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单元导学

温柔似野鬼°
764次浏览
2021年01月03日 12: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可爱用英语怎么说-老马臧克家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孟少农)














六下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单元导学

一、教学内容

1.圆柱

2.圆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 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
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及圆柱、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
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 解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

1.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 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
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
征以 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圆柱的认识、组成及特

圆柱的认



例 1



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

例 2

间关系

例 3




圆柱













圆柱的表

面积

圆柱表面积的概念

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



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

例 4

际应用

例 5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运用圆柱体积计算解

例 6

决问题

圆锥的认识、组成及特

例 1



圆柱的体





圆锥的认

圆锥








例 2

圆锥的体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运用圆锥体积计算解

例 3

决问题



(一)圆柱

1.圆柱的认识。

( 1)主题图。
教材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物体的图片,然后从
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给出图形的名称, 使学生对
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2)例 1。

例 1 教学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并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
的小棒, 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 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
形的转换。

教学时,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圆柱的组成,再深入

对各个部分的探究。

(3)例 2 及“做一做”。

例 2 教学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想像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剪

开侧面,通过操作看到: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
形。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 br>圆柱的关系,使学生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做一做”通过让学生制作 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以及圆柱
侧面与底面、侧面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圆柱的表面积。

(1)例 3。

例 3 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可将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学生明确圆

柱表面积的含义, 再指导学生推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其中重点
指导如何计算侧面积。

(2)例 4。

例 4 教学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时,让学生想像厨师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把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独 立进行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根
据具体情况,该题的结果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3.圆柱的体积。

























(1)例 5。

例 5 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先让学生思考:圆柱能否
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 然后通过教具演示如何把
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并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圆柱的体
积计算公式
V

Sh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复习圆面积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再
引导学生思考: 能否将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图形, 再计算出

它的体积。 借助教具直观演示圆柱如何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并引
导学生通过想像发现: 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 拼起来的形状就越接
近长方体,从而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例 6。

例 6 教学利用圆柱体积的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确:求杯子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

杯子可容纳东西的体积,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

(二)圆锥

1.圆锥的认识。

( 1)主题图。
教材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实物图,然后从实物图中抽
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并给出图形的名称——圆锥, 使学生经历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例 1。

例 1 教学圆锥的组成及其特征, 并介绍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然后,通过让学生快速转动贴有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 引导他们从
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教学时,可先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以便通过对比,了
解圆锥的组成及特征。 圆锥的高的认识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要引
导学生区分高和母线,并帮助学生了解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做转动三角 形纸片活动时,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
“做一做”是制作圆锥,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体积。
(1)例 2。

例 2 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主要按“引出问题——

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

教学时,在引出问题环节,让学生体会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必
要性。在猜想环节, 引导学生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

























起来。实验探究时,引导学生发现:用圆锥容器装水(或沙土)倒
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 刚好倒三次, 反之则不存在这样的



关系。最后,帮助学生得出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即
V


Sh


(2)例 3。

例 3 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教材给出了圆锥形沙堆的底
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积。

教学时,可先学生自己解决。反馈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解决

问题的步骤,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为什么乘 ,加深对圆锥体积公
式的理解。

五、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
路。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 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











理生活中应用圆柱、 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 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 圆锥后,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
圆锥 形的物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
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 征、计算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在经历观
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椎体
积的教学,教材创设“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的情
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时,
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 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




空间。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应让学
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 改变只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怎么录歌-环保建议书


中国地质大学录取分数线-描写水的诗句


有关蝉的诗句-惊蜇


长号把位-请跟我联络


其实不想走歌词-热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线观看-经典句


解郁安神颗粒-数控专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庆祝六一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