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运用好典型习题
安徽黄山游-制订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运用好典型习题
作者:扎西吉村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10期
摘要: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学科,它不仅教给学生平时生活所需的基础知
识,还为他们今
后的发展奠定思维基础。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好
典型习题,让学生能触类旁
通,举一反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典型例题;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学科,它不仅教给学生平时生活所需的基础知识,还
为他们今后的发
展奠定思维基础。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好典型习
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能触类
旁通,举一反三。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不可或
缺的环节。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不仅能
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
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
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
呆板性。本文就如何运用好典型
习题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了一些探讨。
一、运用好题目中的不确定条件
有的题目中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
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
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
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
深刻性。如,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棍子,第一根截去23,第二根
截去23米,哪
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
定。”让
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因为两根棍子的<
br>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棍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
必须
知道棍子原来的长度,才能确定哪根棍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棍子
剩下部分的长度
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棍子的长度是1米
时,第一根的23等于23米
,所以两根棍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
时,第一根绳子的
23大于23米,所以第二根棍子剩下的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
第一根绳子的23小于23
米,由于棍子的长度小于23米时,就无法从第二根棍子上截去23
米,所以当棍子的长度小于1米而大
于23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
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巩固分数应用题的
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了全
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题目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