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绝世美人儿
769次浏览
2021年01月03日 09: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网络推广方式-中秋节祝福语简短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田世光)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龙口市新港路学校 王同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教研室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 台,让大家在
一起共享资源,共同进步。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
教材分析。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二、重点单元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
三、重点课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建议。
一、首先我们一起来关注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一)、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其中有 5个单元属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动物趣
闻”是认识克、千克和吨;第二单元“风筝厂见闻”是学习简 单的两、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第四单元“采访果蔬会”是学习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br>第六单元“美丽的街景”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第八单元“奇妙的变化”是分数
的初步认识。 3个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第三单元“热闹的民俗节”是学习对
称;第五单元“走进新农村”学习位 置与变换;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学习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第九单元“摸名片”是学习统计与 可能性。课后的两次实
践活动“变化的影子”、“点击双休日”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二)、本册教材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与数学思考方面:
会计 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其解 决相关问题;了解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
克、吨;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东 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并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初步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知道什么 是对称;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
统计 ,知道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 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喜欢学习数学,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 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道
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初步形成合 作的意识,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接下来我们分单元进行教材分析,我们先看第一大版块:
【代数领域】: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本单元是学生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也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课本只安排了一个 信息窗——动物趣闻,该信息窗图文并茂,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
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 景。通过提出“1克有多重?”“1千克有
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从而引出对克、千克、吨 三个质量单位的认识。
因此,•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
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 位;感受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实践克、千克、吨的
简单应用。教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 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则
是: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
接下来我对本单元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依靠丰富的感性经验做支持 ,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
定要组织学生通过估一估、掂一掂、再称一称等系列操作活动,感受和体验 质量单
位的大小。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真实地感受物体质量的大
小。
2、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物品的质量,尽
可能多地列举 出质量是1克、1千克的物体,有了这样1克、1千克的质量单位做
参照物,学生才能更准确的估计出相 应物体的质量,加深对物体轻重的理解。对于
这一点,我想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多说几句。在提出“1克 有多重”这个问题后,
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称一称一枚硬币的质量,从而引出对1克的认识,接下来,让
学生多列举一些生活中质量与一枚硬币差不多物体的质量,如一粒花生米、4粒黄
豆等等,让学 生直观的感受到:哦,这就是1克啊!学生们有了这样很直观的参照
物,就能轻松的理解了:原来较轻物 体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同理,教学1千克,
也要让学生了解,2袋食盐、6个西红柿这些物体的质量大 约是1千克。从而引出
对千克的认识。学生只有在头脑中清晰的建立起1克、1千克质量的表象,才能更
恰当的表示出其他相应物体的质量单位。其实类似这样先建立表象,再进行教学的
环节,我们在 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进率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如1厘米有多长,
1平方厘米有多大?等等都要先建 立表象教学。
第三点建议3、认识了克与千克,再来学习吨。由于“吨”这个单位很大,孩子很
难直接体会,学习起来比较有困难,所以老师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计量很重的物
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通常用吨做单位。比如: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一艘轮船的载
重量,都要用吨作单位。
4、根 据情景引导,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
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 一素材,让学生课前调查有关动物体重的资料,昨天,
曹老师也介绍过现在的数学学科已经与其他学科相 整合,因此让学生课前通过网
络、书籍搜集资料,学生既了解了人文知识,又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 。同时,



每人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时,学生还会品尝到资源 共享的乐趣。
真的是一举三得。
•教学建议我就说到这里最后看一个自主练习:第9页12题 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小
调查的题目,这样的作业设计符合目前我们作业改革的要求。但是练习之前,老师
应让学生设计好调查内容和方法,再放手让孩子去活动,这样做,可以减少活动的
盲目性,提高 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单元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 br>•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
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
算方法,为后面第四单元的学习打好基 础。
•本单元共4个信息窗,教学内容分别是是:学习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
的口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以及除法的验算。教学的重难点是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 法。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特别是笔算第一次商 后有余数的除法,
操作学具更能发挥理解算理的优势。
2、虽然本单元的重点是笔算,但要有 意识地将口算和估算渗透在笔算教学过程中,
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计算策略,这也是以后较复杂除法计 算的基础,要引导学生
结合实际情境灵活思考。估算这种策略在目前的计算教学中真的非常重要。昨天那
节小数加减法课例中,于老师课堂上鼓励学生说的那句话大家一定记得吧,她说:
估算是很重要 的,孩子,你能运用估算来验算结果,真的太棒了!
接下来,我们重点解读一下
第四单元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这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是学生在二年级 下册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均是三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 及应用除
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共设3个信息窗。下面我们结合每个信息窗具体分析一下。
•信息窗1:算式 184÷8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
索笔算方法。这里重点引导学生 思考:为什么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为什么要写
在十位上?通过思考,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算法。这 也是本节课重难点突破之处。
我还要强调的是:要重视估算,估算既是知识目标,也是能力目标。可以把 估算作
为计算的一种策略,也可作为笔算的一环,在笔算之前先进行估算,估计一下商大
约商几 ,最后用估算对计算的结果作出检验。
•信息窗2:通过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428÷4,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算式 204
÷2学习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有0的除法;算式 420÷3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



算式 662÷6学习商末尾有0、有余数的除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及时对本信息窗 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在计 算
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商几,不够商1,就商0。这是本节课重难
点突破之处 。
•信息窗3:算式 960÷2÷4或960÷(2×4) 学习连除算式;算式 (320+520)
÷4 学习先加再除的算式。
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 综合算式解答。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
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并结合分步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 算顺序,还要联
系题目的现实情况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运算顺序的学习本信息窗是
重点。
我们继续来分析
第六单元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个单元也是计算领域的一个重点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法口算、
表内乘法、以及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
完全乘法,这是乘法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也
是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小 数乘法的基础。
我们还是分信息窗来重点解读;
•信息窗1:算式 40×20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式 22×30学习整十数乘两
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式 23 ×12是学习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
式 24×20 ,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时,要加强口算和估算。本信息窗是把口算、 估算和笔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
策略出现。笔算教学时要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要突出强 调第二部
分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第二部分积个位上的0不写的理由。这一问题是本信息窗的
重点 。
•信息窗2:算式27×23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算式 22×28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判断积的大致范围,然 后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并汇
报及交流自己的算法,这里要突出的是简单的进位,这也是本信息窗的重点 。
•信息窗3:算式 28×39学习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算式30÷2
×6 或30×(6÷2),学习运用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独立解答,再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以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对于第二个例题的第二种方 法,30×(6÷2)这个算
式,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应加以引导,主要是体现算法多样化。
•信息窗4: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读懂图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时要让学生读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
值的数学问题,避 免提出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在交流中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提升本单元所 学的内容。
第八单元“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 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
数是代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学习内容是: 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简单分数
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子 、分母相等的分数就是1。教学重点:初步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这个单元我就不一一分析了,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1、合理应用信息图。课本97页“一半 怎样表示”,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三种学生可
能预想的答案,一个是用半圆表示,一个是三条竖线,上面一 条,下面两条,一个
是没有分数线的12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教学如果照本宣科,即使勉强执< br>行,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我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课堂生成来 进行教学。不要课本当成尚方宝剑,以他为尊,也就是说要合理应
用信息窗。
2、关于情景图 ,课本情景是以人的立体形状呈现的,人在生长变化中各部分的比
例是在线上来呈现的,如果按照教材的 呈现方式来教学,就只能是在竖“线”上来
认识分数(二分之一),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线上认识 二分之一不符合儿童
的认知规律,所以教学时可以调整行为,如我们在教学时通常用纸条或圆纸片折一< br>折、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来描述二分之一,把在线上认识分数改为在面上来认识
分数。这样效果 会更好一些。
3、重视直观操作,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分一分,在充分
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支持学生大胆猜想,创意自己表示
的分数形式,经历符 号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
4、别忘了强调分数意义中的“分”一定是平均分。
这样代数领域的五个单元我们就解读到这里,继续来看
【图形与几何领域】:
第三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仅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中提供了多幅在民俗
节上拍摄的照片,根据内容分为建筑物、京剧脸谱、民间工艺品、民间杂技四 个版
块,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图中感知对称现象,
认识轴对 称图形和对称轴;学习对称轴的画法;能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
半画出另一半。教学重点:通过 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按要求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与交流的机会,只有通过大量的折 、拼
对称图形,才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自主练习:33页第11题,通过讲 故事,初步了解镜面对称。此内容比较抽象,不
要讲的过深,只是了解、感知即可。
第五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 、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时学习平移、旋转现象。因此,教 学时要
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咱们老师在具体教学时把握好教材就可以了,我们
重点解读
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 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
础上进行的,是以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也是学习其 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
必要基础。因此这也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教学单元。
•本单元教学内 容有: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认识及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 比较。我们继续分信息窗来解读。
•信息窗1:教学内容是学习面积的意义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

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提出问题:面积指的是什么,当学生有了充分的感知之
后,不必非得要求学 生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概括出面积的定义,只要能结合具体的
实物和图形,正确的说明就可以了。 2、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来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说说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然后
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动手测量一 些比较小的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
测量要让学生知道包含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就是几平方厘米。然 后再让学生用1平
方厘米的学具测量一些比较大的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必须有比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时再引出对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学习。
•信息窗2:教学内容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
算。 建议:1、加强操作。“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根据上节课的经验,学生可能想到用
平方米去摆一摆 。在这里不可能把厨房搬到教室里来,因此就可以借助长方形纸板
来研究。
2、充分利用迁移 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
自己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 、归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
识和能力。在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探 索,经历猜测——



验证——概括的过程,从而获得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信息窗3:教学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本信息窗虽没有例题设置,但教 师可结合现实场景,简单介绍一下信息窗中石膏线、
木地板的用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重点是要区分周 长与面积的不同。要引导学生
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三个方面进行区分。
信息窗4:通过小区的占地面积、绿化面积引发学生提问,引入认识较大的面积单
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感知是基础的原则。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或学校外,圈出边长
是100米的 正方形,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走一走,从而让学生感
受1公顷的大小。公顷的认识是本 节课的重点,通过到操场上走一走,让学生直观
的感受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这样做,既突出重点,有突破了难点。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教学设计。
《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85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物体
或平面图形的面积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
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等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有效的数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
知识出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
织教学 活动。
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操作、推理、概括以及解决
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
数学问题的过 程,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情感。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同学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
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要求一个图形的面积,可 以用相应的面积



单位直接去测量。那么,如果要求厨房、卧室的占地面积(出 示情境图——房间结
构图),用面积单位逐个去量,你觉得怎样?可行吗?
师:是啊!直接用 面积单位去测量图形的面积,不仅麻烦,而且有时行不通。因此,
我们必须探讨研究一种既可行又简便的 计量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
形的面积计算”
二、合作实践,探究新知。
(一)、第一次探究:(摆一摆)
师:我们先借助学具(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
法。
出示要求:用学具摆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标出所摆长方形的长、宽各
是多少厘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在小组内快速交流一下。
生投影展示汇报:生①:一个小正方形学 具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所以我用了6个
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师板书 :长6厘米,宽1
厘米)
生②:我也用了6个小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长是3厘米,宽是2厘 米。(师板书:
长3厘米,宽2厘米)。
师:通过摆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联系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
低,可能部分学生已经能发现规律,但肯定也有部分同学有些疑惑,因此,我接 着
设计了第二次探究。)
(二)、第二次探究:(画一画)
师:在作业纸上画一个面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标出所画长方形的长、宽各是
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师板书:(面积12平方厘米,长12厘米,宽1厘米;
长6厘米, 宽2厘米;长4厘米,宽3厘米)
师:通过摆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①:面积相同的长方形,长和宽不一定形相同;
生②: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验证规律:
师:我们推导出来的长方形面 积计算公式,对每个长方形都适用吗?下面,我们来
验证一下。咱们分两组来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提 供面积1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
片)



①女同学用面积单位去量;②男同学运用公式计算。
集体总结规律: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
三 、应用规律,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红点问题。
2、自主练习1,计算长方形面积。(口头列式)。
四、看书质疑,拓展应用。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理解这部分知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完成自主练习4、7(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也可以当做课堂达标。
课后反思:
本 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物体或平面图形
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因此案例的设计宗旨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
使用教材,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感知长方 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联系,这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备课过程中,我尝试采用“猜想 实验 发现 验证”这一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解决问题的的探索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学习方法
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 一理念。


教材解读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但我觉得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我所做 的教材
分析只是根据我自身有限的能力和水平来解读课本,更多的还是从理论方面进行阐
述的, 但是真正回归到我们自己的课堂,可能更需要的还是那种教学智慧。昨天曹
老师说过:一位教师真正的教 学智慧是看他能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处理课堂上原生
态出现的生成现象。柳伟老师也说过:理论知识的供 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关键看
你能否把理论精华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真的是我们大家当然 更包括
我自己目前所要深思的问题之一吧。
目前我们追求和谐高效课堂,可是怎样才算和谐高 效呢?这个暑假,我刚刚拜
读了王金战老师的《学习哪有这么难》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经验介绍都引起了 我的
共鸣与反思。再一次验证了“亲其师,信其道”这个自古以来的名句效应。是啊,
孩子们喜 欢你,信任你,哪怕你的课堂有些小遗憾,也会达到和谐高效的境界。因
此就让我们用丰富的理论资源充 实自己的大脑,用不断摸索前进的课堂实践证明自
己的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追求更和谐、更高效的课 堂。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北京的风味小吃-防溺水手抄报内容


男人三十岁-太阳的光


怎样删除历史记录-圣诞的英文


3d眼睛-酒店婚宴流程


摆摊卖什么挣钱-写作文的格式


霸气情侣网名-儿童心理学书籍


什么动漫好看-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冬菇的做法-荀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