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丰年玉荒年谷-想你的也
小学数学如何实行有效备课
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促动学”的响亮口
号。“以学论
教”使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于是,
促使教师从
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
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
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提升教学效率、
提升教
学质量的前提。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下面谈
谈肤浅的理解:
一、刷新理念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说过“行动到位与思想到位同等重要”。所
以我们首先要更新观点
,要学习、要思考、更要实践。“一切为了每
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
生是发展
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教学过
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
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持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
形成一个真正
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所以我们要
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
上述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
们把注重点移向学生
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注重的焦点放在学
生、特
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
所以,备课中既要考虑教
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
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走进学生
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
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
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
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所以,只有尽可能多地<
br>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
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
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
效教学的展开。
例如:有位教师在备《搭配
中的学问》一课时,先调查了一下
学生,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每天都在吃各种各样的饭菜,但对菜的搭配<
br>实行主动研究的却很少,所以对“配菜”这个情境都比较陌生,所以
该教师重组了教材内容,把教
材中的主情境“配菜”放在练习环节,
改为学生经常经历的早点的搭配,即2种饮料和3种点心的搭配;
衣
服的搭配,即3种上装和4种下装的搭配。不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充分利用学具卡片,
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来解决搭配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
内容的
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
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
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实行新的
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
或部分掌握
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
多
少人掌握了?掌握的水准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
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了解了学
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
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
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
的机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
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理解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三、深挖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
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
读。
首先,读大纲。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
一知识点放置于
这个单元、这个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
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
,即这个知识点
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
其次,读教材。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参中的教材
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
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
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
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
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那么,该如何备教材呢?现从备教材备什么的角度谈几点理解:
(一
)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
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
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
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
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教材表
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
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
(二)备教材的顺序。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已经有所安排,但是
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时,教师往往
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
体情况做更具体细致的安排。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
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
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表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绝
大部分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
论明确的例题和习题作为学
习材料。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
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知识的表现上
,应由静态封闭转变为师生共同
探究,在动态中生成。
(三)备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新教
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
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实际情
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
使学生全身心地
投身于真实的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
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
这样,
把教材中提供的素材通过设计实际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在
实际活动中理解数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
究欲
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实行适当
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服务。对于那些培养学生学
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来说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
灵
活使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实行创造性的理解,
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同时,教师也不能局限于手中的一本教材,
能够参照别的版本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没
有可取之
处;也能够查一查其他资料中关于本课内容的相关叙述,有没有能够
借鉴的地方;还能
够收集现实生活中对本课教学有用的资源等等。一
句话,备教材时,教师要紧紧抓住以上三个“备”,为
提升教学质量
服务。
四、抓住要点
(1)确立目标点。
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
面实行目标设计。如果说发展
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
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
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能够检测的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
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过<
br>程”,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结果”。协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
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
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
动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先看课标的总
体
要求,再把这个单元的目标、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好,把目标变成问题。
例如:确定《有多重》
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
和1
克的实际质量。——过程与方法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实行简单的换算。——知识与技能
3、体验数学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
和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来
说之,要给课
堂教学注入活力,首先要确立富有活力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
应只局限于学
生理解方面的发展,而应体现全面培养目标,促动学生
素质的全面发展。
制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1、全面注重学生的发展,从三个纬度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每节课的三维目标要具体、有针对性。
3、要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层次清晰。从宏观上考
虑,从课程目标到
阶段目标,再到单元目标和一节课的目标。
4、要有数学思想、有发展性。
(三)体验趣味性
鲁迅先生以前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
br>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训练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
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
,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
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如学习
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设计训练:先计算,再想一想,这些题有
什么特点,怎么算比较快
?
12+13= 13-14= 15+16= 13-18=
你能根据上面的规律,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14+111= 15-17=
13+17= 18-19=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计算时感到有趣,通过计算发现一些规律,寻找捷径,提升学生计算水平,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类比推
理灵活解题的水平,促动思维发
展。
(四)突出实践性
训练设计不应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更重要的
是要让学生体会到
学有所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量一量
、做一做、写一写,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
惯,使之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实践性作业主要有:
①操作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一位老师设计
的
训练:用一根长16米的绳子围一个活动场地,最大能围多少平方
米?②调查型。调查可使学生发现生活
中的数学,使用已有知识解决
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凸现数学的价值。如:让
学生调查家中的各项开支情况;调查学校近两个月的用水、用电情况;
从调查得到的信息中实行整理和
分析,想想有哪些数学问题?你能提
出哪些合理的建议?③研究型。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
数学问题记下来、写出来,提供一个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
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
会。如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写数
学小论文等。
(五)注重开放性
新课改下的训练设计,无论是训练内容的选择还是训练形式的
表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
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
开放性训练主要有:A、条件开放。如:“平均数应用题”,花生糖
每
千克12元,水果糖每千克6.8元,奶糖每千克15元,酥糖每千克
10元。任选3种糖各5千克配成
什锦糖,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B、
结论开放。这类题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
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如用1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
方体,这个
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
C、方法开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
活经验,做出不同的
解答。如比较56和34的大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出下面的各种方
法。①
化成小数比;②画线段图比;③化成同分子分数比;④化成同
分母分数比;⑤与1实行比较;再从中发现
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动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六)注意延展性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训练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
,恰当地对所学知识实行延
伸、拓展。如:学习了利息、利率的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课后到各
商业银行了解国家规定的年利率情况,储蓄中有哪些种类能够不用缴
纳利息税,提前支取或延期支取的利
息计算情况。使学生不但获得了
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课本以外的知识得以补充,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
中的意义和价值。
(七)渗透教育性
数学训练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灵,将学科教学与学生人文教育<
br>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设计训练:竖
式计算下面各题,再将结果填
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20.8÷2.6 13.8
÷0.23
77.48÷0.04 3890×0.5 28.5÷0.19 想一想,填一填,再
读一读。()年
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
军队共实行重要战役200多次,共歼灭日军()余
万人。经过()年
艰苦战斗,于()年8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005年是
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周年。在这里,既巩
固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又用到了已经学
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同
时还需要一些推理,借助于短文的介绍,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的了
解水
准,达到了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提升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
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实行审视和
分析,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逐
步培养学生的需要。教学反思能够从以下几方面记录:
(1)教学目标达到没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师的教学机智。
(3)学生灵感和创新思维记录。
(4)失误分析及调整设想。
(5)还可写下“
再教设计”。教学反思后回过头来写一份详案效果
不错,能够使教学设计的环节有的放矢。一个学期抽时
间写四、五篇
反思后的详案就已收获不小了。写的目的不在多,而在于经验的总结
和升华,在于
精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听课的一位老师对这位历史
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
部心血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
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
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
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
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身的时间来
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15
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看,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课堂上的教学以
外,其为教学所做的一
切准备工作都可看作“备课”,除已有“备教
材,备教法,备学生”以外,要从提升专业素养、展开学习
互助、挖
掘课程资源等更高的视角来“备课”,为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促动
学生的发展做全面
、深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