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阅读理解测试题(A)﹙含答案﹚经典
唯美意境头像-文学常识大全
阅读理解测试题(A)﹙含答案﹚经典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支铅笔
一只铅笔被遗失在角
落里。一只毛毛虫爬过来,铅笔问:“你会拿我做什么?”毛毛虫
说:“我会吃掉你。”铅笔立刻画出了
一只小鸟,毛毛虫害怕的逃走了。
一只小鸟飞过来打算拾起这根铅笔,铅笔问:“你
会拿我做什么?”小鸟说:“我会拿你来
筑巢。”铅笔立刻画出一支猎枪,小鸟吓的飞走了。
一个小老鼠看见了铅笔,老鼠把铅笔捡起来,铅笔说:“你想拿我来做什么?”老鼠说:
“我想画一幅画,正愁没有笔呢!你愿意帮助我完成这幅画么?”铅笔高兴的说:“当然愿
意。”
铅笔高兴的跟着老鼠一起走了。
(1)本文共________段
(2)铅笔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铅笔最后跟着( )一起走了。
A. 毛毛虫
B. 小鸟 C.
老鼠
【答案】 (1)3
(2)毛毛虫
;小鸟
;老鼠
(3)C
【解析】【分析】(1)每一自然段前面要空两格。
(2)一个自然段讲了铅笔遇到的一个小动物,可以从文中去找。
(3)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看出铅笔是跟着老鼠走了。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 花
水面上探出了一个个粉红的小脑袋。
这些小姑娘像刚刚睡醒一样,睁开眼睛,望着这
新奇的世界。看,他们慢慢地张开小
嘴,美啊,笑啊,笑出一个美丽的夏天!
我坐在船上,多想剪一枝带回家,但是我知道,它的家是水塘。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新奇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2)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3)短文中的“小姑娘”是指________。
(4)这些小姑娘可以带回家吗?为什么?
【答案】
(1)世界;夏天
(2)3
(3)荷花
(4)不能,因为水塘才是荷花的家。
【解析】
3.课外阅读。
小雨点儿找妈妈
风来了,小雨点儿想妈妈了。于是,她就问风婆婆:“风婆婆,风婆婆,我妈妈在哪里?”
风婆婆指着一朵云说:“可能在那儿吧!”
小雨点儿飘哇飘,飘到了云层,问:“云阿姨,云阿姨,你是我妈妈吗?”
云层回答:“不是,孩子。
你往下落,就会找到妈妈。” 小雨点儿沙沙沙,不一会儿就滚落到地上。这
时,一个温暖的声音
响起来:“孩子,你终于回到妈妈的怀抱啦。”
(1)小雨点儿找妈妈,她先问了________ ,又问了________。
(2)小雨点儿的妈妈是________。
①大雨点儿 ②大地
③小河
(3)小雨点儿回到妈妈的怀抱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答案】 (1)风婆婆;云阿姨
(2)②
(3)示例:妈妈,我终于找到你啦!
【解析】
4.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乐的夏天
去年夏
天,我过得特别快乐。爷爷带我来到小兰家。小兰比我大一岁,她的家在山区,
家里比较穷,爷爷决定资
助她上学。
每天,我和小兰一起去上坡放羊、割草、捉蝈蝈,特别开心。几天以后,
爷爷又把小兰
带回城里。白天,我们一起看书,做游戏:晚上,我们一起听爷爷讲故事。赶上星期天,<
br>爸爸妈妈还带我们逛公园,参观博物馆。
今年夏天又到了,我越来越想念小兰,我们还要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1)每天,我和小兰一起去上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兴——________
帮助——________ 十分——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放羊;割草;捉蝈蝈
(2)快乐;资助;特别
(3)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解析】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枣树
我
家院子里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枣树。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夏天,花落
了,枣树上结满了小青
枣。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很大很大的红枣。这
时,树上好像挂满了圆圆的小灯笼。<
br>
(1)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____句话。
(2)照样子,写
词语:又高又大、又________又________、又________又________
(3)文中“圆圆的小灯笼”指的是________。
(4)选一选,按季节写出枣树的变化。(填序号)
①红枣 ②枣花
③小青枣
春天:________ 夏天:________
秋天:________
【答案】 (1)5
(2)高;胖;蹦;跳
(3)很大很大的红枣
(4)②;③;①
【解析】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里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小羊要
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
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
拔了一棵白菜。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
才好吃呢!”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说:“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用“/”标出来。
(2)“它们走到萝卜地里”,“它们”指的是________。
(3)下面的菜应该吃什么,请用线连一连。萝卜________ 叶子
白菜________ 果实
西红柿________ 根
(4)填上合适的量词。一________羊 一________萝卜
一________白菜
一________菜地 一________菜园
一________叶子
【答案】(1)4;4
(2)羊妈妈和小羊
(3)果实;根;叶子
(4)只;个;棵;块;个;片
【解析】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好伙伴
小熊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小伙伴们都来看望他。
小猴子赶来了,给小熊送来了桃子
。蜜蜂飞来了,给小熊送来了蜂蜜。百灵鸟也飞来
了,她给小熊送来一支动听的歌。
小熊很感动,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请把小伙伴和他们带来的礼物用线连起来。小猴________
蜂蜜
蜜蜂________ 动听的歌
百灵鸟________ 桃子
(3)想一想,如果下面几位好伙伴
来看望小熊,他们会带什么礼物?小松鼠送
________ 小牛送________
小山羊送________ 小猫送________
(4)读了短文,我明白了( )
A.
好朋友生病了要带东西去看望他。 B.
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C. 好朋友之间要经常互送礼物。
D. 只有好朋友生病了我们才需要去看望。
【答案】(1)3;3
(2)桃子;蜂蜜;动听的歌
(3)松果;牛奶;青草;鱼
(4)B
【解析】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鸡脸红了
白兔、松鼠和公鸡都住在森林里,他们是邻居。
一天,白兔向公鸡借篮子。公鸡说:
“你去别人家借吧。”白兔只好走了。松鼠让公鸡帮
他解开蝴蝶结。公鸡说:“你让别人给你解吧。”松
鼠也只好走了。
夜里,外面打雷下雨,公鸡家的房子漏雨了。公鸡让白兔、松鼠帮他
盖房子。白兔、松
鼠同意了。于是,公鸡的脸红了。
(1)“他们是邻居”中,“他们”指谁?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2)判断对错。
①公鸡的邻居们有困难找他帮忙时,他热心地帮助了大家。
②在公鸡需要盖房子时,他的邻居们热心地帮助了他。
(3)公鸡的脸红了是因为(
)。
A. 他干活干得太累了
B. 他觉得自己太小气了
【答案】 (1)白兔、松鼠和公鸡
(2)①错误;②正确
(3)B
【解析】
9.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只小鸟
雨,哗哗哗地下着,树叶、树干全被淋湿了。飞禽走兽都在寻找避雨的地方。
有两只聪明的小鸟,飞到草地上,躲进蘑菇伞下。蘑菇伞摇晃晃地支撑着。
一只小鸟说:“我的左边淋雨了,你往右边靠一靠!”
另一只小鸟说:“我的右边淋湿了,你往左边靠一靠!”
你争我吵,你拥我挤,谁也不往外边靠一靠。挤着,挤着,“咔嚓”一声,蘑菇伞断了……
两只小鸟红着脸蛋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说什么好!
雨,仍在哗哗哗地下着……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近义词:争——________
②反义词:左——________
(3)那把蘑菇伞为什么会断掉?请你把文中相关的句子找出来,画上“________”。
(4)如果你是其中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做?
【答案】
(1)7
(2)吵;右
(3)蘑菇伞摇晃晃地支撑着。你争我吵,你拥我
挤,谁也不往外边靠一靠。挤着,挤着,
“咔嚓”一声,蘑菇伞断了……
(4)略
【解析】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
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
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
的笑容。
(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小柏树________
的样子。
(2)从文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邓爷爷植树很认真?请你填一填。
________地挑选树苗、________地看树苗直不直、把树苗________。
(3)邓爷爷为什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答案】
(1)小柏树;战士;直直地挺立
(2)精心;仔细;扶正
(3)邓爷爷看到自己栽的小树很直,所以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解析】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成了一只又大又壮的乌鸦。
小乌鸦的妈
妈渐渐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就天天飞出去给妈妈找吃的,不管是呼呼地
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
雨,小乌鸦一点也不怕。它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找
到了吃的,就叼回来,一口一口地喂它的妈妈
。妈妈吃饱了,它才自己吃。小乌鸦多爱它
的妈妈啊!
(1)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口一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乌鸦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是为了________。
(3)你来夸夸小乌鸦吧。
【答案】
(1)一个一个;一座一座;一条一条
(2)找吃的,给妈妈吃
(3)小乌鸦,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解析】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夏夜,静悄悄的。花儿睡了,
小草睡了,树木睡了。
水池里,睡莲花闭上了美丽的眼睛。绿绿的叶子上,停着一只蜻蜓,像一架小飞机停在
机场上。
池边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xī)蟀(shuài)在弹琴。
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风儿轻轻地吹着。
萤(yínɡ)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空中飞呀,飞呀,一闪一闪……
夏天的夜晚多美啊!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请标上序号。
(2)文中出现的动物有蜻蜓、________、蟋蟀、________。
(3)找出写“天上”的句子。
(4)短文中小飞机指________,机场指________。
【答案】(1)4
(2)青蛙;萤火虫
(3)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
(4)蜻蜓;睡莲叶子
【解析】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
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
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
得帮助母亲做家
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鲁迅说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
同生命。因此,鲁迅最讨
厌那些“成 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
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
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
不客气地对人家
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1)鲁迅说过的一句珍惜时间的话是:________。
(2)这篇短文中_____不是本文中写的鲁迅珍惜时间的事。( )
A. 鲁迅十二岁时父亲患病,他经常在当铺和药铺中奔走,也帮助母亲做家务,作好精确的
时间安排。
B. 鲁迅晚年身体不好,他还抓紧时间工作。
C. 鲁迅非常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
【答案】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2)B
【解析】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孩子芳芳
芳芳是一年级的学生。她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她常想:“家务
活不光是爸爸妈妈的事,
我也是家庭的一员,也应该主动做些家务活儿。”
早晨起床后,妈妈忙着做饭,芳芳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收拾房间、扫地、倒垃
圾。
星期天,妈妈洗衣服,芳芳跑来说:“家务活不能光让大人做,我也有责任。我跟您一起
洗。”说着,她和妈妈一起把衣服洗干净。
奶奶夸芳芳懂事,知道体贴大人。爸爸
说:“芳芳能为家庭尽份责任,常做一些家务劳
动,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努力________
热爱________ 体贴________
(2)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①我想做家务活,可是妈妈不让我做,我也没办法。
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干家务活会影响学习。
【答案】
(1)学习;劳动;大人
(2)①错误;②错误;因为家务活不光是爸爸妈妈的事,我们也是
家庭的一员,应该主
动做些家务活儿。
【解析】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珍惜每一分钟
森林学校好热闹啊!小动物们又在讨论什么问题呢?我们赶快去听听吧!
山羊老师
问:“学了《一分钟》,谁来说说元元为什么迟到了呢?”
“因为他起床迟了一分钟,结果没赶上公共汽车,所以迟到了。”机灵猴抢着说。
山
羊老师说:“一分钟看起来短暂,可是,一分钟能做许多事情,谁来说一说一分钟能做
什么事呢?”
“我一分钟能背好几个词。”乖乖兔说。
“我一分钟能写几十个字。”嘟嘟熊说。
“我一分钟能跑几百米呢!”机灵猴喊。
“我们的生命就是一分钟一分钟组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山羊老师说。
(1)一分钟能做什么事呢?乖乖兔能________,嘟嘟熊能________,机灵猴能_____
___。
(2)读了短文,我懂得了________。
【答案】(1)背好几个词;写几十个字;跑几百米
(2)要珍惜每一分钟
【解析】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青蛙
我喜欢小青蛙。
小青蛙穿着浅绿色的外衣,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四条深绿色腿,头
上有一双又圆又大
的眼睛。在它的两眼前方有一张神奇的嘴,唱起歌来,呱、呱、呱。
小青蛙捉害虫的本领可大啦!一只青蛙每天大约能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
多只害虫,是保护庄稼的好卫士。
(1)小青蛙穿着________的外衣,露着____
____的肚皮,长着________的腿,眼睛又
________又________。
(2)小青蛙有四________腿,________眼睛,________嘴。每天
能吃________多只害虫,
一年可以消灭________多只害虫。
【答案】 (1)浅绿色;雪白;深绿色;圆;大
(2)条;双;张;70;一万
【解析】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鸭子捉鱼
月牙的影子在水里闪动,小鸭子看见了,以为是一条鱼,赶紧游过
去捉。可是它怎么也
捉不到。它明白了,这是月牙的影子,不是鱼。
过了一
会儿,一条鱼游过来。小鸭子想:这一定又是月牙的影子,可别再上当。它没有
去捉,鱼掉转尾巴游走了
。
就这样,小鸭子白白放走了一条鱼。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小鸭子看见______
__,以为是________。小鸭子看见一条鱼游过来,又以为是
________。
(3)给划线词换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小鸭子赶紧游过去捉。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用划线的词写话。
例:这是月牙的影子,不是鱼。
________是________,不是________。
(5)你想对这只小鸭子说:________。
【答案】
(1)3
(2)月牙的影子;一条鱼;月牙的影子
(3)赶忙;连忙
(4)我们学习;为了自己;为了父母
(5)观察事物要仔细
【解析】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一
位商人在一团漆黑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心里懊悔自己出门时为什么不带上照明
的工具。忽然前面出现
了一点灯光,并渐渐地靠近。灯光照亮了附近的路,商人走起路来
也顺畅了一些。等到他走近灯光时,才
发现那个提着灯笼走路的人竟然是一位双目失明的
盲人。
商人十分奇怪地问那位盲人说:“你为什么要打灯笼呢?不怕浪费灯油吗?”
盲人听
了他的问话后,慢条斯理地回答道:“我打灯笼本不是为给别人照路,而是因为在
黑暗中行走,别人往往
看不见我,我便很容易被人撞。而我提着灯笼走路,灯光虽然不能
帮我看清前面的路,却能让别人看见我
。这样,我就不会被人撞倒了。”
(1)根据短文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翼翼 ________目失________
慢________斯________
(2)写反义词。
黑——________ 出——________ 近——________
慢——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盲人为什么要打灯笼。
(4)商人听了盲人的回答,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答案】
(1)小心;双;明;条;理
(2)白;入(进);远;快
(3)因为盲
人在黑暗中行走,别人往往看不见他,他容易被人撞倒,而他提着灯笼能让别
人看见他,这样就不会被撞
了。
(4)这个盲人的品格真好,他在方便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平时我们应该多一些
爱
心,给予别人帮助。
【解析】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
铃声。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不
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1)选文共有________句话。
(2)“我们”正在玩________,上课铃声响了。
(3)你知道“快乐”的近义词吗?
【答案】 (1)3
(2)跳房子
(3)高兴
【解析】
20.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都开满了花赶趟<
/p>
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
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这段话描写的是一幅________的图景。
(2)第二句中描写
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分别与前一句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和后一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
(3)这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段话中的哪些景物是想象的?
【答案】(1)春
(2)桃树;杏树;梨树;桃儿;杏儿;梨儿
(3)比喻;排比
(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像眼睛,像
星星,还眨呀
眨的。
【解析】【分析】(1)、(2)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
带着问题
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小柳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文中第
二自然段说明小枣树很谦虚。(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即使比喻,
有是排比
。(4)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表现在文中往往就是比喻
的修辞。想象是在原有
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如: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儿、杏儿、梨儿。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点评】(1)、(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
加以概括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
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考查
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