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点梳理及复习建议
dnf驱魔刷图加点-埃菲尔铁塔沉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点梳理及复习建议
泉水小学 姜小艺
【课文中的语言积累】
一、本册语言积累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背诵,二是抄写。24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
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
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4篇精读课文中,有16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
般是让学
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要求 篇目及要求
1《我们的民族小学》自己喜欢的部分
9《夜书所见》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
11《秋天的雨》自己喜欢的部分
精读课文10
13《花钟》自己喜欢的部分
篇
19《赵州桥》自己喜欢的部分
21《望天门山》默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富饶的西沙群岛》自己喜欢的部分
23《美丽的小兴安岭》喜欢的部分
1《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金色的草地》描写具体生动或喜欢的句子
3《爬天都峰》描写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的段落
5《灰雀》描写灰雀的句子
10《风筝》喜欢的句子
11《秋天的雨》比喻句等生动有趣的句子
14《蜜蜂》喜欢的句子
17《孔子拜师》喜欢的句子
抄写
18《盘古开天地》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精读课文10
这样的偏正短语
篇
19《赵州桥》生动的第三自然段
22《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美生动的句子
25《矛和盾的集合》用得好的词语
26《科利亚的木匣》最后一段
27《陶罐和铁罐》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9《掌声》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1《给予树》课文最后一句话
其他:
1、 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风筝》
P41)
2、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很好,再找找像它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美丽的小兴安岭》
3、 词语表中的词语。
【课文中的阅读训练点】
单元 课题 内容与要求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对课文整体与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课文表达自
豪赞美情感。
1
2《金色的草地》 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3《爬天都峰》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含义
4*《槐乡的孩子》 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5《灰雀》 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6《小摄影师》
读好对话,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
7《奇怪的大石头》 读懂课文,感受人物可贵品质
8*《我不能失信》 在对话中,感受人物品质
P93)
9《古诗两首》
10《风筝》
3
11《秋天的雨》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情感
抓住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情感朗读,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语言之美,景
色之美
12*《听听,秋的声音》
边读边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语言;学习运用多样
13《花钟》
的句式表达
14《蜜蜂》
15《玩出了名堂》
16*《找骆驼》
17《孔子拜师》
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观察、创造意识
结合语境理解词句,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理出课文叙述顺序;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
结合上下文方法理解词句;语言积累
了解课文脉络,激发阅读的想象力,复述课文
积累语言,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
5
18《盘古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幅名扬中外的
阅读课文,了解画面内容;
画》
21《古诗两首》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感情
6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从几方面表现了解事物特点,语言积累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按照四季特点表现景物特点,体会语言特色
24*《“东方之珠”》
从几方面表现景物特点,语言积累
7
25《矛和盾集合》
26《科利亚的木匣》
27《陶罐和铁罐》
28*《狮子和鹿》
29《掌声》
学习默读,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方法,学习用一件事
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通过人物对话,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方法
自读自悟,独立阅读能力,懂得故事道理
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语言
积累
8
30*《一次成功的实
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验》
31《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人物美好品质
通过人物言行变化,体会思想感情
【课内阅读练习】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我喜欢民族小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小鸟 ( )的老师 (
)的小学
古老的( ) 粗壮的( ) 洁白的( )
(4)补充句子
同学们从( ),从( ),从(
),捡出了许多果皮纸屑,公园里很快变得干净了。
在家里,王玉为妈妈( ),为爸爸(
),为奶奶( ),大家都夸她是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2、《金色的草地》片段练习 <
br>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
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 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
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
朵合拢时,金色 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
成绿色的了。
1、找出这段中一组反义词。(
)——( )
2、草地中午时候是_________的,傍晚时候是____________。
3、为什么有蒲公英的草地会变色?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这一段按照( )顺序写的,分别写了:( )( )(
)时候草地的样子。
5、用“ ”画出这段的比喻句。
6、作者抓住草地(
)的特点来写的,给人深刻印象。
7、填上合适的词
( )的绒毛 (
)的蒲公英 ( )的花瓣
( )的草地 ( )的草地
( )的草地
8、括号里应该填上哪个词话。
引起人的注意,使人的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
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很正规的样子。( )
3、《爬天都峰》片段练习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
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
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都峰的特点:一是______,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
_____,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笔陡——
似乎——
4、用“ ”画出作者此时心理活动的句子。
5、从“真叫人发颤”我能看出小作者非常 。
6、学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5、《灰雀》片段练习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
一只胸脯是深
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把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从哪些词语可以列宁喜欢三只灰雀?
3、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4、写出近义词。
惹人喜爱—( ) 欢快—( )
经常—( )
读:7——10段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自言自语:
2、从列宁的言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 )灰雀。
3、第十段可以看出小男孩( )。
6、《小摄影师》片段练习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
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
这儿有很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 高尔基问
不是 是一家杂志杜的记者
请转告他 我很忙 不过
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 就一定让他进来
1、请把后三个自然段填标点。
2、写出近义词
赶紧—( ) 停当—(
)
3、这篇短文有( )个自然段。
4、通过第一自然段能看出高尔基对小男孩很( )。
9、《古诗两首》片段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夜书所见》
[唐] 王维 叶绍翁 【南宋】
独在异乡为异客,
萧萧梧叶送寒声,
每逢佳节倍思亲。 江上秋风动客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 知有儿童挑促织,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 )代诗人(
)。“异乡”指________. “逢”指_________.“倍’指________.其
中
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
情。
2、《夜书所见》作者是( )代的(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萧萧”是指__________.“挑”是指________.
“篱落”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风筝》片段练习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随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
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
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
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拍头,看见远远
的水面上半沉半浮
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1、哪几个词写出我们失去风筝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惊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倏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义词:依然—( )
11、《秋天的雨》片段练习
秋天的雨,有一合五彩缤(bīn)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s
hān shàn)
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风叶像一枚枚邮票,漂哇漂
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
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
ì sh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
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炎黄的、雪白的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标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
(2)请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把错误的注音用“﹨”划掉。
(3)文中有些句子把它当作人来写,请用“~~”线画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4)文中列举
出了秋天好多种颜色,这些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______”画出
(6)照样子,写一句话,用上画线的词。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 )( )( )( )
文中有哪些描写颜色的词(
)。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
12、《花钟》课内练习 <
br>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
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
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
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
2、选择正确的解释填空。
欣然怒放( )a生气、愤怒 b形容长势很盛
含笑一现( )a现在、此刻b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3、本段画介绍了(
)种花,请按照它们的开放次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来填
这段短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我
也会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玩出了名堂》课内阅读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
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
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
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
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
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来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
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
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
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
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
球上的居民要
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
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
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
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
里的“居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填一填,读一读。
细微的( ) 观察(
)
全新的( ) 浪费( )
简单的(
) 欣赏( )
伟大的( )
看守( )
二、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
,玩出了大名堂。”中的“名堂”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花样,名目;②成就,结果;③道理,内
容。这
里的“名堂”应选择第 种意思,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是指
。
2、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中观看新世界
里的“居民”。
句子中的“玩具”是指 ,“居民”是指
。
3、从列文虎克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玩不一定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只
要
,就会有收获。
13、《蜜蜂》课内练习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
蜜蜂是我
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
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
时候
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
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
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
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她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
多里,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
间。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第二天我
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
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
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
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找朋友
近义词:推测--( ) 激动--( )
反义词:陌生--( ) 减少--( )
2、按照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把正确的顺序写下来。
a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b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c然后,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d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e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f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正确顺序:(
)
3、我会选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尽管……但
(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7、《孔子拜师》(第二自然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lòu
lù)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
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
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
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
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 pǔ)
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
生。”老子说:“你
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
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
定会大有长进的。”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写出近义词。
特地—— 拜访——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4)、从文中的第一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能看出孔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人。
(5)、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吗?
19、《赵州桥》
1、《赵州桥》一文作者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 ) (
)( )。2、本文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举”在本课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古诗两首》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代诗人(
)。“楚江”是指(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 )代诗人(
)“潋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空蒙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奇”是(
)的意思。
3、两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1、《
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 )—( )—( )的结构来写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
)、( )、( )、( )
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 )和(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写海面时通过
(
)来表现它的美。海底是通过写( )来表现它的物产丰富。3、写海滩通过写( )(
)
来表现。写海岛是围绕( )来写的。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 )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
) 的特点。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1、《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围绕(
)的特点来写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写出了小鹿的( )。
3、“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
)。
4、“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一句来形容小兴安岭的(
)和( )。
6、《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
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
( )。
7、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像(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
);第六自然段做总
结,( ),紧扣题目。课文运用( )、(
)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25、《矛和盾的结合》
《矛和盾的集合》中矛的作用是( ),盾的作用(
)。二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说
( )。
26、《科利亚的木匣》
1、《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
)──( )──( )的顺序记叙。
2、从这件事中感悟到(
)的道理。
27、《陶罐和铁罐》
1、《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
)、( )的描写来表现铁罐( )和陶罐的( )。
2、联系上下文解词
“奚落”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提并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和睦相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9《掌声》
1、《掌声》一文中英子开始是一个( )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 ( )
的孩子。
2、课文中共出现( )次掌声, 第一次是体现大家对英子的(
)。第二次除了对英子的( ) ,还有( ) 。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1、“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
)。
2、“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给予树》
1、《给予树》一文中“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
女孩却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看出
( )。
2、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沉默不语,这是
因为
( )。
3、妈妈看到金基亚买了一些棒棒糖,感到很( ),后来听了金基亚的讲述后,感到很(
)。
4、课文赞扬了金基亚的( )( )( )(
)的品质。
【阅读知识复习总体建议】(进修 越淑丽)
一、总体原则
遵循课标要求,
把握教材特点,
参考“质量标准”,
结合学情区情。
二、基本要求
期末复习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但是大家组织学生复习的时候,往往对自己不
能把握的、区域检测比较偏重的内容
感到焦虑。但是,无论区里还是基层学校,命题的基本规律不会变。
期末复习应是水平检测,不宜拔高。所以大家重点
关注的还应该是课标的上线和底线。
上面列举的课内阅读练习,旨在引领大家和学生一道复习所学知识,不与检测完全挂钩。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因为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初始阶段,很多学习要求应对“
初步”的程
度有所体现,所以,期末阶段复习的重点仍然是将应该初步学会的知识加以巩固,检测时不宜
过高要求。
【课标要求】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
生词的意
思。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
哀乐,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预祝大家期末复习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