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好好学习
学网球-论文答辩流程
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好好学习
武陵中心小学 林连隆
一、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
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
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
来没有真正的遇到
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们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
人一
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的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经常会摆
弄着一些东西,他们很好动。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
这个世界,他
们在学习着。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
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
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
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
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
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要把趣味归
还给学习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
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对学习感
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也许你会发现,学龄前的孩
子们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
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事
物,尽管他们的智商并没有大人的高。现在你学一门外语的速
度也许还没有儿童学说话的速
度快。这就是因为孩子们非常希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
许多伟大的科学
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小时候都没有上过学校,但他们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果。这并
不
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
在学校学习那么没意思,哪有什么乐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寻找,就会发现乐趣是无
处不在的。关
键是要去想这个东西是多么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么枯燥。比如在学习数学
时,你可能会想到一个又一
个的定理很繁琐,证明起来也很困难。你也可能想到数学中有很
多规律,规律之间互相联系,组成许多新
的事物。你还可能为学到了新的知识而高兴。第一
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枯燥,后两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
习有趣。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尽量去
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处,这样
就会发现学习以及很多
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学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样就会学得更好。请记住:大千
世界,乐
趣无处不在。
二、被动不如主动――不要强迫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也许是因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也许是因为当前社会上的竞争更加激烈,总之,
现
在的学生的确不轻松,许多无形的压力被加在了学生的身上。假如这些压力真的来源于日
趋发展的世界,
我们无可厚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压力是教师和家长所造成的,这
时我们需要说的是:不要总是
强迫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吧。
我们可能都会知道,主观上情愿做的事情往往会做得更好。假
如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到很有趣,
很情愿做这件事,他便会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完成他。如果他感觉这件事很
枯燥但又不得不做,
他便不会在上面下很大的功夫。学习也是如此。被动的、不自觉的学习是不会取得很
好的效
果的。而且这种被动和不自觉也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这也是在看管下的学生“贪玩”的原因。然而,学习本来应该是很有趣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
生主
动地学习呢?首先,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要过多地“管”学生,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
事情。有些老师总是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你们要主动地学习。但他还是经常给学
生留很多作业
,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监视”学生的课余生活等等。其实,这样不但不会使
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反
而会使他们更加反感,因为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和看管本身就会使学
习变得被动,而被动和主动这两个互相
矛盾的状态是不会共存的,当被动存在时主动很难存
在。那位老师所做的事,也就好比在奴隶社会里,奴
隶主举着鞭子对奴隶们说:“你们要主
动去干活!”确实有些可笑了。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
必须让学生得到“自由”。
在学生们“自由”的基础上,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比如老师在上课时
多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有条件时多安排一些实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把理论
变得贴
近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也许你也已经发现那些学习上比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很少有人看管的。不过,你可能会认为
是因为他们
学得好才不用别人管。但我想,正因为很少有人管他们,他们才会学得好。而那
些学习上有些差的人如果
总是被别人看管着,也许就永远也不能学好了。当然,我们要给学
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并不是说就再也不跟
学生沟通了。当学生在学习上确实有困难或者有一些
错误的想法时,应该多与他们沟通,这种沟通不应该
是训斥,而应该是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们
解决问题。
长期被动的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是不会有
好处的。如果做事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便不会有
很高的创造力和独立能力,而这些在现代社会里都是很
重要的。我们的教育应该考虑到一个
人的一生,注重考察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也是要靠主动的学习取得的
。
三、提问――让学生唱主角
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
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
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
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
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
做试卷一样,先易
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
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
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
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
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
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
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 <
br>三是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
重新
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优秀
生则更加优秀。从
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实践也证明:分层次抽查、学生互问互答,使课堂提问充满艺
术性、灵活性,能真正地处理
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
性。学生的主体
作用一经发挥,便会使教与学活动达到和谐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来。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所授课的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的调查表明,课
后能向老师质疑的占
40%,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15%,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讲的错误的不足
3%。难
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教学内容全都理解、没有任何疑难问题可问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青少年思维活跃,他们头脑中弄不懂的问题很多。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向老师质疑呢?据了解,
主要有以
下原因:一是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疑,总害怕问
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
,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虔诚而认
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
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三是不
会质疑。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和学
习上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他们平时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
识性、学术性的问题,而是经常询问诸如考什么
、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非知识、非学术问
题;四是有的老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质疑。出于狭隘的师道尊
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
面子上不好看,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而喜欢不质疑
的学生。有的老师
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
威信,
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学习和学术研究的
重要意义。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
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鼓励学生“每事问”。
学者黄宗羲指出,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马克思则提出要怀疑一切。巴尔
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
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何?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
可以做出
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
br>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就是学习问问题,学怎样问问题。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
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
教育观念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
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
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
,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
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
但会质疑,敢于质疑,
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对于那些善于思考,
敢于大胆
质疑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即使问错了也不要紧。总之,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
相长的观
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
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
的,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
问题解决。作为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热爱老师,
更热爱真理的举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