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材分析
stresses-小清新翻译
小学-数学-打印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材分析
例1首先通过描一描
树叶、扇面、长方形的边线这一活动,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生初步感知了
边线以后,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以哪里为起点画的,又是画到哪里为终点的。使学生感受周长,初步感知周
长的含义。
通过指一指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六边形的边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围一围物体表面的边线,再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围的,引出“周长”的
概念
。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和交流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参与之乐、成功之趣、
思
维之愉。
1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的有关周长的直观经验,亲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循序渐进地把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建议教学时,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
、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投入到充
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
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
识,灵活运用知识,促进思考,引导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的基本
活动经验。
例2由求长方形画框的周长这个问题引入,以此激发学生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欲望。
鼓
励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再进行汇报,教师要帮助学生把三种方法展示出来,在分析、讨论中掌握求
长方形
周长的计算方法。
注意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计算?”在这里,要让学生充分地交
流每一种方法后面
隐藏的与特征相关的信息,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的意义。然后对比分
析这几种算法的优
势和劣势,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自主去感悟,抽象
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模型。教材中用“通常”一词描述了长方形
周长的计算公式,只是给出了一般方法,
并不要求学生死记公式,鼓励学生结合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解答
方法。
建议教学时,教师也可
以更开放,创设情境,不给数据,让学生亲历配画框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研
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利用长方形的特征来找到周长的计算方法。然
后,引导学生交流表达自己
的想法,理解算法的意义,养成言必有据的良好学习习惯。
2
-打印版 小学-
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例3直接出示了一个正方形,
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正方形有什么特点,然后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形的
周长。学生运用正方形的特征,通
过迁移可以找到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这道题可以试着旌学生独立解答。
正方形周长公式模型的建立,
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意义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算式的意
义,避免死记硬背。
3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试一试”的
两道题是求长、正方形周长的最基本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的呈现
也是长、正方形周
长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的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问问学生:“生活中在哪里还
遇到过这样的有
关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
价值。
“练一练”是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部分的巩固练习。
4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第1题是长、正方形周长的图形计算题。这里
需要关注第三个图形,长方形没有按照我们常见的形态
出现,长或宽都没有平行于水平线,要引导学生摒
弃图形的非本质因素,寻找有用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2题一定要遵循题目的要求,切实让学
生估一估三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让孩子有理有
据地表达。比如,长方形和三角形做比较,
长方形的长等于正三角形一条边的长度,长方形两条长边的和
就等于正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而长方形
的两条宽边的和看起来大于正三角形剩下边的长度,所以估计
长方形的周长会大于三角形的周长。同样的
方法,也可以判断出长方形大于正方形的周长,所以长方形的
周长最长。
第3题是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应独立思考完成。
第4题可在学生独立
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得出答案:两家到学校的路程是一样长的。7要引导学生
应用平移的方法,说明
小东和小立走的路程都是700米,最好教师制作课件演示平移的过程,帮助学生建
立表象。或者留一个
实践作业,让学生用铁丝折成这样的形状,然后再化曲为直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
问题,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教师还可以将此题进行修改,出示两边的面积出现明显差异,而周长还是相等
5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的情况,进一步剥离影响图形周长的非本质因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周长的意义。
第1题是加深对于图形周长意义的理解。建议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并让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
br>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从哪里开始计算,算到哪里结束,继续体会“一周”<
br>的含义。同时也要肯定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如左图也可以这样计算周长:20+30+70×2+40×2
。
第2题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测量“一周”的长度。学生还
要选取适当
的单位进行测量,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积累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3题是有关长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建议让学生独立解决。
6
-打印版 小学-
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第4题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在摆
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含义。
拼摆出的图形多样化,可以拼摆出长4厘米、
宽3厘米和长7厘米、宽4厘米以及长7厘米、宽3厘米的
长方形,边长3厘米和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
注意要让学生对于拼摆的过程进行反思,在巩固长、正方形
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的同时,思考如何才能不
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答案,培养孩子有序的思维习惯。
第5题要让学生先充分思考,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思考:在围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呢?
周长没变。于是根据正方形的边长求
出正方形的周长,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进而求出长方形的宽。
思考题的呈现为学生的思维
打开了另一扇窗,并非要想求周长就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道题
要从“整体”来考虑,我们虽然
无法知道剩下部分长方形的长和宽,但是如果把剩下部分的四条边展开,
学生就会发现剩下部分长、宽的
和正好是原长方形长的2倍,因此剩下部分的周长是15×2=30(厘米)。
思考题必须要给予学生充
分的思考空间。
7
-打印版 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