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模版课件
浪漫情侣网名-经典语录搞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
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
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
会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
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
在迅猛的发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到底发展
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继续开发?
你们想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二、 探索新知
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
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
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
拓展应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
一包糖共
80块。
分给2人,
平均每
人……
人 数 平均每人分到的块数
2 80÷2 =
4
参观科技馆(4)
8
你发现了什么?
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
⑴、还剩多少页每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四、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植 树(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
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
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
树活
动。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
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
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
拓展应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
7元 12元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
里填上“>”“<”或“=”。
48÷4 84÷4 720÷8
720÷
9
24 × 3 24 × 2 26÷2
26
× 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
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
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
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
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
,同学们
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
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二
(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
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运用除
法口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
口算方法练习。
教学难点:选择适合的方法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整
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星期天,妈妈到超市采购了很多物品。(出示妈
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
1、学生从图上了解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
的钱数。
2、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出示信息提出并解
决除法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48÷2=24
和90÷6=15两道算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除整
十、整
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
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教材第12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
什么。
3、教材第12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12页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
决问题,然后再交流、反馈。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
千及两位数
的口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
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
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星期天,一群同学一起到科技馆参观(出示相关
的数学信息)
1、学生找数学信息:每张门票8元,一共花了80元。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学?80÷
8=10(人)
3、变幻信息及问题:每张门票8元,10人一共花了
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答:8×10=80(元)
5、观察“80÷8=10”和“8×10=80”这两个算式,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三个数8、10、
8
0,用8和10相乘得80,用80除以8得10,用80
除以10就得8,乘除法运算刚好相反。
2、根据以上规律尝试写出几组相关的算式并在小组
内交流。
3、教材第12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
己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教材第13页第7题:填表
学生先独立填表,再交流订正,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复习(7)
2、教材第13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想一
想:“自己有什么收获?”
2、教材第13页第5题。
独立完成。你是怎样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的?
五、作业:作业本的作业。
教学反思:
二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
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
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
体验到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
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
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
词上、下、左、右、前、后
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
方体搭立体
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
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
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
立体。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
学生的观
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
学会用上、下、
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
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
并初
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
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
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
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 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
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
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
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
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
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 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
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 ( )
( ) (
)
( )
( )
(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搭一搭,连一连。
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
3、搭一搭,填一填。
A
①
②
B
③
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
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
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① ② ③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三(9)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
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
同;能正确辨
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在拼搭和辨认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和
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猜一猜、搭一搭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学生对操作活动产生兴趣并大胆发表自己
的观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从立体图形的正
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
继续来玩搭积木,同学们高兴吗?今天老师
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点,不仅要考察谁会搭,还要考
察谁会看、会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
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5、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6、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7、再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
你发现了什么?(丛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
图形,看到
的形状可能不同。)
8、学生分小组做上述拼搭游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学生先用正方体学具搭出题中立体图形;
分别
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后,再做判断和选择;
组织交流。
2、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搭一搭、
看一看,再连一连。
3、第3题
: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
独立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组织全班交流。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通过今天搭立体图形的活动,我们知道,
从不同
角度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
同,也可能相同。
2、拓展:你们能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
形状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吗?
教学反思:
三 千克、克、吨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
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
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
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
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吨,了解1克、1
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感念。
2、难点
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
课时安排:5课时
有多重(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
立千克、
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
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
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
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
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
戏(
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
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
们听,让学
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
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
=
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
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
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1、
一个鸡蛋重(
)
一个西瓜重( )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g
3、实践活动
同伴的一个
我的
我的
体重 体重 土豆 书包
我的
估计
称量
结果
4、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
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课后反思:
有多重(1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
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
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
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
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
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
br>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
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
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
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
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
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
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
平称一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
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12)
教学目标:
1、结合
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
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
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
质量单位
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
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
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
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
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
br>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
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
图的意
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拓展应用
1、 4千克
=( )克 3吨 =( )千克
50000克 =( )千克 ( )t = 2000 kg
18 t
=( )kg ( )kg = 6 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500
50 250
5
3、连一连。
2克
2千克 200千
克 400克
4、在○里填上“>”“<”或“=”
500 kg ○ 3 kg 1 kg ○
300 g 9 kg ○
9000g
800 g ○ 10 kg 3
kg ○ 3 t 4000 g ○
4 t
8000千克 ○
8吨 4500克 ○ 4千克
3 t ○ 3600 kg
5 t ○ 5000 g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
一些什么了解?
2、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四(13)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
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
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
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
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
br>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
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
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
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
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
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
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
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
学生用不同的手势
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
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
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
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
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理解图意;尝试列
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
可以
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
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
己见解的机
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
题
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
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
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kg=( )g
4吨=( )千克 6000 t =( )k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
想,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
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
刚
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
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
想法,教师都
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14)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
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
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
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
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
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
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
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
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
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
“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
去解
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
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
一
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
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
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 学生独立解决。
(3)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
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
“
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
要配成
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
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
顺序思
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10课时
购物(1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 乘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
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二、探索新知:
12元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
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
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213元
42元
12 × 4 = 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
1 2 (3) 1 2
1 2
× 4
1 2
× 1 2
4 8
4 8
三、拓展应用
1、试一试: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213×2=( )(元)
2 1 3
× 2 答:
2、 1 4 3 1 1 2 3
2 1 4
× 2 × 3 ×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
br>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
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大车乘客数
小车乘客数
2345678
辆 辆 辆 辆 辆 辆 辆
60
24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
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去游乐场(1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
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
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
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
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 × 4
= 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 × 32 15 × 4 16 × 5 26
5 ×
12 19 × 5 60 × 7 4
3 × 16 24 ×
2 52 × 4 15
17 × 5 4 × 16
3 × 40 84
2、 2 3 1 6
4 8 7 2
× 2 × 5 × 2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
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 8
× 30
× 6
× 5
× 4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
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
注意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作业。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乘火车(
17)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
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
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
的数
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
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
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2) 1 2
2 × 5 = 10,
× 4
350 + 10 = 360。
4 8
答:
三、拓展应用
1、 4 × 6 + 3 7 × 5 + 4 8
× 6 + 3
9 × 7 + 5 3 × 6 + 6 9 ×
2 + 7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
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5时的火车,有乘2
时的
汽车。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应注意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0 × 5 = ?(18)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
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
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
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
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
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
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
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
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加任
何数都得几?任何数减0都得几?那么你们知道“?”
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如:结合“5
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
“0×5 = 0”
4、汇报算法:
(1)5个0相加得0。
(2)3 × 5 = 15,
2 × 5
= 10,
1 × 5 = 5,
0 × 5 = 0,
5、算一算
0 × 5 = 7 × 0 =
0 × 26 =
你发现了什么?
6、让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
“0×0”)
7、试一试:
(1)130 × 5 =
1 3 0 13 × 5 = 65
1
3 0
× 1 5 130 × 5 = 650
× 1
5
5 0
5
0
(2)402 × 3 =
①、400
× 3 = 1200, ② 4 0 2
2 × 3
= 6, × 3
1200 + 6
= 1206。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40 × 2
302 × 5 15 × 3 25 × 4
204 × 2 320 ×
5 150 × 3 250 × 4
2、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
少米?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
到邮局。
3、在○里填上“>”、“<”或“=”.
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140 ×
7 ○ 980
4、 100 — 23 × 3 14 × 6 — 28
75 + 25 × 4 (34 + 56)× 7
(20 + 80)× 3 20 + 80 × 3
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
题?
课后反思:
买 矿 泉 水(19)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
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
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
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
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
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
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
但不到200元。
还可以怎样算?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 × 3 = 72(元)
72 × 2 = 144(元)
(2) 24 × 3 × 2
=
× 2
= (元)
三、拓展应用
1、15
× 4 × 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
)
4、 15 × 6 × 8 36 ÷ 9 × 12
32 + 17 × 3 (15 + 35)× 6
5 × 18
× 7 105 × 2 × 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
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实践活动(20)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
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
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
少。
教学设计: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
准备了1
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
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
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
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
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
行。
2、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
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
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
星,
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
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
—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
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
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
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
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
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
法,最后用
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2将全部黄豆
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
,数出其中一份有多
少粒,再与份数相乘;3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
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
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
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
比较,进一步
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五(2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
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
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乘一位
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将练习五中的习题分类为4个有趣的环节,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巩固深化知识。
4、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欣赏数学
的形势美。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方法,并能理解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灵活
运用估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有这几个学习环节,你们对哪个环
节最感兴趣?
二、摘苹果
1、第1题,全班一起摘苹果。
2、第2题和第10题分男女两队做摘苹果比赛的游戏,
看哪一队摘得又快又好。
三、估一估
1、第4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改正错题,然后全班
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发现问题的。
2、第8题,先让学生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哪两个数相
乘的积,接近圆中的数,然后小组合作进行
验证。
3、第11题,学生用估算或计算的方法比较出得数大
小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两个因数的和不变,
那么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因数的积要大。学生在用自
己的语
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
定和鼓励。
四、森林医生
创设情境:
数学森林里有几棵树生病了,请同学们做
一回森林医生来帮他们诊断病情、治疗疾病。
1、学生分同桌二人医疗小组共同诊断交流病因、制
定诊疗方案。
2、全班交流:说一说病在哪里,应该如何治疗?
五、有趣的算式
1、第5题
(1)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
(2)根绝算式的特点学生独立继续往下写3道题。
(3)引导学生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是否
正确。
(4)引导学生明白像这样有趣的算式组还有很多。
2、第9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结果。
(2)全班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启发
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组织学生观察次数的特征,并根据其中的规律
接着往下写几道算式。
<
br>六、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
乘法计算和估算,还欣赏了两组有趣的算式,
生活中
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22)
教学目标:
1、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
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
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相关问题。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生活
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
行全面
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
问题。
4、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
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
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
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
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
言将前
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
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
调与说
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
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
息?
(2)独立完成第(1)---(4)个问题。
(3)全班订正。
3、第3题。教
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
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
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
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
br>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
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
迹并在
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
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2题。
教学反思:
五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
动,认识周长。 <
br>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
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
算
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
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
密切联系,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
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
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
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
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
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
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
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
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
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
法。
3、连一连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①
②
课后反思:
游 园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
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
的直观经验。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等图形的周长。
3、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
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
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
现了很多
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
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
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
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
br>——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
这个公园的
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
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
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
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
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
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
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
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
运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
日常生活中
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
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
装上漂亮的花
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
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
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 + 12 + 34
+ 12 = 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 × 2 +
12 × 2 = 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
+ 12)× 2 = 92(分米)
三、拓展应用
1、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7cm
44cm
22cm
15cm
2、 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四、小结: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在
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呢?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地砖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
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
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
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
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
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
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提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
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
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
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
的周长吗
?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
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
(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以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
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
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
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方法
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
做。
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
一说。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能运用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
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交流,深化
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
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
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1、第1题。
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直
接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
算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
什么可以这样算?而
求梯形的周长却不可以这样
算?
2、第2题
可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的计算
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第3题、第4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
长。
4、第5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
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2”。
5、第6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让学生先剪一剪、
折一折,以帮助理
解题意,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
生采用
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周长。学生可能有以下
方法:
18+18=36(米)
18×2=36(米) 18÷2×4=36
(米) 18×4÷2=36(米)
6、第7题
可以让学生操作:“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
大的
正方形”,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
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7、第8题
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
式,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便
于
总结规律。共可以摆4种,即16÷2=7(长)+1(宽)
=6+2=5+3=4+4。
8、数学故事
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
长方形桌面的周长
;组织小组内及组间的交流,肯定
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策略,
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有
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1)先求出正方形桌
子边长,再乘拼成的长方形中
拥有的边长数。(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
算出拼成的长
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
的计算方法求出周长。(3)先将正方形的周长乘正
方形
桌子的张数,再根绝每两张桌子拼一次就减少两
边的规律,从积里减去减少的边的长度。
9、第9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学习
。在小组交流及班级集中发言时,教师可以结合
学生的想法,用媒体直观展示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四幅图的周长相等。
10、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1、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交通与数学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
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p>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
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
的经验。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
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
br>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
下。
二、探索新知:
(一)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
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
“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
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
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
交流。
3、第(4)个问题
,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
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
(二)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
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
独立
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
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
其中的第(2)个问题
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
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
“280+15
0+190=620(米)”。
三、实践应用:
请同学们看书53页第4题,互相交流一下
,你知道
了哪些路标?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作为课下作
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
搜集。教师做好安
全教育。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六 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
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
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
用除法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
5、经历观察、
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6课时
分 桃 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
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
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
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
除以
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
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
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 ÷ 2”。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
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40 ÷
2 = 20,
8 ÷ 2 = 2,
20 ÷ 4 = 24。
(3)、
2 4
8 √4 8
4
8
8
0
答: 。
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
子分多少个?”
(1)、让学
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
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
办”
这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三、拓展应用:
1、小猴回家。
先估算再计算。
3 √6 3
6 √8 4 5 √7 5 6 √9
6
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
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
交流。
3、用竖式计算。
84 ÷ 4 81 ÷ 3 90 ÷
6
98 ÷ 7 84 ÷ 6 96 ÷ 4
这是不可能的。
我有一串五色珠子,共98颗,每种颜色颗数相等。
4、
你认为怎样?
课后反思:
淘气的猴子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
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
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时,商中间
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
行计算。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
看谁来了?(4只小猴)。它们现在饿
了想去摘桃子。我们看看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好
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
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
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
说一说:0÷7 0÷8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引出:
三、拓展应用
408÷4 612÷3
840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6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
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
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
的密切联系。
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先引导学生
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
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能从实际
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
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
能力。
教学设计:
1、第2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
逐步
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
的正确率。
2、第4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如:
(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
(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
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
(3)有什么规律吗?
3、第5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
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
4、第7题
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
快”,是要在相同的
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学生
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
看1分谁打字多。
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
笑笑打得快:
看6分谁打字多。
126×2=252,90×3=270,270〉252
(个),所以笑
笑打得快。
5、第8题
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
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教学时可以:
(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
些信息。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7、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送 温
暖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
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
能
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
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
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
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
们献“爱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
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
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三、拓展应用:
1、 试一试:
(1) 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
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 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
还剩多少元?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
生自己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买新书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
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
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
0本书,需要摆放
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
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
48 × 2 32 × 5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
一题
160 ÷ 2 240 ÷ 5 的第一个数!
96 ÷ 3 80 × 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
个来回,
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解答练习八种
的习题。
4、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
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
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
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挑战开始了,同学们,你敢迎接挑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第2题,通过“猜一猜,填一填”的活动,引导学生
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并说说估计
的过程,再进行计算。这样
的练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计
算的正确率,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
力。
第
5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
的运算顺序。部分学生在计算最后一题“100--
70÷5”
时,容易受数的特点的影响,犯“先算100—70”的
错误,数学中要及时纠正。
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让
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1
),如有
学生在求总人数时用“100×6—5—2+5—3--1”之类
的简便算法,教师应
予充分的鼓励;解决问题(2)
时,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如:(1)三辆车中的学
生为一批(
2)将一年级和四年级合并,其余任意两
个年级合并(3)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
年
级分别合并,三、四年级中多出的3人,可以到一、
二年级或五、六年级。
第7题,教师先要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
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
第8题,“果篮一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一个开
放性较大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
篮配上合
适的水果,再组织交流。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
要学生说得合理,
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10题,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 ”是多少,
再
说说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理解加、
减、乘、除法算式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9题,要算平均每行写多少字,先要算出这篇稿件
共有多少字。
第11题,这是一
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
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出购买奖品
的方案,
并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各种不同的购物
方案,相互质疑,不断完善购买方案。逐步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在今天的挑战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分享成
功的喜悦吧。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七 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
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
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
计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
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年、月、日是时间单位,能说出
年、月、日之间
的关系;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会看日
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一些信息。
2、难点: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判断平
年和闰年。
课时安排:5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
收集与
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
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
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
教重、难点:
1.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难点:对学习材料的整理、分析、概括。并能够提
取对学习有用的资料。
教具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
2、年历、计算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吗?过年的时候,你都干些什
么?
(穿红衣服、帖春联、放鞭炮…)
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那你知道年是什么吗?
(学生简单回答)〖引入年的传说〗
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板书:年 月
日
2、探究新知。
(一) 探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
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2、 有关日的知识。
3、 有关月的知识。
(把有31天
的月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叫做小月,
你怎么样就能很快记下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
月?
)
学生汇报记忆方式:如拳法,口诀等。互相交流。
4、 有关”年”的知识
(
1)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哪些年是平年,哪
些年是闰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派代<
br>表汇报)
(2)用万年历验证平闰年。
(3)常识介绍: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
二、总结。
1、 关于时间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
2、 同学们
收集的资料特别详细,得想个办法把这些
资料保存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你有办
法
吗?
三、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大月:1、3、5、7、8、10、12月
小月:4、6、9、11月
2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课后反思:
看日历、猜生日
教学目标: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
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
生日。
3、培养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
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今年的日历。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
历上面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
期。
2、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结果。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
节、建党节。
4、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重要节日?
5、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三、拓展应用:
独立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
到今年的10月1日经过了 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是
年,我已
经
岁了。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
时法,能够
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
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
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
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
记时法,
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
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
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
由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
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18:30,19:00,
19: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24时记时法与
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5、全班交流,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24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一、填一填
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 14:00~16:30也就是
下午 时。
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 时到下午 时
分,取信间隔 时
分。
全天共开放 时 分。
二、画一画
2、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他最晚要在下午
时
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
开车前5分停止检票
三、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问题?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
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
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
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
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
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
1、飞飞的父亲是
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
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
息1天
。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
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9月份
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
期
日
4
11
18
2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
和
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
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
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
息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
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
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9月份
星
期
星期
一
星期
二
星期
三
星期
四
星期星期
五 六
日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个数字,你发
现了什么?
12
比11多1,……
18比11多7,……
嘿!
我发现了:11+19=30,……
换另一组再试
一试。
课后反思:
时间与数学(二)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
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4、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
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
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3、补充练习。
三、实践练习 拓展延伸
1、独立完成第78页的2、3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
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
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
容和学习方法。
2、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
的评价。
3、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
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巩固除数是
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
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
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
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
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4、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
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
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
对本班学
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
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后抽取几道
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2题。
(1)齐读题目,提问:书上告诉我们什么知识?需
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订正。
3、第3题。
读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计算方法,并核对,订正。
四、数学万花筒
自行读数学万花筒。
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师作适当指导。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每个同
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
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
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
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2题。
教学反思:
八 可能性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
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时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
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有大有小。
4、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
伴交换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