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terrorists-色姐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
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
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
于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
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
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字】:学校、学生、兴趣、培养
中国有一句古话:“强扭的
瓜不甜”。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是
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俄国文学泰
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
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说: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
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
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
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
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
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
所谓“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活
学生潜在的学习欲
望,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导”的行为又极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从各个方面努
力演好这个角
色。
数学教学往往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
的
形式出现,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爱因斯坦曾
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
联教育家斯卡金认为:教育效
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
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
果。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有
效的课
堂。一堂好课,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充实的教学内容,
应该讲究师生互动,要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
果。应该是在和谐、安全
的课堂气氛之下进行的。我认为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就是一个维度。
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课堂教学理想效果的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
教学气氛,让我们的学生沉浸在民主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可
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利于我们的教学。一堂好课,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交流,老师主动亲近学生,学生自然
亲近老师,这有利于我们进行教
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生们
都没有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那方面可以达到以上的教学效果呢?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启动后,教育者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
要求,如何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
兴趣,这是一道值得深思的问题。根
据我在数学教学中的感受,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浅淡如下几方
面:
一、加强形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
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
律,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物体、图像等,帮助学生
建立空间观念,
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特别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为我们的
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我在上旋转和平移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
flash,让小动物
在格子中一格一格地移,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清楚明了地看出小动物平
移了
几格,而且还能更容易地总结出在图中怎样去数物体移动了几
格。
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
的重要手段。现
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
究,又能勇
于实践。动脑和动手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
究表明,人类最好的知识来源于动手。抓住好奇
心,爱活动这一小学
生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摸、画、比、说等一系列生动具体的活动,
丰富学
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由感知到理解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教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准备了一
些一平方厘米
的小正方形,让同学们自己去拼长方形,从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
宽的关系,
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就浓了,学习效果也就
提高了。
三、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可以使学生
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
习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创设开放的人文情境,实
施民主教学,允
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期望,,这样可
以调动学生
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其次要善于把握数学
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点
,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
数学知识的原型,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
题。
例如,在教学 “四边形的认识”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主题图,
从参观光明小学美丽
的校园入手,让学生带着新奇的目光去仔细观察
主题图。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
。特别是找
图形时,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都想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发现。
有的图形学过,
而有的还没有学过,学生对这些新的图形充满了求知
的欲望,致使学生不断地探究新图形的特征。
四、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
师仍
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
己变成学生的“参谋”
,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
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
和鉴赏者,
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给
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
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
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
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
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
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
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
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五、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贪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很喜欢参加各种具有
竞争性、趣
味性的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正确引
导他们在“玩”
中思考,在“动”中探究。
如我设计了一个“找兄弟”的游戏,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
“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
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
,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
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
今
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
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
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六、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
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
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
内涵,
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
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我在教长方形的
认识时,从学生身边讲起,黑板面、桌子表面等物体就是
长方形。然
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说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再找一
找,教室里哪些
东西是长方形,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是长方形。使数学
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让学生懂得原
来数学和我们的
生活是那样息息相关,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
增强学生学
习数学的动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巧设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设计,除注意从实际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
等做
科学的安排外,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
适当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
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练习
中,开展“看谁算得有对又快”、“夺红旗”、“谁能用不同的方法
解答应用题”“我来当小医生”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竞
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
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
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教学效果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
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
,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
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达到入迷的地步。这就是俗话说:“好不如
妙,妙不如迷”的道理。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
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
是负担,从而去努力刻苦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系统工程,也是基础工程,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只有努力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只重视学生
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重视纵向衔接,而
忽视横向沟通;这样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只有加强对学生
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完成
“育人”的历史使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
的人才。(字数:3396)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李维主编的《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2]山东教育出版社罗树华、李洪珍主编的《教师能力学》。
[3]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冯维主编的《小学心理学》。
[4]同心出版社孙蒲远著的《美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