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温柔似野鬼°
509次浏览
2021年01月03日 06: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透明色-乡音未改鬓毛衰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万维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编码G623.5 研究类型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湖北省襄州区黄龙镇中心小学 孙玲
[摘要]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
向,才有动力。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
前推进。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改革实践 精心设计 课堂提问
现 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
学的前提,因此,如何积极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
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 发展的。“古人曾明确
指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疑问,有疑才有问,说的就 是这
个道理。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方 向,才有动力。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
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些浅显粗 俗的表面问题,学生会
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那些过于艰深又脱离学生年龄生活实际的问题,也会阻< br>塞学生思维的绿色通道,扼杀学生的兴趣。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运用得好,可以提高
教学效果。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 在一问”,
对课堂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课课堂
提问 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如同桥梁,联系着教师与学
生的沟通;如同序幕,预示着 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序曲,为演奏或歌唱奠定
了基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恰当而精 炼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 ,
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对上好一节课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使他们在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智慧呢? 下面根据我
多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就如何进行课堂 提问,讲究课堂提问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学生感兴 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
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
力源泉。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 立即
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 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出示用两块颜色不同的硬纸剪成的大
小不同的两个梯形,提问:“哪一 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
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 好回答。此时此刻抓
住学生渴望了解大梯形面积比小梯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进入新
课。这样的课堂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
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其次,针对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
问要有利于 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地说出
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如我在教 学“厘米、毫米的认识”时,当学生明白
1厘米=10毫米后,让学生说出:“3厘米6毫米等于多少毫 米?”在老师启发
诱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的有根有据:“因为1厘米=10毫米,3厘米就是30< br>毫米,还有6毫米,一共是36毫米。”在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进行课堂
提问时是针对具体 问题具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深入钻
研思考问题并抓住题目的本质和核心,从而 掌握解题的规律。
例如“一瓶油,将它的14倒入一个重100克的玻璃杯里,再把杯放在天 平
的一个盘里,然后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中放入400克砝码,这时天平就平衡了。问
瓶中油重多 少克?”我在教学这道题时提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天平平衡了,说明两个盘中的重量怎样?(相等)都是多少克?(400克)
(2)天平左盘的玻璃杯中,装有多少克油?(400-100=300(克))
(3)玻璃杯中的300克油,占这瓶油的几分之几?(这是题目的核心)
这样设问,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帮助学生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所在。
最后,针对能培 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
学实际中,对于同一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 ,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逐
步养成善于思考 ,善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
例如,“甲数与乙数的比为3:4”,根据这一条 件创造性地提出如下问题让学
生思考回答:“乙数与甲数的比是几比几?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甲数是 乙数
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乙数是
甲乙两数和的 几分之几?甲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乙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
倍?”等等。 教师只有善于改造教材中的 数学问题,多角度提出问题,才能使
数学事实起到更好的作用,充分体现其内在的教育价值。
二、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究其实质是个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发 展同其它事物的发
展一样,只有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才能使认识的主体即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
学习。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既具有思考性和深刻性,又富有
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 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如在除法教学中,“12÷7”,
商到千分位时出现4,要求保留两位小数。这 时,提问“要求商保留两位小数,
千分位上的4怎样处理?”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从心理上处于期待状 态,产生
了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内在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
三、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
提问的方法很多,按其层次和作用可归纳为四种:一是 复习性提问,即在讲
课之前提问已学过的内容,以达到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二是引导性的提问,< br>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引导学生由已学知识向新学知识过渡。三是重点性提
问,也就是在教学 过程中讲到重点处必须提问,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
面通过提问使学生对问题了解得更明白。四 是总结性提问,即在新课讲完之后,
要提问学生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容的重点是什么?要掌握 哪几个关
系问题等等。这些提问内容很多,可灵活运用。但是课堂提问要讲求渐进性,先
易后难 ,由表及里,不断加大难度,把思维引向深入。一个问题可能分几步解,
每一步的提问都要恰如其分,提 问既不能次序颠倒,又要注意前后衔接,使每一
个提问都能恰到好处地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
四、设计的问题具有实效性。
按照教学设计,一节课大都分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巩固练习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课堂小结五步进行,提问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一 般在讲新课之前,先进行复习性提问;导入
新课时,进行引导性提问;讲授新课时,进行重点性提问;小 结讲评时,进行总
结性提问。每次提问放在什么时间,教师应该按照教学进度、学生理解程度及时
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听讲的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思路合拍。
教师把握好时机进 行课堂提问,要注意捕捉良机。错过良机,就要影响提问
的效果。课堂提问良机的选择要依据教材内容和 学生情况来确定。
1.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应选择的最佳时机是:
(1) 教材的 关键处。教材的关键处是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最重要之处。教
学进行到此处时应该提问,引起学生注 意,使学生弄清关键问题,学会新知识。
(2) 教材的疑难处。课堂教学是一系列由旧到新的知识迁 移过程。新知识如果
没有疑难也就不成为新知识。因此,教学进行到疑难之处要设问,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3) 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环环相扣,每一处新知识必然有
与它相关的旧知识,连接点就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设问,
便于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 渡到新知识,促进知识迁移。
(4) 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精华处必然是新知识的重点部分,就是需 要学生理
解和掌握的地方。因此,针对教材的精华处要认真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它。
(5) 教材的深奥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都有一定的难度,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就是
教材的深奥之 处。这样的地方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有计划地精心设计系列问题,
有利于减缓坡度,突破难点。
2.从学生角度来说,最佳提问时机是:
(1) 当学生的思维困于一个小天地而无法突围时 ,教师要精心设问,引导学生
冲出困境,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答案。
(2) 当学生受 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要精心设问,帮助学
生实现知识迁移。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学生列方程的思路容易受算术法列式
的影响,总是按算术法的思路列方程,这时就应该设问,让学生弄 清两者的异同,
掌握方程法的特点,摆脱算术法思考问题的影响。
(3) 当学生疑惑不解时,要恰当设问,帮助学生解惑,弄清问题,理解新知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学生有所领 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要通过设问,给学生表现自己
的机会,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 学习热情。
(5) 当学生胡思乱想,搞小动作,精力分散时,要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注意,
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其次,要掌握好提问的次数。也就是量要适度。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但过多提 问或提出的问题使学生难以解答,会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甚至反感,
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 计时,事先准备好,讲到什么时候提问什么问
题。
3,少用判断性语句提问,如“对不对?” ,“是不是?”等。这类问题学生容
易找到答案,问题本身容易导致学生不假思考,思维程度很低,常包 含偶然因素。
因此,这类提问,从学生回答中难以找到学生错误症结所在,只宜少用,或在应
用 时加一些引导叙述算理或引导思考的提问。同时还要灵活机动,根据课堂气氛,
随时再提一些问题,帮助 和引导学生思考。另外,课堂提问还应采取多种多样的
形式,如图解式、板书式、实物对比式等等。
五.设计的问题具有全面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 欲望的重要手段。所
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不应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让优等生“包场”,将学困生冷落一
旁,就会导致学困生 听课注意力分散,身在课堂,心系窗外。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应该心中有学困生,优先提问学困生。
1.设问要讲究层次,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
2.优先让学困生应答或板 演,做到学困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等生代
劳,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
3.应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其积
极性 。教师应利用提问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把握教学进度,因势利导,以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锤炼提问的语言。心理学认为:严谨
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 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
清晰。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不断锤炼提问 语言,达到准确、精炼、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亲切、感人、幽默。用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
为有形,创设民主、宽 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乐学、
会学、善学、学好。
六.设计的问题具有思考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 展。所以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要大而空,也不要细而浅。因为二者都不易引起学
生 的思考。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
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提 出问题:(学生看书例1)竖式是怎样计算的?想一想
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 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小数除
法的计算法则并为学习后面的例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时 ,
我紧紧围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的知识重点设计问题。在学习异分母
分数加减法时 ,针对教学重点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先通分,然后计算?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实 践使我体会到这样提问既加深了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设计具有指导性的问题
“眼看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学习抽象的几何初步知识 时、为了帮助学
生建立空间观念,我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
一拼等,引导他们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再引导学生抽象出几何形体的性质及计算
公式。如在学习圆面积一 课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重点理解:书上三幅图
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组织 学生按书上的操作顺序自己
动手操作,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由圆形转化成什么样的图形?变 形
之后面积有无变化?(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相当于圆的什么?
(3)你能 不能总结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总结出圆的
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2。这样 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促进他们去抽象概括和总结,使他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学生运用多种
感官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从而也就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 ,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一律。在素质教育
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用、创 造出其他丰富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彩的课 堂提问。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心弦,让
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就是成功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体现在教师的无穷创造上,它熔铸 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
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恰当的课
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有学生积极主动
的思维过程,才 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
更应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真正发挥课堂 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
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万;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数学教学研究;2004年07

[ 2]侍步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
用);2010年03 期
[3] 钟美凤;王才红;;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教学实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
年05期
[4]朱艳艳;;提供多元的学习材料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J];小学教
学研究;2011年26期
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方案
前言:
一般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采用水溶性聚胺脂浆材进行灌浆处
理;小于 0.2mm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胶封缝(对于干燥缝:采用改性
环氧树脂基液封堵;对于潮湿缝:尽可能采 用水溶性聚胺脂灌浆,止
水干燥后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基液封闭。灌浆困难的裂缝采用“堵漏灵”
堵漏止水,干燥后用改性环氧树脂基液封闭)。水溶性聚胺脂灌浆处
理裂缝的工作原理:方法利用机械的 高压动力(高压灌注机),将水溶性
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注入混凝土裂缝中,当浆液遇到混凝土裂缝中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会迅速分散、乳化 、膨胀、固结,这样固结的弹性体填充混凝土
所有裂缝,将水流完全地堵塞在混凝土结构体之外,以达到 止水堵漏
的目的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二、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规范》GB50367-2007
2、相关厂家的配套产品说明
3、国家省、市有关法规
三.灌浆施工操作步骤:
清理裂缝→固定灌浆咀→封闭裂缝→通气试验→配置浆液→灌浆→
环境保护
四.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措施: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外贸收款-有私人借贷的吗


创业时代全集-屡试屡成打一动物名


男人三十岁-语文网


消防施工-有关秋天的诗


读童年有感-鸡鸭的成语


雅思高分范文-腊八蒜的做法


与企鹅同行-西餐礼仪培训


喧哗-医学检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