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听课感想评课稿 (一)
金陵十三钗电影结局-好吃的东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
听课感想评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听课评析
前几天,听了吕老师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节课,感触很深。《小蝌蚪找妈妈》具有一些童话色彩。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活
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运用了多媒体
教学,清晰地讲授
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条理清晰。若在时间允许的
情况下,可让学生
表演一下,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让学生对
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可采用分角色读课文,一方面可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一方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加强对整个故事情节
的理解。真得是
“课上一分钟,课下加倍功”,要上出一堂成功的课真得要
付出很多。《小蝌蚪
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
小蝌蚪在寻找妈
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
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
br>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
道理。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
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激
发起孩子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我
一说要猜谜语,一个个都显得相当兴奋,这一环节进行的还
可以。接下来我再以提问的
形式追问“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
一家人呀?那他们怎么相差那么大?”,孩子们被问着了,
我就
以此引到本课的学习中。
其次,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在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范读然后
再让孩子
自己读,自己边读边标出生字,不会的可以问问同
桌。接着检查生字,我采用找生当小老师读、男生读、
女生
读、排火车读、齐读的形式学习巩固生字。这一环节问题也
不大,有不会读的汉字在学习的
过程中就解决了。
再次,精读课文,朗读感悟。让孩子先认识一下这群小蝌蚪
并说说他们的样
子,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然
后引出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遇到了谁,让孩子仔细观察小蝌蚪<
br>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让他们熟读第二三段。最重要的
一部分是把课文的二、三段情景再现,
把孩子当成小蝌蚪,
来询问孩子跟鲤鱼妈妈、乌龟都说了些什么,同时也训练了
孩子的好、说话
能力。然后让孩子戴着头饰将这个过程表演
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亲身体会一下小蝌蚪找妈妈的<
br>辛苦与不易。学到这里,孩子们也许会累了,所以我设计了
一个课中休息时间,让孩子们趴在自己
的桌子上休息一下。
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让孩子反复的读第
4、5、6段,
感受找到妈妈的高兴、快乐、开心的心情。在
这个过程中我在走入孩子中间,进行情景再现,让孩子把自
己当成小蝌蚪,把老师当成青蛙妈妈,询问终于找到妈妈了,
见到妈妈的那一刻
想跟妈妈说些什么呢?以此再训练孩子的
说话能力。
最后,读歌谣、学生字。老师将本课小蝌
蚪找妈妈发生变化
的过程编成了歌谣,让孩子自己拍手读,大大提高了孩子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
来生字的学习也奠定了基础,学习生字还
是让孩子仔细观察结构、偏旁以及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然后大胆的放手让孩子练写。
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我发现自己对于教学环节的处
理上还欠缺一些。其次,对于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
我没有做到很好的处理,完全没有顾忌孩子
的想法,只是草
草的收场了。再次,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放开自己,
导致孩子们的积极
性也没,调动起来,整节课上的气氛比较
闷。总而言之,我还需要多讲课,多让老教师听课、评课,打磨自己,平时多读书学习,在磨练中成长!
《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
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
青蛙,并帮助
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
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
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
理。在课堂中周老师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让孩子们乐学。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周老师巧妙吸引了学
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是这样设计的:上课
伊始,老师板书“找”,然后神秘地问学生,今天是谁丢东
西了呢?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又不失时机地
问:小蝌蚪要找
什么呢?这样很自然地出示了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那
么小蝌蚪是怎么找妈
妈的呢?这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
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
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
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
学生就这么自然
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字词教学扎实
字词教学
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周老师在字词教学的设
计中,一步步非常扎实。如:[出示: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
身子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让孩子们先自
己认读这些词组,再指
名读、领读。然后结合练习让孩子们
连一连来进行巩固。又如:[游来游去] 先让孩子们自己发
现这个词的特点,再告诉孩子们老师也找了几个这样的词
“飞来飞去、跳来跳去、说来说去”,请他们
读读,最后让
学生自己练习说。最后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写一写。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
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
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
高,要切 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
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 些苛
刻的指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
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 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
真的很快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
蚪是那么 的着急。”“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
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 味表
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
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 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
读水平。
2、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 br>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
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如教学《小蝌蚪 找妈妈》的第一自然
段时,孩子们就抓住了“一群”、“甩”、“快活”这几个
词语,体会到了 小蝌蚪的快乐、自由。更从这里感受到了小
蝌蚪的外形特点: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周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
带动作读等),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 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这样一来,读中感悟、
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
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
喜欢语文的。
《小蝌蚪找妈妈》评课
音埔小学李瑜芳
5月28日早上,有幸聆听三位骨干教师以其深厚的语文功底、
娴熟的课堂
教学智慧、充满亮点的课堂教学设计为我们带来
精彩、务本、求实的语文课。这三节课中有许多亮点,有
许
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第一节俞老师的《小蝌
蚪找妈妈》谈谈自己肤浅的想法。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适合低年级
学生认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
,我觉得有两点俞老师
做得很好:第一,识字教学扎实有效。我们都知道识字是低
年级教学的重
点。在教学中,俞老师通过先出示带拼音的词
语,然后去掉拼音读,最后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抽读生
字,这样有梯度的识字过程,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特
点。巩固识字环节时还采用了孩子们
感兴趣的“开火车、摘
苹果”的游戏,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大脑,开启智慧,还做
到了寓教于乐。第二,运用多种手段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
俞老师为了突破“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以及在不同阶段的
形态变化”这一难点。俞老师首先用猜谜语激趣,然后为了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采取了整体阅读
2—4小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习以及全班交流<
br>学习等步骤,找出小蝌蚪生长变化的语句。课中,俞老师还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
,带动作读等),使
学生很快就抓住了蝌蚪与青蛙不同的外形特征,也理解了蝌
蚪变青蛙的生长
过程。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俞老
师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图片,让学生边看图<
br>边练习说话,这时,老师还趁热打铁,出示填空题,戴头饰
演说。这样有效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并让学生在愉快中学
习,在愉快中发展。
当然,这节课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在
引导学
生边看图边说“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的这一环节时,如
果引导学生用上“先……再…
…接着……最后”这一组先后
关联词来说说,这样会不会更好些呢?我觉得这样不仅更容
易记住
蝌蚪变青蛙的先后形态变化,而且还可使学生从小养
成说话有序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