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介绍

萌到你眼炸
686次浏览
2021年01月03日 09: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dior墨镜-冬日雪景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欧阳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
上册》介绍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 数学(1~6年 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
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 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
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套的 各册教材已经陆续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
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 区开始使用。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
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 评,在体现《数学课
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 了很好
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 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坚持
“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两
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
心理学的原 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
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 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
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熏陶与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本实验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
了笔算的 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
地叙述“算理”的改革 理念等。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数学课程


标准》计算教学改革 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
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 计算的认
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
要求大大 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
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 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 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
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 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 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
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 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
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 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
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 拾级而上”
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 br>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
一方面 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
生记忆的负担;另一 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 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 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 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
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 题的一个组成
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
材的 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
学与解决问题教学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例如,
在解决旅游距离问题的情境中教 学笔算减法,在解决运动场看台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情境中
教学连续进位的乘法。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 br>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所以 ,估算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
的例题都展示了笔 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
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 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的能力, 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 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
这些概念所表示的长度 、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


们的生活、生产有着 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
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
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 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
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
度,不仅让学生在学 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
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 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
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 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
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 br>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 。例如,通过“生
活中的数学”、调查了解一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时间
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
念。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
分 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


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
生通过实际操 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
解。例如,毫米、分米的引出 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基础上,四边形的
特点与分类也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结果。 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
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 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 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
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 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
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 第一学段要
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 br>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例如,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先
让学生 估计数学书的长和宽各大约有多长,再进行测量。在相应的练习中也安排了“先估计,
再测量。”的题目 。在“四边形”一章中则设计了“估计”一小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
互讨论中学习估测的方法,练习 估测长度,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实
践能力。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
之一。所谓“经历 ”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
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


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 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
册实验教材注意体现这一理念,不仅利用 丰富多采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
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 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有余数的除
法”一章,教材提供了“班级开联欢会布置会场需要摆花”这一现实 题材,设计了没有余下
花的摆法、余下花的摆法、以及进一步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对有余 数的除法、
余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等一系列知识,理解层层推进,概念逐步形成。同样,关于周长概< br>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学生也经历了了解什么叫周长、怎样测量周长
以及探 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



再如,“可能性” 这一 单元,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新年联
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主题图),大量的 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设计学
生感兴趣的摸棋子试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 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 对象,从不确定现象
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 学生较
难建立这一观念。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
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
测、试验与 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
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 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
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 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 ,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
做了 很好的尝试。



(1)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实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 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增长与提高,实验教材注意逐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点 突出表现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填一填、说一说” “掷一掷”。与前几册教材相比,本册实验教材的实践活动更侧重培
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也可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例如,“掷
一掷”的设计,展示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运 用各种已学的数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解决
问题。即在探究活动中(列出组合数──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 可能性──探索可能性的大小),
将可能性、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知识和方法综合运 用,结合在一起。又
如,“填一填、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而且启发学生自己试 着通过
各种方式查资料,找出小学生充足睡眠的时间数。这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不仅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都能
起到促进作 用。



(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本册实验教材 注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材。例如,结合教学和
习题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在一 些主题图和例题中,利用图片和统计表,介绍了我国特有动
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对学生 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又如让学生了解自
家的用水量,与家长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 保护教育等。



教材还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用一些有关的数学 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
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例如,介绍了加号、 减号的出现史、分数
表示法的发展等。还安排我国古代的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史料──曹冲称象的故事、 “七巧
板”的由来、我国古代计时工具──刻漏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
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与发展也有 潜移默化的作用。



(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



教材中设计了 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
例如,设计了用七巧板拼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 ;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再算出这些图画的周长; “森林餐厅”唐僧师徒三人拍风景照、 “该我
演大灰狼了” 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拉近了教科书与学生的距离,使
学生感到的亲 切,喜欢阅读教科书,从而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实验教材 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
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 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
践活动等。



(一)数与运算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的计量

第一单元 测量

第五单元 时、分、秒

(三) 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 四边形

(四)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 可能性



(六)数学思想方法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七)数学实践活动

1.填一填、说一说

2.掷一掷

北京联合大学是几本-yiqilai


荷花的诗句-幼儿园运动会方案


jpg格式-圣诞节歌词


消防知识问答-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宴会祝酒词-黄山三日游


attendre-画家和牧童


c钱未来式-曹刿论战翻译


十一年伴奏-男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