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教学有哪些好建议
熊维尼-进学解
小学数学如何教学有哪些好建议
第1条教学
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
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
虑总体目标、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
环节目标。
第2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
确、清晰、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
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
从
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
进行叙述。注意三维目标的
渗透与融合。
第4条教材研渎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
的主要
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
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
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
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
分清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
的
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
调换、删减等方式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
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
材。
第8条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
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9条教学环节的构建和情境的创设都须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
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
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但环节不
宜过多。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
第10条
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
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预设
学生解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
习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第11条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
教学目
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
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
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12条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
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
第13条课堂调节要注意动静搭配
,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
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安排同
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
第14条教师的教学用语和
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
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
br>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15条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问的有效互动
。对
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
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
领作用。
第16条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
要善于筛选
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
捉与利用。
第17条要重视教
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
充,发
挥各自的作用。
第18条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
内
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设
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
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
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19条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形成<
br>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
独立练习时间,可以将练习穿插在新
知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练习的时间。
第
2l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
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
生的作业情况。
第22条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
对
于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
式,对学困生应坚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
业时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
错误,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
改进
教学。
第23条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
进行批改外,
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
的。
第24条个别辅导是课堂教
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个别辅导
时,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但不能让“小老
师”过多代替教师进行辅导。
第27条纸笔检测作为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诊断和反
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
习的情况,以改进教学。教师在编制试卷前,
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检测范围,理清知
识点,
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条编制的试卷要
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试题的难易要适
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
第29条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
需要,也可以向家
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30条要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
卷中所反
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
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附: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
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
生的注
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
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
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
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
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
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
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
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
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
“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
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
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
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
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
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
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
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
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
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
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
问题的能力。
4.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
的内部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
表现欲特别强烈。因此,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br>能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
围。
如:在
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计算下面四个
图形的面积: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②底是5厘米,高
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③半径是2厘米的圆。④半径是3厘米的
圆。在计算
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提出了下面的
问题: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过,该怎样办呢?圆
的面积大小到底与
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用割补法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那
样来推导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样,情景由教师创设,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去研究,
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探究氛围。
5.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上,教
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
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
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
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
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
br>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
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
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
思维空间。
6.通过设立疑点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
善于激疑才能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会导
致创造意识的萌
发。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疑点,
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开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列出<
br>如下一组算式后,我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得数。
①9999×9+9999=?②127×36+
127+63×127=?③(100+8)×125=?④98
×35=?
当学生
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是我趁机导入新课:
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
算出得数的。这样学
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
别迫切。
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
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br>
7.编拟童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人教版低年级新教材中许多主题图,
都可以编成童化故事,
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一年级上
册“比
大小”时,可以编个“猴子比聪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妈
妈给两个猴孩子带来一些礼物,先让猴孩子猜
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多
媒体展示带来的梨、桃、香蕉。
在猴子比聪明的过程中,通过
猴妈妈提出的问题,猴子们的比一
比,同学们的评判参与、帮助参与等,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
8.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
创设问题情境,有
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
学生喜欢学
、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
学的过程中,
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
同打手势判断对
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
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如师生对口令,
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说得数,然后让学生全
体(或部分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说得数。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对,
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对口令的过程中,师生要评判对口令是
否
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溶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
流
与学生的全体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多形式的互动中,训练了思维,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且
根据所学的知识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的能
力。
9.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会
使学生的手脑达
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
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
生拿出
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
展开,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
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表面积如何
算?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得到解决。
又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节练习课
,出示这样一道题:
有2个长方形木框,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拼成一个图形,
求它的
周长。大家可以用实物操作一下,把周长指给同位看,再算
一算。这样的操作会牢牢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
力,课堂气氛轻松热
烈,学生得到的结论既准确又全面。
10.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
好奇心切
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
疑问,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
效的诱因。
在课堂中故设悬念这一情境
,定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
界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研究。例如<
br>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首先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
有限小数,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
师已掌握这个秘密,不信你们可以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地判断出每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并请学生用计算器进
行验证,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否化成
有限小数的确是有秘密的。从而产
生有什么秘密的问题“悬念”,
来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
解决数学问题的迫切感。
11.巧设室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数学课堂的室外活动情境,易于学生体会到“
数学生活化”
的本质内涵,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
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带到操场上,
请3名同学分别组织全班其余24名同学
进行队列训练(不能重复),
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发现,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反比例关系,并
利用这一关系快速解答了老师指令下的队行每行人数。
紧接着老师又指着旗杆说:“若学校想
要更换新的旗杆,你能帮
助算一算旗杆应有多长吗?”“以小组为单位先研究方案,在确立实
施
的方式方法。”学生很快利用杆高和影长成正比例这一知识设计
出方案。
这种室外活
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具
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之中,与只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听老
师说教的效果,
是不可比拟的。
12.利用新旧知识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我们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
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
和探索新知。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
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过去
我们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求平行四
边
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
法?请同学们试试。”
再如,当学生在学习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时(退位),可以
启发学生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
法时(进位)进行思考,通过这
样的情境,不仅能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
求新知的欲望。看过小学数学如何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建议的还看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