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nba总决赛2018-懦夫英文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丘北县双龙营镇中心小学校——肖正国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
33、34的内容)
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
特征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2、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联系
生活,解决有关表面积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
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
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
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于在计算中出错。教学中鼓励学生独
立
思考,合作交流,并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通
过多媒体演示长方体表面展开
的过程,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
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
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
,又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
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长方形
面积的计算,初步认识了一
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本节课在这些知识的
基础
上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它是研究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学
生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
念的一次飞跃,探
究表面积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
力。为此本节课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上的难
点,同时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
探究能
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
际情况计算物体的表面积。
3、建立空间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若干个。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立表面积
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
高,想象
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面积是
多少。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式
尝试教学法 引导分析法
学法:教会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掌握
获
取知识的方法,教学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呈现“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左图的面积怎
么求?”(请一位同学起来口述,并给予
激励)
2、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说出长方
体有哪些特征,教师用动作
显影呈现出它的特征。学生说完特征
后,老师以“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方体新的内容吧!导入课题“长方体
的表面积”,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探究
1、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通过电子白板上课件中“长方体表面
展开的视频演示”,引
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之后,
教师追问
:“展开后六个面的面积和原来长方体表面的面积有什
么关系呢?”(生:展开后六个面的面积和原来长
方体表面的面
积是相等的。)师:呈现问题“想一想,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呢?”(生:归纳
并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长方体6个面面积的和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我们
就要会计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计算长方
体某个面的面积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的
长、宽、高,确定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并
计算出相对面的面积来)。
师:上面和下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什么?
2
生:长和宽。
师:怎么计算它们的面积?
生:长×宽
师:左面和右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宽和高。
师:怎么计算它们的面积?
生:宽×高
师:前面和后面的呢?
生:前面和后面的长是长方体的长,宽是长方体的高,它们
的面积用长×高求出来。
师:正确。我们求出三组相对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相加,得
到的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能用“长、
宽、高”三个数字
表示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生:我能(纷纷举手)
师:很好,你来说一说(请学生代表起来口述长方体表面积
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计算公式)。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师:他说的对吗?
生:对。如果说不对,那么接着问“为什么呢?”
师:还有和他说的不一样的表示方法吗?
生:(长×宽+宽×高+长×高)×2
师:同学们都能用长、宽、高表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一般用a表示长方体的长,用b表示长方体
的宽,用h表示长方体的
高,那么,你能用字母把长方体的表面
积计算方法表示出来吗?
生:我能把它表示出来“2ab+2bh+2ah”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学生代表口述“(ab+bh+ah)×2”
3、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都很聪明,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导
出例1,先让观
3
察微波炉包装箱,然后连续提出这几个问题“这
个微波炉包装箱
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要求‘需要多
少平方米的硬
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呢?”
生:它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0.7m、0.
5m、
0.4m,要计算的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引导学生计算出三组相对面的面积,并计算出长方体的
表面积。
4、训练反馈。
师:老师设置了一个练习,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能
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让
我们来挑战自我吧!(请同学在学习卡上完成),待学生完成以后,
适当引导,交流讨论,呈现答案。
三、结合实际,根据需求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在实
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中某
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一下生
活实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吧。
师: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
生:5个。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长方体的金鱼缸上面不需要有盖,所以只计算5个
面的面积。
师:很好。那么,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呢?
生:要粉刷5个面,因为底面不需要粉刷。
师: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5个面还要减去门窗的面积,才是要粉刷的面积。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那么,给长方体罐头盒的四壁
贴上一圈商标纸、
给水池
抹水泥又要计算它们的几个面的面积呢?(学生们纷
纷作答,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联系到了生活实际)。
四、知识拓展,巩固提高。
1、根据生活中实际情况,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用播
4
放窗口打开预先做好的ppt,引领学生口述,正确说出哪条是长
方体的长、宽、高。之后,拿出一
个长方体,以不同的摆放位置,
请学生观察,用手指一指,划一划哪条是长,哪条是宽,哪条是
高)。
2、把长方体垂直切割,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师: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三个小长方体,它
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生:通过观察,总结得出“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6cm2。
师:同学们下去思考一下,这个长方体还可以怎样切割?它
的表面积又有什么变化呢?
五、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
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生:我知道了什么事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我学会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计算表面积也要联系实际,不是全算6个面。
师:不错,老师对大家有个要求,你们回家以后,在爸爸妈
妈的帮助下,测量出长方体实物的长
、宽、高,并计算出它的表
面积,能完成吗?
生:大声说“能”。
六、强调安全:在课间不玩危险性的游戏,放学回家注意交
通安全。
5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ab+2bh+2ah
或
=(长×宽+宽×高+长×高)×2
(ab+bh+ah)×2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
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
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
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
践力求贯彻课
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
能力,渗透“以人
为本”的教学理念。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本节课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
概念。课堂上,我极力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
学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只要方法合理,结果正确,我都予<
br>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在比较几种算法间的联系和
区别时,引导他们选择计算比较简
便的方法。这些教学活动,使
得课堂生动而有活力,也丰富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
,我通过动画演示长方体的表面展开过程,边演示
边讲解,学生一下地明白了剪开长方体的方法,通过白
板课件强
大的交互功能,学生边口答,多媒体边出示答案,使得口答快捷
明了,同时也为进一步
求表面积提供了数据。教学进程可谓一气
呵成,体现了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的极大优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