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习
麦兜语录-中小学优秀作文
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是我们课
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必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教给他们有
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而有效教学<
br>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之一。
由于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意识上还是以分数为主。
一味地追求分数必
然会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死记硬背、生学硬套成为很多人推崇的有效方法,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素质教育不能得到真正地实施。而学生
又出现了成为学
习的工具,引起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果不佳等诸多的问题。
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改变或改
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改革的重要
方向。所谓有效学习主要指学生自主性的、探索性的、研究性
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创
新性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要对教学策略进
行
调整和改革。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有:调整备课的重点,提高目
标达成的
有效性;贯彻为每个学生不同发展服务的原则,确保主体参与的有效性;调
整课堂教学结构,促进知识建
构的有效性;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互动
的有效性。除了对教学策略的调整和改革外还要抓
住有效教学的关键,要关注学生发
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
体验与交往过
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一、调整备课的重点,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而课程设
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
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独拥有知识更
有价值。要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
课程目标意
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通过知识技能的教授,最
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 <
br>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
的学习目标,帮助
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备课活动
的重点不在于研究课程标准或教材,而
在于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
学生的认知与情意的发展需求,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能发生的变化。教师在
1
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
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
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
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
思想模式。
二、贯彻为每个学生不同发展服务的原则,确保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的
改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的舞台,每一
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探究的
主题和探究的方式。
当我们把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讲解转变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后,学习<
br>者自身素质及其所生活环境的差异,就会成为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
坚决贯彻教学
,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每个学生不同发展服务为原则,让课堂教学
最大程度实现多数学生的有效学习
。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
格、爱好和
原有的知识结构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去。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性格差异
和学生的认知差异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知差异
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
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
认知水平和认
知方式,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
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
略,并引导学生在
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设计多样的学习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
求。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
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应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根据
学生不同的需求选择设计不同的学习形式,要努力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充分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手段,让学习者有可能利用各种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积极主动
的参与到教学活动
当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三、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促进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个体共同协作,相互
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我们充分发挥
每一个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彼此之间相互
取长补短,使
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这样才能充分发
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
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
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无碍
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
2
上有所发现;而课堂教学的
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新知识
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进而安排
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学习的材
料,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只有当教材知识结构、学生
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三者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
才能使教学转化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教材
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
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以渐进
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综合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
构
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
习有效结合起来,使教
学更适合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
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要特
别强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以学习
者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情意的积极发展为目标的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
是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得到主动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
需要出发,在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在
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者是否感
到安全,能否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
地自由发
表意见,提出问题,能否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深处的碰
撞
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保护学
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
全,是新的教学目标带给教师的新工作任务。我们只有把自己
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真正
从实际出发去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满足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
和鼓励中,就能产生
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中,
为创造性地学习埋下伏笔。
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目
中有人和
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师生之
间、
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彼此信任,共同合作。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
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
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
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其次,是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
3
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
会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
情感、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再次,
要激活知识,激发学生活力,充分运用
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创造出常教常新的课堂教学情境
。
不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如何改变,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要本着一切从教学实际出
发,为自己的
教育方式找到一条通向彼岸的航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