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件图片
浮夸梁君诺-我不是一个稻草人
小学数学课件图片
导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
线的作用,帮助学生
掌握一些方法,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学数
学课件
图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数学课件图片
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
念。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情况分析: 从年龄上说,大部分学生都在十二岁左右,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正处
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较
高;从学习能力方面而言,无论是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还是
概括能
力都相对高。
教学目标:了解并会画简单分形图形,会计算周长。
知识方面:利用对称原理画图。
能力方面:学生经常在电脑上用Flash画图,有一定的绘
画
基础。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分形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情
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能力;并通过课件演示和观察,使学生感受分形图形的对
称之美,
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新课改理念指导本节课教学,六年学
生学习
能力较高,将学具盒中提供的材料融入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使学生
知识
、技能、情感等目标较好的完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
针引线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你都喜爱绘画吗?
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呆板的线段,
生硬的铁架图形经过处理也可变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看:一个线段
变成了一片美丽树叶。 小三角变成了晶莹,洁白的雪花。
一个圆,
变成了漂亮的雏菊。 课件配乐动态显示依次呈现轴对称图形对折-
--打开的画面。
[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中欣赏对称美,给学生提供了“学会
欣赏数学美”的机会,也给
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同学们,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自
由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通过欣赏我们
了解到数学与美术这两种
截然不同的门类的完美结合。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是轴对称图
形
。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也是
对称的?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这节课我们来用“对称”知识中的
“轴对称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边长3厘米等边三角形。(图A) (A)
想一想,怎样
把这个边长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得更漂亮? 美丽的图案是靠丰富想
象和灵巧的双
手完成的,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
更多更美的图案。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好吗? 1、先独立
思考,再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2、小组讨论后作图。
3、全班交流作
图过程,展示美丽的图案。 [在探索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独立的小组合作式探究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和作图过程说给大家听。
(展示学生设计的美丽图案)
生1:我们小组设计了6个同样大的
等边三角形。(图B)
(B)
生2:我们小组把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平均分成两部
分,
找到每条边的中点,再连接各中点,变成4个小等边三角形。 (图
C)
生3:我们小组先找到每条边的中心,作为圆的圆心,
取等边三角形边长的12为圆的半径,向外画圆与等边
三角形的每个顶点相交。(图D)
(D) 师:这三个小组的设计图案很有创意。 [苏霍姆霖斯
基说过:“在人的心灵
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
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
特别强烈”。教师不失时机对学生学习行为作出积极的鼓励性评价,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
师: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作图方法吗?
生4:我们小组把等
边三角形的每条边平均分成3份,每两
点连成一条线段,向内作等边三角形,变成9个小等边三角形。(
图
E)
生5:我们小组把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平均分成3份,
<
br>以每条边中点的线段为底,向外作一个等边三形,擦去中间的线段变
成一个6角星。(图F)
生6:我们小组把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平均分成3份,以每
一边中间线段为底,向内作
等边三角形,擦去中间的线段变成一个美
丽的图案。(图G)
(E) (F)
(G) [利用学生爱绘画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
来,充分利用手的中学具和已有的知识,在学生独
立思考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互相交流合作,共成完成
设计图案
,不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创新能
力,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空间想象力,绘制出
意想不到的图案。]
2、算一算
“美丽的图案”中包含着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去发
现。
(1)分别算出图形A、B、C、D、E、F、G的周长各是多少?
(2)仔细观察图形A的一条边长与图形F、G的一条边长,
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算一算、全班交流)
师:图形A是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生:图形A是一个边长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它的周长是3×3
=9(厘米)。
师:图形B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图形B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每条线段长3厘米,有8条
一样长的线段周长是:3×8=24(厘米)
师:图形Bxx有几条一样长的线段?
生:共有13条。
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8而不是3×13呢?
生:图形B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是
由8条一样长的线段围成
的。每条线段长3厘米,求周长是:3×8=24(厘米),而不是求图形B中所有线段的总和。
师:仔细观察图形A与图形D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图形D的三个半圆一样大。
生2:我发现图形A的边长和图形D的直径一样长。
师:图形D的周长怎样求?
生:因为每个圆的直径一样长,所以每个圆的周长也相等,
图形D的周长就是,三个圆周长的一半相加。
算式:(3.14×3)÷2×3=14.13(cm)
师:图形C、E、F、G的周长呢?
生1:图形C的周长:9厘米
生2:图形E的周长:9厘米
生3:图形F的周长:12厘米
生4:图形G的周长:12厘米
师:观察图形A的一条边长与图形F、G的一条边长你有什
么发现?
生1:图形A的一条边长是图形F、G一条边长的3倍。
生2:图形F、G的一条边长是图形A一条边长的1/3。
师:你能得出图形A的一条边的长与图形F、G的周长之间
有什么关系?
生:图形A一条边的长是图形F、G的周长的1/3。
3、如果多次重复前面生5的作用图过程,会得到右面的图
案吗?看一看,它像什么?
(学生画一画在交流)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观察、讨论交流、
比
较、通过计算、获得数学信息,并能清晰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
程,在交流xx同进步。]
三、小结
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处处有对称的物体,“对称”美
化了我们的生活,只
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发现美、创造美。
四、小画家
奇妙美丽的图案,你也能画几个,下面就开动你的小脑筋,
自行或小组讨
论来创作一幅吧!并涂上最美的颜色。(展示学生的作
品,交流作图的方法。)
整节
课的设计,给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处理教材,做到
以学生主体,注重小组合作学生的实效性。让课堂
真正成为放飞学生
思维的舞台,使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形成网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创造力。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处理教材选准教学的切入点,培
养学生创造力是本节课教学
设计的基本立足点。本节课的设计是利用
“对称”作图得到美丽的图案,使学生对“分形几何”有所体会
。对
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
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
对称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
的美感。
开课时,让学生欣赏,一条线变成树叶、三角形变成雪花、一个圆变
成漂亮的雏菊等一
系列图案展示,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认识
对称。再举例说说身边的哪些物体具有对称性。激活了
学生已有的认
识基础,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同时也点燃了学生
的创作灵感。
但丁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数学美感可诱发出无限的
创造力”。
2、为学生提供交流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不仅为学生设置学习活动,还有意识学生
创设良好的教学交流
环境。如“创设情境”,动态展示一系列的对称
图形,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讲述生活中哪些物体是
对称的。又
如:怎样把边长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变行更漂亮?让学生独立思考
后,在小组讨论设
计方案并作图,最后向全班交流、展示小组内设计
的美丽图案。扩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养学生欣赏他
人的良好心态,
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充分利用学生创作的美丽图案,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
富多
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增强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
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养成认真思
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