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业务学习材料

别妄想泡我
675次浏览
2021年01月03日 05: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心灵深处的歌-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熊克武)


合作学习教师走向何处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应 该是每一位教师都认真思考
的问题。笔者认为,走向研究型和富有创造性是教师在合作学习下的基本角色 定
位。

一、走向研究型

知识引领中两种身份。一是合作 伙伴。教师只有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
把握,才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悄然无声”地介入学生的学 习,与学生一起学习,
在分享探究、发现、获得过程中体验,必将极大促进学生的进步。二是交往、咨询
对象。“教学相长”,课堂上教师既要对问题进行讨论,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还要随时 发现、揭示师生双方在对话中存在的内容、意义的差异,以达到师生知
识、情感等的互补和共享。学生通 过与教师交流,借助教师对要研究的问题的前瞻
性,增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
< br>组织活动的三项内容:一是异质分组。建立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要充分考
虑个体差异。学生的 个性、智力、能力等都不相同,如果不能合理搭配,合作学习中
学生很难形成互补,也就难以取得好的学 习效果。教师在安排组员时应该精心策
划。二是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在具体的活动程序中把握契 机,让合作学习
得以充分展开。比如,当出现了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合作学习,互教互学;在个< br>人能力不能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巧妙地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培养团结精神;
遇到学生意见 不一的时候,更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毅力。三是做好指导和培训。
合作学习不是教师把学生放到一起, 告诉他们要合作;而是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
何明确具体地分配任务,如何互相辅导,如何协调分歧, 如何归纳小组观点,注意倾听
他人的发言等。

评价注意三方面。一是评价指向。 在合作学习中,评价应该重视学习过程,而
不是只关注学习结果。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的一部 分,评价要关注学生
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发展。二是评价主体。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


这是合作学习的拓展。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对自己或者他人的学习进行得当的评价,
则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即学习的效果)无疑更进一步。学生参与到对自身的评价
中来,能充分引起 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体察和关注,并深刻感悟到老师的评价。三
是评价语言。合作学习的评价语言应该 体现激励性。在评价结果的描述中,教师需
要讲究策略、技巧,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对学生有促进力量; 而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因其本身具有自由生发性,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某个细节,某个问题, 捕捉教
学内容的先机,引导、激励学生徜徉于文本情境或合作氛围中,并给学生找到自我突
破的 语言基础。

二、富有创造性

分工具有创造性。合作学习首先需要 明确、有序的分工;各司其职,有序才会
有效。有效合作要求教师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教师应多采用 动态的分组教学,
即在异质分组的基础上,经常改变小组成员的搭配方式,实现学习的动态进步和在比< br>较中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让合作发挥最大作用:第一步,先将全班同学分为
较为固定的异 质小组。小组成员可以采用学生自由选择和老师合理搭配相结合的方
法分配。第二步,小组成员之间经讨 论而明确分工:在讨论中,谁负责记录?怎样记录?
负责记录同学的轮换次序怎样安排?经过

分工,小组成员明确各自任务。第三步,在具体的课堂上,小组互动之后,选出
代表 发言,阐述小组观点;当别的小组阐述后,若该小组仍有补充,则再次选出代表发
言……第四步,小组记 录成员记下班级

探究结论,与本小组结论进行对比,组内再探究。我认为,在长期的合作 教学中,
这种稳固的小组合作更有实效。

三、互动要独特

首先,要互动。合作学习的灵魂,在合作学习(一般是小组学习)中,学习既是一
种交流方式,又是有 效的信息互动。没有互动的合作不是真正的合作。教师和学生


的互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一 个重要保障。教师的实际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
在师生合作中能够促进师生、生生的互相切磋,共 同提高;而知识往往也会在互动中
生成。

其次,互动需要“形神兼备”(互补) 。教师的角色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
创造性地引导学习,让合作学习形神兼备。教师要在上课开始时 通过自己的情感态
度、言谈举止等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产生与教师、同学、教学内容互动的欲望。形式上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
思维的互动,而开 始时的精彩影响着整节课的进程。

再次,互动中注意主体性和个性化。在互动学习中,主 体性的体现是基础;学生
个性的体现和促进是合作学习的一大特点。互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最大的 进
步,并在体验进步的喜悦中,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在某一范畴内,教师可以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
想:“这是我主动选择的,不是被迫的。”学生因而体会 到一种尊重,发现自己的主
体性,并主动学习!

最后,多边互动中,教师要具有 创造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参与活动和作出评
价的过程中,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这里教师主要 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造
性,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途径一:引导团体研 究性学习。个体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往往限于知识方面。而
合作基础上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引导学生探究不同 的阅读

方法,它要求学生围绕确定的主题,用各自的形象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看法,交流< br>体验;并在交流中激发思辨性的观点等。

途径二:交流,鼓励,讨论,激发不同观 点。教师要少讲话,多思考,用自己的问
题“抛砖引玉”,引出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


造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的四个视角经过多 年的宣传,“以学生
发展为本”的理念,似乎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所见到的教学文献、课例分析< br>乃至于说课评课现场,不提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已经不多见。但是,怎样在课
堂上将这一理 念化为实际的行动,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仅想结合自己对
“什么是好课”的观察和研究出发, 谈一点想法。

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从“一节课的基本构成要素”开始的。我认为,从空 间
维度看,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大要素组成的。其中,教师以其
“教”的行为 ,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学生以其“学”的行为,在课堂上汲
取知识,获得发展;课程资源作为 一种师生之间的媒介,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依
托。从时间维度看,假定以一节课为中心,它不仅可以分 为“课前”“课中”“课
后”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连续不断发展,引领着教育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而
且还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内从学段衔接、学科互补等多方面加以考虑。由此,我感到,
一堂“ 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教”的行为,形成从“预设”到“达成”的流畅 线条;“学”的行为,形
成从“预期”到“成长”的流畅线条:“好课”应该是这两个线条完美组合而成 的
和谐交响曲。

2、“课程资源”,围绕着实现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课 堂里应用时实现
了最有效的整合:“好课”应该是这两个方面的完美组合而成的高效能的乐队。

3、在整体的设计上,课堂教学应该是紧凑的,不应浪费一分一秒;在具体的情
境中 ,它可以是轻松的,充满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4、“课”是一个“点”:纵向延伸,包含 着课前课后形成的一条“流畅的线
条”;横向拓展,应该是多种资源在特定时空的凝聚,所以,应该“瞻 前顾后”“左顾
右盼”。



假定上面的认识能够成立,那么,我以 为,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
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注意研究和利用学生的“预期”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题为《生命的种子》的青 春期教育课,内容是关于人类生殖
的基本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这是一节比较难上的课。因为它涉及 的是这个年
龄段孩子们难以启齿但又迫切想知道的东西。这位同时担任学校心理室工作的老师,
结合平时的工作,对学生的需求做了调查,针对学生的需要,她从“为什么要孝敬母
亲”“为什么女孩子 要参加体育锻炼”“女孩子为什么要拒绝婚前性行为”“为什
么要珍惜生命”等问题入手,将对话、讨论 、图示、讲解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
仅讲清楚了必须要讲清楚的“性生理常识”,而且也恰到好处地让 孩子们接受了
“性伦理”“责任心”等教育。整堂课气氛热烈而又融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就在于教师事先充分研究了学生的“预期”,并在课堂上
注意利用好这个“预期”。大家都知道,一节课成功与否,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是关键。而学 习兴趣的核心,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预期”。传统的课堂教
学,人们比较关注的是从教师出发的“预 设-达成”这一线索的流畅与否,而对于从
学生角度出发

的“预期-成长”这一 线索关注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
景象: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而学生则在下 面“昏昏欲睡”,长此以往,“以学
生发展为本”又怎么落实?可能有人会说:在教师进行“预设”时, 一定会考虑了学
生的“预期”,这可能是对的,毕竟一个成熟的教师,在备课时不可能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情况。但是,“考虑”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从我所观察到
的课中,凡是能 够做到这一点的,往往不仅有良好的课内互动,而且,教学效果也是很
好的。


2、注意从学生需要出发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 初三毕业班模拟考试以后的“试卷讲评”课。按理,这类
“试卷分析”学生会十分关注,认真听讲。但那 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不好。事后
我了解到,在课上,教师花了不少精力进行的“文言文讲评”,实际上 学生基本上都
答对了,教师却依然按照文言文试题讲评的“预设”安排,以“串讲”“对题”为中
心,重新讲一遍。而对于错误率较高的“现代文部分”,却语焉不详,学生依然“云
里雾里”。

课后,在和执教教师交谈中,我了解到教师这样处理的想法是:由于本校学生来
自农 村,文言文的基础差,考试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答好的题,分析时一定能做出
来。因此,想利用讲评重 复一下,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一些。我觉得这个想法不能说
有多大的错,但关键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落实。 我们知道,按照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的解
释,“课程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课程标准”“教 材”等“固定资
源”,也包括学生等“活的资源”。像上面提到的这节课,假定教师能够根据学生
“基本都答对”这样一个实际情况,按照“举一反三”的思路,将“教材”资源、学
生这一“活的资源 ”等整合起来,组织讲评,同样能够达到“利用讲评重复一下让学
生掌握得更扎

实”的目的,但课堂教学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们能够利
用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 富的。在硬件基本到位的背景下,课堂里“PPT”的使用
已经十分普遍,“网页”“互动”等也已经不 少。但是,怎样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来用好“资源”,还有许多可以探讨的地方。

3、注意紧凑和轻松的辩证法

笔者听过一节小学四年级的“作文课”,话题十分 有趣——“味道好极了”。
整节课给我的感觉是:既紧凑又不乏轻松愉快。据执教教师介绍,这节课是他 们学校
《美味的食品王国》“主题单元设计”中的一节。在这节课之前,进行的是“走进
美食” 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美食”,或者上网查询“美食”,然后


“把自己品 尝的美味通过作文形式与别人分享”。这节课就是让孩子在和别人“分
享”的过程中,进行“作文自我修 改”的训练。在这节仅有35分钟的小学作文课上,
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所写的“飞饼”“ 麻辣豆腐”“猪尾巴”“小笼
汤包”“粽子”等五篇短文进行了“分享”和相应的“作文修改”练习。从 时间上
看,这节课非常紧凑,35分钟讨论五篇作文,平均每篇不到7分钟。但是,执教教师
充 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从五个不同的角
度切入,对四年级小学 生在写这类作文中常见的问题,作了引导。由于方法得当,加
上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整堂课依然显得比较 轻松活泼。

人们总以为:课堂教学就应该珍惜每分每秒,年级越高,学的内容越多,课内 教
学时间越紧张。为了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常常是
“紧凑有余 而轻松不足”,这本身有它的合理之处。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学习“期望”降低。怎样从 “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来认识和处理好“紧
凑”和“轻

松”的关系?笔者以 为,怎样认识和利用学生的“期望”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
“学习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同样,“紧凑 ”也未必一定要“板起脸孔”说话,
也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实现,关键在于心中要有学生,要时时 从“学生能不能
高效地学会”出发来思考和行动。

4、注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我曾经听过两节同样以《飞天》为课题的课,所不同的是:一节是美术课,一节
是音 乐课。美术课《飞天》整节课围绕着“飞天的美学思考”做文章。教师图文并
茂地将“飞天由来”“飞天 图案在形体、构图、动态、服饰等方面的美”如数家珍
式地娓娓道来,同时,又以“画一画我心中的飞天 ”为作业要求,让学生们当堂作
画。音乐课《飞天》通过欣赏舞剧“丝路花雨”片断、舞蹈“千手观音” 等,引出
了本节课需要学习和欣赏的课题民乐合奏《飞天》。教师逐段播放、逐段讲解,引
领学 生欣赏各种乐器是怎样演绎“飞天”的。作为一般的美术、音乐课,这两节课


尽管还存在 一些不足,但从让学生们整体感受“飞天”的艺术魅力,懂得同一个主题
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言,还 是很有探索价值的。

我们知道,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课,只能一节一节地上。但 事实上,对
于学生而言,“这一节”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上一节”的铺垫和准备,也离不开
“下一节”的巩固和拓展。“这一门”的学习,或许还得益于“那一门”的影响。
两节“飞天”课,证明 了这一点。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
考虑这些因素,努力做到“瞻前顾后”“左 顾右盼”。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瞻
前顾后”比较容易做到,“左顾右盼”则难度较大。随着课改的 深入,综合性课程、
研究型课程的推进,这个问题也有望解决。

金水宝胶囊功效与作用-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


满月酒答谢词-压抑的近义词是什么


搞笑短信大全-辞职信模板


高考加分条件-破灭


如何卸载office-幼儿园中班个人计划


校友会大学排名-中国皮影戏


浩辰cad2010-西门豹ppt


革命歌曲大全-家长签字评语大全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