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思想方法汇总(精选课件)

玛丽莲梦兔
865次浏览
2021年01月04日 13: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计生证-哲理笑话

2021年1月4日发(作者:解无畏)


1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汇总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


言 ………………………………………………………


第一章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
法 ……………………… 3

一、
配方法 ………………………………………
3

二、
换元法 ………………………………………
7

三、
待定系数法 …………………………………
14

四、
定义法 ………………………………………
19

五、
数学归纳
法 ………………………………… 23

六、
参数法 ………………………………………
28

七、
反证法 ………………………………………
32

八、
消去
法 ………………………………………

九、
分析与综合法 ………………………………

十、
特殊与一般法 ………………………………

1 136·····谢阅。。。。。


2
类比与归纳法 …………………………

十二、
观察与实验法 …………………………

第二章
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
想 …………………… 35

一、
数形结合思想 ………………………………
35

二、
分类讨论思想 ………………………………
41

三、
函数与方程思想 ……………………………
47

四、
转化(化归)思想 …………………………
54

第三章
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
略 …………………… 59

一、
应用问题 ……………………………………
59

二、
探索性问题 …………………………………
65

三、
选择题解答策略 ……………………………
71

四、
填空题解答策略 ……………………………
77


录 ………………………………………………………

一、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

二、
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

三、
参考答案 ……………………………………

十一、
2 136·····谢阅。。。。。


3
前 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
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
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 学思想、
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
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 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
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
想方法。我 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 br>和眼光。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
查:


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
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
演绎法等;


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
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 和演绎等;


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
类讨论 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
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
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 可能忘
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
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 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
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
3 136·····谢阅。。。。。


4
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
用。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
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 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
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
本方 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可以说 ,“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
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
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
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 法:配方法、
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
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 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
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
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
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并
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在每节 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
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
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
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 性题组旨在检查学
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
量综合到代数、三 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
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第一章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
配方法

4 136·····谢阅。。。。。


5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
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 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
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
项”与“添项” 、“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
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
方。它主要适用于:已 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
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
项 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 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
(a+b)
2
=a
2
+2ab+b
2
,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
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2
+b
2
=(a+b)
2
—2 ab=(a-b)
2
+2ab;


2
+ab+b
2
=(a+b)
2
-ab=(a-b)
2
+3ab=(a+
b

2
2
+(
3
2
b);

2< br>22

2
+b
2
+c
2
+ab+bc+ca =
1
[(a+b)+(b+c)+(c
2
+a)
2


a
2
+b
2
+c
2
=(a+b+c)
2
—2(ab+bc+ca)=(a+b—
c)
2
—2(ab-bc- ca)=…

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
如:

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
2
;

1
22
x
2
+
x
1
2
=(x+< br>1
)—2=(x-)+2 ;…… 等等.

xx
Ⅰ、再现性题组:

1. 在正项等比数列{a
n
}中,a
1
a
7
=25,则 a
3
+a
5
=_______。

a
5
+2a
3

5
+a
3
5 136·····谢阅。。。。。


6
2。 方程x
2
+y
2
-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 条件是
_____.

A。
1
4
〈k<1 B。 k〈
1
4
或k>1 C.
k∈R D。 k=
1
4
或k=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已知s in
4
α+cos
4
α=1,则sinα+cosα的值
为____ __.

A。 1 B。 -1 C。
1或-1 D. 0

4。 函数y=log (-2x
2< br>+5x+3)的单调递增区间
1
2
是_____.

A. (-∞,
5
4
] B。 [
5
4
,+∞) C.
(-
1
2
,
5
4
] D. [
5
4
,3)

5. 已知方程x
2
+(a-2) x+a—1=0的两根x
1
、x
2
,
则点P(x
1
,x
2
)在圆x
2
+y
2
=4上,则实数a=_____。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简解】 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a
mp

mp
=a
m
2
,
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 (a
3
+a
5

2
易求.答案是:5。
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
2
+(y-b)
2
=

2
,解r
2
>0即可,选B.

3小题:已知等式经 配方成(sin
2
α+cos
2
α)
2
-2sin
2
αcos
2
α=1,求出sinαcosα,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
值,再 开方求解。选C.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

5小题:答案3-
11
.

Ⅱ、示范性题组:

6 136·····谢阅。。。。。


7
例1。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
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 对角线长为_____.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A。 2
3
B.
14
C. 5
D. 6

【分析】 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
为x,y ,z,则

4(xyz)24

x
2
y
2
z
2

2(xyyzxz)11
,而欲求对角线长
,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解】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由已知“长方
体的全面积 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而得:

2(xyyzxz)11
。< br>...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xyz)24

长方 体所求对角线长为:
x
2
y
2
z
2

(xyz)
2
2(xyyzxz)

6
2
11
=5

所以选B。

【注】本题解答关键是在于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 知转换
为三个数学表示式,观察和分析三个数学式,容易发现使
用配方法将三个数学式进行联系 ,即联系了已知和未知,
从而求解。这也是我们使用配方法的一种解题模式.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p
2
例2. 设方程x
2
+kx+2=0 的两实根为p、q,若(
q
)+(
q

p
≤7成立,求实数 k的取值范围.

【解】方程x
2
+kx+2=0的两实根为p、q,由韦达 定
理得:p+q=—k,pq=2 ,

2
7 136·····谢阅。。。。。


8

p
q
)
2
+(
q
p
)2

p
4
q
4
(pq)
2

(p
2
q
2
)
2
2p
2
q
2
(pq)
2

[(pq)
2
2pq]
22p
2
q
2
(pq)
2
10
(k
2
4)
2
8
=≤7, 解得
4
k≤-
10
或k≥


又 ∵p、q为方程x
2
+kx+2=0的两实根, ∴ △=k
2
-8≥0即k≥2
2
或k≤—2
2

综合起来,k的取值范围是:-
10
≤k≤-
22
或者
22
≤k≤
10
.

【注】 关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总是先考虑根
的判别式“Δ”;已知方程有两根时,可以恰当运用韦达定
理.本题由韦达定理 得到p+q、pq后,观察已知不等式,
从其结构特征联想到先通分后配方,表示成p+q与pq的组合式。假如本题不对“△”讨论,结果将出错,即使有
些题目可能结果相同,去掉对“△”的讨论 ,但解答是不
严密、不完整的,这一点我们要尤为注意和重视.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例3。 设非零复数a、b满足a
2
+ab+b
2
=0,求
b
19981998
(
a
a
)+() .

b
ab
a
2
a
【分析】 对已知式可以联 想:变形为(
b
)+(
b
)+1
2
=0,则
a=ω (ω为1的立方虚根);或配方为(a+b)
b
=ab 。则代入所求式即得。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2
【解】由a< br>2
+ab+b
2
=0变形得:(
a
)+()+1=0 ,

bb
a
设ω=
b
,则ω
2
+ω+1= 0,可知ω为
1
b
以:

=
a
,ω
3

3
=1.

1的立方虚根,所
又由a
2< br>+ab+b
2
=0变形得:(a+b)
2
=ab ,

8 136·····谢阅。。。。。


9
所以
b
a
2
999
b
2
a


ab
)+()=(
ab
)+(
ab

999
=(
a
)
b
ab
b
999
+(< br>a
)=ω
999
+

999
=2 .

【注】 本题通过配方,简化了所求的表达式;巧用1的
立方虚根,活用ω的性质,计算表达式 中的高次幂.一系列
的变换过程,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我们善于联想和展
开.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2
【另解】由a
2
+ab+b
2
=0变形得:(
a
)+()+1=0 ,
bb
b
1
解出
a
=
2
3i
后,化成三角形式,代入所求表达式的变形
b
999999
式(
a
)+()后,完成后面的运算。此方法用于只 是
ba

1
2
ab+b
3i
联想到ω时进行解 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b,直接代入所求表达式,进
假如本题没有想 到以上一系列变换过程时,还可由a
2

2
13i
=0解出:a =
2
行分式化简后,化成复数的三角形式,利用棣莫佛定理完
成最后的计算。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22
1.
函数y=(x-a)+(x—b) (a、b为常数)的
最小值为_____.

A。 8 B.
(ab)
C.
ab

2
22
2
2
D.最小值不存在

2
2.
α、β是方程x-2ax+a+6=0的两实根,则(α—
1)
2
+(β—1)
2
的最小值是_____.

A. -
49
4
B. 8 C. 18 D.不存


9 136·····谢阅。。。。。


10
3.
已知x、y∈R

,且满足x+3y—1=0,则函数t=2< br>x
+8
y
有_____.

A。最大值2
2
B.最大值
2
C.最小值
2
2
2
B.最小值
4.
2

2
椭圆x
2
-2ax+3y
2
+a
2
-6=0的一个焦点在直线x
+y+4=0上,则a=__ ___.

A. 2 B. -6 C. -
2或-6 D。 2或6

5.
化简:2
1si n8

22cos8
的结果是_____.

A. 2sin4 B。 2sin4—4cos4
C. -2sin4 D. 4cos4—2sin4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 设F
1
和F
2
为双曲线—y
2
=1的两个焦点,点P在
x
2
4
双曲线上且满足∠F
1
PF
2
=90°,则△F
1
PF
2
的面积是
____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7。 若x〉-1,则f(x)=x
2
+2x+
1
的最小值为
x1
___________.

8. 已知

〈β<α〈
3
π,cos(α-β)=
12
,sin(α+β)
2
4
13
=-
3
,求sin2α的值。(92年高考题)

5
9. 设二次函数f(x)=Ax
2
+Bx+C,给定m、n
(m 〈n),且满足A
2
[(m+n)
2
+ m
2
n
2
]+2A[B(m+n)-
Cmn]+B
2
+C
2
=0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不等式f(x)〉0;

② 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使当t∈(m+t,n—t)时,f
(x)<0 ?若不存在,说出理由;若存在,指出t的取
值范围。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0 136·····谢阅。。。。。


11
10。 设s>1,t>1,m∈R,x=log
s
t+log
ts,y=log
s
4
t
+log
t
4
s+m( log
s
2
t+log
t
2
s),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将y表示为x的函数y=f(x),并求出f(x)的定义
域;


若关于x的方程f(x)=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求m
的取值范围.

二、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
代替它, 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
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 的是
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
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 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
处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 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
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
者 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
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
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 ,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
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
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 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
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
时候 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
x
+2
x
-2≥
0,先变形 为设2
x
=t(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
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1 136·····谢阅。。。。。


12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
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 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
元。如求函数y=
x

1x
的值域时,易发 现x∈[0,1],
设x=sin
2
α ,α∈[0,

],问题变 成了熟悉的求三角
2
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
域的联系 ,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适合条件x
2

y
2
=r
2
(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
S
+ t,y=
S
-t
22
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 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
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
量范围对应于 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

].< br>...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
Ⅰ、再现性题组:

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
__.

2.设f(x
2
+1)=log
a
(4-x
4
) (a〉1),则f(x)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已知数列{a
n
}中,a
1
=-1,a
n1
·a
n
=a
n1
-a
n
,则数
列通项a
n
=___________.

4。设实数x、y满足x
2
+2xy-1=0,则x+y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

1 3
x
5.方程
13
x
=3的解是_____________ __.

6.不等式log
2
(2
x
-1) ·log2
(2
x1
—2)<2的解
集是_______________.< br>
12 136·····谢阅。。。。。


13
【简解】1小题:设sinx+cosx=t∈[-

t
2
y =
2
2
,
2
],
+t-
1
,对称轴t=— 1,当t=
2
2
,y
max

1

22


2小题:设x
2
+1=t (t≥1),则f(t)=l og
a
[—(t—
1)
2
+4],所以值域为(-∞,log
a
4];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3小题:已知变形为
a
1

a
1
=-1,设b
n
=
a
1
,则b
1
=-1,
n1
nn
b
n
=- 1+(n-1)(-1)=-n,所以
1
a
n
=-;

n
4小题:设x+y=k,则x
2
—2kx+1=0, △=4k
2
-4
≥0,所以k≥1或k≤—1;

5小题:设3x
=y,则3y
2
+2y-1=0,解得y=
1
,所以
3
x=-1;

6小题:设log
2
(2
x
-1) =y,则y(y+1)<2,解得—
2<y<1,所以x∈(log
2
5
,l og
2
3).

4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实数x、y满足4x
2
-5xy+4y
2
=5 ( ①式) ,
1
设S=x
2
+y
2
,求
S
1

S
的值。(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max
min
题)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分析】 由S=x
2
+y
2
联想到cos< br>2
α+sin
2
α=1,

xScosα
于是进行 三角换元,设

代入①式求



ySsinα
S
max
和S
min

值。


xScosα
【解】设

代入①式得: 4S-5S·sinαcos



ySsinα
α=5

13 136·····谢阅。。。。。


14
解得 S=
85sin2α


∵ -1≤sin2α≤1 ∴ 3≤8-5sin2α≤13

10

10

10

85sin

3
11

S
+
S
=
3
+
13

16

8

10 10105
max
min
13
10
此种解法后面求S最大值和最小值 ,还可由sin2α=
8S10
的有界性而求,即解不等式:|
8S10
|≤1.这种方
S
S
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另解】 由S=x
2
+y
2
,设x
2< br>=
2
+t,y
2
=
2
-t,t∈
S
[-
2
S
,
2
SS
],

S
2
-t
2
4
则xy=±代入①式得:4S±5
S
2
- t
2
4
=5,

移项平方整理得 100t
2
+39S
2
-160S+100=0 .

∴ 39S
2
-160S+100≤0 解得:
10
≤S≤
10

133

S
1
max
+
S
1
min
313168
=+==

1010105
【注】 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主要是利
用已知条 件S=x
2
+y
2
与三角公式cos
2
α+sin
2
α=1
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
函数值域问题.第二 种解法属于“均值换元法”,主要是
由等式S=x
2
+y
2
而按照均 值换元的思路,设x
2

S
+t、y
2
2

S
-t,减少了元的个数,问题且容易求解.另外,还用
2
到了求值域的几种方法: 有界法、不等式性质法、分离参
数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4 136·····谢阅。。。。。


15
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
有两个变量x、y时,可以设x =a+b,y=a-b,这称为“和
差换元法”,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本题设x=a+b,y=< br>a-b,代入①式整理得3a
2
+13b
2
=5 ,求得a
2
∈[0,
5
],
3
所以S=(a-b)
2
+(a +b)
2
=2(a
2
+b
2
)=
10
+< br>20
a
2
∈[
10

131313
10],再求
S
1
+
S
1
的值。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max
min
1
例2。 △ABC的三个内角A 、B、C满足:A+C=2B,
cos

A
2
1AC
=-
cosB
,求cos的值.(96年全国理)

cosC2
【分析】 由已知“A+C=2B”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AC120°
180°”的性质 ,可得

;由“A+C=120°
B=60°


A=6 0°α
进行均值换元,则设

,再代入可求cosα即
C=60°-α< br>
cos
AC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

AC120°
【解】由△ABC中已知A+C=2B,可得



B=60°


A=60°α
1
由A+C=120°,设

,代入已知等式得:
cos

A

C=60°-α
11
1
1

cos
=+ =+
cos(60

)cos(60

)
C
13
cos

sin

22
1
cos

cos

=
1
==-2
2


33
13
cos
2

sin
2

cos
2


cos

sin

444
22
22
AC
解得:cosα=
2
, 即:cos
2

2
.

15 136·····谢阅。。。。。


16
1
【另解】由A+C=2B,得A+C=120°,B=60°。所以
cosA

1
=-
cos
2
B

cosC
=-2
所以
得:

1
1
2
+m,
2
-m ,

=-=-cosA
cosC
11
cosA=,cosC=,两式分别相加、相减
 2m2m
2
,设
2
cosA+cosC=2cos
ACcos
AC
=cos
AC
=
m
2
2

,

2
2
cosA-cosC=-2sin
2m
,

m
2
2
2
AC
2
sin
2
AC
2
=-
3
sin
AC
2

即:sin
AC
=-
2
2m
3(m
2
2)
,=-
m
2
2
,代入sin
2
22
AC
2
+ c
os
2
AC
2
=1整理得:3m
4
-16m- 12=0,解出m
2
=6,代
22
入cos
AC

m
2
2
=
2
2
2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
1
【注】 本题两种解法由“A+C=120°、“
co s
+=
A
cosC
-2
2
”分别进行均值换元,随后结合三 角形角的关系与
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
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 练.假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
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A+C=2B,得A+C=120
1
1
°,B=60°.所以
cos
+=-=-2
cosB
A
cosC
2
2
,即cosA+cos
C=-2
2
c osAcosC,和积互化得: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CAC
2cos
A
cos=-
2
[cos(A+C)+cos(A-C),
22< br>即cos
AC
2
=
2
2
-
2
co s(A—C)=
2
2

2
(2cos
2
AC2

16 136·····谢阅。。。。。


17
1),整理得:4
仅供参考...
2
cos
2
A C
2
+2cos
AC
-3
2
2
=0,
. ..文档交流
解得:cos
AC
2
=
2

2
例3. 设a〉0,求f(x)=2a(sinx+cos
x)-sinx·cos x-2a
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设sinx+cosx=t,则t∈[—
ﻫ ,
2

2
],由(sinx+cosx)
2
=1+2

t
2
1
2

sinx·cosx得:sin x·cosx=
2
...

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 f(x)=g(t)=-
1
(t-2a)
2

1
(a〉0),t∈[-
22
2

2
]

t=—2
时,取最小值:-2a
2
-2
2
a-
1
< br>2
当2a≥
2
时,t=
2
,取最大值:-2a
2+2
2
a-
2
时,t=2a,取最大值:
1
2



当0〈2a≤
1
2
.
∴ f (x)的最小值为—2a
2
-2

12
(0a)

22



12

2
2a22 a(a)

22

2
a-
1
,最大值为
2
【注】 此题属于局部换元法,设sinx+cosx=t后,
抓住sinx+cosx与 sinx·cosx的内在联系,将三角函
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参数的范围(t
∈[-
2

2< br>])与sinx+cosx对应,否则将会出错.本
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类讨论的数学 思想方法,
17 136·····谢阅。。。。。


18
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
进行讨论.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一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与cosx
的和、差、积等而 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题型时,
即函数为f(sinx±cosx,sinxcsox),经常用 到这样设
元的换元法,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
研究.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例4. 设对所于有实数x,不等式x
2
log
24(a
a
1)
+2x l
og
2
(a1)
2
2a
+log
2
4a
2
a1
〉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87
4(a1)
(a1)
2
2a
、 log、l og
22
4a
2
a
a1
年全国理)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分析】不等式中log
2
三项有何联系?进行对数式的有关变 形后不难发现,再实
施换元法.

2a
【解】 设log
2
=t,则lo
4(a1)
8(a1)
=log=3+log
22
a
2a
(a1)
2
a1
t,log
2
4a2
=2log
2
=—2t,

2a
g
2
a1
a1
=3—log
2a
2
2a
a1
= 3-
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t)x
2
+2tx-2t>0,它对
一切实 数x恒成立,所以:


3t0

t3
,解得


2
t0或t6
4t8t(3t)0


∴ t<0即log
2
2a
a1
<0

a
0<
a
2

<1,解得0〈a〈1。

1
【注】应用局部换元法,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
作用。为什么会想到换元及如何设元, 关键是发现已知不
18 136·····谢阅。。。。。


19
等式中log
2
4(a1)

a
log
2
(a1)
2
2a
、log
2
4a
2
a 1
三项之间的
联系.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使用了“判别式法”。
另外,本题 还要求对数运算十分熟练.一般地,解指数与
对数的不等式、方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 br>可能要对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发现它们的联系
而实施换元,这是我们思考解法时要注意 的一点.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例5. 已知
x
ysinθ
x
=
cosθ
y
,且
cos
2
θ
x
2

sin
2
θ
y
2
=< br>10

3(x
2
y
2
)
(②式),求的值.

【解】 设
sin
x
θ

cos
y
θ=k,则sinθ=kx,cosθ
=ky,且sin
2
θ+cos
2< br>θ=k
2
(x
2
+y
2
)=1,代入②式得: k
2
y
2
x
2
k
2
x
2+
2
y
10k
2
10
=
3(x
2y
2
)
=
3

y
2
即:x
2
x
2

2
y
10
=
.. .文档交流 仅供参
3
考...

x
y
x
2y
2
=t,则t+
t
=
10
, 解得:t=3或
1

3
1
3

3
或±
3

3
【另解】 由=
cosθ
=tgθ,将等式②两边同时除以
cos
2
θ
x
2
x
y
sinθ
,再表示成含tg θ的式子:1+tg
10
1
3(1
2
)
tg
< br>4
θ
=
(1tg
2

)
=
10
tg
2
θ,设tg
2
θ=t,则3t
2
—10t< br>3
+3=0,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t=3或
1
, 解得=±
y
3
x
3
或±
3
3


19 136·····谢阅。。。。。


20
【注】 第一种解法由
sin
x
θ

cos
y
θ
而进行等量代换,进
行换元,减少了变量的个数。第二种解法将已知变形为=sinθ
cosθ
x
y
,不难发现进行结果为tgθ,再进行换元和变形 。两
种解法要求代数变形比较熟练。在解高次方程时,都使用
了换元法使方程次数降低.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6. 实数x、y
(x1)
2
满足
9
(y1)
2

16
(y1)
2
+< br>16
=1,若x+y-k>0恒
=1,可以发现它与
成立,求k的范围.

(x1)
2
【分析】由已知条件
9
a
2
+b
2
=1有相似之处,于是实施三角换元.

x1
(x1)
2
(y1)
2
【解】由
9
+
16
=1,设=c osθ,
y1
=sinθ,

3
4

x13cosθ
即:

代入不等式x+y-k〉0得:

y14sinθ

3cosθ+4s inθ-k>0,即k<3cosθ+4sinθ=5sin(θ
+ψ)

所以k〈—5时不等式恒成立。

【注】本题进行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或者是解析几何问题)化为了含参三角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再运用“分
离参数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从 而求出参数范
围。一般地,在遇到与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相似的代
数式时,或者在解决圆、 椭圆、双曲线等有关问题时,经
常使用“三角换元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0 136·····谢阅。。。。。


21
本题另一种解题思路是使用数形结合法的思想方法: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不等式ax+b y+
c〉0 (a〉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
y
线ax+by+c=0所分平面成两部分

中含x轴正方向的一部分.此题不
xﻫ
等式恒成立问题化为图形问题:椭
x+y—k〉0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圆上的点始终位于平面上x+y-k
k
>0的区域.即当直线x+y-k=0在
平面区域

与椭圆下部相切的切线之 下时.当

16(x1)
2
9(y1)
2
144< br>直线与椭圆相切时,方程组

有相等的一
xyk0

组 实数解,消元后由△=0可求得k=-3,所以k<-3时原
不等式恒成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1.
已知f(x
3
)=lgx (x>0),则f(4)的值为__
___。

A. 2lg2 B.
1
lg2 C。
2
lg2
33
D.
2.
2
3
lg4

函数y=(x+1)
4
+2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

A. [-2,+∞) B。 [—1,+∞) D.
(—∞,+∞) C. (—∞,-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1
,且S
100
=145,则a
1

2
a
3
+a
5
+……+a
99
的值为__ ___。

A。 85 B. 72.5 C. 60
D。 52.5

22
4.
已知x+4y=4x,则x+y的范围是_________
________.

21 136·····谢阅。。。。。


22
5.
已知a≥0,b≥0,a+b=1,则
a
1
2
+
b
1
2
的范围是___
_________.

6.
不等式
x
>ax+
3
的解集是(4,b),则a=_ ______
2
_,b=_______.

7.
函数y=2x+
x1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

8.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
+a
2
+…+a
10
=2,a
11
+a
12
+…
+a< br>30
=12,求a
31
+a
32
+…+a
60


9.
实数m在什么范围内取值,对任意实数x,不等式
sin
2
x+2mcosx+4m—1〈0
y D
恒成立。


10.
已知矩形ABCD,顶点C(4,
A
4),A点在曲线x
2
+y
2

B
2 (x>0,y>0)上移动,
O
且AB、AD始终平行x轴、y
x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轴,求矩形ABCD的最小面
积。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三、待定系数法

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
据所 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
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 )

g(x)
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值,都有f(a)

g(a);
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文档交流 仅供参
考...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
程。使用待定 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
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 br>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
22 136·····谢阅。。。。。


23
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
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如分解 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
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
问题都具有确 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
法求解.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

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

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
解决.

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
手分析:


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


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


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


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
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 系数;再
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 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
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
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x
1
1.
设f(x)=+m,f(x)的反函数f(x)=nx-5,那么
2
m、n的值依次为 _____.

23 136·····谢阅。。。。。


24
A。
5
2
2.
5
2
, -2 B。 -
5
, 2 C。
2
2
, 2 D。 -
5
,-2

2
3
二次不等式ax
2+bx+2>0的解集是(—
1

1
),则a
+b的值是___ __.

A。 10 B。 -10 C。 14 D. -
14

3.
在(1-x
3
)(1+x)
10< br>的展开式中,x
5
的系数是____
_.

A. -297 B.—252 C. 297 D. 2
07

3
4.
函数y=a—bcos3x (b<0)的最大值为,最小值
2
为—
1
,则y=—4asin3bx的最小正周期是__
2
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5.
与直线L:2x+3y+5=0平行且过点A(1,—4)
的 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
考...
6.
与双曲线x-
2
y
2
4
=1有共同的渐近线 ,且过点(2,2)
的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x
【简 解】1小题:由f(x)=+m求出f
1
(x)=2x—
2
2m,比较系数 易求,选C;

1
11
2小题:由不等式解集(-
1
,), 可知-、是方程
22
33
ax
2
+bx+2=0的两根,代入两根, 列出关于系数a、b的
方程组,易求得a+b,选D;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4 136·····谢阅。。。。。


25
52
3小题:分析x
5
的系数由C
10
与(—1)C
10
两项组成,相加
后得x
5
的系数,选D;

4 小题:由已知最大值和最小值列出a、b的方程组求
出a、b的值,再代入求得答案
2



3
5小题:设直线L’方程2x+3y+c=0,点A(1,-4)< br>代入求得C=10,即得2x+3y+10=0;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 小题:设双曲线方程x—
2
y
2
4
=λ,点(2,2)代入求得x
2
λ=3,即得方程
3
y
2

12
=1.

7,最小值为-1,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已知函数
mx
2
43xn
y=的最大值为
x
2
1
求此函数式.

【分析】求函数的表达式,实际上就是确定系数m、n的
值;已知最大值、最小值实际是就是已知函数的值域,对
分子或分母为二次函数的分式函数的值域易联想 到“判别
式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 函数式变形为: (y—m)x
2
-4
3
x+(y-n)=0,
x∈R, 由已知得y-m≠0

∴ △=(-4
3

2
-4(y—m)(y-n)≥0 即: y
2
-(m+n)y+(mn-12)≤0 ①

不等式①的解集为(-1 ,7),则—1、7是方程y
2
-
(m+n)y+(mn-12)=0的两根,


m5

1(mn)mn120

m1
代入两根得:

497(mn)mn120
解得:

n1


n5





5x
2
43x1
∴ y=
x< br>2
1
或者
x
2
43x5
y=
x
2
1

25 136·····谢阅。。。。。


26
此题也可由解集(—1,7)而设(y+1)(y-7)≤0,即
y
2
—6y-7≤0,然后与不等式①比较系数而得:

mn6
,解出
mn127

m、n而求得函数式y.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注】 在所求函数式中有两个系数m、n需要确定,首
先用“判别式法”处理函数值域问题, 得到了含参数m、
n的关于y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且知道了它的解集,求参
数m、n。两种方法 可以求解,一是视为方程两根,代入后
列出m、n的方程求解;二是由已知解集写出不等式,比较
含参数的不等式而列出m、n的方程组求解.本题要求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概念理解透彻,也要求 理解求函数
值域的“判别式法将y视为参数,函数式化成含参数y
的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可 知其有解,利用△≥0,建
立了关于参数y的不等式,解出y的范围就是值域,使用
“判别式法 ”的关键是否可以将函数化成一个一元二次方
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2. 设椭圆中心在(2,-1),它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
端连线互相垂直,且此焦点与长轴 较近的端点距离是
10

5
,求椭圆的方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求椭圆方程,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几何数据a、
b、c之值,问题就 全部解决了.设a、

b、c后,由已知垂直关系而联想到勾
B’ﻫ
股定理建立一个方程,再将焦点与
xﻫ A F
长轴较近端点的距离转化为a-c的
O’ F’
值后列出第二个方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
A’ﻫ
考...
B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 设椭圆长轴2a、短轴2b、
焦距2c,则|BF’|=a

26 136·····谢阅。。。。。


27

a
2
b
2
c
2


2

a10
22


aa(2b)
解得:






b5

ac105
x
2
y
2
∴ 所求椭圆方程是:
10
+
5
=1

也可有垂直关系推证出等腰Rt△BB’F'后,由其性质
推证出等腰Rt△B'O'F’,再进行如 下列式:

bc


ac105
,更容易 求出

222
abc

a、b的值.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注】 圆锥曲线中,参数(a、b、c、e、p)的确定,
是待定系数法的 生动体现;如何确定,要抓住已知条件,
将其转换成表达式.在曲线的平移中,几何数据(a、b、c、
e)不变,本题就利用了这一特征,列出关于a-c的等式.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一般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大部分用待定
系数法,基本步骤是: 设方程(或几何数据)→几何条件转
换成方程→求解→已知系数代入。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3. 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等式1·2
2
+2·32
+…
1)
2
+n(n+1)
2
=
n(n< br>(an+bn+c)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
12
并证明你的结论. (89年全国高考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是否存在,不妨假设存在。 由已知等式对一切
自然数n都成立,取特殊值n=1、2、3列出关于a、b、c
的方程组,解 方程组求出a、b、c的值,再用数学归纳法
证明等式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假设存在a、b、c使得等式成立,令:n=1,得4
1
=< br>1
(a+b+c);n=2,得22=(4a+2b+c);n=3,得70
62
=9a+3b+c。整理得: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7 136·····谢阅。。。。。


28

abc24

a3



4a2bc44
,解得

b11
,


9a3bC70

c10


于是对n=1、2、3,等式 1·2
2
+2·3
2
+…+n(n+
1)
2
1)
2
=
n(n
(3n+11n+10)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
12< br>证明对任意自然数n,该等式都成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假设对n=k 时等式成立,即1·2
2
+2·3
2
+…+k(k
+1)
2
=
k(k1)
(3k
2
+11k+10);

1 2
当n=k+1时,1·2
2
+2·3
2
+…+k(k+1)
2
+(k+1)
(k+2)
2

k(k1)
(3k2
+11k+10) +(k+1)(k+2)
2

12
k(k 1)(k1)(k2)
2
(k+2)(3k+5)+(k+1)(k+2)=(3k2
1212
2
+5k+12k+24)=
(k1)(k2)
[3(k+1)+11(k+1)+10],
...
1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也就是说,等式对n=k+1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a=8、b=11、c=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
切自然数n都成立.

【注】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在于由几个特殊值
代入而得到.此种解法中,也体现了方程 思想和特殊值法。
对于是否存在性问题待定系数时,可以按照先试值、再猜
想、最后归纳证明的 步骤进行.本题如果记得两个特殊数
列1
3
+2
3
+…+n
3
、1
2
+2
2
+…+n
2
求和的公式,也可以抓 住
通项的拆开,运用数列求和公式而直接求解:由n(n+1)
2
=n
3+2n
2
+n得S
n
=1·2
2
+2·3
2< br>+…+n(n+1)
2
=(1
3
+2
3
+…
n
2
(n1)
2
+n)+2(1+2+…+n)+(1+2+…+n)=< br>4
+2
2n1)n(n1)
n(n1)
2
×
n (n1)(
+=(3n+11n+10),综上
12
62
3222
28 136·····谢阅。。。。。


29
所述,当a=8、b=11、c=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4. 有矩形的铁皮,其长为30cm,宽为14cm,要
从四角上剪掉边长为xcm的四个小正方形,将剩余部分
折成一个无盖的矩形盒子,问x为何值时,矩 形盒子容积
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实际 问题中,最大值、最小值的研究,先由已知
条件选取合适的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研究。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 依题意,矩形盒子 底边边长为(30-2x)cm,
底边宽为(14-2x)cm,高为xcm。

∴ 盒子容积 V=(30-2x)(14-2x)x=4(15—x)
(7-x)x ,

显然:15-x>0,7—x>0,x>0。

4
设V=
ab
(15a-ax)(7b—bx)x (a〉0,b>0)


ab10
要使用均值不等式,则

15aa x7bbxx


3
解得:a=
1
, b= , x=3 。

4
4
1521

6415x21364
从而V=(-)(-x)x≤(
44

3
=
64
× 2
3444433
3
7=576.

所以当x=3时,矩形盒子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
576cm
3
.

【注】均值不等式应用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当条
件不满足时要凑配系数,可以用“待定系 数法”求.本题
44
解答中也可以令V=
ab
(15a-ax)(7-x)b x 或
ab
(15
29 136·····谢阅。。。。。


30
-x)(7a-ax)bx,再由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最佳条件而列
出方程组,求出三项该 进行凑配的系数,本题也体现了“凑
配法”和“函数思想”.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1.
函数y=log
a
x的x∈[2 ,+∞)上恒有|y|〉1,则
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A。 2>a>
1
且a≠1 B. 0<a<
1
或122
1〈a<2 D。 a〉2或01
...文档交流 仅供
2
参考...
方程x< br>2
+px+q=0与x
2
+qx+p=0只有一个公共根,则其
余两个 不同根之和为_____。

A. 1 B. -1
C。 p+q D。 无法确定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如果函数y=sin2x+a·cos2x的图像关于直线x=—
π
对 称,那么a=_____.

2.
8
A.
2
B. -
2
C。 1
D. -1

012n
4.
满足C
n
+1·C
n
+2·Cn
+…+n·C
n
〈500的最大正
整数是_____。

A. 4 B. 5 C. 6 D. 7

5.
无穷等比数列{a
n
}的前n项和为S
n
=a—
1
, 则
2
n
所有项的和等于_____.

A。 —
1
B。 1 C.
2
1
2

D.与a有关

929
6.
(1+kx)=b
0
+b
1
x+b
2
x+…+b< br>9
x,若b
0
+b
1

b
2
+…+ b
9
=-1,则k=______。

30 136·····谢阅。。。。。


31
经过两直线11x—3y-9=0与12x+y-19=0的交
点,且过点(3,—2) 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
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8. 正三棱锥底面边长为2,侧棱和底面所成角为
60°,过底面一边作截面,使其与底面成30°角 ,则截
面面积为_________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9。 设y=f(x)是一次函数,已知f(8)=15,且f(2)、
f(5)、(f14) 成等比数列,求f(1)+f(2)+…+f(m)
的值。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0. 设抛物线经过两点(-1,6)和(-1,—2),
对称轴与x轴平行,开口向右,直 线y=2x+7和抛物线截
得的线段长是4
10
, 求抛物线的方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四、定义法

所谓定义 法,就是直接用数学定义解题.数学中的定理、
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由定义和公理推演出来。定义
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的事
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定义是千百次实践后的必然结果,它科学地反映和揭示
了客观 世界的事物的本质特点。简单地说,定义是基本概
念对数学实体的高度抽象.用定义法解题,是最直接的 方
法,本讲让我们回到定义中去.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1.
已知集合A中有2个元素,集合B中有7个元素, A∪B
的元素个数为n,则______.

A. 2≤n≤9 B。 7≤n≤9 C。 5
≤n≤9 D. 5≤n≤7

7.
31 136·····谢阅。。。。。


32
设MP、OM、AT分别是46°角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
切线,则_____。

A. MPAT<...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复数z
1
=a+2i,z
2
=—2+i,如果|z< br>1
|< |z
2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A。 -10 D。
a〈—1或a>1

2.
x
2
y
2
4.
椭圆+
9
25
=1上有一点
5
P,它到左准线的距离为2
,那
么P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_____.

75
A. 8 C. 7。5 C.
4
D. 3

5.
奇 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T,则f(—
T
)的值为
2
_____。

A。 T B. 0 C。
T
D。 不能
2
确定

6.
正三棱台的侧棱与底面成45°角,则其侧面与底面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

【简解】1小题:利用并集定义,选B;

2小题:利用三角函数线定义,作出图形,选B;

3小题:利用复数模的定义得a
2
2
2
<
5
,选A;

4
|PF

|
小题: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得到
5
=e=
4< br>,选
5
2
A;

5小题:利用周期函数、奇函数的定义得到f (—
T

2
=f(
T
)=-f(-
T
), 选B;

22
6小题:利用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答案2。

32 136·····谢阅。。。。。


33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已知z=1+i, ① 设w=z
2
+3
z
—4,求w的
三角形式; ② 如果
z
2
azb
=1-i,求实数a、b
z
2
z1< br>的值.(94年全国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代入z进行运算化简后,运用复数三角形式和
复数相等的定义解答.

【解】由z=1+i,有w=z
2
+3
z
-4=(1+i)
2+3
(1i)
—4
=2i+3(1-i)-4=-1-i,w的三角形式是2
(cos
5

4
+isin
5

)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
由z=1+i,有
z
2azb
z
2
z1

(1i)
2
a (1i)b
(1i)
2
(1i)1

(ab)(a 2)i
=(a+2)-(a+b)i.

i
由题设条件知:(a+2)-(a+b)i=1+i;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ab)1
,

< br>
a21

a1

解得

b2< br>.

【注】求复数的三角形式,一般直接利用复数的三角形
式定义求解.利用复 数相等的定义,由实部、虚部分别相
等而建立方程组,这是复数中经常遇到的.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2. 已知f(x)=—x
n
+cx,f(2)=-14,f(4 )=-2
52,求y=log
2
f(x)的定义域,判定在(
2
3< br>2
2
,1)上的单
调性.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要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必须首先确定n与c的
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 断.

33 136·····谢阅。。。。。


34
n


f(2)22c14
【解】


n

f(4)44c252


n4
解得:

c1




∴ f(x)=-x
4
+x 解f(x)>0得:0〈x<1


3
2
2
<x
1
<x
2
〈1, 则f(x
1
)-f(x
2
)=-x
1
4
+x
1
—(—
x
2
4
+x
2
)=(x
1-x
2
)[1—(x
1
+x
2
)( x
1
2
+x
2
2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 x
1
+x
2

( x
1
+x
2
)〉
22
3
3
2
, x
1
+x
2
>
22
3
3
4
2 ∴ (x
1
+x
2

3
2
×
4
2
=1

2
2
∴ f(x
1
)-f(x
2
)>0即f(x)在(

2
2
2
,1)上是减函数

3
〈1 ∴ y=log
2
f(x) 在(
2
2
,1)上是
增函数.

【注】关于函数的性质:奇偶性、
A'
单调性、周期性的判断,一般都是
A
直接应用定义解题.本题还在求

n、c的过程中,运用了待定系数
Dﻫ
法和换元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C’
例3。 如图,已知A’B’C’—
Cﻫ
ABC是正三棱柱,D是AC中点.

O

证明:AB’∥平面DBC’;

Hﻫ B’

假设AB'⊥BC',求二面角D—
B
...文档交流 仅供参
BC’—C的度数.(94年全国
考...
理)

【分析】 由线面平行的定义来证①问,即通过证AB'
平行平面DBC’内的一条直线而得;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
定义作出平面角,通过解三角形而求②问.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4 136·····谢阅。。。。。


35
【解】 ① 连接B'C交BC’于O, 连接OD

∵ A’B’C’—ABC是正三棱柱

∴ 四边形B’BCC'是矩形

∴ O是B’C中点

△AB’C中, D是AC中点 ∴ AB’∥OD
∴ AB’∥平面DBC’


作DH⊥BC于H,连接OH ∴ DH⊥平面BC’C

∵ AB’∥OD, AB’⊥BC’ ∴ BC’⊥OD

∴ BC’⊥OH 即∠DOH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1,作OE⊥BC于E,则
BH=
3
,EH=
1


4
4
1
DH=
2

sin6 0°=
3

4
Rt△BOH中,OH
2
=BH×EH=3
,

16
∴ OH=
3
4
=DH ∴∠DOH=45°,即二面角D—
BC’—C的度数为45°.

【注】对于二面角D-BC’—C的平面角,容易误认为∠
DOC即所求.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 定义,两边垂直于棱,
抓住平面角的作法,先作垂直于一面的垂线DH,再证得垂
直于棱的垂线 DO,最后连接两个垂足OH,则∠DOH即为所
求,其依据是三垂线定理.本题还要求解三角形十分熟 练,
在Rt△BOH中运用射影定理求OH的长是计算的关键.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此题文科考生的第二问为:假设AB’⊥BC’,BC=2,
求AB’在侧面BB’C'C的 射影长.解答中抓住斜线在平
面上的射影的定义,先作平面的垂线,连接垂足和斜足而
得到射影 .其解法如下:作AE⊥BC于E,连接B’E即所
35 136·····谢阅。。。。。


36
求,易得到OE∥B’B,所以
EF

OE
=
1,EF=
1
B’E.在
BFB'B23
Rt△B'BE中,易得到BF⊥ BE,由射影定理得:B'E×E
F=BE
2

1
B'E
2
=1,所以B’E=
3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例4. 求过定点M(1,2),以x轴为准
y

线,离心率为
1
的椭圆的下顶点的轨迹方
2

程.

【分析】运动的椭圆过定点M,准线固
A
定为x轴,所以M到准线距离为2.抓住圆
x

锥曲线的统一性定义,可以得 到
|AF|
=
1
建立一个方程,再由
22
离心率的定义建立 一个方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设A(x,y)、F(x,m),由M( 1,2),则椭圆上
定点M到准线距离为2,下顶点A到准线距离为y.根据椭
圆的统一性定义 和离心率的定义,得到: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
(y)
2< br>m得:(x—1)
2
+
2
3
=1,

()< br>2
3
4
(y)
2
所以椭圆下顶点的轨迹方程为(x-1)< br>2
+
2
3
=1.

()
2
3
1

22
(x1)(m2)×2

2

,消

my
1



y2

【 注】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按照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步骤,
设曲线上动点所满足的条件,根据条件列出动点所 满足的
关系式,进行化简即可得到.本题还引入了一个参数m,列
出的是所满足的方程组,消去 参数m就得到了动点坐标所
满足的方程,即所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在建立方程组时,
巧妙地运用 了椭圆的统一性定义和离心率的定义。一般
地,圆锥曲线的点、焦点、准线、离心率等问题,常用定36 136·····谢阅。。。。。


37
义法解决;求圆锥曲线的方程,也总是利用圆锥曲线的定
义求解,但要注意椭圆、双曲线 、抛物线的两个定义的恰
当选用。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x
1.
函数y=f(x)=a+k的图像过点 (1,7),它的反函
数的图像过点(4,0),则f(x)的表达式是___。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 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若A 、B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A
1
、B
1
,则∠A
1
F B
1

于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45° B。 60° C. 90°
D. 120°

3。 已知A={0,1},B={x|x

A},则下列关系正
确的是__ ___.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4。 双曲线3x
2
—y
2
=3的渐近线方程是_____。

A。 y=±3x B. y=±
1
x C. y
3

3
x D。 y=±
3
x

3
5。 已知定义在R上的非零函数f(x)满足f(x+y)
=f(x)+f(y) ,则f(x)是_____.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既奇既偶函数

38n3n
6.
C
3n
+C
21n
=________.

7.
Z=4(sin140°-icos140°),则复数
1
的辐
z
2
角主值是__________.

37 136·····谢阅。。。。。


38
不等式ax
2
+bx+c>0的解集是(1,2),则不等式b
x2
+cx+a<0解集是__________.

9.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求证数列{b
n
}也是等差
数列,其中b
n
=
1
(a
1
+a
2
+…+a
n
).

8.
n
10。 已知F
1
、F
2
是椭圆+=1 (a〉b>0)的两
x
2< br>a
2
y
2
b
2
个焦点,其中F
2
与 抛物线y
2
=12x的焦点重合,M是两曲线
7
的一个焦点,且有cos∠M F
1
F
2
·cos∠MF
2
F
1
=
23
,求椭
圆方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五、数学归纳法

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
推理 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不完全归纳
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 推断
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
论证中是不允许的.完全归纳推理 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
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
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
1(或n
0
) 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
=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
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
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 突破了有限,达到
无限.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
就可以断定“对任何 自然数(或n≥n
0
且n∈N)结论都正
确”。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是由递 推实现归纳
的,属于完全归纳。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8 136·····谢阅。。。。。


39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
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 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
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
使差异逐步减 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 列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
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
题、整除性问 题等等.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
=2
n
·1·2…(2n—1) (n∈N),从“k到k+1左端
需乘的代数式为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2k+1 B. 2(2k+1) C。
2k1
2k3
D。

k1
k1
1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1
++…+
2
3
1
〈n (n〉
n
21
1)时,由n=k (k〉1)不等式成立,推证n=k+1时,左< br>边应增加的代数式的个数是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2
k1
B。 2
k
-1 C。 2
k

D. 2
k
+1

3. 某个命题与自然数n有关,若n=k (k∈N)时
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n=k+1时该命题也成 立。现已
知当n=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______.
(94年上海高考)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n=6时
该命题成立

C.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n=4时该
命题成立

39 136·····谢阅。。。。。


40
4。 数列{a
n
}中,已知a
1
=1,当n≥2时a
n
=a
n1
+2n—
1,依次计算a
2
、a
3
、a
4
后,猜想a
n
的表达式是_____。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3n-2 B。 n
2
C.
3
n1
D。 4n—3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
4n2
+5
2n1
(n∈N)能被14
整除,当n=k+1时对于式子3
4(k1)2
+5
2(k1)1
应 变形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 设k棱柱有f(k)个对角面,则k+1棱柱对角
面的个数为f(k+1)=f(k)+ ____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简解】1小题:n=k时,左端的 代数式是(k+1)
(k+2)…(k+k),n=k+1时,左端的代数式是(k+
2)(k +3)…(2k+1)(2k+2),所以应乘的代数式为
(2k1)(2k2)
,选B;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k1
2小题:(2
k1
-1 )—(2
k
-1)=2
k
,选C;

3小题:原命题与逆否 命题等价,若n=k+1时命题不
成立,则n=k命题不成立,选C。

4小题:计算 出a
1
=1、a
2
=4、a
3
=9、a
4
=16再猜想
a
n
,选B;

5小题:答案(3
4k2< br>+5
2k1
)3
k
+5
2k1
(5
2< br>-3
4
);

6小题:答案k-1。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已知数列
1
2
·3< br>2
,得,…,
(2n1)
2
·(2n1)
2
,… .S
n
为其前
8·1
8·n
n项和,求S
1
、S< br>2
、S
3
、S
4
,推测S
n
公式,并用数学 归纳法
证明. (93年全国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80
2448
【解】 计算得S
1

8
,S=,S=,S= ,

234
81
2549
9
40 136·····谢阅。。。。。


41
猜测
(2n1)
2
1
S
n
=
( 2n1)
2
(n∈N)。

当n=1时,等式显然成立;
< br>(2k1)
2
1
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S
k
=< br>(2k1)
2


8·(k1)
当n=k+1时,Sk1
=S
k

(2k1)
2
·(2k3)
2

8·(k1)
(2k1)
2
1
=
(2 k1)
2

(2k1)
2
·(2k3)
2

(2k1)
2
(2k3)
2
(2k3)
2
8·(k1)


(2k1)
2
·(2k3)
2
(2k1)
2
(2k3)
2
(2k1)
2

(2k1)
2
·(2k3)
2
(2k3)
21
=
(2k3)
2


由此可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注】 把要证的等式
(2k3)
2
1
S
k1
=
(2k3)
2
作为目 标,先通分
使分母含有(2k+3)
2
,再考虑要约分,而将分子变形,并
注 意约分后得到(2k+3)
2
-1。这样证题过程中简洁
一些,有效地确定了证题的方 向。本题的思路是从试验、
观察出发,用不完全归纳法作出归纳猜想,再用数学归纳
法进行严格 证明,这是关于探索性问题的常见证法,在数
列问题中经常见到. 假如猜想后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
论不一定正确,即使正确,解答过程也不严密.必须要进
行三步:试值 → 猜想 → 证明。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另解】 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由a
n
=
(2n1)
2
·(2n1)
2
(2n1)
2

(2n1)
2
得,

S< br>n
=(1-
1
2
)+(
1
2

33
1
5
2
8·n
11
)+……+
(2n1)
2

(2n1)
2

11
1—
(2n1)< br>2

41 136·····谢阅。。。。。
1


42
(2n1)
2
1

(2n1)
2
.

此种解法与用试值猜想证明相比,过程十分简单,但要
求发现
(2n1)
2
·(2n1)
2

(2n1)
2
-
(2n1 )
2
的裂项公式.可以说,
用试值猜想证明三步解题,具有一般性。
...文 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2. 设a
n
=
1×2

2× 3
+…+
n(n1)
(n∈N),证
明:
1
n(n+1)〈a
n

1
(n+1)
2


22
8·n
11
【分析】与自 然数n有关,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时容易证得,n=k+1时,因为a
k1
=a
k
+
(k1)(k2)
,所以
在假设n=k成立得到的不 等式中同时加上
(k1)(k2)
,再
与目标比较而进行适当的放缩求解.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
【解】 当n=1时,a
n
=
2
,
1
n(n+1)=
1
, (n+1)
2
=2 ,
222
∴ n=1时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 br>1
k(k+1)<a
k

1

22
(k+1)
2
,

当n=k+1时,
1k(k+1)+
2
2
(k1)(k2)
〈a
k1

1
(k+1)
2
+
(k1)(k2)
,
< br>111
k(k+1)+
(k1)(k2)
>k(k+1)+(k+1)=( k+1)(k
222
+3)>
1
(k+1)(k+2),

2
111
2
222
k3k2
(k+1)+<(k+1)+(k< br>(k1)(k2)
=(k+1)+
222
1
3

2
)=
2
(k+2)
2


1
2
所以
1
(k+1)(k+2) 〈a<(k+2),即n=k+1
k
22
时不等式也成立.

42 136·····谢阅。。。。。


43
综上所述,对所有的n∈N,不等式
1
n(n+1)n

1
(n
22
+1)
2
恒成立.

【注】 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
注意适当选用放缩法.本题中分别将
(k1) (k2)
缩小成(k
+1)、将
(k1)(k2)
放大成(k+
3
)的两步放缩是证n=k+
2
1时不等式成立的关键.为什么这样放缩,而不放大 成(k
+2),这是与目标比较后的要求,也是遵循放缩要适当的
原则.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本题另一种解题思路是直接采用放缩法进行证明。主要
是抓住对
n(n1)
的分析,注意与目标比较后,进行适当的
放大和缩小.解法如下:由
n( n1)
>n可得,a
n
〉1+2+3+…
+n=
1
n(n +1);由
222
×n=
1
n(n+1)+
1
n=
1
(n
2
+2n)〈
1
(n+1)
2
。所以
1
n(n
22222
+1)〈a
n

1
(n+1 )
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
11
<n+可 得,a〈1+2+3+…+n+
n(n1)
n
例3. 设数列{a
n
}的前n项和为S
n
,若对于所有的
n(a
1
a
n)
自然数n,都有S
n

2
,证明{a
n
}是 等差数列.
(94年全国文)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 要证 明{a
n
}是等差数列,可以证明其通项符
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即证:a< br>n
=a
1
+(n-1)d 。
命题与n有关,考虑是否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文
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 设a
2
-a
1
=d,猜测a
n< br>=a
1
+(n-1)d

当n=1时,a
n
=a
1
, ∴ 当n=1时猜测正确.

当n=2时,a
1
+(2-1)d=a
1
+d=a
2
, ∴当n=2时猜测
正确。

43 136·····谢阅。。。。。


44
假设当n=k(k≥2)时,猜测正确,即:a
k
=a
1
+( k—1)
d ,

(k1)(a
1
a
k1
) k(aa)
当n=k+1时,a
k1
=S
k1
—S
k
=-
1k


22
将a
k
=a
1
+(k—1)d代入上式, 得到2a< br>k1
=(k+1)
(a
1
+a
k1
)-2ka< br>1
-k(k-1)d,

整理得(k-1)a
k1
=(k- 1)a
1
+k(k—1)d,

因为k≥2,所以a
k1
=a
1
+kd,即n=k+1时猜测正确.

综上所述,对所有的自然数n, 都有a
n
=a
1
+(n-1)
d,从而{a
n
}是 等差数列。

【注】 将证明等差数列的问题转化成证明数学恒等式
关于自然数n成立 的问题.在证明过程中a
k1
的得出是本题
n(aa)
解答的关键,利用 了已知的等式S
n

1
2
n
、数列中通
项与前n项 和的关系a
k1
=S
k1
-S
k
建立含a
k 1
的方程,代
入假设成立的式子a
k
=a
1
+(k-1)d 解出来a
k1
.另
外本题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忽视验证n=1、n=2的正确性,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递推的基础是n=2时等式成立,因为
由(k—1)a
k1
=(k—1)a
1
+k(k-1)d得到a
k1
=a
1
+ kd
的条件是k≥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另解】 可证a
n1
-a
n
= a
n
- a
n1对于任意n≥2都成
n(aa)
立:当n≥2时,a
n
=S
n
-S
n1

1n

(n1)(a
1
 a
n1
)
;同
2
2
(n1)(a
1
 a
n1
)n(a
1
a
n
)
理有a
n 1
=S
n1
-S
n
=-
2
;从而a
n 1
-a
n
2
(n1)(a
1
a
n1
)
(n1)(a
1
a
n1
)
=-n(a+a)+,整 理得a
n
1
2
2
n1
—a
n
= a
n
- a
n1
,从而{a
n
}是等差数列。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一般地,在数列问题中含有a
n
与S
n
时 ,我们可以考虑运
用a
n
=S
n
-S
n1
的关系 ,并注意只对n≥2时关系成立,象已
44 136·····谢阅。。。。。


45
知数列的S
n
求a
n
一类型题应用此关系最多。
.. .文档交流 仅供参
考...
Ⅲ、巩固性题组: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
2n1
+1 (n∈N)能被7整除.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4+2×7+3×10+…+n(3n
+1)=n(n+1)
2
(n∈N)。

3.
n∈N,试比较2
n
与(n+1)
2
的大小,并用证明你的结
论。

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co s
x
·cos
x
·cos
x
·…·c
2
2
2
2
3
os
x

2
n
sinx< br>2
n
·sin
x
2
n
(81年全国高考)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sinnx|≤n|sinx| (n
∈N)。 (85年广东高考)

6.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1
(n∈N),设f
5.
(n1)
2
(n)=(1—a
1
)(1—a
2
)…(1—a
n
),试求f(1)、f
(2)、f(3 )的值,推测出f(n)的值,并用数学归纳法加
以证明.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7.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1,a
n=a
n1
cosx+cos[(n
-1)x], (x≠kπ,n≥2且n∈N).

①.求a
2
和a
3
; ②.猜测a
n
,并用数学归纳法
证明你的猜测.

8. 设f(log
a
x)=
a(x1)
, ①.求f(x)的定义域; < br>2
x(a
2
1)
②.在y=f(x)的图像上是否存在两个不同点, 使经过这
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证明你的结论. ③。求
证:f(n)>n (n〉1且n∈N)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六、参数法

45 136·····谢阅。。。。。


46
参数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
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的新变量( 参数),以此作为媒介,
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参
数方程都是用 参数法解题的例证。换元法也是引入参数的
典型例子。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辨证唯物论肯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穷的,联系的方
式是丰富多采的,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事物 之间的内在
联系,从而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参数的作用就是刻画事
物的变化状态,揭示变化因 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数体现
了近代数学中运动与变化的思想,其观点已经渗透到中学
数学的各 个分支。运用参数法解题已经比较普遍。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参数法解 题的关键是恰到好处地引进参数,沟通已知和
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参数提供的信息,顺利地解答< br>问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1. 设2
x
=3
y
=5
z
>1,则2x、3y、5z从小到大排 列
是________________。



x22t
2. (理)直线

上与点A(-2, 3)的距离等于
2


y32t
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

(文)若k〈-1,则圆锥曲线x
2
-ky
2
= 1的离心率
是_________.

3。 点Z的虚轴上移动,则复数C=z
2
+1+2i在复平
面上对应的轨迹图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br>...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4. 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互相垂直,它们的面积分别是6、
4、3,则其体积为______.

46 136·····谢阅。。。。。


47
5. 设函数f(x)对任意的x、y∈R,都有f(x+y)
=f(x)+f(y), 且当x〉0时,f(x)<0,则f(x)的R
上是______函数.(填“增”或“减”)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x
2
6. 椭圆
16
+
y
2
4
=1上的点到直线x+2y-
2
=0的最
大距离是_ ____.

A. 3 B.
11
C。
10

D. 2
2

【简解】1小题:设2< br>x
=3
y
=5
z
=t,分别取2、3、5
为底的对数 ,解出x、y、z,再用“比较法”比较2x、3y、
5z,得出3y<2x<5z;
...文 档交流 仅供参考...
2小题:(理)A(-2,3)为t=0时,所求点为t=±
2时,
即(—4,5)或(0,1);(文)已知曲线为椭圆,a=1,c
=
1< br>1
k
,所以e=—
1
k
k
2
k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小题:设z=bi,则C=1-b
2
+ 2i,所以图像为:从
(1,2)出发平行于x轴向右的射线;

11
4小题 :设三条侧棱x、y、z,则
1
xy=6、yz=4、xz
222
=3,所以 xyz=24,体积为4.

5小题:f(0)=0,f(0)=f(x)+f(-x),所以 f(x)
是奇函数,答案:减;

6小题:设x=4sinα、y=2cosα,再求
d=
|4sin

4cos

2|
的最大值, 选C。

5
Ⅱ、示范性题组:

222
例1.
实数a、b、c满足a+b+c=1,求a+b+c的最小
值.

47 136·····谢阅。。。。。


48
【分析】由a+b+c=1 想到“均值换元法”,于是引
入了新的参数,即设a=1
+t
1
,b=
1
+t
2
,c=
1< br>+t
3
,代入
333
a
2
+b
2
+ c
2
可求.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11
【解】由a+ b+c=1,设a=+t
1
,b=+t
2
,c=+t
3
,其
333
中t
1
+t
2
+t
3
=0,

∴ a
2
+b
2
+c
2
=(
1+t
1

2
+(
1
+t
2

2
+(
1
+t
3
)
2

333
1 2
+(t
1
+t
2
+t
3
)+t
1
33
2
+t
2
2
+t
3
2

1
+t
1
2
+t
2
2
+t
3
2
1

33
3
所以a
2
+b
2
+c
2
的最小值是
1
.

【注】由“均值换元法引入了三 个参数,却将代数式
的研究进行了简化,是本题此种解法的一个技巧.

本题另一种解 题思路是利用均值不等式和“配方法”进
行求解,解法是:a
2
+b
2
+c
2
=(a+b+c)
2
-2(ab+bc+ac)
≥1—2( a
2
+b
2
+c
2
),即a
2
+b
2
+c
2

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两种解法都要求代数变形的技巧性强,多次练习,可以
提高我们的代数变形能力。

x
2
例2.
椭圆
16

y
2
4
=1上有两点P、Q,O为原点.连OP、OQ,
1
4
若k
OP
·k
OQ
=- ,

①.求证:|OP|
2
+|OQ|
2
等于定值; ②。求线
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x4cosθ
【分析】 由“换元法”引入新的参数,即设

(椭
y2sinθ

圆参数方 程),参数θ
1
、θ
2
为P、Q两点,先计算k
OP
·k< br>OQ
得出一个结论,再计算|OP|
2
+|OQ|
2
,并运用 “参数
法”求中点M的坐标,消参而得。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8 136·····谢阅。。。。。


49
x
2
【解】由
16
+
y
2
4

x4cosθ
=1,设

,P(4cosθ
1
,2s in
y2sinθ

θ
1
),Q(4cosθ
2
,2sinθ
2
),

2sin

1
2sin
2
1
则k
OP
·k
OQ
=
4cos


4cos

=-,整理得到:

12
4
cosθ
1
cosθ
2
+sinθ
1
sinθ
2
=0,即cos(θ
1

θ
2
)=0.

∴ |OP|
2< br>+|OQ|
2
=16cos
2
θ
1
+4sin
2
θ
1
+16
cos
2
θ
2
+4sin
2
θ
2
=8+12(cos
2
θ
1
+co s
2
θ
2
)=20+6
(cos2θ
1
+cos2 θ
2
)=20+12cos(θ
1

2
)cos(θ1
-
θ
2
)=20,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即|OP|
2
+|OQ|
2
等于定值20。

由中 点坐标公式得到线段PQ的中点M的坐标为

x
M
2(cos
< br>1
cos

2
)
,


ysi n

sin

12

M
2
所以有(x
)+y
2
=2+2(cosθ
1
cosθ
2
+sinθ
1
si
2
nθ
2
)=2,

即所求线段PQ的中点M
x
2
的轨迹方程为
8
+
y
2
2
=1。
【注】由椭圆方程,联想到a
2
+b
2
=1,于是进行“三角
换元”,通过换元引入新的参数,转化成为三角问题进行
研究。本题还要求能够熟练使用三角公 式和“平方法”,
在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出M点的坐标后,将所得方程组稍作
变形,再平方相加, 即(cosθ
1
+ cosθ
2
)
2
+(sinθ
2
“消参法的关键一步。
1
+sinθ
2
),这是求点M轨迹方程< br>一般地,求动点的轨迹方程运用“参数法”时,我们可以
将点的x、y坐标分别表示成为一个或几 个参数的函数,
49 136·····谢阅。。。。。


50
再运用“消去法消去所含的参数,即得到了所求的轨迹方
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本题的第一问,另一种思路是设直线斜率k,解出P、
Q两点坐标再求:

设 直线OP的斜率k,则OQ的斜率为-
1
,由椭圆与直线
4k
OP、OQ相交 于PQ两点有:


x
2
4y
2
160

ykx
4
14k
2
,消y得(1+4k
2
)x
2
=16,即|
x
P
|=;

=

x
2
4y
2
160

,消

1

y
4k
x

|8k|
14 k
2
y得(1+
1
4k
2
)x
2
=16, 即|x
Q

;

所以|OP|
2
+|OQ|
2
=(
(
1
1k
2

4
14k< br>2

2

|8k|
1
2



2
2
16k
14k
2080k
2
=
14k
2
=20.即|OP|
2
+|OQ|
2
等于定值 20.

在此解法中,利用了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AB|

1k< br>AB
2

|x
A
-x
B
|求|OP|和|O Q|的长.

例3。已知正四棱锥S—ABCD

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β,相邻两

侧面的夹角为α,求证:cosα=-cos
2
Eﻫ D
β.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Cﻫ
【分析】要证明cosα=-cos
2
β,
O Fﻫ
考虑求出α、β的余弦,则在α和
A
β所在的三角形中利用有关定理求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50 136·····谢阅。。。。。


51
解。

【解】连AC、BD交于O,连SO;取BC中点F,连SF、
OF;作BE⊥SC于E,连DE。则∠SFO=β,∠DEB=α.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OF
a
设BC=a (为参数), 则SF=
cos
=,
β
2cosβ

SC=
a< br>=
2cosβ
SF
2
FC
2
=
(
aa
)
2
()
2

2cosβ2
1cos
2
β

1
a
1 cos
2

2cos

SF·BC
a
2
又 ∵BE=
SC

2cosβ

=
a
1cos
2

在△DEB中,由余弦定理有:cosα=
a
2
22a
2
2
1cos

a
2
2
1 cos
2

2BE
2
BD
2
2BE
2

=-cos
2
β.

所以cosα=-cos
2
β.

【注】 设参数a而不求参数a, 只是利用其作为中间
变量辅助计算,这也是在参数法中参数可以起的一个作用,
即设参数辅助解 决有关问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1.
已知复数z满足|z|≤1,则复数z+2i在复平面上
表示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 _______。

2.
函数y=x+2+
14xx
的值域是 ______________
__.

22
3.
抛物线y=x- 10xcosθ+25+3sinθ-25sin
θ与x轴两个交点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

A. 5 B. 10 C。 2
3
D. 3

2
51 136·····谢阅。。。。。


52
过点M(0,1)作直线L,使它与两已知直线L
1
:x—
3y+10 =0及L
2
:2x+y-8=0所截得的线段被点P平
分,求直线L方程.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5.
求半径为R的球的内接圆锥的最大体积。

6.
f(x)=(1-
a
cos
2
x)sinx,x∈[ 0,2π),求使
4.
2
f(x)≤1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

7. 若关于x的方程2x
2
+xlg
(a1)
+lg
2
(
a
232
8a
3
1
2a
)+lg2a
a1
2
=0有模为1的虚根,求实数a的值及方程的根.

8. 给定的抛物线y
2
=2px (p>0),证明:在x轴
的正向上一 定存在一点M,使得对于抛物线的任意一条过
点M的弦PQ,有
1
+
1
为定值.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MP|
2
|MQ|
2
七、反证法

与前面所讲的 方法不同,反证法是属于“间接证明法
一类,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
而否定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法国数学家阿达玛
(Hadamard)对反证法的实质作过概 括:“若肯定定理的假
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具体地讲,反证法就是
从否定命题的结 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
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
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 题的结论,从而
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反证法所依据 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
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
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
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 单地说“A
52 136·····谢阅。。。。。


53
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
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 ,根据“矛盾律”,这些
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
公理、定理、 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
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 br>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
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所 以反证法是以逻
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的,反证法是可信的.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的概括我为“否定→推理→
否定”。即从否定结论 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
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
“否 定之否定”。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
论 → 推导出矛盾 → 结论成立。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
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 要用到“反设”进行推理,
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
的方面情况 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
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
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使用反证法,牛顿曾经说过:“反证
法 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
来证明的题型有: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 至少”
53 136·····谢阅。。。。。


54
或“至多”、“唯一、“无限形式出现的命题;或者否
定结论更明显.具体、简单的命题 ;或者直接证明难以下
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
题可能解决得 十分干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1.
已知函数f(x)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方程f(x)
=0 ______.

A.至多一个实根 B.至少一个实根 C。一个
实根 D.无实根

2
2.
已知a〈0,-1<b<0,那么a、ab、ab之间的
大小关系是_____.

A. a>ab> ab
2
B. ab
2
>ab>a C. ab〉
a〉 ab
2
D。 ab> ab
2
>a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已知α∩β=l,a α,b β,若a、b为异面直线,
则_____.

A. a、b都与l相交 B。 a、
b中至少一条与l相交

C. a、b中至多有一条与l相交 D. a、
b都与l相交

4.
四面体顶点和各棱的中点共10个,在其中 取4个不
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有_____.(97年全国理)

A. 150种 B. 147种 C。 144种
D. 141种

【简解】1小题: 从结论入手,假设四个选择项逐一成
立,导出其中三个与特例矛盾,选A;

2小题:采用“特殊值法”,取a=-1、b=-0。5,选
D;

54 136·····谢阅。。。。。


55
3小题:从逐一假设选择项成立着手分析,选B;

4
4小题:分析清 楚结论的几种情况,列式是:C
10
—C
4
6
×
4-3-6 ,选D.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如图,设SA、SB是圆锥SO
Sﻫ

的两条母线,O是底面圆心,C是SB

上一点。求证:AC与平面SOB不垂
CﻫA
直.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O
【分析】结论是“不垂直”,呈“否
B

定性”,考虑使用反证法, 即假设“垂
直”后再导出矛盾后,再肯定“不垂直”.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证明】 假设AC⊥平面SOB,

∵ 直线SO在平面SOB内, ∴ AC⊥SO,

∵ SO⊥底面圆O, ∴ SO⊥AB,

∴ SO⊥平面SAB, ∴平面SAB∥底面圆O,

这显然出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即AC与平面SOB不垂直.

【注】否定性的问题常用反证法。例如证明异面直线,
可以假设共面,再把假设作为已知条件推导出矛 盾.

例2. 若下列方程:x
2
+4ax-4a+3=0, x
2
+(a-1)
x+a
2
=0, x
2
+2ax —2a=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试求
实数a的取值范围.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 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反面情况
仅有一种:三个方程均没有实根.先求出 反面情况时a的
范围,再所得范围的补集就是正面情况的答案.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解】 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55 136·····谢阅。。。。。


56
1

3
a

22


1
16a
2
4(4a3)0


3
1
22
,解得


a1或a
,即—〈a<-1。



2
(a1)4a0
2
3


2


2
4a4(2a)0

2 a0


所以当a≥-1或a≤—
3
时,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
2
有实根.

【注】“至少”、“至多”问题经常从反面考虑,有可
能使情况变得简单.本题还用到了“判别式法”、“补集
法”(全集R),也可以从正面直接求解,即分 别求出三个
方程有实根时(△≥0)a的取值范围,再将三个范围并起
来,即求集合的并集.两 种解法,要求对不等式解集的交、
并、补概念和运算理解透彻.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x1
例3. 给定实数a,a≠0且a≠1,设函数y=
ax
(其中
1
x∈R且x≠< br>1
),证明:①.经过这个函数图像上任意两个
a
不同点的直线不平行于x轴; ②.这个函数的图像关于
直线y=x成轴对称图像.(88年全国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不平行”的否定是“平行”,假设“平行
后得出矛盾从而推翻假设。

【证明】 ① 设M
1
(x
1
,y
1
)、M
2
(x
2
,y
2
)是函数图像上
任意两个不同的点,则x
1
≠x
2


假设直线M
1
M
2
平行于x轴,则必有y
1
=y
2
,即
x
1
1
x
2
1
=,整理得a(x
1
-x
2
)=x
1
-x
2

ax1
ax1
1
2
∵x
1
≠x
2
∴ a=1, 这与已知“a≠1”矛盾,

因此假设不对,即直线M
1
M
2
不平行于x轴.

56 136·····谢阅。。。。。


57
x1
② 由y=
ax
得axy-y=x-1,即(ay—1)x=y -1,所以
1
y1
x=
ay
,

1
x1x1
即原函数y=
ax
的反函数为y=,图像一致.

1 ax1
由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可以得到,
x1
函数y=ax1
的图像关于直线y=x成轴对称图像.

【注】对于“不平行的否定性结 论使用反证法,在假
设“平行”的情况下,容易得到一些性质,经过正确无误
的推理,导出与已 知a≠1互相矛盾.第②问中,对称问题
使用反函数对称性进行研究,方法比较巧妙,要求对反函
数求法和性质运用熟练.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1.
已知f(x)=
x
,求证:当x
1
≠x
2< br>时,f(x
1
)≠f
1|x|
(x
2
)。

2.
已知非零实数a、b、c成等差数列,a≠c,求证:
1

a
1
b

1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c
3.
已知f(x)=x
2
+px+q,求证:|f(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


2
4.
求证:抛物 线y=-1上不存在关于直线x+y=0
x
2
2
对称的两点.

5.
已知a、b∈R,且|a|+|b|<1,求证:方程x
2
+ax+b=0的两个根的绝对值均小于1.

57 136·····谢阅。。。。。


58
两个互相垂直的正方形如
A
图所示,M、N在相应对角线

上,且有EM=CN,求证:MN
D
不可能垂直CF。

B M ﻫ
第二章 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

思想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C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中学 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
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
等式(组)、 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
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 br>是解析几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 以形助数”和“以
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
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 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
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
数 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
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 应用曲
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恩 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
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 和结
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
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 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
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
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
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
6.
58 136·····谢阅。。。。。


59
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 事休.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 的
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 代数化.在运用数形
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
白一些概念和运算 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
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
意 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
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 的取值范
围.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 是数形的结合.如: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
角的三角函数是借 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5.
设命题甲:0乙的_____。 (90年全国文)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若log
a
b
2<0,则_____。(92年全国理)

A。 0C. a〉b>1 D. b>a>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7.
如果|x|≤
π
4
,那么函数f(x)=c os
2
x+sinx的最
小值是_____。 (89年全国文)

59 136·····谢阅。。。。。


60
A。
D。
8.
2121
B. -
22
12

2
C。 -1
如果 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
小值是5,那么f(x)的[-7,—3]上是___ _.(91
年全国)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
函数且最大值为-5

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9.
设全集I={(x,y)|x,y∈R},集合M={(x,y)|
y3
M∪N
等于_____。=1},N={(x,y)|y≠x+1},那么
x2
(90年全国)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φ B。 {(2,3)} C.
(2,3) D. {(x,y)|y=x+1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0.
如果θ是第二象限的角,且满足 cos
1sinθ
,那么
θ
2
θ
2
-sinθ
2

是_____.

A.第一象限角 B.第三象限角 C.可能第一
象限角,也可能第三象限角 D.第二象限角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11.
已知集合E={ θ|cosθF={θ|tgθ<sinθ},那么E∩F的区间是__ __
_。(93年全国文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2
π
(
2
)
π

,π) B。 (
4
,
4


D. (
4
,



4
C. (π,
60 136·····谢阅。。。。。


61
12.
若复数z的辐角为

6
,实部为-2
3< br>,则z=_____.

A。 -2
3
-2i B. -2
3
+2i C。 -2
3
+2
3
i D. -2
3
-2
3


y
13.
如果实数x 、y满足等式(x-2)
2
+y
2
=3,那么的
x
最大值是 _____. (90年全国理)

A.
1
2
B.
3
3
C.
3
2

D.
3

14.
满足方程|z+3—
3
i|=
3的辐角主值最小的复
数z是_____.

【简解】1小题:将不等式解集用数轴表示,可以看出,
甲=>乙,选A;

2小题:由已知画出对数曲线,选B;

3小题:设sinx=t后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求f(x)
的最小值,选D;

4小题:由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画出图像,选B;

5小题:将几个集合的几何意义用图形表示出来,选B;

6小题:利用单位圆确定符号及象限;选B;

7小题:利用单位圆,选A;

8小题:将复数表示在复平面上,选B;

9小题:转化为圆上动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范围问题;
选D;

10小题:利 用复平面上复数表示和两点之间的距离公
3
3
式求解,答案-
2
+< br>2
i。

【注】 以上各题是历年的高考客观题,都可以借助几何
直观 性来处理与数有关的问题,即借助数轴(①题)、图
61 136·····谢阅。。。。。


62
像(②、③、④、⑤题)、单位圆(⑥、⑦题)、复平面(⑧、
⑩题)、方程曲线(⑨题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Ⅱ、示范性题组:


2
例1. 若方程lg(-x+3x-m)=l

g(3—x)在x∈(0,3)内有唯一解,
y=1—m1 ﻫ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O 2
【分析】将对数方程进行等价变形,
3 x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在 某个范围内有
实解的问题,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进行解决。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3x0
【解】 原方程变形为

2


x3xm3x


3x0
即:


2

(x2)1m
设曲线y
1
=(x-2)
2
, x∈(0,3)和直线y
2
=1-m,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① 当1—m=0时,有唯一解,m=1;

②当1≤1-m<4时,有唯一解,即-3
∴ m=1或-3〈m≤0

此题也可设曲线y
1
=-(x-2)
2
+1 , x∈(0,3)
和直线y
2
=m后画出图像求解.

【注】 一般地 ,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性
质等进行讨论时,可以借助于函数的图像直观解决,简单
明了。此题也可用代数方法来讨论方程的解的情况,还可
用分离参数法来求(也注意结合图像分析只一个 x值).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2 136·····谢阅。。。。。


63
例2. 设|z
1
|=5,|z
2
|=

z
2, |z
1

z
|=
13
, 求
1
的值。

A
z
2

【分析】 利用复数模、四则运
Dﻫ O
算的几何意义,将复数问题用几何
B
图形帮助求解.

xﻫ
【解】 如图,设z
1
=
OA
、 z
2
=
OB
后,


z=
OC

z

OD
如图所示.

C

z
1
5
由图可知,||=,∠AOD=∠
2< br>12
z
2
2
BOC,由余弦定理得:

5
2
2
2
(13)
2
cos∠AOD=
2×5×2

4

5
z
1

z
2
543< br>3
=
2
(
5
±i)=2±
2

< br>5
2
【另解】设z
1

OA

z

OD
如图所

z
1
5
示。则||=
2
,且

Aﻫ
z
2
4
5
2
2
2
(13)
2
cos∠AOD=
2×5×2

5
,si
D
O
n∠AOD=±
3
,

xﻫ
< br>5
z
1
所以
z
2
z
1
543
3

2
(
5
±i)=2±
2
i,即
5< br>z
2
=2±
2
i.

3
【注】本题运用“数 形结合法”,把共轭复数的性质与
复平面上的向量表示、代数运算的几何意义等都表达得淋
漓尽 致,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生动活泼. 一般地,复数问题
可以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而将问题变成几何问题, 也可利
用复数的代数形式、三角形式、复数性质求解.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63 136·····谢阅。。。。。


64
本题设三角形式后转化为三角问题的求解过程是:设z
1
=5(cosθ
1
+isinθ
1
),z
2
=+isinθ
2
) ,则|z
1

z

=|(5cosθ
1
-2cos θ
2
)+(5sinθ
1
+2sinθ
2
)i|=
...
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920cos(

1

2
)

13
,所以cos(θ
1

2
)=
4
,sin(θ
1
5
+θ
2< br>)=±
3
,

5
z
1
5[cos(

1
)isin(

2
)]
5
=
2 (cos

isin

)
=[cos(θ
1

2
)+isin(θ
1

2
)]
2
z< br>2
22
543
=(±
3
i)=2±i。

2 52
5
本题还可以直接利用复数性质求解,其过程是:由|
z
1
—< br>z
2
|=
13
得:

(z
1
z
2
)(
z
1
-z
2
)=z
1
z
1
+z
2
z
-z
1
z
2
-< br>z
1
z
2
=25+
4-z
1
z
2< br>—
z
1
z
2
=13,

2
所以z< br>1
z
2

z
1
z
2
=16,再同除 以z
2
z

1
+
1
=4,设
1

2
z
z
2
z
z
2
z
z
2
3
z,解得z=2±i.

2
几种解法,各有特点,由于各人的立足 点与思维方式不
同,所以选择的方法也有别。一般地,复数问题可以应用于
求解的几种方法是: 直接运用复数的性质求解;设复数的
三角形式转化为三角问题求解;设复数的代数形式转化为
代 数问题求解;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转化为几何问题求
解.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3. 直线L的方程为:x=-
p
(p>0),椭圆中
2
心D (2+
p
,0),焦点在x轴上,长半轴为2,短半轴为1,
2
它的左顶点为 A。问p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椭圆上有四个
64 136·····谢阅。。。。。


65
不同的点,它们中每一个点到点A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
L的距离?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 由抛物线定义,可将问题转化成:p为何值时,
以A为焦点、L为 准线的抛物线与椭圆有四个交点,再联
立方程组转化成代数问题(研究方程组解的情况).
..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解】 由已知得:a=2,b=1, A(
曲线方程并联立有:


y
2
2px

p
,消

[x(2)]
2
2
2

y1

4

p
,0),设椭圆与双
2
y得:x-(4-7p)x+(2p+
2
p
2
4

=0< br>
所以△=16-64p+48p
2
>0,即6p
2
-8p+ 2>0,解
得:p<
1
或p〉1.

3
结合范围(
p
,4+
p
)内两根,设f(x)=x
2
-(4-7p)x
22
+(2p+
2
p
4
2
),

2
2
2
22
所以
p

47p
〈4+
p< br>即p<
1
,且f(
p
)〉0、f(4+
p
)
>0即p>-4+3
2
.

结合以上,所以-4+3
2
<p〈
1


3
【注】 本题利用方程的曲线将曲线有交点的几何问题
转化为方程有实解的代数问题 。一般地,当给出方程的解
的情况求参数的范围时可以考虑应用了“判别式法”,其
中特别要注 意解的范围.另外,“定义法”、“数形结合
法”、“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知识都在本题进行了综合运用。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5 136·····谢阅。。。。。


66
例4。 设a、b是两个实数,A={(x,y)|x=n,y
=na+b} (n∈Z),B={(x,y)|x=m,y=3m
2

15} (m∈Z),C= {(x,y)|x
2
+y
2
≤144},讨论
是否,使得A∩B≠φ 与(a,b)∈C同时成立。(85年高
考)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 析】集合A、B都是不连续的点集,“存在a、b,
使得A∩B≠φ”的含意就是“存在a、b使得na +b=3
n
2
+15(n∈Z)有解(A∩B时x=n=m).再抓住主参数
a、b,则此问题的几何意义是:动点(a,b)在直线L:
nx+y=3n
2
+15 上,且直线与圆x
2
+y
2
=144有公共点,
但原点到直线L的距 离≥1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 由A∩B≠φ得:na+b=3n
2
+15 ;

设动点(a,b)在直线L :nx+y=3n
2
+15上,且直线
与圆x
2
+y
2=144有公共点,

所以圆心到直线距离d=
|3n
2
15 |
n1
2
=3(
n
2
1

4
n1
2
)≥
12

∵ n为整数 ∴ 上式不能取等号,故a、b不存在.

【注】 集合转化为点集(即曲线),而用几何方法进< br>行研究.此题也属探索性问题用数形结合法解,其中还体
现了主元思想、方程思想,并体现了对有 公共点问题的恰
当处理方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本题直接运用代数方法进行解答的思路是:

由A∩B≠φ得:na+b=3n
2
+15 ,即b=3n
2
+15-a
n (①式);

由(a,b)∈C得,a
2
+b
2
≤144 (②式);

把①式代入②式,得关于a的不等式:

66 136·····谢阅。。。。。


67
(1+n
2
)a
2
-2n(3n
2
+15) a+(3n
2
+15)
2
-144≤0
(③式),
它的判别式△=4n
2
(3n
2
+15)
2
-4(1+ n
2
)[(3n
2
+15)
2
—144]=-36(n2
—3)
2

因为n是整数,所以n
2
—3≠0,因而 △〈0,又因为1+n
2
>0,故③式不可能有实数解.

所以不存在a、b,使得A∩B≠φ与(a,b)∈C同时成


Ⅲ、巩固性题组:

1.
已知5x+12y=60,则
xy
的最小值是_____。

A.
60
B。
13
C.
13
D. 1

22
13
512
2.
已知集合P={(x,y )|y=
9x
}、Q={(x,y)|y=x
+b},若P∩Q≠φ,则b的取值范 围是____.
...文
2
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b|〈3 B. |b|≤3
2
C. -
3≤b≤3
2
D。 -3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x
3.
方程2=x
2
+2x+1的实数解的个数是_____。

A. 1 B。 2 C。 3 D.
以上都不对

4.
方程x=10sinx的实根的个数是_______。

5.
若不等式m >|x-1|+|x+1|的解集是非空数集,
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6.
设z=cosα+
1
i且|z|≤1,那么argz的取值范围是2
____________。

22
7.
若方程x-3ax +2a=0的一个根小于1,而另一根大
于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67 136·····谢阅。。。。。


68
sin
2
20°+cos
2
80°+
3
si n20°·cos80°=_
___________。

9.
解不等式:
x2x
〉b—x

10.
设A={x|<1x〈3},又设B 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

x2xa≤0

的解集,试确定a、b的取值范围 ,使得A

B. (9

8.
2
2
2


x2bx5≤0
0年高考副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1.
定义域内不等式
2x
〉x+a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
值范围。

12. 已知函数y=
(x1)1
+
(x5)9
,求函数的 最小值及
此时x的值。

13。 已知z∈C,且|z|=1,求|(z+1)(z-i)|
的最大值.

14。 若方程lg(kx)=2lg(x+1)只有一个实数
解,求常数k的取值范围。

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
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
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 种重要的数
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
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 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
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
练人的思 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
的位置.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 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进行 定义的。如
|a|的定义分a>0、a=0、a<0三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
题型可以称为概念 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2
68 136·····谢阅。。。。。


69
② 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运算性质、法则
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 给出的.如等比数列的
前n项和的公式,分q=1和q≠1两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
题型可以称 为性质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③ 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 取值范
围进行讨论.如解不等式ax〉2时分a>0、a=0和a<
0三种情况讨论.这称为含 参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另外,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 置、
不确定的结论等,都主要通过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
之具有确定性.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进行分类讨论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
确定的,标 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
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 :首先
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
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 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
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
行,获取阶 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1。集合A={x||x|≤4,x∈R},B={x||x—3 |
≤a,x∈R},若A

B,那么a的范围是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0≤a≤1 B. a≤1 C. a<1
D. 0〈a〈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9 136·····谢阅。。。。。


70
2.若a〉0且a≠1,p=log
a
(a
3
+a+1),q =lo
g
a
(a
2
+a+1),则p、q的大小关系是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p=q B. p〈q C. p>q D。
当a〉1时,p>q;当0<a<1时,p<q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cosx
sinx
tgx
|ctgx|
3.函数y =
|sin
+++的值域是_________.

x|
|cosx|
|tgx|
ctgx
4.若θ∈(0,
π
2
cos
n
θsin
n
θ
),则
n< br>lim
nn
→∞
cosθ+sinθ
的值为___
__。
A. 1或-1 B. 0或-1 C。 0
或1 D. 0或1或-1

1
5.函数y=x+的值域是_____.

x
A. [2,+∞) B. (-∞,-2]∪[2,+∞)
C. (—∞,+∞) D. [-2,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分别为2和4的矩形,
则它的体积为_____。

42
A.
8
3
B.
9
3
C.
9
3

9
D.
9
4
3

8
3

9
7.过点P(2,3),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
方程是_____.

A. 3x—2y=0 B. x+y-5=0 C. 3x-
2y=0或x+y-5=0 D.不能确定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简解】1小题:对参数a分a>0、a=0、a<0三种情
况讨论,选B;

2小题:对底数a分a>1、0<a〈1两种情况讨论,选
C;

70 136·····谢阅。。。。。


71
3小题:分x在第一、二、三、四象限等四种情况,答
案{4,—2,0};

4小题:分θ=

、0<θ<



〈θ<

三种情况,选D;

4442
5小题:分x〉0、x<0两种情况,选B;

6小题:分侧面矩形长、宽分别为2和4、或4和2两种
情况,选D;

7小题:分截距等于零、不等于零两种情况,选C。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设00且a≠1,比较|log
a
(1—x)
|与| log
a
(1+x)|的大小.

【分析】 比较对数大小,运用对数函数的 单调性,而单
调性与底数a有关,所以对底数a分两类情况进行讨论.

【解】 ∵ 0+x〉1


当0〈a<1时,log
a
(1-x)>0,log
a
(1+x)<
0,所以
|log
a
(1—x)|-|log
a
(1+x)|=l og
a
(1-x)
-[-log
a
(1+x)]=log
a
(1—x
2
)>0;
...文档交流 仅供
参考...

当a〉1时,log
a
(1-x)<0,log
a
(1+x)〉0,
所以
|log
a
(1-x)|-|log
a
(1+x)| =-log
a
(1—x)
-log
a
(1+x)=-log
a
(1—x
2
)>0;
...文档交流 仅供
参考...
由①、②可知,|log
a
(1—x)|>|log
a
(1+x)|.
【注】本题要求对对数函数y=log
a
x的单调性的两种
情况十分熟 悉,即当a>1时其是增函数,当0〈a<1时其
是减函数.去绝对值时要判别符号,用到了函数的单调 性;
71 136·····谢阅。。。。。


72
最后差值的符号判断,也用到函数的单调性.
...文档交流 仅供参
考...
例2. 已知集合A和集合B各含有12个元素,A∩B含
有4个元素,试求同时满足下面两个 条件的集合C的个数:
①. C

A∪B且C中含有3个元素; ②. C∩A≠φ 。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 由已知并结合集合的概念,C中的元素分两
类:①属于A 元素;②不属于A而属于B的元素.并由含< br>A中元素的个数1、2、3,而将取法分三种.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3
【解】 C
1
12
·C
8
2
+C< br>12
·C
1
8
+C
12
·C
8
0< br>=1084

【注】本题是排列组合中“包含与排除”的基本问题,
正确地解题 的前提是合理科学的分类,达到分类完整及每
类互斥的要求,还有一个关键是要确定C中元素如何取法。另一种解题思路是直接使用“排除法”,即C
3
20
-C
3
8

1084.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3. 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是前n
lgSlgS
项和。 ①. 证明:
n
2
n2
n1
; ②。
是否存在常数c>0,使得
lg(S
n
c)lg(S
n2
c)
=lg(S
n1
-c)
2
成立?并证明结论.(9 5年全国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 要证的不等式和讨论的等式可以进 行等价变
形;再应用比较法而求解。其中在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
的公式时,由于公式的要求, 分q=1和q≠1两种情况.
...文
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 设{a
n
}的公比q,则a
1
>0,q〉0

①.当q= 1时,S
n
=na
1
,从而S
n
S
n2
-S
n1
2
=na
1
(n+2)
a
1
- (n+1)
2
a
1
2
=-a
1
2
<0;< br>

a
1
(1q
n
)
q≠1时,S
n
=,从而

1q
72 136·····谢阅。。。。。


73

n
S
n2
—S
n1
=
2a
1
2
(1q
n
)(1q
n2
)
a
1
2
(1q
n1
)
2

(1q )
2
(1q)
2
=—a
1
2

n

0;

由上可得S
n

n2
〈S
n 1
2
,所以lg(S
n
S
n2
)〈lg(S
n 1
2
),
lgS
n
lgS
n2
即〈lgS< br>n1


2
②. 要使
n
lg(S
nc)lg(S
n2
c)
=lg(S
n1
-c)成立, 则必有(S
2
—c)(S
n2
-c)=(S
n1
-c)
2


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

当q=1时,S
n
=na
1
,则

(S
n
-c)(S
n2
-c)-(S
n1
-c)
2
= (na
1
-c)[(n+2)a
1
-c]-[(n+1)a
1
-c]
2
=-a
1
2
〈0

当q≠1
c )
2
a
1
(1q
n
)
时,S
n
=,则(S
n
-c)(S
n2
-c)-(S
n1
-1q
a
1
(1q
n
)a
1
(1q
n2
)a
1
(1q
n1
)
=[-c][ —c]- [-c]
2

1q1q1q
-a
1
q
n[a
1
—c(1-q)]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 a
1

n
≠0 ∴ a
1
-c(1-q)=0即c=
1
1
q

a1
a
1
q
n
而S
n
—c=S
n
-
1q
=-<0 ∴对数式无意义

1q
lg( Sc)lg(S
n2
c)
由上综述,不存在常数c〉0, 使得
n

2
lg(S
n1
-c)成立。

【注】 本例由所用公式的适用范围而导致分类讨论。
log
0.5
S
n
log
0.5
S
n2
该题文科考生改问题为:证明>log
0.5

2
,和理科第一问类似,只是所利用的是底数是0.5
时,对数函数为单调递减.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n1
73 136·····谢阅。。。。。


74
例1、例2、例3属于涉及到数学概念、定理、公式、
运算性质、法则等是分类讨论的问 题或者分类给出的,我
们解决时按要求进行分类,即题型为概念、性质型.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例4。 设函数f(x)=ax
2
-2x+2,对于满足1〈 x〈4
的一切x值都有f(x)〉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分析】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函数
在有界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等 值
域问题,需要先对开口方向讨论,再对
其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与闭区间的关
系进行分 类讨论,最后综合得解.
...文
档交流 仅供参考...
ﻫ 1
4 xﻫ
1
4 x

a
【解】当a>0时,f(x)=a(x—
11

2
+2—

a

1

1
14


a
≤1


a


1

1

f()=20


f(1)=a22≥0
a

a

1

≥4


a< br>


f(4)=16a82≥0
11
∴ a≥1或
2
〈a<1或φ 即 a〉
2



f(1)=a22≥0
当a<0时,

,解得φ;

f(4)=16a82≥0

当a=0时,f(x)=-2x+2, f(1)=0,f(4)=-6,
∴不合题意

1
由上而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
2
.

74 136·····谢阅。。。。。


75
【注】本题分两级讨论,先对决定开口方向的二次项系
数a分a>0、a<0、a=0三 种情况,再每种情况结合二次
函数的图像,在a〉0时将对称轴与闭区间的关系分三种,
即在闭 区间左边、右边、中间.本题的解答,关键是分析
符合条件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也可以看成是“数形结合 法”
的运用。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5. 解不等式
(x4a)(x6a)
〉0 (a为常数,a≠—
1


2a12
【分析】 含参数的不等式, 参数a决定了2a+1的符
号和两根-4a、6a的大小,故对参数a分四种情况a〉0、
11
a=0、—〈a〈0、a<-分别加以讨论。
...文档交流 仅供参
22
考...
【解】 2a+1>0时,a〉-; —4a〈6a时,a>
0 . 所以分以下四种情况讨论:

当a>0时,(x+4a)(x-6a)〉0,解得:x<-
4a或x>6a;

当a=0时,x
2
〉0,解得:x≠0;

1
当-
2
<a<0时,(x+4a)(x-6a)〉0,解得: x<
6a或x〉-4a;

1
当a〉-时,(x+4a)(x-6a)<0,解得: 6a < br>2
1
2
综上所述,当a〉0时,x<-4a或x>6a;当a=0时,
11
x≠0;当-
2
〈a<0时,x<6a或x>-4a;当a>-
2
时,6
a<x<-4a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注】 本题的关键 是确定对参数a分四种情况进行讨
论,做到不重不漏。一般地,遇到题目中含有参数的问题,
7 5 136·····谢阅。。。。。


76
常常结合参数的意义及对结果的影响而进行分类讨论,此
种题型为含参型.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6. 设a≥0,在复数集C中,解方程:z
2
+2|z|=
a . (90年全国高考)

【分析】由已知z
2
+2|z|=a和|z|∈R可以 得到z
2
∈R,即对z分实数、纯虚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

【解】 ∵ |z|∈R,由z
2
+2|z|=a得:z
2
∈R; ∴
z为实数或纯虚数

当z∈R时,|z|
2
+2|z|=a,解得: |z|=-1+
1a

∴ z=±(-1+
1a
);

当z为纯虚数时,设z=±yi (y〉0), ∴ -y
2

2y=a 解得:y=1±
1a
(0≤a≤1)
...文档交流 仅供参
考...
由上可得,z=±(-1+
1a
)或±(1±
1a
)i

【注】本题用标准解法(设z=x+yi再代入原式得到
一个方程组,再解方程组)过程十分繁 难,而挖掘隐含,对
z分两类讨论则简化了数学问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另解】 设z=x+yi,代入得 x
2

y
2
+2x
2
y
2
+2xyi=a;



x
2
y
2
2x
2
y
2
a



2xy0

当y=0时,x
2+2|x|=a,解得x=±(—1+
1a
),
所以z=±(-1+
1 a
);

当x=0时,-y
2
+2|y|=a,解得y=±(1±
1a
),
所以±(1±
1a
)i.

由上可得,z=±(—1+
1a
)或±(1±
1a
)i

【注】此题属于复数问题的标准解法,即设代数形式求
解.其中抓住2xy=0而分x=0和y =0两种情况进行讨
76 136·····谢阅。。。。。


77
论求解.实际上,每种情况中绝对值方程的求解,也渗透
了分类讨论思想.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7。 在xoy平面上给定曲线y
2
=2x,设点A (a,0),a
∈R,曲线上的点到点A的距离的最小值为f(a),求f
(a)的函数表达式 。 (本题难度0。40)
...文档交流 仅供
参考...
【分析】 求两 点间距离的最小值问题,先用公式建立
目标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在约束条件x≥0下的最小值
问题,而引起对参数a的取值讨论.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 设M(x,y)为曲线y
2
=2x上任意一点,则

|MA|
2=(x-a)
2
+y
2
=(x-a)
2
+2x=x2
—2(a—1)x+a
2
=[x-(a-1)]
2
+(2a- 1)

由于y
2
=2x限定x≥0,所以分以下情况讨论:

当a-1≥0时,x=a—1取最小值,即|MA}
2
min
=2
a-1;

当a-1<0时,x=0取最小值,即|MA}
2
min
=a2
;

综上所述,有

2a1
(a≥1时)
f(a)=

.

|a|
(a1时)

【注】本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建立目标函数。求二次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我们十分熟悉,但含参 数a,
以及还有隐含条件x≥0的限制,所以要从中找出正确的
分类标准,从而得到d=f(a )的函数表达式。
...文档交流 仅供
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1.
若log
a
2
〈1,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3
A。 (0,
2
) B。 (
2
,1) C. (0,
33
2
3
)∪(1,+∞) D。 (
2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77 136·····谢阅。。。。。


78
2.
非零实数a、b、c,则
a
+
b
+
c

abc
的值组成的集合
|a|
|b||c|
|abc|< br>是_____。

A。 {-4,4} B。 {0,4} C。 {-4,
0} D. {—4,0,4}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f(x)=(a-x)|3a—x|,a是正常数,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_____.

A。当x=2a时有最小值0 B.当x=3a
时有最大值0

C。无最大值,且无最小值 D.有最小值但无
最大值

4。 设f
1
(x,y)=0是椭圆方程,f
2
(x,y)=0是直
线方程,则方程f
1
(x,y)+λf
2
(x,y)=0 (λ∈R)
表示的曲线是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只能是椭圆 B。椭圆或直线 C.椭圆
或一点 D.还有上述外的其它情况

5. 函数f(x)=ax
2
-2ax+2+b (a≠0)在闭
区间[2,3]上有最大值5,最小值2,则a、b的值为___
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a=1,b=0 B. a=1,b=
0或a=-1,b=3

C. a=-1,b=3 D. 以上答案均
不正确

6。方程(x
2
—x—1)
x 2
=1的整数解的个数是_____.

A。 1 B。 3 C. 4 D.
5

7。 到空间不共面的4个点距离相等的平面的个数是__
___.

78 136·····谢阅。。。。。


79
A。 7 B. 6 C。 5 D. 4

8.z∈C,方程z
2
-3|z|+2=0的解的个数是_____.

A。 2 B. 3 C。 4 D. 5

9.复数z=a+ai (a≠0)的辐角主值是___________
___.

10.解关于x的不等式: 2log
a
(2x-1)〉log
a
(x
2
—a) (a〉0且a≠1)

11.设首项为1,公比为q (q>0)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
和为S
n
,又设T
n
=
S
,求
n
lim< br>T
n
.

→∞
2
n
S
n1
12. 若复数z、z
2
、z
3
在复平面上所对应三点A、B、
C组成直角三角形,且|z|=2,求z 。

13. 有卡片9张,将0、1、2、…、8这9个数字分别
写在每张卡片上。现 从中任取3张排成三位数,若6可以
当作9用,问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4. 函数f(x)=(|m|—1)x
2
-2(m+1)x-1 的图
像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参数m的值及交点坐标.
...文
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 分析问题、转化
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
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 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
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
或 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有时,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
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笛卡尔的方程思想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
→ 方程问题.宇宙世界,充斥着等式和不等式.我们知道,
哪里有等式,哪里就有方程;哪里有公式,哪里 就有方程;
79 136·····谢阅。。。。。


80
求值问题是通过解方程来实现的……等等;不等式问题也
与方程是近亲,密切相关。而函 数和多元方程没有什么本
质的区别,如函数y=f(x),就可以看作关于x、y的二元
方程f (x)-y=0。可以说,函数的研究离不开方程.列
方程、解方程和研究方程的特性,都是应用方程思 想时需
要重点考虑的.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数量之 间的关系,函数思想通过提
出问题的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型的数学模型,从而进
行研究。它 体现了“联系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般地,函数思想是构造函数从而利用函数的性质解题,< br>经常利用的性质是:f(x)、f
1
(x)的单调性、奇偶性、
周期性、最大 值和最小值、图像变换等,要求我们熟练掌
握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具体特性.在解题中,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
含条件,构造出函数解析式和妙用函数的 性质,是应用函
数思想的关键.对所给的问题观察、分析、判断比较深入、
充分、全面时,才能 产生由此及彼的联系,构造出函数原
型.另外,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和某些代数问题也可以
转 化为与其相关的函数问题,即用函数思想解答非函数问
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函数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在概念性、应用性、
理解性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是高考中考 查的重点.我们
应用函数思想的几种常见题型是:遇到变量,构造函数关
系解题;有关的不等式 、方程、最小值和最大值之类的问
题,利用函数观点加以分析;含有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
选 定合适的主变量,从而揭示其中的函数关系;实际应用
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和函数关系 式,应用
80 136·····谢阅。。。。。


81
函数性质或不等式等知识解答;等差、等比数列中,通项
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都可以 看成n的函数,数列问题
也可以用函数方法解决.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1。方程lgx+x=3的解所在的区间为_____。

A. (0,1) B。 (1,2) C. (2,
3) D. (3,+∞)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如果函数f(x)=x
2
+bx+c对于任意实数t,都有f
(2+t)=f(2—t),那么_____。

A. f(2)〈f(2)〈f(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已知函数y=f(x)有反函数,则方程f(x)=a (a
是常数) ______.

A.有且仅有一个实根 B。至多一个实根 C.
至少一个实根 D。不同于以上结论

4.已知sinθ+cosθ=
1
,θ∈(
5
π
2
,π),则tgθ的
值是_____.

434
A。 —
3
B。 -
4
C.
3

D.
3

4
p
5.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
,且S=S
q (p≠q,
p、q∈N),则S
pq
=_________。
< br>6。关于x的方程sin
2
x+cosx+a=0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

7.正六棱锥的体积为48,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
°,则此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

81 136·····谢阅。。。。。


82
8。 建造一个容积为8m
3
,深为2m的长方体无盖水池,
如果池底 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为120元和80元,
则水池的最低造价为______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简解】1小题:图像法解方程,也可代入各区间的一个
数(特值法或代入法),选C;

2小题:函数f(x)的对称轴为2,结合其单调性,选A;

3小题:从反面考虑,注意应用特例,选B;

4小题:设tg

=x (x>0),则
2x
2
2
1x
1x
2
+
1x
2
=
1
,解出x =2,
5
再用万能公式,选A;

S
pq
S
n< br>5小题:利用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设S
p
=S
q
=m,
n< br>pq
mm
=x,则(
p
,p)、(
q
,q)、(x ,p+q)在同一直线上,由两
点斜率相等解得x=0,则答案:0;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小题:设cosx=t,t∈[—1,1],则a=t
2
-t—1
∈[-
5
,1],所以答案:[-
5
,1];

4 4
7小题:设高h,由体积解出h=2
3
,答案:24
6
;

16
8小题:设长x,则宽
4
,造价y=4×120+4x×80+
xx
×80≥1760,答案:1760.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设a>0,a≠1,试求方程log
a
(x-a
k)=log
a
(x
2
—a
2
)有实数解的k的范围。(89年全国高
考)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由换底公式进行换底后出现同底,再进行等价
转化为方程组,分离参数后分析式子特点,从而选用三角
换元法,用三角函数的值域求解。...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
82 136·····谢阅。。。。。


83
【解】 将原方程化为:log
a
(x—ak)=log
a
x
2
a
2
, 等


xak0
价于

(a>0,a≠1)

22


xakxa
x
∴ k=
x

(
a
)
2
1
( |
x
|>1 ),

aa
π

x
=cscθ, θ∈(—
π
,0)∪(0, ),则 k=f(θ)
22
a
=cscθ-|ctgθ|

当θ∈(-
π
,0)时,f(θ)=cscθ+ctgθ=ct
2
g
θ
2<-1,故k<-1;

π
2
当θ∈(0, )时,f(θ)=cscθ —ctgθ=tg
θ
2
∈(0,1),故0<k<1;

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是:k<-1或0〈k<1.

【注】 求参数的范围,分离

参数后变成函数值域的问题,
C
1

观察所求函数式,引入新的变
C
2


量,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

题,在进行三角换元时,要注意
ak

新的变量的范围。一般地,此
-a
种思路可以解决有关不等式、
a x

方程、最大值和最 小值、参数
范围之类的问题.本题还用到了分离参数法、三角换元法、
等价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 方法。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另一种解题思路是采取“数形结合法”: 将原方程 化
为:log
a
(x-ak)=log
a
x
2
a
2
,等价于x-ak=
x
2
a
2

(x —ak>0),设曲线C
1
:y=x-ak,曲线C
2
:y=
x2
a
2

(y>0),如图所示。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83 136·····谢阅。。。。。


84
由图可知,当-ak>a或-a〈-ak<0时曲线C
1
与C
2

交点,即方程有实解。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或0
<k<1.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还有一种思路是直接解出方程的根,然后对方程的根进

< br>xak0
行讨论,具体过程是:原方程等价变形为

后,
22

xakxa

xak
22
(k1)ak 1

解得:

(k
2
1)a
,所以
2 k
〉ak,即
2k
-k〉0,通分得

x
2k

k
2
1
<0,解得k〈-1或0 2k
k<-1或0<k<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2. 设不等式2 x-1>m(x
2
-1)对满足|m|≤2的一切
实数m的取值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 围。

【分析】 此问题由于常见的思维定势,易把它看成关
于x的不等式讨论.然而 ,若变换一个角度以m为变量,即
关于m的一次不等式(x
2
—1)m-(2x-1) <0在[—2,
2]上恒成立的问题。对此的研究,设f(m)=(x
2
-1)m—< br>(2x-1),则问题转化为求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f(m)
的值在[—2,2]内恒为负值 时参数x应该满足的条件

f(2)0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f(2)0

【解】问题可变成关于m的一次不等式:(x
2
—1)m—
(2x-1)<0在[-2,2] 恒成立,设f(m)=(x
2
-1)m-
(2x-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


f(2)2(x1)(2x1)0



2

f(2)2(x1)(2x1)0

71
解得x∈(
2

3
2
1

84 136·····谢阅。。。。。


85
【注】 本题的关键是变换角度,以参数m作为自变量
而构造函数式,不等式问题变成函 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
题.本题有别于关于x的不等式2x-1>m(x
2
-1)的解 集
是[-2,2]时求m的值、关于x的不等式2x-1>m(x
2
-1)
在 [—2,2]上恒成立时求m的范围。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一般地,在一个含有 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确定合适
的变量和参数,从而揭示函数关系,使问题更明朗化.或者
含 有参数的函数中,将函数自变量作为参数,而参数作为
函数,更具有灵活性,从而巧妙地解决有关问题.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例3。 设等差数列{a
n
}的 前n项的和为S
n
,已知a
3
=
12,S
12
>0 ,S
13
<0 .

①。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②.指出S
1、S
2
、…、S
12

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92年全 国高考)

【分析】 ①问利用公式a
n
与S
n
建立不等式 ,容易求
解d的范围;②问利用S
n
是n的二次函数,将S
n
中哪一
个值最大,变成求二次函数中n为何值时S
n
取最大值的函
数最值问题。...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① 由a
3
=a
1
+ 2d=12,得到a
1
=12—2d,所以


12
=12 a
1
+66d=12(12-2d)+66d=144+42d〉
0,
S
13
=13a
1
+78d=13(12—2d)+78d=156+5 2d<0.

解得:-
24
<d〈-3.

7
1
② S
n
=na
1
+
1
n( n1-1)d=n(12-2d)+n(n-1)d

22
2424
d
1
22

d
[n-
1
(5-)]—[(5—)]

2d2d
22
85 136·····谢阅。。。。。


86
因为d<0,故[n-
1
(5-
24
)]
2
最小时,S
n
最大.由

24
〈d<-3得
7
2d
6<
1
(5-
24
)<6.5,故正整数
2d
n= 6时[n-
1
2
24
(5-)]
2
最小,所以
d< br>S
6
最大.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注】 数列的通项公 式及前n项和公式实质上是定义
在自然数集上的函数,因此可利用函数思想来分析或用函
数方法 来解决数列问题.也可以利用方程的思想,设出未
知的量,建立等式关系即方程,将问题进行算式化,从 而简
洁明快。由次可见,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要求灵活地运用、巧妙的结合,发 展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深
刻性、独创性。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本题的另一种思路是寻求a
n
>0、a
n1
〈0 ,即:由d<0
知道a
1
〉a
2
>…>a
13
,由S
13
=13a
7
<0得a
7
〈0,由S
12
=6(a< br>6
+a
7
)〉0得a
6
〉0。所以,在S
1
、S
2
、…、S
12
中,S
6

值最大.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4.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平
面,C是圆周上任一点,设∠BAC=θ,PA=AB=2r,求
异面直线PB和AC的距离.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 异面直线PB和AC的距离可看成求直线PB
上 任意一点到AC的距离的最小值,从而设定变量,建立目
标函数而求函数最小值。
...文档交 流 仅供参考...
【解】 在PB上任取一点M,作MD⊥

AC于D,MH⊥AB于H,


设MH=x,则MH⊥平面ABC,AC⊥H
ﻫA
D .

H B
∴MD
2
=x
2
+[(2r-x)s inθ]
2
=(sin
2
D
+1)x
2-4rsin
2
θx+4r
2
sin
2
θ

C

86 136·····谢阅。。。。。


87
=(sin
2
2rsin
2
θ
θ+1)[x—
1sin
2
θ

2
4r
2
sin
2< br>θ

1sin
2
θ

2rsin
2
θ
即当x=
1sin
2
θ
时,MD取最小值
2rsin θ
1sinθ
2
为两异面直线
的距离.

【注】 本题巧 在将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距离变成
“求异面直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并设立合适的
变量将问题变成代数中的“函数问题”.一般地,对于求
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先将文字说明转化 成数学语
言后,再建立数学模型和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函数性质、
重要不等式和有关知识进行 解答.比如再现性题组第8题
就是典型的例子.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5. 已知△ABC三内角A、B、C的大小成等差数列,
且tgA·tgC=2+
3
,又知顶点C的对边c上的高等于
4
3
,求△ABC的三边a、b、c及三 内角.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已知了一个积式,考虑能否由其它已知得到一
个和式,再用方程思想求解。

【解】 由A、B、C成等差数列,可得B=60°;

由△ABC中tgA+tgB+tgC=tgA·tgB·tgC,得

tgA+tgC=tgB(tgA·tgC-1)=
3
(1+
3


设tgA、tgC是方程x
2
-(
3
+3)x+2+
3
=0的两根,
解得x
1
=1,x
2
=2+
3

设A〈C,则tgA=1,tgC=2+



12
3
, ∴A=
π
4
,C
由此容易得到a= 8,b=4
6
,c=4
3
+4.

【注】本题的解答关键是 利用“△ABC中tgA+tgB+tgC
=tgA·tgB·tgC”这一条性质得到tgA+tgC ,从
87 136·····谢阅。。。。。


88
而设立方程求出tgA和tgC的值,使问题得到解决。
...文
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6。 若(z-x)
2
—4(x-y)(y-z)=0,求证:x、
y、z成等差数列.

【分析】 观察题 设,发现正好是判别式b
2
-4ac=0的
形式,因此联想到构造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进 行求解.

【证明】 当x=y时,可得x=z, ∴x、y、z成等差数
列;

当x≠y时,设方程(x-y)t
2
- (z—x)t+(y-z)=0,
由△=0得t
1
=t
2
,并易知t =1是方程的根。
...文档交流 仅供参
考...
yz
∴t
1
·t
2

xy
=1 , 即2y=x+z , ∴
x、y、z成等差数列

【注】一般地,题设条件中如 果已经具备或经过变形整
理后具备了“x
1
+x
2
=a、x
1
·x
2
=b的形式,则可以利用
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如果具备b2
-4ac≥0或b
2
—4
ac≤0的形式,可以利用根的判别式构造一 元二次方程.
这种方法使得非方程问题用方程思想来解决,体现了一定
的技巧性,也是解题基本 方法中的一种“构造法”.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例7。 △ABC中,求证:cosA·cosB·cosC≤
1
.

8
【 分析】考虑首先使用三角公式进行变形,结合三角形
中有关的性质和定理,主要是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 为180
°”.变形后再通过观察式子的特点而选择和发现最合适
的方法解决。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88 136·····谢阅。。。。。


89
【证明】 设k=cosA·cosB·cosC=
1
[cos(A+B)2
+cos(A—B)]·cosC=
1
[—cosC+cos(A-B)]c< br>2
osC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整理得:cos
2
C-cos(A—B)·cosC+2k=0,即看作关于
cosC的一元二次方程.

∴ △=cos
2
(A-B)-8k≥0 即 8k≤cos
2
(A-B)≤1
∴ k≤
1
即cosA·cosB·cosC≤
1

88
【注】 本题原本是三角问题,引入参数后,通过三角变
形,发现了其等式具有“二次”特点,于是联想了一元二
次方程,将问题变成代数中的方程有实解的问题,这既是
“方程思想”,也体现了“判别式法” 、“参数法”。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此题的另外一种思路是使用“放缩 法”,在放缩过程中
也体现了“配方法”,具体解答过程是:cosA·cosB·cosC
1 1

2
[cos(A+B)+cos(A-B)]·cosC =—
2cos
2
C
cos(AB)
2
1
11
2
2
cos(A—B)·cosC=-
2
[cosC-]+cos(A -B)
8
2

1
cos
2
(A-B) ≤
1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88
12
x
4
x
a
例8。 设f(x)=lg ,如果当x∈(—∞,1]
3
时f(x)有意义,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分析】当x∈(-∞,1]时
12
x
4
x
a
f(x)= lg有意
3
义的函数问题,转化为1+2
x
+4
x
a>0在 x∈(-∞,1]上
恒成立的不等式问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 由题设可知,不等式1+2
x
+4
x
a>0在x∈(—
∞,1]上恒 成立,

89 136·····谢阅。。。。。


90
即:(
1

2x
+(
1

x
+a〉0在x∈(—∞,1]上恒成立.

22
设t=(
1

x
, 则t≥
1
, 又设g(t)=t
2

22
t+a,其对称轴为t=-
1

2
11
2
∴ t+t+a=0在[,+∞)上无实根, 即 g()
22
=(
1
)
2

1
+a>0,得a〉-
3

224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
3


4
【注】对于不等式恒成立,引入新的参数化简了不等式
后,构造二次函数利用函数的图像和单调 性进行解决问题,
其中也联系到了方程无解,体现了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
一般地,我们在解题 中要抓住二次函数及图像、二次不等
式、二次方程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问题进行相互转
化.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1
在解决不等式()
2x
+( )
x
+a>0在x∈(-∞,1]
22
上恒成立的问题时,也可使用“分离参 数法”: 设t=
11
3

2

x
, t≥2
,则有a=-t
2
-t∈(-∞,—
4
],所以
a的 取值范围是a〉-
4
.其中最后得到a的范围,是利用
了二次函数在某区间上值域的研 究,也可属应用“函数思
想”.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1.
方程sin2x=sinx在区间(0,2π)内解的个数是
_____.

A。 1 B. 2 C. 3 D. 4

x
2.
已知函数f(x)=|2—1|,af(c )〉f(b),则_____.

90 136·····谢阅。。。。。
3


91
A。 a〈0,b<0,c>0 B. a<0,b>0,c>0
C。 2
a
〈2
c
D. 2
a
+2
c
<2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已知函数f(x)=log
a
(x
2
-4x+8), x∈[0,2]
的最大值为-2,则a=_____.

A。
1
B。
1
C。 2 D。 4

24
4。 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且a
1
+a
2
+a
3< br>=18,a
2
+a
3
+a
4
=—9,S
n< br>=a
1
+a
2
+…+a
n
,那么
n
lim
S
n
等于_____.
...文档
→∞
交流 仅供参考...
A. 8 B。 16 C。 32
D. 48

5.等差数列{a
n
}中,a
4
= 84,前n项和为S
n
,已知S
9
〉0,S
10
〈0,则当 n=______时,S
n
最大.

6. 对于满足0≤p≤4的所有实数p ,使不等式x
2
+px〉
4x+p-3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7.若关于x的方程|x
2
-6x+8|=a 恰有两个不等实根,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
考...
8.已知点A(0,1)、B(2,3)及抛物线y=x
2
+mx+2,
若抛物线与线段AB相交于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9。已知实数x、y、z满足等式x+y+z=5和
xy+yz+zx=3, 试求z的取值范围。

10.已知lg
2
a
-4·lg
a< br>·lg
b
=0,求证:b是a、c
cbc
的等比中项.
11.设α、β、γ均为锐角,且cos
2
α+cos
2
β+cos2
γ+2cosα·cosβ·cosγ=1,求证:α+β+γ=
π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91 136·····谢阅。。。。。


92
12。当p为何值时,曲线y
2
=2px (p>0)与椭圆
1
(x
4
―2―
p
)
2
+y
2
=1有四个 交点.(88年全国高考)
...文档交流 仅
2
供参考...
13.已知 关于x的实系数二次方程x
2
+ax+b=0有两
个实数根α、β.证明:

①.
如果|α|<2,|β|〈2,那么2|a|<4+b且|
b|〈4;

②.
如果2|a|<4+b且|b|〈4,那么|α|<2,|β|
〈2 . (93年全国理)

14。设f(x)是定义在区间(—∞,+∞)上以2为周
期的函 数,对k∈Z,用I
k
表示区间(2k-1,2k+1],
已知当x∈I
0< br>时,f(x)=x
2
. ①.求f(x)在I
k

的解析表达式; ②。对自然数k,求集合M
k
={a|使
方程f(x)=ax在I
k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89
年全国理)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四、等价转化思想方法

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
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 断的转化,把
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
法、简单的问题.历年高 考,等价转化思想无处不见,我们
要不断培养和训练自觉的转化意识,将有利于强化解决数
学问 题中的应变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技能、技巧.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转 化有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转化过程
中前因后果是充分必要的,才保证转化后的结果仍为 原问
题的结果。非等价转化其过程是充分或必要的,要对结论
进行必要的修正(如无理方程化有 理方程要求验根),它
92 136·····谢阅。。。。。


93
能给人带来思维的闪光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
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转化的等价 性与非等价性的不同要
求,实施等价转化时确保其等价性,保证逻辑上的正确.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著名的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
向数学 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提出:
“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的 解题
过程,就是从未知向已知、从复杂到简单的化归转换过
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等价转化思想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应
用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 去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一个统一
的模式去进行。它可以在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之间进
行转 换;它可以在宏观上进行等价转化,如在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普通语言向数学语言的翻译;它 可以
在符号系统内部实施转换,即所说的恒等变形.消去法、
换元法、数形结合法、求值求范围 问题等等,都体现了等
价转化思想,我们更是经常在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进
行等价转化。可 以说,等价转化是将恒等变形在代数式方
面的形变上升到保持命题的真假不变.由于其多样性和灵
活性,我们要合理地设计好转化的途径和方法,避免死搬
硬套题型.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在数学操作中实施等价转化时,我们要遵循熟悉化、简
单化、直观化、标准化 的原则,即把我们遇到的问题,通
过转化变成我们比较熟悉的问题来处理;或者将较为繁
琐、复 杂的问题,变成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从超越式到
代数式、从无理式到有理式、从分式到整式…等;或者 比
较难以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以
便准确把握问题的求解过程,比如 数形结合法;或者从非
93 136·····谢阅。。。。。


94
标准型向标准型进行转化.按照这些原则进行数学操作,
转化过程省时省力,有如顺水推 舟,经常渗透等价转化思
想,可以提高解题的水平和能力.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Ⅰ、再现性题组:

1. f(x)是R上的奇函数,f(x+2)=f(x),当0 ≤
x≤1时,f(x)=x,则f(7.5)等于_____。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A. 0.5 B. —0.5 C. 1。5
D。 -1。5

2。设f(x)=3x—2,则f
1
[f(x)]等于______.

x8
A.
9
B。 9x-8 C。 x D.
1

3x2
3. 若m、n、p、q∈R且m
2
+ n
2
=a,p
2
+q
2
=b,ab≠0,
则mp+ nq的最大值是______。

A.
D.
ab

ab
ab
2
B.
ab
C.
a
2
b
2
2

4. 如果复数z满足|z+i|+|z-i|=2,那么|z
+i+1|的最小值为______.

A。 1 B。
2
C. 2 D。
5

5。
y
2
设椭圆
a
2
x< br>2
+
b
2
=1 (a>b〉0)的半焦距为c,直线l
221
的距离等于
7
c,过(0,a)和(b,0),已知原点到l
11
则 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
4
B.
2
C。
2

2
3

3
D。
94 136·····谢阅。。。。。


95
6. 已知三棱锥S-ABC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SA=5,
SB=4,SC=3,D 为AB的中点,E为AC的中点,则四
棱锥S—BCED的体积为_____.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535
A。
15
B. 10 C. D.

2
22
【简解】1小题:由已知转化为周期为 2,所以f
(7.5)=f(-0.5)=-f(0。5),选B;

2小题:设f(x)=y,由互为反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的
关系,选C;

3
m
2
p
2
小题:由mp+nq≤
2
n
2
q
2

2
容易求解,选A;

4小题:由复数模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法求解,选A;

221c
5小题: ab=
7
×
a
2
b
2
,变形为12e
4
—31e
2
+7=
0,再解出e,选B;

6小题:由S< br>ADE
=
1
S
ABC
和三棱椎的等体积转化容易求,4
选A。

Ⅱ、示范性题组:

1
1

例1。 若x、y、z∈R且x+y+z=1,求(
x
—1)(
y

1
1)(
z
-1)的最小值.

【 分析】由已知x+y+z=1而联想到,只有将所求式
变形为含代数式x+y+z,或者运用均值不等式 后含xyz
的形式。所以,关键是将所求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即等价
转化。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1
1
1
1
【解】(
x
—1)(
y
-1)( —1)=
xyz
(1—x)(1
z
-y)(1—z)

95 136·····谢阅。。。。。


96
=
xyz
(1-x—y-z+xy+yz+zx- xyz)=
xyz
(xy+yz
+zx—xyz)


1< br>+
y
+
1
-1≥3
3
xz
1
1xyz
1
1
-1=
3
3
xyz
—1≥
x
3
-1=9

yz
3
【注】对所求式进行等价变换: 先通分,再整理分子,
1
1
1
最后拆分。将问题转化为求+
y
+的最小值,则不难由平
xz
均值不等式而进行解决。此题属于代数恒等变形题型,即
代数式在形变中保持值不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2. 设x、y∈R且3 x
2
+2y
2
=6x,求x
2
+y
2
的范 围。

【分析】 设k=x
2
+y
2
,再代入消去y,转化 为关于x
的方程有实数解时求参数k范围的问题.其中要注意隐含
条件,即x的范围.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解】由6x-3x
2
=2y
2
≥0得0≤x≤2。
设k=x
2
+y
2
,则y
2
=k—x
2
,代入已知等式得:x
2
—6
x+2k=0 ,

即k=-
1
x
2
+3x,其对称轴为x=3.

2
由0≤x≤2得k∈[0,4].

所以x
2
+y
2
的范围是:0≤x
2
+y
2
≤4.

【另解】 数形结合法(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

由3x+2y=6x得(x-1)+
222< br>y
2
3
2
=1,即表示如图所示
椭圆,其一个顶点在坐标原点 .x
2
+y
2
的范围就是椭圆上
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由图 可知最小值是0,距
离最大的点是以原点为圆心的圆与椭圆相切的切点.设圆
方程为x
2
+y
2
=k,代入椭圆中消y得x
2
-6x+2k=0.由判96 136·····谢阅。。。。。


97
别式△=36—8k=0得k=4,所以x
2
+y
2
的范围是 :0≤

2
+y
2
≤4。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再解】 三角换元法,对已知式和待求式都可以进行三
角换元(转化为三角问题):

由3x
2
+2y
2
=6x得(x-1)
2

2
y
2
3
2

x1cos

=1, 设

,则


6
sin


y
2

x
2
+y
2
=1+2cosα+cos
2
α+
3
sin
2
α=1+
3
+2cosα-< br>2
1
cos
2
α

2
=-
1
cos
2
α+2cosα+
5
∈[0,4]

22
所以x
2
+y
2
的范围是:0≤x
2
+y
2≤4。

【注】本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实现了多种角度的
转化,联系了多个 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发散思维能力.此题
还可以利用均值换元法进行解答。各种方法的运用,分别
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了其它问题,属于问题转换题型。
...文档
交流 仅供参考...
例3. 求值:ctg10°-4cos10°

【分析】分析所求值的式子, 估计两条途径:一是将函
数名化为相同,二是将非特殊角化为特殊角.

【解一】ct g10°-4cos10°=
sin10°
-4cos10°=
cos10°4si n10°cos10°

sin10°
sin80°2sin20°sin80° sin20°sin20°
==

sin10°sin10°
sin40° sin20°
2cos50°sin30°sin20°
==
sin10°
sin10°
2cos30°sin10°
=
3

sin10°
cos10°

97 136·····谢阅。。。。。


98
(基本过程:切化弦→通分→化同名→拆项→差化积→
化同名→差化积)
【解二】ctg10°-4cos10°=
sin10°
—4cos10°
=cos10°4sin10°cos10°

sin10°
cos10°
1
2·sin80°2sin20°
sin80°2sin20°
2
= =

sin10°
sin10°
2cos60°sin80°2sin20 °
sin140°sin(20°)2sin20°
==

sin10 °
sin10°
sin140°sin20°
2cos80°sin60°
===
3

sin10°
sin10°
(基本过程:切化弦→通分→ 化同名→特值代入→积化
和→差化积)

【解三】ctg10°-4cos10°=< br>sin10°
-4cos10°
=
cos10°4sin10°cos10°

sin10°
sin80°2sin20°sin(6020)2sin 20°
==

sin10°sin10°
cos10°


31
cos20sin202sin20°
22
sin10°
3cos(6020)
=
3

sin10°
=
13
3(cos20sin20)
22

sin10°
(基本过程 :切化弦→通分→化同名→拆角80°→和
差角公式)

【注】无条件三角求值问题, 是高考中常见题型,其变换
过程是等价转化思想的体现.此种题型属于三角变换型。
一般对,对 于三角恒等变换,需要灵活运用的是同角三角
函数的关系式、诱导公式、和差角公式、倍半角公式、和< br>积互化公式以及万能公式,常用的手段是:切割化弦、拆
98 136·····谢阅。。。。。


99
角、将次与升次、和积互化、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
化特殊角等等.对此,我们要掌 握变换的通法,活用2公
式,攻克三角恒等变形的每一道难关。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例4. 已知
π
2
π
f(x)=tgx,x∈(0,
2
),若x
1
、x
2
∈(0,
)且x
1
≠x
2
,

求证:[f(x
1< br>)+f(x
2
)]>f(
1
2
x
1
x2
2
) (94年全国高
考)

【分析】从问题着手进行思考,运用分析法,一步步探
求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
x
1
x
2
1
【证明】
1
[f(x)+f(x )]>f()

12
2
22
x
1
x
2
[tgx
1
+tgx
2
]>tg

2
sinx
1

cosx
1


2
1
sin(xx)
1
sin(x
1
x
2
)
>< br>1cos(
1
x
2
x)

2
cosx< br>1
cosx
2
12
sinx
2
cosx
2< br>)>
sin(x
1
x
2
)
1cos(x
1
x
2
)




1+cos(x< br>1
+x
2
)>2cosx
1
cosx
2


1+cosx
1
co
sx
2
+sinx
1
sinx
2
〉2cosx
1
cosx
2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cosx
1
cosx
2
+ sinx
1
sinx
2
<1

cos(x
1
-x
2

<1

由已知显然cos (x
1
-x
2
)<1成立,所以
1
[f(x
1)+f
2
(x
2
)]>f(
x
1
x
2
2
)

SﻫA
Mﻫ

D N
C


【注】 本题在用分析法证 明数学问
题的过程中,每一步实施的都是等价
转化。此种题型属于分析证明型.

例5.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
99 136·····谢阅。。。。。


100
在底面上的射影N位于底面的高CD上,M是侧棱SC上的
一点,使截面MAB与底面 所成角等于∠NSC.求证:SC
垂直于截面MAB.(83年全国高考)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分析】 由三垂线定理容易证明SC⊥AB,再在平面
SDNC中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SC⊥DM.

【证明】由已知可得:SN⊥底面ABC,AB⊥CD,CD是
斜线SC在底面AB的射影,< br>
∴ AB⊥SC.

∵ AB⊥SC、AB⊥CD

∴ AB⊥平面SDNC

∴ ∠MDC就是截面MAB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

由已知得∠MDC=∠NSC

又∵ ∠DCM=∠SCN

∴ △DCM≌△SCM

∴ ∠DMC=∠SNC=Rt∠

即 SC⊥DM

所以SC⊥截面MAB。

【注】立体几何中有些问题的证明, 可以转化为平面几
何证明来解决,即考虑在一个平面上的证明时运用平面几
何知识。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Ⅲ、巩固性题组:

1.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成90°的二面角,
则AC与BF所成的角为_____.

A. 45° B. 60° C。 30°
D. 90°

2。 函数f(x)=|lgx|,若0 则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_____.

100 136·····谢阅。。。。。

拆掉思维里的墙-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不容忽视


姿态的意思-sexinse


野鸡大学名单-张小娴作品集


宽阔的反义词是什么-节奏感强的歌


广东短途旅游-一去二三里


最可爱图片-中国古代故事


潇洒走一回叶倩文-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