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绝世美人儿
754次浏览
2021年01月03日 18: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09属什么生肖-文员简历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段去惑)



教学目标:
文4 曹冲称象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曹、称”等14个汉字,能正确书写“柱、底”等10个汉字。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 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
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 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曹
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 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
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 ,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听准字音,听清句子。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3.轻 声读文,根据“议象——称象——称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 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采用开火车、小组竞赛等方式认读生字。
5.指名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四、写生字
1.开展小组学习。
(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给生字组词。


2.观察老师范写,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3.同桌和全班交流、反馈。
左右结构“称、柱、杆、做、秤、站、船”,重点提示“站”“船”偏旁的笔画变化。
上下结构“岁、然”,观察四点底中每一点的大小、位置和方向。
半包围结构“底”,里面部分不要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们)
议象——称象

教后反思:
(曹冲)——称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明白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的巧妙思维。
教学难点:感悟曹冲办法的巧妙,知道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导学:我们已经和这些字词成为了好朋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下课文的1、2自然段,找一找他们为什么要称象?
(1)指名用文中的话说这头象有多大?
(2)引读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想象大象的身子和腿,看课件中的图片再读出大象的高大。
2.因为象太大了,所以官员们有什么疑问?
(1)指名读句子。
(2)带着疑问的语气自己试着读读。
(3)“到底”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
3 .这么大的象,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指名读三段,其他同学找一找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
(用有 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
(1)说办法。
(2)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 “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比较: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摇头。
4.学习曹冲称象的办法。
(1)想想,这段讲什么?
(2)默读自然段,把曹冲说的话画下来,并用“△”画出称象时的动词。
(3)交流: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4)用“先…再…然后…最后 …”叙述称象的过程。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候,为什么装到船下沉
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想一想,和官员 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5)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6)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7)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5.第五自然段
(1)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2)曹冲的办法可行吗?理解“果然”。
三、拓展:
1.现在科技发展了,想称 出大象的重量也容易多了,可以用地秤(图片)。但当时没有地秤,7岁
的曹冲就想出这个办法。我们遇 事多观察多思考,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句子练习。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 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
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 子)。
(2)弯弯的月亮像( )。


红红的太阳像( )。
( )像( )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 )一边( ),( )一边( )。
3.选学:小古文《曹冲称象》。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神童,三国时期的曹冲就是其中一位名气 比较大的神童。曹冲,字仓舒,是曹操
的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五六岁时 ,他的智力便达到了成人水平。曹冲
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老少皆知。
故事的大概我们已经从 课文中知道了。不过《曹冲称象》的古文你不一定见过。先听老师读一读,
注意听。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跟老师读一遍。读古文要先看仔细,读正确,不能马虎哦!
故事中,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文 中说“曹操得巨象”,一个“巨”字,可以看出大象的身体很庞
大,所以“巨象”要重读,一起读读看— —
曹操得巨象(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大象,你可以围绕大象的身躯、耳朵、鼻子等部位来描述< br>大象。
这头大象真大啊!(课文中官员们说的称象办法)……
这些办法显然都不切实际。“不能称”要读得舒缓,来表现无法称量。一起读——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默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操之幼子名冲。
曹冲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出场要隆重地介绍——操之幼子名冲
你发现了吗?这个句子里 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曹冲——在文中都省略了姓,单单提了他们的名—
—操和冲,这种单提名不提姓的 称呼也是古文的习惯。所以,“操”和“冲”要重读。同时,表现二人
父子关系的“幼子”也要重读。试 试——操之幼子名冲
因为他想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主意——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 至。去象,将他
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曹冲果然很聪明!他的办法很独特,很巧妙。认真读,把这句话读通顺,读到像自己说话一样熟练。
思考:曹冲称象分三步——
第一步: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曹冲想到了可以借船来称, 这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船”重
读。先把大象赶上船,船自然就会下沉一些,要把船舷处的水位做上标记 。“刻”、“水痕”的朗读要
重读。简单说,就是“象上船,刻水痕”。大声读——置象于船上,刻其水 痕所至。
第二部: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在船舷处做好标记以后,把大象牵下船,再把 别的
东西放进船里,一直放到水面和所做的标记一样高。因为只有放进和大象同等重量的东西时,水面才 会
和标记一样高。“他物”、“水”、“原痕”重读。这一步简单说,就是“放他物,及水痕”。大声读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第三步: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最后称出这些 东西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大象不能分
解,但是可以借助石头、米袋等容易称量的事物。可见, 曹冲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智慧非凡。这
下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则象重可知矣”的“矣”是“了 ”的意思,要读出事情做完后的感叹语气。
这一步简单说,就是“称他物,知象重”。大声读——复称他 物,则象重可知矣。
师生配合,师读前面,生读后面:
1.象上船,刻水痕——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2.放他物,及水痕——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3.称他物,知象重——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完整地读一读古文。
试试根据填空背一背曹冲的办法吧!
曹冲称象
置象于船上,( )。去象,( ),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
曹操按照这个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故事读完了,我们可以做个有趣 的作业:如果你是大象,把这篇小古文变成《曹冲
称“我”》一定非常有趣,请你试着改编一下吧!
曹冲称“我
作者:大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曹冲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划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航空大学分数线-贺卡祝福语大全


售房合同-移动公司工作总结


麦克拉伦谷-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


喜上加喜打一地名-感动世界


吉他曲谱-教师工作简历范文


关于李白的诗-奔流不息


冰岛火山喷发-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录入-东湖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