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数列通项公式及其求和公式
李克勤的歌-笔阵图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1)已知数列的前
n
项和
Sn
,求通项
a
n
;
(2)数学归纳法:先猜后证;
(3)叠加法(迭加法):
a
n
(a
n
a
n1
)(a
n1
a
n2
)L(a
2
a
1
)a
1
;
叠乘法(迭乘法):
a
n
aaaa
a
n
n1
n2
3
2
.
a
1
a
n1
a
n2
a
n3
a
2
a
1
【叠加法主要应用于数列
{a
n
}
满足
a
n1
a
n
f(n
)
,其中
f(n)
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条件下,可
把这个式子变成
a
n1
a
n
f(n)
,代入各项,得到一系列式子,把所有
的式子加到一起,经过整理,
可求出
a
n
,从而求出
s
n<
br>】
n
(4)构造法(待定系数法):形如
a
n
ka
n1
b
、
a
n
ka
n1
b
(
k,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或前
n
项和
:所谓构造法就是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
的通项的特征,构造出我们熟知的基本数
列的通项的特征形式,从而求出数列的通项或前
n
项和.】
(5)涉及递推公式的问题,常借助于“迭代法”解决.【根据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见类型】 ①
a
1
=a,a
n+1
a
n
f(n)型,其中
f(n)
是可以和数列,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即
a
n
f(n1)f(n2……f(2)f(1)a
1
类型1:
a
n1
a
n
f(n)
思
路(叠加法)
a
n
a
n1
f(n1)
,依次类推有
:
a
n1
a
n2
f(n2)
、
a
n2
a
n3
f(n3)
、…、
a
2
a
1
f(1)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
a
n
a
1
f(n)
,即
a
n
a
1
f(n)
i1i1
n1n1
例题1:已知a
1
1
,
a
n
a
n1
n,求
a
n
解:∵
a
n
a
n1
n
∴
a<
br>n
a
n1
n
,依次类推有:
a
n1
a
n2
n1、a
n2
a
n3
n2、…a
2
a
1
2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
a
n
a
1
类型2:
a
n1
pa
n<
br>f(n)
n
思路(转化法)
a
n
pa
n1
f(n1)
,递推式两边同时除以
p
得
n,
a
n
a
1
n
n
i2i2i1
nnn
n(n1)
2
a
n
a
n
a
n1
f(n1)
b
n
,,我们令
p
n
p
n
p
n1
p
n
那么问题就可以转化为类型一进行求解了.
n1
例题: 已知
a
12
,
a
n1
4a
n
2
,求
a
n
解:∵
a
n1
4a
n
2
n1
aa
n1
1
∴
a
n
4a
n1
2
,则
n
n1
,
n
44
2
n
na
1
∵令
n
,则
b
bb<
br>n
nn1
,依此类推有
b
n1
b
n2
n
4
2
n
1
2
n1
1
、
b
n2
b
n3
2
n2
1
、…、
b
2
b
1
2
2
nnnn<
br>nnn
1
11111
∴各式叠
加得
b
n
b
1
,即
b
n
b
1
<
br>
1
2
i2
2
2
i2
2
i2
2
i1
2
n
n
1
n
∴
a
n
4b
n
4
1
4
n
2
n
2
nn
②
a
1
=a,a
n+1
a
n
f(
n)
型,其中
f(n)
是可以求积数列,用累乘法求通项公式,即
a
n
f(n1)f(n2)……f(2)f(1)a
1
类型3:
a
n1
f(n)a
n
思路(叠乘法
):
a
n
aa
a
f(n1)
,依次类推有:
n
1
f(n2)
、
n2
f(n3)
、…、
2f(1)
,
a
n1
a
n2
a
n3<
br>a
1
a
n
f(1)f(2)f(3)
…
f
(n2)f(n1)
,即
a
n
f(1)f(2)f(3)…
a
1
将各式叠乘并整理得
f(n2)f(n1)a
1
例题:已知
a
1
1
,
a
n
解:∵
a
n
∴
n1
a
n1
,求
a
n
.
n1
n1
a
n1
n1
a
n
aa
n1n2
a
n2
n
32
a
1
,依次类推有:
n1
、、…、
3
、
2
a
n1
n1a
n2
na
n3
n1a
2
4a
1
3<
br>∵
a
1
1
∴将各式叠乘并整理得
a
n<
br>n1n2n3
21
n1n2n3
…
,即
a
n
…
a
1
n1nn1
43n1nn1
212
43n(n1)
③<
br>a
1
=a,a
n+1
pa
n
q
型(其中
p、q
是常数),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求通项公式,即
a
n1
qqq
p(a
n
)
,设
b
n
a
n
,则
b
n1
pb
n
.利用②的
方法求出
b
n
进而求出
a
n
1p1p1p
类型4:
a
n1
pa
n
q
(其中
p
、q
是常数)
当
p1
时,数列
{a
n
}
是等差数列;当
p0,q0
时,数列
{a
n
}
是等比
数列;
当
p0
且
p1,q0
时,可以将递推关系转化为a
n1
qq
q
,则数列
p
a
n
a
是以
n
p1
p1
p1
a
1
q
为首项,
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p1
思路(构造法):设
a
n1
p
a<
br>n
,即
p1
q
得
q
,数列
a
n
是以
a
1
为
p1首项、
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a
n
q
q
n1
q
n1
q
,即
a
1
paap
1
n
p
1
p1
p1
1p
例题:
已知数列
a
n
满足
a
n
2a
n1
3
且
a
1
1
,求数列
a<
br>n
的通项公式
解:设
a
n1
2
a
n
,即
3
∵
a
1
1
∴数列
a<
br>n
3
是以
a
1
34
为首项、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n1n1n1
∴
a
n
3
422
,即
a
n
23
n
1
④
a
1
=a,a
n+1
pa
n
q<
br>型,其中
p、q
是常数且
q0,q1
,
n
n1
a
q
a
n
p
a
n
1p1
bb
b
,设,则
nn1n
qq
n
qq
n
qq<
br>即化为③.
n
类型5:
a
n+1
pa
n
rq
<
br>p
q
a
n
1
a
n
qp
n1
思
路(构造法):
a
n
pa
n1
rq
,设
n<
br>
n1
,则
,从而解得
nn1
1qrq
r
qq
pq
那么
a
n
a
1
rp
r
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n
qpqq
pq
q
n1
例题:已知<
br>a
1
1
,
a
n
a
n1
2
,求
a
n
。
解:∵设
a
n
a
n1
2
n1
2<
br>n
1
2
1
2
,则
,解得,
nn1
1
1
22
<
br>3
n1
a
n
11
1
1111
a
1
n
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
n
n<
br>2
236
236
2
23
<
br>⑤
a
n+1
2
n
1
a
n
3
a
n
型,其中
p、q
是常数且
a
n
0
,可以采用等式两边取倒数.
pa
n
q
ca
n
(c0)
pa<
br>n
d
类型6:
a
n1
思路(转
化法):对递推式两边取倒数得
问题就可以进行求解了.
例题:已知
a
1<
br>4
,
a
n1
pad
11d1p1
n
,令
b
n
,这样,,那么
a<
br>n1
ca
n
a
n1
ca
n
ca
n
2a
n
,求
a
n
2a
n
1
2a1
1111
n
1
, 即
an1
2a
n
a
n1
2a
n
解:∵对递推式
左右两边取倒数得
∴令
1
11
b
n
则
b
n1
b
n
1
.设
b
n1
b
n
,即
2
a
n
22
2
n2
7
1717
数列
b
n
2
是以
2<
br>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b
n
2
n1
,即b
n
,
n1
2
2
442
2
n1
a
n
n2
27
类型7:
a
n1
aa
n
b
(c0、adbc0)<
br>
ca
n
d
axb
2
即
cx(d
a)xb0
.当特征方程有两个
cxd
1<
br>
1
相等实根
x
1
x
2
时,数列
即
为等差数列,我们可设
ad
a
n
a
n
2c
11
;当特征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x
1
、
x
2
时,
(
<
br>为待定系数,可利用
a
1
、
a
2
求得)
a
dad
a
n1
a
n
2c2c
思路(特征根
法):递推式对应的特征方程为
x
数列
a
n
x
1
a
n
x
1
a
1x
1
n1
a
1
x
1
是以为首
项的等比数列,我们可设
(
为待定系数,
a
1
x
2
a
n
x2
a
1
x
2
a
n<
br>x
2
可利用已知其值的项间接求得);当特征方程的根为虚根时数列
a
n
通项的讨论方法与上同理,此处
暂不作讨论.
例题:已知
a
1
4a
n1
3
1
,
a
n
(
n2
),求
a
n
<
br>a
n1
2
2
解:∵当
n2
时,递推式对应的特
征方程为
x
4x3
2
即
x2x30
,解得
x
1
1
、
x
2
3
x2
a1
a
1
x
1
2
数
列
n
1
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是以
ax2a3
12
n
∵设
a
n<
br>1
1
1
n1,由
a
1
得
a
2
2
则
3
,
a
n
3
2
1
,
n1
n
a
n
1
31
2
1
3
n1
,从而
a
n
n1
,
a
n
n
3
,即
a
n
3
31
3
1
,n2
3
n1
1
二、数列求和的几
种常见方法
数列问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高考用来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程度的良
好素
材,是历年高考的一大热点,在高考命题中,多以与不等式的证明或求解相结合的形式出现,一般数
列的求和,主要是将其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数列求和的各种方法进行系统探讨.
1、公式求和法
通过分析判断并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
列后,可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求和,或者利用前
n
个正整数和的计算公
式等直接求和.运用公式求解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公式的
应用范围,确定公式适用于这个数列之后,
再计算.特别地,注意数列是等比数列时需要讨论
q1
和
q1
的情况.
⑴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
n
n(a
1
a
n
)
n(n1)
na
1
d
22(q1)
na
1
n
⑵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
n
a
1
(1q)
a
1
a
n
q
(q1)
1q
1
q
另外,还有必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正整数和公式有:
n
k
k1
n
n(n1)
;
2
k
2
k1
n(n1)(2n1)
6
;
k
k1
n
3
[
n(n1)
2
]
2
2
例1、已知数列
f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
S
n
n2n.
若
a
1
f
1
,
a
n1
f
a
n
nN
,求数
列
a
n
的前
n
项和
T
n
.
分析:根据数列的项和前
n
项和的关系入手求出
f
n
,
再根据
a
n1
f
a
n
(
n
N
)求出数列
a
n
的
通项公式后,确定数列的特点,根据
公式解决.
f
n
2n1
nN
,
a
1
f
1
3
,
a
n1
2a
n
1
nN
,即
a
n1
12(a
n
1)
∴数列
a
n
1
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n1n1n1
解:∵当
n2
时,
f
n
S
n
S
n1
2n1.
当
n
1
时,
f
1
S
1
3,
适合上式
2,a
n
21
nN
;
T
n<
br>222n2n4.
∴
a
n
1
a
1
1
2
【能力提升】公式法主要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
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的求和,一些综合
性的数列求和的解答题最后往往就归结为一个等差数列
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
23n1n2
变式训练1: 已知
log<
br>3
x
1
23n
,求
xxxx的前
n
项和.
log
2
3
*
变式训练2: 设
s
n
12…n(nN)
,求
f(n)
S
n
的最大
值.
(n32)S
n1
2、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
{a<
br>n
}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可采用把正着写
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我们在学知识时,
不但要知其果,更要索其因,知识的得出过程是知识的源头,也是研究同一类知识的工具,例如:等
S<
br>n
a
1
a
2
……a
n1
an
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用的就是“倒序相加法”.
则
S
n
a
n
a
n1
……a2
a
1
2S
n
a
1
a
n
a
2
a
n1
…
a
1
a
n
…
例2、已知函数
F
x
3x
2
1
1
2
2008
x
.
求
F
F
F
.
2x1
2
2
分析:由所求的和式的特点,易想到探究:和为1的两个自变量函数值的和是
否为常数.从而确定可否
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解析】∵
F
x<
br>
F
1x
3x23
1x
2
3.
2x12
1x
1
2008
F
2009
2008
2007
1
F
L
F
.
①
SF
②
2009
2009
2009
+ ②得
∴设
SF
∴
1
2009
2
F
2009
①
1
2008
20
08
2
2007
1
2S
F
F
F
F
F
F
2
320086024
,所以
S3012.
【能力提升】倒
序相加法来源于课本,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司推导时所运用的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
求和方法.当求一个
数列的有限项和时,若是“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都相等,即可用此法.
x
2
例3:已知
f(x)
,则
f(1)f(2)
1x
2
2
1
f
f(3)
2
1
f
f(4)
3
1
f
4
1
2
xx
2
1
x
1
解:∵由
f(x)f
1
2
222
x
1x
1
1x1x
1
x
∴原式
f(1)
f(2)f
f(3)f
f(4)
f
1
2
2
1
3
2
1
4
11
1113
22
变式训练1:
求
sin1sin2sin3sin88sin89
的值
222
变式训练2:如已知函数f(x)对任意x
∈R都有
f(x)f(1x)
11
,
S
n
f(0)
f()
2n
23n2n1
*
(
nN
)
,求
S
n
f()f()
+…
f()f()
f(1)
,
nnnn
变式训练3:已知
x
2
f(x)
1x
2
,那么
111
f(1)f(2)f(2008)f
()f()f()
_____
232008
3、裂项相消法 <
br>裂项相消法是将数列的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使得前后项相抵消,留下有限项,从而求出数列的
前
n
项和. 一般地,我们把数列的通项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
而求
得其和.适用于类似
c
(其中
a
n
是各项不为
0
的等差数列,
c
为常数)的数列,以及部分无
a
n
a
n1
1
111
()
n(nk)knnk
理数列和含阶乘的数列等.用裂项法求和,需
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裂项方法:
11
11
(2n1)(2n1)2
2n12n1
;
;
1
nn1
n1n
;
例4:
a<
br>n
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求
1
aa
k1
kk1
n
解:∵
∴
111
11
d0
a
k
·a
k1
a
k
a
k
d
d
a
k
a
k1
n
1
11
111
11
1
11
11
1
…
…
daa
a<
br>k1
d
a
1
a
2
a
2
a
3
aa
k1
a<
br>k
a
k1
k1
d
a
k
n1
1
n1
n
n
例5、
数列
23
a
n
n
满足
552
a
1
1,a
2
,a
n2
a
n1
a
n
333
nN
,求
2
2
2
2
3
3
3
3
T
n
.
a
1
a
2
a
2
a
3
a
3
a
4
a
n
a
n1
2
3
的特点拆项解
决. 分析:根据给出的递推式求出数列
a
n
,再根据
a
n
a
n1
n
解:∵由已知条件,得
a<
br>n2
a
n1
2
a
n1
a
n
,
a
n1
a
n
是以
a
2
a
1
2
为首项,
2
为公比
3
33
2
的等比数列,故<
br>a
n1
a
n
,
3
2
2
2
∴
a<
br>n
a
1
a
2
a
1
a
3
a
2
L
a
n
a
n1
1
<
br>
L
3
3
3
2
∴
3
a
n
a
n1
n
n
2n1
2
n
3
1
<
br>.
3
n<
br>
2
1
11
3
nn1
nn1
3
2
2
2
2
11
3
1
3
1
3
33
3
23n
2
2
2
2
1
111111
∴
3
3
3
3
3
.
T
n
L
L
2nn1n1
a
1
a
2
a
2
a
3
a
3
a
4
a
n
a
n1
3
1
2
2
2
2
3
2
1
1
3
1
1
333
3
【能力提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关键是先将形
式复杂的式子转化为两个式子的差的形式因此需要掌
握一些常见的裂项技巧.
变式训练1:在
数列
{a
n
}
中,
a
n
的和.
2
12n
,又
b
n
,求数列
bn
的前
n
项
a
n
a
n1
n1n1n1
111
L
12123123
L
n
1111
变式
训练3:求和:.
213243n1n
变式训练:2:求和:
s1<
br>4、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应用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相乘的形式
.即若在(差比
数列)
{a
n
b
n
}
中,
{a
n
}
成等差数列,
{b
n
}
成等比数列,在
和式的两边同乘以公比,再与原式错位相
减整理后即可以求出前
n
项和.
2
3n1
例题:
S
n
12x3x4x……nx
①
②
x·S
n
x2x
2
3x
34x
4
……
n1
x
n1
nx
n
2n1n
①—②
1x
S
n
1xx……xnx
当
x1
时,<
br>S
n
1x
nx
n
n
1x
2
1x
,当
x1
时,
S
n
123……n
n
n1
<
br>2
【能力提升】错位相减法适用于数列
a
n
b
n<
br>
,其中
a
n
是等差数列,
b
n
是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
b
n
中公比
q
未知,则需要对公比
q
分
q1和q1
两种情况
进行分类讨论.
例6、已知数列
a
n
是首项为
a
1
11
,
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设
b
n
23log
1
a
n
nN
,数
44
4
列
c
n<
br>
满足
c
n
a
n
b
n
.
求数列
c
n
的前
n
项和
S
n
.
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知道数列
b
n
为等差数列,这样数列
c
n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与
一个等
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构成的数列,因而可考虑用错位相减法来解决.
n
1
解:∵由题意知,
a
n
nN
,又
b
n
3log
1
a
n
2
,故
b
n
3n2
nN
.
4
4
1
∴
c
n
3n2
nN
4
n
1
1
1<
br>
1
∴
S
n
14
7
L
3n5
4
4
4
4
2
34
23n1
1
3n2
<
br>
4
nn1
n
1
1
1
1
1
1
∴
S
n
1
4
7
L
3n5
<
br>
3n2
4
<
br>4
4
4
4
4
23nn1n1
31
1
1
1111
∵两式相减,得
S
n
3
<
br>
3n2
3n
2
.
44
2
<
br>4
4
4
4
4
23n2
1
S
n
nN
.
33
4
23n1
变式训练1、求
Sn
12x3x4x……nx
n
n
变式训练2、若数列
{a
n
}
的通项
a
n
(2n1)3
,求此数列的前
n
项和
S
n
.
变式训练3、 求数列
2462n
,
2
,
3
,
,
n
,
前
n
项的和.
2
222
5、(分组)拆项求和法(裂项重组法)
所谓裂项重组法就是针对
一些特殊的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我们可以
通过拆分、合并、分组,将所求和
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和
n
例7、已知数列
a
n
<
br>的通项公式为
a
n
23n1,
求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
分析:该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比数列
2
等比数列与一个等差数列进行分组求和. <
br>
与一个等差数列
3n1
组成的,所以可将其转化为
一个
n
12n
【解析】
S
n
a
1
a<
br>2
a
n
222523n1
212
n
n
2
3n1
=
222
2
5
3n1
.
=
122
1
2n
=
2
n1
31
n
2
n2
.
22
【能力提升】在求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它能拆分成几
项的和,而这些项分别
构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此方法求和.
例8、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是
S
n
nN
,若数列
a
的各项按如下规则
排列:
n
使
S
k
10,Sk1
10
,则
a
k
. ,,,,,,,,,,,,
若存在自然数
k
kN
,
23344455556
分析:数列的构成规律是分母为2的一项,分母为3的
两项,分母为4的三项,···,故这个数列的和
可以并项求解.
解:
S
1
1112331231234
,S
3
,S6
3,S
10
35
2232245
1
23451512345621
S
15
5,
而
3,
这样
S
21
10
,而
6272
15
12345151515555
S
20
10,
故a
k
,故填
.
77
272722
【能力提升】当一个数列连续的几项之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别是一些正负相间或者是周期性的数
列等
,可以考虑用并项求和的方法.
变式训练1:求和:
2536+47+……+n(n+3)
1+2+2+…+2
变式训练2:求数列
1,1+2,1+2+2,…,
变式训练3:求数列
{n(n1)(2n1)}
的前
n
项和.
22n1
…
的前
n
项和 一般的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
列有
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高考数学试题中所涉及的数列求和
问题往
往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需要考生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解决,但是基本的
求和方法就
是上面介绍的这些.希望广大考生熟练掌握,灵活适用.
三、数列的综合应用
⑴求解等差、
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应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量(首项、公差、
或公比、通项、前
n
项和)表示数列中的项,适时地应用它们的基本性质求解.此外,应该熟悉等差数
列
与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
⑵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主要是:由函数的解析式得到的数列
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
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解.
⑶数列的应用问题:一般地,涉及递增率通
常用到等比数列;涉及依次增加或减少要用到等差数列;
复利和分期付款问题,用等比数
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