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研究关于换元法巧解方程

别妄想泡我
686次浏览
2021年01月03日 20: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试用期规定-幸福宣言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陈浩)


妙用换元法解高次方程
10数B
1050502065
李燕娣
摘 要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都要经历问题——思考——总结的过程,而剖析这一过程正是我们数学教学的
重要任务。“换元法”是 初中数学中解决方程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体现了初中数
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如符号化思想、变元思想、转 化思想等。本文以“换元法”
巧解高次方程为例,把某个较为复杂的式子(根式、和式、积式、对数式、 指数
式、三角函数式等)看成一个整体,以一个新的未知数替换它,使我们所研究的
问题变得简 单化。用换元法解决高次方程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简化和加速思维过程,同时化繁为 简,化难为易,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辩证观点的有力工具。

引 言
如果我们教学只是结论式教学、就题论题式教学,那么就会把数学中的精华
——数学思想给 遗失了。这样学到的只是一些没有数学思想支撑的枯燥的知识。
而利用“换元法”处理方程问题则很好地 体现了数学教学思想的精华,虽然拼凑
的难度可能会较大,但通过部分换元后,再运用乘法公式及其他化 简进行变形,其
解法虽不能说拍案叫绝,却也能令人耳目一新。

正 文
方程即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它的形式繁多,从低次方程至高次方程,由单
项等式至多项相乘,其求解未 知数的方法也纷繁众多、眼花缭乱,低次方程的解
决稍微较易,但逐渐升高次数时难度亦越来越高,所以 就不得不想一些较为方便
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相关的方程问题。而“换元法”不失为一种独到精辟的方法之
一,“换元法”是初中代数中常用的一种技巧解题方法。中学数学中对于方程这
一部分,主要讲 解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一次方程组(未知数的
个数一般比较少)及简单的二元二次方 程组的解法。后面又学到其他的方程(例
如:分式方程、高次方程、无理方程、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三 角方程与反三角
方程等)都是经过变形,变成了上述所学的方程来解。而变形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
“换元法”。
“换元法”就是用新的未知量或变量替换原来的未知量或变量,求出新的未
知 量或变量后,再利用其替换关系式求出原来的未知量或变量的方法,叫做辅助
元素法,简称“换元法”。 其中,新的未知量叫做辅助元素,简称“辅助元”。 “换
元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解题方法之一,在解 决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及解
析几何的间题中起着重要的转化作用。当我们用一个新的字母代换题目 中的一个
“集团”时,可使原来题目隐藏的关系明朗化,给人以“柳暗花明”、化繁为简的


感觉,使问题迎刃而解。 实施“换元法”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新的变元代替旧
的变元,也 就是选择适当的辅助未知数。此文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就很好地利用了
这一点。同时,要注意未知数允许值 范围的变化,即新变元的取值范围与旧变元
的取值范围的内在联系与转化。对于辅助未知数的选择没有一 般的通则可循,往
往因题而异,技巧性较强。但通过变换都能同样达到降低次数的目的。
用换 元法解方程也就是反过来将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单项式、多项式、分式
或根式等用未知数x表示。集中力 量分析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之间的关系,
这是能否进行换元的关键。其中,在解决方程问题尤为恰 当,将高次方程化为低
次方程,复杂过程化为简单方程,轻而易举便可求得原方程的解。
这里讲述一道高次方程如何借助“换元法”来巧解方程的过程:
(2006年的一道青海题) 一次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课上,师生有下面的一段
对话,请你阅读完后再解答问题.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索如下方程的解法:
(x
2
-x)
2
-8(x
2
-x)+12=0.
学生甲:老师,这个方程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行吗?
老师:这样,原方程可整理为x
4
-2x
3
-7x
2
+8x+1 2=0,次数变成了4次,用现有
的知识无法解答.同学们再观察观察,看看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学生乙:老师,我发现方程中x
2
-x是整体出现的,最好不要去括号!
老师:很好,如果我们把x
2
-x看成一个整体,用y表示,即x
2-x=y,那么原
方程就变为y
2
-8y+12=0.
全体学生:(同学们都特别高兴)噢,这不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老师:大家真会观察和思考,太棒了!显然一元二次方程y
2
-8y+1 2=0的根是
y
1
=6,y
2
=2,那么就有x
2
-x=6或x
2
-x=2.
学生丙:对啦,再解这两个方程,可得原方程的根,x
1
=3,x
2
=-2,x
3
=2,x
4
=-1,
嗬 ,有这么多根啊!
老师:同学们,通常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在这里,使用它最大的妙处< br>在于降低了原方程的次数,这是一种重要的转化方法.
上题老师通过其他方法的试探,最后无法 用现有知识解答,最后引导学生发
2
现规律x-x可以当作一个整体看待,这样一来,就引出了 换元法,降低方程的
次数了,由不知高阶方程的求解到转换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决对大家来说无疑是比较简单的。它的根也很快能求出,这里是呈现了一个学习的
情节,给出了换元法 ,既用换元法很好地体现其妙处,又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方法
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
又例 1关于
x
的一元四方程
x
4
x
3
x
2
x10
.分析可知,因为方程
的次数较高,直接求解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通过观察方程的系数,具有对称的特


点,所以使用换元法,便可大大降低难度,是问题迎 刃而解。首先,显然可知
x0
11
不是方程的解,所以除以
x
2
后得到:
x
2
x
2
0
.设
yx
,则有
xxx
y
2
y


2

根据

与0大小的比较便可求得y的值,再1
代回
yx
,也就求出了
x
.
x
例2解 方程
(x1)(x2)(x3)(x4)3
,对于这一个多个因数相乘,可以把第一
项跟第四项先相乘,第二项跟第三项相乘,即



x1

(x4)



(x2)(x3)

3

这里利用技巧先算其中两个的乘积,得出的结果为
(x
2
5x 4)(x
2
5x6)3

由观察可设
x
2
5x5y
再代进去,明显地二次变为了一次,计算量就变小了。
这里也充分地显现了换 元法的价值。
通过上述例题的分析可得,要想提高学生用“换元法”解方程的能力,应当
抓住以下问题: 用 字母表示代数式的能力是用换元法解方程的基础,为了提高
学生用字母表示代数式的能力,将方程中的未 知数x换成单项式、多项式、分式
或根式。
下面再来剖析这一高次方程

x
2
3x4

x
2
3x5

6

直接求解显然不实际,变可想到把其中能合并的作为一个整体来求解,解法
一:令< br>x
2
3x

y
,则原方程变为
(y4)(y 5)6
,即
y
2
9y140
,解之得
y2
7
。当
y2
时,
x
2
3x
2
,解之得
x
1
1,x
2
2
。当y7
时,
x
2
3x70
无实根。所以,原方程的解为
x
1
1,x
2
2
.
再次分析,又可用下 面的方法来求解,即所设的元不同,原方程也变换的不
同,如下解法二:令
x
2
3x4y
,则原方程变为
y(y1)6
,解之得
y
1< br>2,y
2
3
.由
x
2
3x42
,得
x
1
1,x
2
2
.而方程
x
2
3x43
无实
根,所以方程的解为
x
1
1, x
2
2
。所以方程最后的结果便求出来了。
用换元法解方程
( x
2
8x7)(x
2
8x15)150
,一般学生都会 解,采用多
种换元法:令
yx
2
8x,yx
2
8x 7,yx
2
8x15
都可完满解答。但从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虑, 如果取7和15的算术平均数11,令
yx
2
8x11
,则
原 方程化为(y-4)(y+4)+15=0,它不含y的一次项,此种换元更简单!所
以应发展求异思维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同样是换元法,但要求有更简单的设元,


就用更易求得的设元,缩 减计算量,提高做题能力,培养技能。
也就是说,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 的生活背
景、家庭环境,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
题是要 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考虑,并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
差异,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这也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开放性的一种表现。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猜测,允许学生给出不同答 案,并用文字、字母或
图表等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 br>多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唯一,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解释其合理性,就应该
允许其存在,现实 生活是这样,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这样,问题解决更应该这样。
“换元法”思想内涵丰富,是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直觉能力和整体意识的方
法之一,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结构中从大处着眼的宏观调控能力,产生 居高临下之
功效,我们不仅在细微之处见精神更要从宏观之中探世界换元引参是整体
思想的集中 体现,在整体思想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换元引参是一种重要的
思想方法,它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换元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换元法的运用,是一个系统的工
程。在 高中数学教学中,换元思想的应用尤其广泛,但有不少内容已在初中部分渗
透。为了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学 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多层次的认识和运用换
元思想,重视体现换元思想是十分必要而又切实可行的 。“换元法”在求解高次方
程中的运用方便有效,巧妙性自然不言而喻。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变通及思考能 力,
不断提升其能力。

牛肉汤怎么做好吃-志明与春娇经典台词


文明礼仪伴我行-为学翻译


最感人父爱短句-调查报告范文


剪切的快捷键-方阵口号


去烈士陵园扫墓作文-一起快乐


金戒指多少钱-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旺旺经销商网站-学期工作总结


黄金蛋炒饭-中学生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