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表面积案例

绝世美人儿
709次浏览
2021年01月03日 14: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怎样设置开机启动项-小学生英语日记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贺循)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高 祥

一、案例背景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是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之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
推导而来,只要明确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然后分别求出六个面的面积,再把六
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即: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宽+长
×高+长× 高+宽×高+宽×高,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还可以是长方体的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二、案例描述
(一)复述回顾
(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
1、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征?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还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激发学生强
烈的求知欲。)
(二)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课本第33页到第34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一个字来分别表示长方体的6个面,可以用哪6个字?
上、下、前、后、左、右
2、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
长、宽、高有什么关 系?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3、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


上(下)面的面积=(长)×(宽)
前(后)面的面积=(长)×(高)
左(右)面的面积=(宽)×(高)
4、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 体图形。在长方体中上面与下面的面积相等,等
于长×宽。前面与后面的面积相等,等于长×高。左面与 右面的面积相等,等于
宽×高,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 +宽×高×2
或=(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
S= 2ab+2ac+2bc
或 = ( ab+ac+bc)×2
(设计意图:主要采用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个体活动,群体交
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然后 通过学生动手摸一摸,使学
生在观察中充分感知表面,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在操作中尝试发现,形成 表
面积计算方法的初步感悟,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三)尝试练习
1、例一
2、自我检测第1题
(四)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只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
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 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游泳池、无盖的长
方体鱼缸、长方体洗衣机罩等都是5个面。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桶( )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天花板( )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


④给宾馆的大厅的长方体大立柱刷油漆 ( )
⑤给水池抹水
泥 ( )
2、小 红家要给一个高100厘米,底面长60厘米,宽50厘米的洗衣
机做布罩,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100×50×2+100×60×2+60×50
=10000+12000+3000
=25000C㎡
=2.5㎡
(五)智慧屋
小明的 生日到了,大华买了两个大小一样的礼品盒作为礼物,长20cm,宽
15cm,高10cm,请你为大 华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算出需要多大的包装纸。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了新知,突 破了难点。本题与教材上的练
习题不尽相同,因为解决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 ,学
生很感兴趣,不仅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1、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突破难点。
五年级学生在中 年级学段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立体图形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 全新的概念,比较抽象。虽然五年
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 、概括的
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长方体
的展开 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 破难点。
2、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传统数学课堂 是教师“教数学”、学生“学数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


性没有调动激发出来,只 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我区的“6+3”
模式倡导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在“ 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
刻的理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在教学本节 课时,由于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
的长 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形成了知识难点。为了帮
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在教学 中,我要求学生在长方体学具上先标出每条棱的名
称,再将学具展开(变成平面图形),学生通过展开图 和每条棱的名称就一目了
然,马上明白了每个面的求法。接着我请学生变换学具的摆放方向,提问:现在
前面的面积怎么求?左面呢?上面呢?从而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
同,同一条棱的名 称也不同,但求每个面的面积所用的条件是相同的,如上(下)
面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和宽。通过操作,学 生不但能理解每个面的长与宽和原来长
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而且还能根据教师给的数据说出每个面 的面积,再算
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如果实际生活中遇到计算特殊物体的表面积,如鱼缸、通风
管 、游泳池等,我也启发学生,想象一下假设老师让自己去做这些物体时,该怎
么做,应该计算哪些面的面 积,哪些面的面积不用算,大大地提高了正确率。实
践证明,通过“做数学”,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 觉,不但牢固掌握了所学知
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3、采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学
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小
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 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在探
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 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
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和
团结协作能力。如有个别小组还总结出了第四种长方体表面积求法:底面周长×
高+长× 宽×2。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利用触发器、超链接等一些多
媒体教学工具,制作动画效果, 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演示了长方体表面积几种
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到和理解了长方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备课时预设不足,导致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课堂后半部分显仓促。
纵观整节课的录像,我发现在复叙回顾环节时过于冗长,学生已经说得很
到位,教师没有必要再强调, 犯了“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大忌;在探究每个面的
求法时,由于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准备的学 具样式不一,摆放方位不
同。以致有些学生不能悟出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同一条棱的名称也不同(长 、
宽高也随着变),但求每个面的面积所用的条件是相同的。如果教师要求每个小
组只准备一个 学具,两人共同研究,无疑事半功倍。

长亭外-入党宣言


校服少女-以后的路


乔任梁照片-皇帝的新装剧本


剑豪用什么武器-欧亨利短篇小说


成都旅游注意事项-一次远足活动中


排骨萝卜汤的做法-悲伤文字


加西亚的信-软件工程师简历


大暑假-到底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