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测量》
广西旅游景点大全-色爷爷
课题: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毫米,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1分硬币、学生尺及文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一粒粮食3尺长,不能吃来只能量。(打一长度单位) 米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米”这一个长度单位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同桌互相比划长度。
2、复习长度单位——厘米
师:除了米这一
个长度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个长度单位?你能在直尺上把它找出来
吗?(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
之间的长是1厘米)还有吗?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互相指着尺子说一说。
看着自己的直尺说一说:从( )刻度线到(
)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从“0”
刻度线到“4”刻度线有( )个大格,是(
)厘米。这样的长度还
可以是从( )刻度线到( )刻度线。
师: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用英文字母怎么表示?
活动二: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
真观察。学生观察后,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
2)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将估计结果填
写在记录表中“估
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板书估算结果,提问: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验证?
2、用测量的办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将遇见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结果。
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师: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怎样表示?(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
米时可以用毫米表
示。)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师:在0刻度线
到1刻度线之间你还发现了什么?(在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每小
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刻度2到刻
度3呢?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那么,你能说说
1厘米等于几毫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厘米=10毫米 (介绍英文字母表示法)
3、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以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
)师:说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分别出示1
分硬币、电话卡等
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
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
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
少张。
(4)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拓展练
习:出示一把没有0刻度线的破尺子,你会用这把破尺子量出一支粉条的长
度吗?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
后判断,再用尺子进
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课题: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
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
长度?
学生活动: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
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
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5、不用尺子先在白纸上画一条大约1分米长的线,再用尺子量一量。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用分米量1米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2、1米=(
)分米?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3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题和第5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6题和第7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课题: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3、让学生亲身经历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千米与米的单位换
算。<
br>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交通路标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势表示长度。
完成练习:
1、填空题:
2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
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2)一幢大厦的高度是160(
)。
(3)数学书厚6( )。
3、出示交通路标图:柳州——南宁255( ),柳州——北京2321( )。
提问:括号里还能填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吗?
二、认识千米
师: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说说你对千米
有多少了解?(千米是比米长的长度单位,计量较远的路程,用千米作
单位,也叫公里用英文字母km来
表示。)
师:刚才我们在地图上认识了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
师: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1、想像一下1000米有多远。
从教室到篮球场的大榕树大约是50米,想象一下
100米的直线长度,然后想像一下2
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
个100米有多远。提问:现在你的脑子里面有
1000米的概念了吗?想像一下!
2、走一走感知1000米有多远。
让学生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
步数和时间。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
受,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师:刚才在
走100米的活动中,1000米要走几个100米?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
钟的时间。
师:10个1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
师:用英文字母怎么表示?
3、估一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走一走。
三、认识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1、出示例5:你会推算上面两题吗?尝试做一做,再跟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反馈:
3千米=3000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写一写,跟同桌说一说。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四、练一练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2、完
成练习二的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让学
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让学生先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很多种答
案。
4、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不要仅仅关注结果,一定要多给
学生
说理的机会。
5、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时间的计算,可以引导学
生通过各种
方法知道从8时到12时是4小时。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过两位数乘除法,<
br>可以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公里)=1000米
一、教学目标
课题:吨的认识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
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
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
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
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
受1吨。多提供生活
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
识。教学
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
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
解这些动物们有多
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
一只小兔大约重3( )。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
一头大象约重5(
)。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
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
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
“t”来表示。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
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
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
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
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
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千克,也就是(
)
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
br>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
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
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
+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
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
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
作交流活动
,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
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6
)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
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
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
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
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
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 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
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
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
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
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
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
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
为能做到吗?和爸
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
,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
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
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
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
相关信息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
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
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
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
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
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
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
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
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
果安排这样
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
,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
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
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
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
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
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
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
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
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
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
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
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
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
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
案。对于
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