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甲方乙方经典台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怎样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北京教育学院 季 苹
在这次新课改中,评价改革是众所公认的难点,其中学生
评价里的情感、态度评价,又是大家普
遍感到比较陌生的一
个领域。本文试就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些自己的
探索。
一、教师评价和指导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
现象一:谈到某生的学习态度怎样时,被
问者很自然就会
引导你去找班主任或者家长解决,似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并不是所有教师的工
作职责。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是大家
的共识。但是,学生的学习
态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发
展,因而它是每位教师的工作职责,却不一定是大家的共识,
这
是教师认识中普遍存在的误区。现实中,教师对学生学习
态度的关心程度,与学习态度的重要程度相比,
远远不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往往忽略对学生学习态
度的关注。遇到学习态度不好的学
生时,他们常常会推给班主任或者家长去解决,而很少主动
将
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中,更少有意识
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系统培养。其实,学生
的学习态度,
1
不仅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与每
位教师都
有着直接的关系,应该纳入全体教师的工作职责。“态度决
定一切”,态度的缺失是根
本性的缺失。
现象二:通常,我们听到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都
过于笼统,似乎学生之
间千差万别不同的具体需要都可以在
笼统的评价中获得。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学生
学习态度好,那个
学生学习态度不好之类的评价。可是,如果你再追问下去:
为什么说这个学生
学习态度好时,回答则往往是:他特别勤
奋,他上课认真听讲,他经常请教老师,他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这类回答不仅给人一种笼统、不明确甚至不可靠的
感觉,更给人一种观念陈旧的感觉。 <
br>勤奋就是学习态度好吗?我们也曾遇到过那种勤勤恳恳、
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就是不出活的人
。这样的态度有时
会让人干着急,甚至让人觉得厌烦。
上课认真听讲就是态度好吗?笔者的一
位中学老师曾经
说过:“45分钟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是聪明的学生。其实你
只需要听23的课
就行,但是余下13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
不听,什么时间必须听,却要你自己去悟。”此话让笔者受益匪浅,利用好每节课那13的时间做好自己的事,让笔者
中学时的学习显得轻松自在。
经常问老师问题就是态度好吗?有了问题,是直接问老师
2
好,还是想一想再问老师好?或许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下好?
再或许放在脑子里自己先悟一悟好?恐怕后
面的几种选择
都比前者更好。
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就是学习态度好吗?什么叫
认真?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总的来说是面对全班同学
的,再加上现在大多数老师根本不自己出题,致
使作业的针
对性就更有限了。那么,学生不针对自己的需要,机械地完
成教师的作业,哪里还有
自我发展的空间。显然,这不是新
课改提倡的方向。学生对教师留的作业,应该有自己选择做
与
不做的权利。
„„
由此可见, 在教师习惯省力的笼统评价之中,既反映了
教师对
学生学习态度理解与认识上的误区,也反映了教师对
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与分析过于薄弱。这种状况与学
生学习
态度的重要性相比,实在不协调。而教师的这种笼统的判断
与评价,无论对于理解学生,
还是帮助学生发展,都没有太
大的价值。为此,笔者认为极有必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并
对学生
的学习态度进行具体的分析。
现象三:教师凭一两次感觉或者观察就下结论,似乎学生
一贯的
学习态度在偶然接触中即可轻松获得。
请看一位科学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中的一个
片段:
3
三年级开设了科学课,我作为科学老师认识了小J。第一
次上课,我就发现小J是个另
类。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眼睛
都齐刷刷地看着我,只有他斜靠在椅子上,手插在裤兜里,
眼光迷
离,不知在想什么,和其他同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我
走过去问他:小J,你怎么这么坐着?他旁边的女生
赶忙小
声告诉我:“我们班主任说他的脊柱都弯了。”在我的提醒
下,小J象征性地往上蹭了蹭
,坐姿并没有多大改观。因为
不太了解他的情况,又怕耽误进度,我就开始讲课了。第一
次课,
我开始科学课的内容导入,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我给同学们布置准备自己成长记录袋的任
务。为
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也为了锻炼他们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
的能力,我鼓励同学们课下可
以用计算机为自己的成长记录
袋设计个性化的封面。我开始介绍成长记录袋的用途并和同
学探讨
记录袋的目的。课堂活跃而热烈。可是小J却和他后
方的男孩说起话来,我提醒了他俩。那个男孩立刻坐
好了。
我赶紧表扬了他。没想到小J毫无顾忌地大喊一声:“老师,
他在装像!”一个孩子,怎
么心态这么复杂、这么目中无人。
我不禁皱起了眉头……
初次接触小J,这位教师仅凭一两次
感觉,再加上自己的
主观判断就形成了对学生的评估,这是很危险的。其实,对
例子中的小J,
教师还需要继续追问下去。比如:小J或者
那个和他说话的男孩在说什么?或许他们正在讨论教师说
4
的事情?他们说话影响周围的同学听课了吗?小J听到教师
讲的内容了吗?也许小J很聪明,教师讲的内容他可能已经
都明白了。那个男孩听懂了教师讲的内容了吗
?如果也听懂
了,小J至少没有耽误别人听课;如果没听懂,小J可就有
点不应该了。小J课堂
上随便说话,显然对教师和同学不够
尊重。不过,小J也许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的孩子。
对学
生学习态度的评估,需要在充分收集相关事实依据的
基础上进行,否则就可能是不科学的。其结果,轻者
会影响
教师教的针对性,重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需要
持续系统的进行,需要细致入
微的观察。
以上现象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缺乏认真的研究与
指导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研究与指导的原因
主观原因:
1.教师在潜意识里认
为,态度是偶尔得到的,和学生每
天、每一节课的学习或每一次活动无关,因此,教师不必天
天
、时时关注它,并将此纳入自己的工作责任。
对此,美国克伯屈指出了一个人们能够感受到却又被人们
忽略的事实,即“共时性学习”的客观存在: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有3种学习同时发生——正学
习、副学习和附学习。正
学习(Primary)指一种作业的直接学习,如做一件衣服,即
5
技能的学习;副学习(Associate)来自附带的暗示
(A
ssociate Suggestion),如衣服能不能洗,如何染色,即
知识的学习;附学习(C
oncomitant)是指正学习进行时所伴
随的态度、理想,如做衣服时应该“谨慎”,即态度的学
习。
也就是说,学生在对任何一个情景或事情作出反应的时候,
都不是单一的,至少是3个方面
。与此相对应,教师的教对
学生的影响,也必然至少会有3方面,而不是单方面。克伯
屈指出,
在这3种学习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而忽略态度的学习。在现实中,“各种理想各种态度
都有其
自身的生活史。每一种都像事实、知识或技能一样,是实实
在在培养起来的。”因此,教
师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
如何使学生在3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以实现学习的最佳效果。
2.态度是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自然形成的,不需要特
别培养。
很多教师都见过这
种现象:一些学生一考完历史,就把历
史书扔到一边,甚至撕碎、点燃,发誓再也不想读这些历史
书了。这说明这些学生历史成绩很好,却并不一定喜欢历史。
正如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分析的:“学会历
史课程内容是一会
事,学会热爱历史是另一件事。二者相关,但却不同。学会
如何独立而又可靠
地对历史作出判断,则又是一件事。每种
学习都有价值,需要考虑。正像对前者一样,对后两者也不
1
[1]
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第90页。
6
应该存有侥幸得来的心理。”进一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一定会使
学生形成一种态度,但不一定能形成我们所期望的
态度。因此,我们尤其需要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给予特别
关注、
研究和培养。
客观原因: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在考试范围内,也就被排除在了教师关
注的范围之外。
考试是衡量
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尺度。而迄今为止的考
试,主要还是局限于可测试的知识与技能上。那些“无法估
量”的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就被排在了教师关注的范围之外,
变成了“软任务”。因此,谁都知
道学习态度的重要,而谁
又都可以将其排斥在自己工作的业务范围之外。在这种现实
下,教师当
然也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认真的研究
与培养了。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以上分析的基
础上,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些基本观点:
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在每一节课和每一次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也不是在知识和
技能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它需要特
殊关注,并有计划
地培养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学与教是共时发生的,是广
义的教学法;只有
广义的教学才是真实的教学,才是高效率
的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不是靠一两次观察就
2
【2】
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第5页。
7
能得出结论的,它需要教师进行持续、系统的观察。学生的
学习态度
不仅仅是班主任、家长的事情,它应该是每位教师
的工作职责之一。
三、学生学习态度评估和培养的框架
系统的学习态度评估与培养框架的研究与制定,肯定是一
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新课改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
改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各学科的课程
标准,都为阐明本学科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与本学科知识技能的有机整合作
出了努力。但
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态
度。如何全面地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分析,仍然是一
个需要专门研究的问题。
学习态度的评估和培养框架,首先要建立在对定义的正确
理
解之上。什么叫“态度”?“态度是对任何一个特定事物、
观念或人都带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
向的持久系
统。”这是弗里德曼在198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中,以
概括归纳的方式提出
的定义,也是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比较
满意的定义。如果这样定义态度的话,那么“学习态度”就
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对相关事物和人带有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
在此基础上,学习态度的评估与培养框架,还要建立在对
学习活动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即学
习活动的基本
要素包括3个方面:求知、交往和自我发展。这样,学生的
8
学习态度,也就可以包括对这3方面要素的态度:求知的态
度、交往的态度以及自我发
展的态度。
对求知的态度:
对知识的态度:知识有不同的类型,不同人对不同知识的兴趣是不同的。知识分类很多,就以哈贝马斯的知识分类来
说,知识分为思辨的、技术的和精神的知
识。有的人可能对
思辨的知识感兴趣,而有的人却会对技术的知识或精神的知
识更感兴趣。在基
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当尽量引导学生理解
不同类型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生兴趣。知识还有不同层次,如事实的知识、概念的知识、方法的知
识和主体的知识。我们要引导学生不断探
究深层次的知识:
理解事实背后的概念→理解概念背后的方法→理解方法背
后的主体。随着知识
层次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力、质疑性以
及建构力都会增强。
对学习方式的态度:读书、听讲、
讨论、社会实践、动手
操作都是学习方式,而且都有自己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我
们设想,一个
人只爱读书,天天自己读书,不和人讨论,也
不去实践,这样的人会学成什么样子?或者,一个人天天爱
与别人讨论,很少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也不动手实践,结果
又会学成什么样?一个优秀的学生,
或者说一个能够获得最
大学习效果的人,应该是全面、有机地掌握各种学习方式的
人。因此,教
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系统观察,
9
看他喜欢什么学习
方式,并引导他对自己不熟悉的学习方式
感兴趣,最终帮助其全面有效地掌握各种学习方式。
对交往的态度:
对教师的态度: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 因为喜欢某
位老师
,而喜欢他教的某门学科,因为讨厌某位老师,而连
带不喜欢他教的某门学科。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
生,他
经常受某同学的欺负,有一次不得不还了手,正好让老师看
见了。为此,他挨了老师一顿
上纲上线的批评。他觉得很委
屈,从此对这个老师极反感,于是采取了罢听的抗议方式。
凡是这
个老师上的课,他都“人在曹营,心在汉”。以上两
种态度中,后者是绝对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前者也只
能是学
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良好开端。
对同学的态度:一次,笔者参加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
台下听一组学生讲他们的课题研究时,笔者就感到这个组的
同学有些特别:为什么组内的其他
同学都对主讲的学生必恭
必敬?主讲的学生讲完之后,应该其他同学质疑时,等了好
几分钟也没
人提问„„原来主讲的学生是学校的“电脑高
手”。面对高手该怎么办?笔者和老师们商量后决定:继续
发动发动大家,一定要等到有同学提出质疑和建议来。因为,
能够对电脑高手提出质疑和建议,
无论对大家还是对主讲的
同学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挑战。终于有同学站起来了,而且提
出了有价值
的质疑。类似的场景,无论对于质疑的同学、主
10
讲的同学,还
是在下面听着的同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时刻,
学生的态度(不仅仅是对同学的)培养就在其中。
对自我发展的态度:
对自我的态度:学生对自我的态度中,包括对自我的总体
评价
,例如:我是聪明的,我是有用的;或者,我是愚笨的,
我是没用的。还包括对自我智能的评价。有的学
生,在小学
阶段就对自己的智能作出了判断:我好像在音乐方面有天
赋,在数学方面没有天赋„
„类似的评价,实在做得太早了。
学生过早对自己的智能作出消极的判断,对于学生的发展肯
定
是不利的。其实,学生的这些评价,常常源自教师、家长
或周边环境的影响。教师负有正面引导的责任。
对自我作为学习者的态度:我是善于学习的。我是善于考
试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要由我自
己来安排„„这些都
是作为学习者的积极态度,我们要设法帮助学生去形成。
对自我的期望: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有所期望。如果没有,
就会处于麻木的、任人摆布的状态。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真<
br>正学习的愿望的。人的学习愿望,在根本上是附属于他自己
发展愿望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帮
助学生形成自己积极
的自我期望,而且是“适度压力”的自我期望。
在弗里德曼的定义中,态
度由3个成分构成:认知是基
础,价值判断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是核心,行为倾向
是认知
成分和情感成分共同作用的一种结果。认知,即一定
11
的知识经
验。情感,即对象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由此可见,
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知识经验和个体需要。
因而,
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时,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如:
要形成学生对待学习方式的
积极态度,教师既要讲解各种学
习方式的价值(知识),又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各种学习方式
带来
的好处(经验和需要)。已往,我们给学生传授的大都
是学科性知识,而对于求知、学习方式、交往以及
自我发展
的知识,则讲得不多。当然,一些教师在讲课时,会有一些
即兴的发挥,但总的来看,
教师在这方面,缺乏自觉,缺乏
系统性。不难想像,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评价、系统地研究
并指
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
步,学生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
民教育出版社.第90页.
[2]
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
民教育出版社,第5页.
5599 6649
(编辑 张 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