6、这段话运用了( )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
)。
7、造句:
。
19《白杨》阅读练习二
1、本文运用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
的精神。
2 、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
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
软弱,
也不动摇。
答: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这段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
树的特点。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
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
难,坚强执著。歌颂
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
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答:表白的意思是: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
大的白杨
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答:“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几棵小树”指孩子们。“迎
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孩子
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各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浮起一丝微笑”
意思是爸
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1、默写: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明月。
2、诗句的前两句意思: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
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3、
诗句的后两句意思: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
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
4、横野:宽阔的原野 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5、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情景,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悠闲自在)的牧童,诗人又
借这个牧童表
达了(对童年生活向往的)感情。
6、第一句是中出现了几个数字,“六七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
阔),“三四声”又
是为了突出(乡村傍晚的静寂)。
21 古诗《舟过安仁》
一、默写: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这首诗的意思: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
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坐在
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
伞使风让
船前进。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两个( 聪明天真活泼可爱)的渔童。
22、《冬阳 童年 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
的序言,作者 。我们曾经
学过她写的 ( )。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
一、选择正确的多音字。
咀嚼(juã jiáo) 嚼(juã
jiáo)烂
系(xì jì)统 系(xì jì)着
关系(xì jì)
一去不还(huán hái) 还(huán hái)有
归还(huán hái)
重(chïng zhîng)临 重(chïng
zhîng)量 体重(chïng zhîng)
6
二、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
地
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
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
,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
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
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
,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
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
骆驼的人,耐不住
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幼稚( ) 寂寞( ) 不声不响( )
2.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具体描写“骆驼沉得住气”的句子。
3.关于骆驼
队伍中打头儿的骆驼脖子底下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爸爸认为__________,
而文中的“我”认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你感觉这是一段( )的旅程。
23《童年的发现》
1.
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起始于(
九
岁那年的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的疑问,听了老师
的解释,他又有了( 为什么要怀胎九个月
)的疑问,并且对这个疑问进行了大
胆猜想,这个猜想是( 人类进化的规律 )。
2.读完课文,我觉得作者小时候是一个( 执着且善于思考和发现
)的孩子,因为
(作者遇到问题总是要刨根问到底,并且为了寻找答案会不断的思考与观察 )。 3.“幸亏她没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
不笑塌房顶!
”这句话是对( 同学们的笑 )进行了夸张,说明( 同学们不相信自
己发现了进化论 )。 4.被老师赶出教室后,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是(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
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 )
5、火眼金睛——找出广告语中故意用错的字并改正
百衣百顺(服装广告)牙口无炎(药品广告)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领鲜一步(冰
箱广告)
自己写出一则这样的广告:年年有鱼
衣——依;炎——言;骑——其;鲜——先;
6、把曾受过驱逐和迫害的科学家和伟人的名字写下来:伽利略 布鲁诺 哥白尼
25《只有一个地球》
1、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①地球的渺小;②地球的资源有限;
③人类无法移居
到别的星球。
(一)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
球,映入眼帘的是一
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 báo]薄的
水蓝色
“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
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
就像一叶扁[piān ]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
错,周
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3、划“ ”的句子用了(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
了(
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4、划“ ”的句子用了
(拟人)、( 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母亲) 、
(摇篮)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
5、看过这段话后,你对地球母亲有什么话想说? <
br>地球母亲,娇小柔美的身资让我感叹,你如茫茫宇宙相比,你如一叶扁舟,却养育着
我们六十亿人
口。
(二)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
再生,长期
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
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
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
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
了严重的威胁。
1、“再生”的意思是
(重新生长)
,“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人类随意毁坏自然
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本来”强调了
(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
现在的不可再生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科学性、严谨性)。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7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人类不珍惜地球资源,不注意保
护地球,会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
27《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如果我们放弃了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
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3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答:更加的突出了印度
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突出了印度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爱!不
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对这片土地
的感情。
仿写句子:
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盏照亮前行的明灯。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缕明媚的阳光,也是一杯浓香的美酒。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哪儿有水源和草场,哪
儿就可以是家,不管寒风,不管大雪,游牧民族总是这样,
四海漂泊。
哪儿有危险,哪儿有
火灾,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严冬酷暑,不管是风吹雨打,他
们总是默默无闻为我们的城市奉献着„„
„他们是红色的象征,他们是希望的象征,
他们就是勇敢无畏的消防队员!
3、.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太阳像
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4、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一阵微风吹过,柳枝给我们跳舞,小草向
我们点头。 晚上,星星向我们眨着眼睛。
5、童
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
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
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6、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
,能
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