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案 详案

别妄想泡我
640次浏览
2021年01月05日 04: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压强的计算公式-真心话大冒险的问题

2021年1月5日发(作者:和蒙)




27 陶罐和铁罐



---黄端云






班级: 教科院1202班
姓名: 熊润青




题课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 。
全文共十七个自然段,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自然段,
讲的是自满的铁罐 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嘲笑奚落陶罐,谦虚的
陶罐以礼想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10-17自 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
去了,陶罐被人们挖出依然如故,而铁罐已无踪影。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 都喜欢童话故事,对文章内容应该会感兴趣。
并且三年级的学生富有极强的表现欲,可以通过角色朗读来 演绎文中
的陶罐与铁罐,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热情,以及增强对文中中心
思想的理解。











教具
课时
陶罐和铁罐铁罐各一个、陶罐和铁罐的头饰、ppt课件
两课时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陶 懦 辩 恼 耻 逝 殿 掘
朴 素”;会读写“陶 谦 虚 嘴 恼 怒 吵 感 荒 捧
朴 素 值 受”。
2.能够找出将对人物神态描写 的词语如“骄傲、奚落、傲慢、
谦虚、轻蔑、争辩、恼怒”,运用能够将这些词语运用到日记中
和写作中。
(过程与方法):1利用角色朗读的方式来表现出文章中铁罐的“傲慢
无礼”和陶 罐的“谦虚”的神态

2、小组讨论并探讨陶罐与铁罐的优点与缺点并派代表发
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要正确接受他人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
个道理,从而在生活中能够 做到取长补短,与他人和睦相处。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
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难点:1、能够在故事中读出做人要接受他人长处、正视自己短处这
个缺点。
2、能够理解铁罐在很多年之后不见踪影的原因——铁罐
被氧化被腐蚀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随想
1、将教具放在讲台上,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陶罐和
1、学生仔细观察,举手说
出答案——陶罐和铁罐







教学重难

教学环节
一、


铁罐并板书课题 2、学生齐声说:陶罐会碎,
2、提问:如果我将两个而铁罐没有事。
罐子碰一下,结果会怎么
样? 3、学生众说纷纭。

3、问:那你们是喜欢陶4、学生安静下来,对课文
罐还是铁罐呢? 内容产生好奇心。

4、(嘘!)先不要告诉我答案,
今天这篇课文里有两个主人公
——陶罐和 铁罐,他们之间会
有什么故事呢?现在就让这两
只罐子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有趣
故事吧。

(一)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的朗读课

二、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文,标出自然段顺序,并

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画出不会读或不理解的

遍。(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 生字词。

2、 2、学生在课本中用圆

2、检查字词 圈画出这些生字词,标出

Ppt展示生字 字音。然后一生领读、学
初读课文
陶 懦 辩 恼 耻 逝 生齐读、同桌互查。

殿 掘 朴 素 谦 虚

嘴 恼 怒 吵 感 荒

捧 值


(二) 整体感知 1、同桌探讨,并且将故

1、 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以事能够大致讲出来给同

后,你能和同学们讲一讲文章桌听。一名同学举手发

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言。

2、学生配合教师说出
整体感知
2、引导学生说出:铁罐常常(奚落)、(光洁)、(朴

(奚落)陶罐,但若干年后 ,素)、(美观)、(无影无
陶罐依然(光洁)、(朴素)、(踪)。
美观),而铁罐已(无影无踪
)。

(一) 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1. 学生举手回答:铁罐很


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骄傲;它看不起、奚

陶罐的“谦虚”。 落陶罐。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三、
1、文章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形容2、学生回答出奚落的大致
铁罐的?又是怎样表达铁罐意思。
对陶罐的态度的?
3、学生朗读课文的1-9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自然段, 体会铁罐对陶罐











精读课文












深入感悟
落”的意思。
3、老师概括“奚落”。这几
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
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
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
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
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
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
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4、ppt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
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
子!”……以及一系列两个罐子
的对话。
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
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
怎样的态度?

5、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
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 铁罐不
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
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
骄傲不自卑。我们就 来分角色
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
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
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
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
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
容演一演。

的奚落,并回答:1陶罐

的缺点是易碎,经不起碰
撞。而铁罐很坚硬。所以
它奚落陶罐。(预设)
2学生用直线画出陶罐

奚落陶罐的语句,一名学
生起来回答。
3学生用波浪线画出陶

罐的话,一名学生起来回
答。
4、
生讨论回答:铁罐:傲
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
让、不骄傲不自卑(预设)
5、

3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男
女生互动,男生读铁罐傲
慢、狂妄、轻蔑的语气;
而女生 读陶罐谦虚的语
气。
4两名同学戴上陶罐和

铁罐的头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来演示陶罐与铁罐
的对话。全班同学交流体
会。


(二)读文章的10-17自然段,
1、
学生朗读课文

体会若干年之后的变化。 10-17自然段,并用“~”
划出变化的句子。 生举
1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
手起来回答陶罐与铁罐
陶罐,常常奚落陶罐,发生了
前后的 变化:
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许多
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陶罐变得(奚落)、(光< br>的那样成了破碎片?而铁罐是洁)、(朴素)、(美观)
否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
而铁罐(影子也没有见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到)
2、指名读,根据学生的回

答板书
(陶罐:易碎→永久

铁罐 坚硬→氧化)人们没找
学生思考并猜想。并小
到了铁罐后,这是为什 么,铁
2、
罐去哪里了呢?(铁罐被氧化
组讨论。
消失的无影无踪。结合讲解铁
要氧化的科学道理)
四、


总结全文


把握思想

1、 老师引导学生概括文
章大意。
2
教师拿反例铁罐引导学
1、学生回答:铁罐常

常奚落陶罐,但若干年后,
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
观,而铁罐已无影无踪。

2、学生体会道理并配
合回答
生回答:我们应该明白要正
确接受 他人长处,正视自己
的短处这个道理,从而在生
活中能够做到取长补短,与
他人和睦相 处。


五、











1、如果你即将外出旅行,你
可 以选择陶罐或者铁罐其中一
个伴侣,你将选择谁呢?为什
么?

2、展示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
的道理?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1、生回答:喜欢做陶
罐那样的学生。因为它谦
虚、不记仇、善良。(预
设)
2、学生自己再总结 文章中
心思想,并联系自己的实
际生活如:在学习方面,
在生活方面等大家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和睦相处。
板书设



铁罐 坚硬 ——→ 氧化
忍让 ↑↓ 奚落
陶罐 易碎 ——→ 永久



1、摘抄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句。(摘抄在“日积月累本”上

课后作业 < br>2、小练笔:假如铁罐复活了,它会对陶罐说些什么?陶罐会说什么?
请续写《陶罐和铁罐》,相 信自己一定行!(写在“我的文章本”上)

3、、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 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
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总结: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
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
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
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
教学反思 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 、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
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
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 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
“好”的,而铁罐是“不好”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 br>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并传之以做
人的道理。



虾粥的做法-天涯歌女歌词


糖果色连衣裙-一个女婿半个儿


源氏新皮肤-招聘收银员


很拽的头像-英语教案模板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自动离职


中央车站-扬州漆器阅读答案


相片编辑-刘盛兰


大辂椎轮-王婆卖瓜自卖自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