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
外资企业注册-《清明》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
知识目标: 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
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
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
的信心。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
意义。
情感目
标: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
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
及单位间的进率。
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
教学难点
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
课
多媒体
启发式、讨论式
课型
教师活动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
数量不一定
都能用整数表
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
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
量的时候,往往不
能正好得
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
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1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探索新
知
(1)教学一
位小数
(2)教学两
位小数
(3)教学三
位小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习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
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
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
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学生讨论并回答。
也常用小数表示。
1、教学小数的意义。
把刚才的题目稍作更改:
(出示米尺)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
分成10份,这样1份是
学生讨论并回答。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把刚才的题目再做更改:
(出示放大的1分米)题目
学生讨论并回答。
和上面哪里不一样?答案
一样吗? 把一条长1米的
线段平均分成100份,这样
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
是(
)米。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
成100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
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
小(数表示,分成10
0份,份
或几1分成1000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
位小数表示......)。
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
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
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
十分之几、百分
之几、
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
数。
练习九1——4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教材练习九第2题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谈收获。
三、练习
巩固
四、总结谈收
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0.1,0.01,0.001......等。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力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在活动中
自
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从扶到放,重点讲
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究两位小
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学得扎实,效果良好
。
3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知识目标: 会正确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
会正确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
入
。
二、探究新
知
教学小数的
数位顺序表
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师活动
1、0.2是( )位小数,它表示( )
分之
( ); 2、
0.4的
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
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
单位是(
)。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师:前面
我们看到的一些小数
如0.2、0.15等,这些小数的
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其实
小数点的左边也可以是其它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4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2.教学小数
的读法。
3.教学小数
的写法。
教师活动
的数,如1.8米、5.63米、
12.378等。这样的小数可以分
成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
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
数
部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
的小数
部分中间被小数
点隔开。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
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表头
师:小数的
这些计数单位十分
之—、百分之—、千分之—、
万分之—等,相邻两个计数单
位之间的
进率是10。这和整数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
率是—样的,都是10。因此一
个小
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
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
数部分的右面,像整数一样计
数。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的小
数:0.58、3.5、41.47。
提问:谁能读出黑板上的小
数?”
教师报出教科书第36页例4。
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
讲。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完成。
5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
习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做一做
教师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
收获?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小数,并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1 . 8
5 . 63
12
. 378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进行正迁移,从整数读写法
及整数数位顺序表的复习出发,学生整理出来小数数位顺序表。
6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第四单元 第3课时
小数的性质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田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田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
入
。
二、探究新
知
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型
教师活动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0.3是( )分之
一
0.30是( )个百分
一
0.123是( )个千分之一
师: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
写成这样:这里
的2.50元和8.00
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
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
关
呢?
7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1)例1
比较0.1米、0.10米和
0.100米的大小。
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
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
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
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
示?
观察1分米、10厘米、loo毫米
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
(2)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
问:
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
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
表示?
②0.3表示几个几分之
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
多少份来表示?
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
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
句话吗?
学生活动
1个十分之一米,1分
米。
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
米。
100个千分之一米,是l00
毫米。
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
以得出:
0.1米=0.10米=0.100
米。
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
数的末尾添上“o”,小数
的大小不变。
30个1100,平均分成100
份,用30份表示。3个
11
0,平均分成10份,用
3份来表示。
8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
习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教学例3、
例4
做一做
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教师活动
教学例3
教学例4
教材练习十1—3题
学生活动
讨论后得知:1
0个
1100是1个110,30
个1100是3个110所
以这两个数相等。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o”
或者去掉“o”,小数的
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
的
性质。(板书)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1米=0.10米=0.100米。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者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有些是让学生自己去发
现的,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随时总结,随时应用。
9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第四单元
第4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1.
知识目标:
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
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
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
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教师活动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
入
。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比较大
小
的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
方法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
地比较。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比较<
br>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
大小的比较)
10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
知
教师活动
1、出示例5:姓 名 成绩m
小 明
3.05
小 红 2.84
小 莉 2.88
小 军 2.93
问: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根据刚才的比较,你可以得出什
么结论?
引导学生概括:比较两个小数的
大小。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明确:先比较整数部分
3>2,所以3.05是最大的。
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
数部分:2.84、2.
88、2.93
整数部分都相同,则比较
小数部分十分位,9>8,所
以2.93>2
.8()
十分位相同,再比较百分
位,8>4,所以2.88>2.84
最后比较结果:
3.05>2.93>2.88>2.84
学生讨论
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
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当整
数部分相同时,看十
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
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和
十分位上的数都
相同,要
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
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11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做一做
习
?
练习十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教师活动
2、练习:P41做一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
练习十第4,5题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3.05>2.93>2.88>2.84
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
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和
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要看百分位上的数,
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况、知识迁移、合情
推理、自主探究、表
达交流等多种学法中得以体现。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
灵动,数学思想更加丰富。
12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第四单元 第5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
能力目标: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
。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
入
。
二、探究新
知
教师活动
板书:
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
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
点?有什么不同?
从
上题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
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
数大
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
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
规律。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数字及排列顺序
一样。
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
同。)
13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例1把0.00
9
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
位、两位、
三位......小
数的大小有
什么变化?
教师活动
(1)0.009米等于多少毫米?
(2)师移动0.009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
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向右
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
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
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
什
么变化?小数点可不可以向
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
位?
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
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
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
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
↑),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
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
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
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原数扩
大10倍
0.9米=900毫米,原数扩
大l00倍
9米=9000毫米,原数扩大
1000倍……
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oo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
的数就扩大1000倍....
..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数点
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
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000
倍.....
14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
习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归纳总结。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P45做一做 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
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
化规律。
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创
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独立
思考和小组合作中逐渐学会探索、学会表达、学会质疑
,进而掌握本节课
知识,培养能力。
15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
入
。
二、探究新
知
多媒体课件
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向右移动时位数不
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
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知识目标: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
数
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能力目标: 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
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
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第四单元 第6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师活动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
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
数就( )。
3、5.24要扩大10
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得(
)。4、把42.7写成0.427,
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
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
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
数缩小倍数用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16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例2
(1):把
0.07扩大l0
倍、100倍、
1000倍,
各
是多少?
教师活动 <
br>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
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
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
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
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
动呢
)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
动小数点?
启发学
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
数。
为什么0.07×1000得70?
0.07×100=7,为什么向右移
动两位后得7,而不写成007?
小结式提问:根据上面的计
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
100倍、100
0倍,只要怎样就
可以了?
教学例2(2):把3.2缩小
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
少?
学生活动
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
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
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
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
位。
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
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
掉,如0.0
7扩大1000倍得
70,而不能得0070。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
可以了
17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
习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教学例2
(2):把3.2
缩小10倍,
100倍,1000
倍各是多
少?
做一做
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教师活动
,把一个
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
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
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
况?如
何解决?
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
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
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练习十9,12题
学生活动
3.2÷10=0.32
3.2÷100=0.032
3.÷1000=0.0032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
0.07×10=0.
3.2÷10=0.32
0.07×100=7
3.2÷100=0.032
0.07×1000=70
3.2÷1000=0.0032
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挖掘是的学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
同的学
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8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第四单元
第7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
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一、创设一、创设情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
情境 境 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
便呢?
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
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
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
位的数
180cm=(
)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
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二、探究新
知
19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2)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呢?
1米45厘米=( )米
.
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
级单位的名数的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
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
方法三:80÷ 100,可以直
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
律。
生回答。
(1)尝试
(2)交流 <
br>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
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
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
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
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
分就可以了,45厘米=
0.45米
,因此1米45厘
米=1.45米
20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
习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第50页“做
一做”
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教师活动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
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
练习.
9020千克=( )吨
7450米=( )千米
560平方米=( )公顷
8.7分米=( )米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1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
方法三:80÷
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
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本
单元的难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迁移
、讨论、自主
探究对新知进行主动学习,讲练结合。
21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第四单元 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2
知识目标:
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
法.
能力目标:
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法
情感目标:
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
入
。
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型
教师活动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
成高级单位的数,那
么也应该可
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
单位的数.
我们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80
厘米=80÷100=0.80米=0.8
米
或者:80厘米=80100米=
0.80米=0.8米
1、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
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的.
2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
知
教师活动
揭示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
成低级单位的数.
3、从左至右是低级化
高级,那
么从右至左呢?90厘米=0.9
米,0.9米=90厘米.
4、0.9米=90厘米是怎样换算
出来呢?
5、学习例2.
(1)学生独立阅读.
(2)0.95米=(
)厘米,你
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思
考?
(3)0.95米的意义可以理解为<
br>9分米加5厘米,合起来就是95
厘米.也可以用0.95×100=95
厘米.计算时
直接移动小数点.
6、想一想:1.32米=( )厘
米.
3)1.32米=132厘米,你能用
几种方法去理解?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
0.9米化成多少厘米,
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
单位,应该
是乘以进率
100,因为1米=100厘
米,也就是说1米相当于
100厘米,那么0
.9米是
100厘米的90100,因此,
0.9米=90厘米.
(1)学生独立思考,策
划自己的表现方案.
(2)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
23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
习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第50页“做
一做”
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教师活动
练习十一第4,5题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2
0.95米=( )厘米
1.32米=( )厘米.
教学反思
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这节课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高级单位
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方法,学生积极主动,概况详细,关于单位
之间的进率
有待于加强背诵,有的学生不熟练。
24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第四单元
第9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1
知识目标:
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教师活动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
入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根据要求改写成近似数。
45600985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
省略百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
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
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数。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
数。
25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
知
出示例1:
0.984保留
两位小数、
一位小数和
整数,
它的
近似数各是
多少?
教师活动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数、一位小
数、两位
小数......的含义。还可
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
数就是省
略整数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
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或者说精确到
十分位;保留两位
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
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是什么?
<
br>引导学生明确,仍然采用“四舍
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
是5以上的数,省去后
在前一位
加l,是4以下的数舍去。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
尾的0不能去掉。
小结:求近
似数时,保留整数,
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
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
位小
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学生活动
在明确上述两点的基础
上,让学生自己试算,得
出:
0.984≈0.98
0.984≈1.0
0.984≈1
引导学生分别说明省略
的方法。
26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
习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2、P53做一
做
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教师活动
练习十二第1题,在书上完成。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1
0.984≈0.98
0.984≈1.0
0.984≈1
教学反思
求一个小数的
近似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掌握得不好,对学生的能力
估计不足。“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
掉”学生不能理解。在以后
的练习中要加强训练。
27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
入
。
二、探究新
知
1、学习例2
多媒体课件
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
位名称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四单元 第10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
知识目标:
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能力目标:
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课型
新授课
教师活动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
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
“亿”作单位的数。
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
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1)提问:把384400
km改写
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
该用多少来除?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28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习例3
教师活动
(2)应该把384400缩小多少
倍?
(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几位?
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
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板书:384400千米=38.44万
千米
(4) 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
br>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
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
上单位“万”,那么要把
一个数
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
该怎么办?
(5)
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
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
数)?
(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
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
(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
么办?
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3、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
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
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
别?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9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
习
四、课堂总
结
五、布置作
业
练习十三
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教师活动
练习十二第3,4题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
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根据要求保留一
定的小数位
数。我通过复习,由旧知引入迁移到新知;以思考、合作学习新知的改写
方法。对方
法的掌握在原有的起点上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