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程设计全册

绝世美人儿
982次浏览
2021年01月06日 01: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dota出装表-虔诚的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康重华)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教案课程设计
全册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惠崇春江晚景 》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
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三 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
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 韵味。古诗教学,吟诵是
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 的韵
律、节奏和情感。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 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 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 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
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 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绝句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 就带你们走进春
天,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课件出示几幅春天美景图,学< br>生观图感知春景之美)。
2.指名说说观图感受,教师适时引入:人们都喜爱春天,画家将春色 绘进了美丽
的图画中,音乐家为春光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古往今来,还有很多诗人则写出
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你们听(配乐朗诵《绝句》)!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
诗歌是唐代大诗 人杜甫的经典名作(板书:绝句)。
3.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诗人杜甫的了解,教师补充出示(唐代着 名大诗人,有“诗
圣”之称,与诗人李白并称为“大李杜”)。
二、初读探究,感知诗意 < br>1.过渡引入:同学们,要想读好这首有趣的诗歌,我们必须首先准确认读诗歌中
的生字。看,调 皮的生字朋友来了,快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1)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指寤朗读. 教师适时提醒他们借助拼音读准
字音,重点提醒“融”读后鼻音,“鸳”是整体认读音节,同时补充出示 “鸳鸯”的图片,并
简单介绍(鸟,外形像野鸭而较小。雌雄多只或成对生活在水边)。


(2)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方法:
生:因为“鸳、鸯”在一起时是一种鸟的 名字,所以两个字都有鸟部,而上半部分
体现了两个字的读音。
师:你这是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生字的,非常不错!
生:我觉得“ 燕”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廿”在上头,“北”中添个“口”,“四点”
下边走。
师:你运用了形象识字法,读着读着我们就准确记住了“燕”这个字,谢谢你,你
真棒! (3)指导书写生字,教师重点强调“融”字的左下部分易错的地方(“”不能写成两笔短
横了); “燕”中间部分的“口”要写得偏小,下面不能写得太散了,要注意后面三点的方
向一致;“鸳、鸯”两 个字上半部分都要写得略扁,把下半部分的“鸟”盖住。学生自主描
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强调提 醒。
2.出示诗歌,引导学生将生字带进诗歌中再次进行朗读,注意读准词语,读通句
子。
(1)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提醒读准朗读节奏(迟日/江山
丽,春风/ 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注意读中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感。
3.细读诗歌,斌 着借助画面感悟诗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借助课文中的注
释或是请教同学、老师进行理解。
(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对诗歌大意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教
材中的注释理解词语“迟日 、泥融”等词语的意思,并简要补充部分词语的意思(江
山:江河和山岭,借指国家),同时引导学生明 确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
(3)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诗歌,借助课文插图想一想:这四句诗都描 写了哪些景象?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问答归纳板书(景物: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动物:燕子、鸳< br>鸯)。


4.再读诗歌,展开想象:诗歌画面中的这些景物各自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试着用
诗歌中的词语来概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丽、香”感受自然景物静态之美,抓住
“ 飞、睡”两个词语体会鸟几的动态之趣(补充板书:静态 动态)。
5.课件再次出示美丽的画面, 教师激情小结:多美的春天呀!温暖的太阳此时正
照耀着大地,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出醉人 的芳香。勤劳的小燕子正在忙
着衔泥筑巢,可爱的鸳鸯卧躺在温暖的沙地上美美地睡觉。祖同的山河多像 一幅美丽
的图画呀!来,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读一凄这首诗歌。
6.指导朗读,教师再次激情范读,学生练习有感情朗凄,可以边读边配上有趣的
动作。
7.指名感情朗读,并试着进行背涌,学生齐背。
三、拓展延伸,感悟诗情
1.过 渡:诗人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孩子们,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动物
成了这种画面中的主角,它们 有动有静,一定也给你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你们
通过这些事物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怎样的气息呢?
2. 学生简单交流,教师归纳板书(春光景色美动物显生机),同时引导学生从中体
会诗人对 春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3.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捕写、赞美春天的诗歌 ,同时让他
们进行有感情诵读。教师适时补充《春雨》《春晓》等,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诗人杜甫以及他的诗歌《绝句》。并用自己优美的诵读表达
我们对于春天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吧(全班学生再次配乐齐诵诗歌)。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景物:迟日、江上、春风、花草(静态) 春光景色美
绝句

动物:燕子、鸳鸯 (动态) 动物显生机
第二课时 惠崇春江晚景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认识本课“惠 、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理解诗
句的意思以及诗歌内容。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课件出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学生认真观看图画,并简要说说画面内容。
师:孩子们,睁大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从这幅画中部看到了哪些事物呢?
生:我看到了几枝鲜艳的桃花开得非常好看。
生:地上的小草嫩绿嫩绿的.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生:我还看到了河里有几只鸭子正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师:经过你们的描述,这幅画一下子就充满了春天的美丽色彩。
孩子们,其实你们看到的这幅早春图是北宋着名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
(板书:惠崇春 江晚景)指导学生读准“崇”字的后鼻音、翘舌音,并能够正确书写
“惠、崇”,提醒他们“惠”中间部 分的横画右边还有一笔点画,且上半部分要写得略微紧
凑;“崇”上半部分的“山”写得略小。
另外,两个生字的横画都较多,书写时需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的原则。
简单介绍惠崇(北宋有名的僧人,能诗善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为这幅画专门而作的诗歌。
2.师生交流对诗人苏轼 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
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 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
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所写的题画诗。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自读情况,并进行正音。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 注意指导读准“芦、芽、豚”三个生字
的读音(同时再次指导学生识记、书写生字,重点提醒学生“芦、 芽”两个字上半部分的
“艹”都要略宽于下半部分)。


4.课件出示诗歌,指 导学生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 /河豚/欲上时。)
5.学生齐读诗歌。
6.再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歌主要描骂了惠崇《春江晚
景》这幅画中的景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诗人所描写的画中 事物。教师板
书:竹子、桃花、江水、蒌蒿、芦芽、鸭子、河豚。
三、深入探究,想象意境
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诗句,借助课文旁边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
做上记号,与 同学、老师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2.课件出示“蒌蒿、芦芽、河豚”的 图片,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相关注释认识诗
中所描写的几种事物(蒌蒿:草本植物。叶子背面密生灰白 色细毛,花冠筒形。干的茎
叶点燃后生的烟能熏蚊蝇。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鱼。头近圆形,身体圆 筒形。
遇敌害时整个身体能膨胀如球,浮在水面上。内脏有剧毒。常生活在近海底层半咸水
中, 有时也进入淡水区。)
3.学生交流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归纳并串讲诗句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
开始抽芽 ,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
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 豚是画家画不出来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
的气息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4.再读并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惑受到的

(1)学 生交流(描绘了一幅江景早春图,从桃花、萎蒿、芦芽等景物中可以感受
到……)。教师适时再次展示《 春江晚景》图,引导学生体会早春景物的特点(简单补充
鸭子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春天到来与否感知最准确 的特点)。
(2)质疑:诗歌的最后一句是不是诗人从画中看到的(不是,这是诗人由画面生发
的想象)
(3)想象体验:假如你现在行走在这如画的江边,在盎然的春意里,你内心会有怎
样的感受( 感觉春光如此美好,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板书:喜爱春天、赞美春光。

5.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四、课堂小结
1.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并尝试背诵诗歌,师生点评(注意处理好诗歌情感以及节奏
等)。 2.教师小结:苏轼真不愧是宋代最着名的诗人,一首题画诗都能够写得如此生动
鲜活,读后让人如 同身临其境。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他的其他诗歌,读一读、品
一品,感受一下大诗人的美好情怀。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竹子、桃花、江水、萎蒿、芦芽、鸭子、河豚
(喜爱春天 赞美春光)
第三课时 三衢道中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知诗歌大意,感受初夏季节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
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熟练背诵,学生齐诵这两首诗歌。
2.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最后一首古诗(板书诗题,
注意提醒学生读准“衢”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借助教材注释理解诗题的意思)。
3.引导学 生交流对诗人曾几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曾几,字吉甫南宋诗人,自
号茶山居士。其诗讲究用字炼句, 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生动,咏物则重神
似)。


二、总结学法。自主研读
1.质疑交流:同学们,通过前两首诗歌的学习,相 信大家一定累积了一些有效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能简单交流一下吗?
生:我觉得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先把古诗读通顺,所以准确辨识每个生字的读音和
字形。
师:是啊,理解诗意的重要前提就是读通、读顺诗句(归纳出示:读通诗句)。
生:熟读古诗 后,我们还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说
一说。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我 们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由字词到句子再到整首诗歌,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诗 歌的
大意啦(继续出示:理解诗意)。
生:我们还要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诗歌。
师:作文的最高境 界是“文为心声’,诗歌亦是如此。诗人想借助诗歌表达自己内
心怎样的情感呢?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 ,使不算真正学会诗歌(出示:体会诗情)。

生:老师常告诉我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觉得我们还要反复诵读诗歌,然
后才能牢记诗歌。
师:对,诗歌的有效积累除了诵记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出示:诵读积
累)。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试着感知诗句的朗读
节奏。教师巡视了 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诗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教师提醒读准 生字“泛”(不要读成了“乏”
音),同时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对四个生字“梅、溪、泛、减”的识写认知 (四个字都是左
窄右宽型结构……),并重点指导书写“溪”,提醒学生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三点以及中
间的“幺”均要写得紧凑,下面“大”的横画则要写得稍长;“泛”右边“乏”的第一笔撇为平
撇,下面的“之”整体成略扁之势;“减”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写得舒展。学生根据教师的范
写提示自主描 写生字。


(2)教师范读诗歌(课件出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 尽/却
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学生按照节奏再次练习朗读,齐读诗
歌 。
3.再读诗歌,试着借助注释及图片理懈诗句的意思以及整首诗歌的大意,不理解
的地方做 上记号,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注意相互之间进行纠正、补充。
(2)课件依次出示诗句,指名说说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补充部分词语的意思
(梅子黄时: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日日晴:天气日日晴好;不减:并没有减
少)。同时指名说说对诗句大意的理 解,并试着串讲诗意,教师及时予以补充(梅子黄
透了的时节,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小舟沿着小 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
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清凉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树丛中传 来几声黄
鹂的鸣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3)学生在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 的朗读,并通过诗意及课文插图想象诗歌
描绘的景象。
4质疑探究: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是哪 一季节想象你是一位画家,你将用怎样的
色彩来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

(1)学生 交流对诗歌季节的理解(夏季),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
“梅子黄时”明确诗歌所写的 是初夏时节(五月份)。
(2)继续交流对诗歌画面色调的感知(绿……),教师适时聚焦“绿阴不减 ”体会初夏
时节兰衢道中茂盛蓬勃的绿色(板书:绿阴界减),同时从中感受初夏时节大自然旺盛
的生命力(板书:充满生机)。
(3)展开想象:在如此宁静的山路中,除了眼前所见美景。你还听 到了什么(板
书:黄鹂呜叫),同时引导他们继续想象如果自己此时正走在这样的山路中,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开心、舒畅……),教师归纳板书(意趣盎然),同时体会诗人对眼前所见
及耳畔所 闻的无限喜爱之情(补充板书:所见所闻)。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之美,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背诵展示,生
齐背诗歌。


三、课堂小结
1.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br>2.教师小结:大自然确实是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同学们,课下再找一找其他描
写大自然景物美 的诗歌读一读、品一品,说不定你们也能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
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哟。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 能力弱,理解诗意有一定的困难。教学
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一步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反复诵读
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 br>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上注重了读的层次:先读正
确,再读出节 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感受描绘的美景,
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物,感 受大自然的和谐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熏
陶,培养语感。
2 燕 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 过准确、生动的
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
移语言。引导学 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
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燕子)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通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碰到 自己特别感
兴趣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
生读课文画词。
师:有的同学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习惯地拿出字典查一查,这个学习习惯很好。
师:请看屏幕,谁会读【出示第一组词语:微风 掠过 稻子 翼尖 荡漾 唧】
生读
师:读的不错,还有谁想读?
师:“唧”在这里指什么?

生:燕子的叫声
师:燕子是怎样叫的,试一试?谁站起来试一试
师: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组词语。
师:再看这一组词,谁愿意读【出示第二组词:沾 小圆晕 几痕细线】


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再注意一下晕(yùn)这个字,念第四声,再读一下。
师:晕(yùn)这个字,是多音字,他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知道吗?

生:(yūn)
师:对了,读读看这些词语。【出示词语:(yūn)晕倒 晕头转向 头晕 晕过去
了 (yùn)月晕 日晕 一坐船就晕 晕车】
师:读对了,我们一般都说是“晕( yūn)车”,其实啊有的同学坐在车上感到头晕
目眩(xuàn),不叫“晕(yūn)车”念“晕( yùn)车”,再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课文中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句子,谁能读好【出示句 子:
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
去。】
师:读得好,词句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写字。【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请大家
观察,一个字一 个字地看,看明白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怎样写才漂亮。
生观察生字的写法。
师: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生…
师指导:微,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都要 写得窄些,不要丢掉横折提上面的一横,
“几”的第二笔是横折提;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角的 笔顺要写准确;翼,上
中下结构,上下部分写得宽些,中间要紧凑些,以免写得太长;痕,半包围结构, 病
字头,第三笔撇要写的舒展,竖提在竖中线上
师: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写?
生:…


师:想动笔写写这些字吗?请看课本16页第2题,我们先来描红,摆 好写字姿
势,听要求:不要漏红,不要过红,按正确的笔顺描一描。(巡视指导)
师:描完之后,请大家在四线方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写完同位互相点评一下。
(巡视指导)
生写字、互相点评。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用词用句非常的 好文章。我请四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
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围绕着燕子,写了它的哪些方面?我们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
地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
4生读课文。
师:课文写了燕子哪些方面?
引导生说出燕子的外形特点;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 光增添生趣;在
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优美姿态;休息时的情景
(师相机板书:外形、为春光增添生趣、飞行、休息。)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课文
过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春姑娘踏着轻快的脚步匆匆走来,
她又带给我们一 个怎样的世界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画一画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哪
些春天的景物

生默读画出景物。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谁找到了?
生:微风、细雨、柔柳、草、芽、花、小燕子(师板书)
师:【出示课后第四题】你能填一填吗?


生填空
师:都填对了,真好。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通过吹拂,感受春风轻轻吹过,春风很柔
师:你能读出春风的轻柔吗?
引导:“洒落”怎样理解为什么不是哗啦哗啦

生:洒落,纷纷落下,说明春雨很细,很小。
引导:赶集什么意思去农贸市场买东西和这里的花草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有什么
相似之处

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很热闹。
师:是啊,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你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
吗?
生读
师:读了这一段,春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美丽、烂漫无比…
师:多么美丽的春天,多么优美的文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春天的烂漫无
比!
【出示:二三月间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
毛毛细雨
从天上洒落下来
千万条柔柳
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
绿的芽
各色鲜艳的花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燕子
从南方赶来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生1配乐读
生配乐齐读
师: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背一背好吗?同学们边背边想象这一段中描写的景物,
可以帮助记忆。
生练习背诵,指生背诵。
师:背得很流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文章《燕子》,这篇课文围绕燕子写了燕子的外形特
点、飞行时的姿态和它 们休息时的情景,特别感受到在春光烂漫的时候,小燕子为春
天带来了无限生气。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 文感受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美丽的春天如一幅画,如一首诗,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
许多生趣。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段,大家思考:第一段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小燕子?


生1读课文。
师:这一段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小燕子?
生2:羽毛、翅膀、尾巴(师板书)
师:小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小燕子的羽毛什么颜色乌黑本来是一种很单调的颜色,说成乌黑光亮说明
了什么

生:小燕子俊俏、漂亮
师:喜欢小燕子吗谁想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小燕子的可爱。

生1读
生齐读
师:真是俊俏、可爱的燕子,让我们一起合作说说它的样子。
师:【出示图片】你们有没有发 现,作者写燕子,只写了羽毛、翅膀、尾巴,为
什么其他地方不写呢是疏忽了吗

生…
师:这就是抓住特点。不是样样都要写,样样都写这只燕子就写得很啰嗦。一啰
嗦还可爱,还美吗?
师:所以我们说,写一个事物,一只鸟,一个人,都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不一
定面面俱到。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其实,小燕子吸引本文作者的不光是外形特点,他 在天空中,在湖面上急
速地飞行也使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燕子飞行时的 特
点。
生:轻、快
师: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
柳树下了…
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时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斜”字不
但写出了 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师板书)
师:掠过什么意思(师板书)
生:轻轻地飞过
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师:还从哪里能看出燕子飞行速度非常快?
生:唧的一声…(师板书)
师:【出示:“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谈谈你的
体会。
师:大家朗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指导:“那小圆晕 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让人有想象的余地。
谁再把这一句读一下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几对飞倦了的小燕子,静静地、优雅地落在电线上休息。


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画,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
师:五线谱是指什么音符是指什么(板书)

生:电线、燕子
师: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这里为什么说“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条”

引导: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下只留下一丝痕迹。
师:那么这里谱出的是一首怎样的歌呢?
生:对春天的赞歌、对燕子的赞歌…(师板书) < br>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燕子就是抓住了特点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也表达了作
者一种喜爱的感情 。这样优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朗读、背诵,留在自己的心里。课后好
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它背下来,好 吗?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郑振铎,这篇课文选自郑振铎的一篇散文,叫《海燕》。
你去读读 ,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 情景。在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
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凑成”这个词,感受燕子的活 泼可爱。在学习第
3、4自然段时,抓住“斜飞、横掠”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
自在。
要读懂文章,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
在理解“赶集”一词时,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赶集”,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


为 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草木繁茂,万
物复苏的景象,给人以 热闹的感觉。
3 荷 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 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
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 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陶。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语句,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 步体
会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要引导学生
注意 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有所创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重点句段的课件。
2.荷塘的挂图及风光图片。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
2.搜集关于荷花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
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本文写荷花姿态及联想部分是本文语用的要点。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 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
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 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
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一个学期的习作训练,学 生还没有形成较全面
的习作能力,习作技能较低,还处于词语积累到写段成篇的过渡期,细节意识、读者
意识都没有形成,因此需要一定的习作技能的指导。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的含
义。
(2)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使用罗列法、化身法写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的美丽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习得作者
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


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树立细节意识,运用罗列法、 化身法清楚、具体地描写
荷花。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跃
1、 猜花名:PPT:月季花、喇叭花、梨花、玉兰花 、金盏花、荷花 用一句话告
诉大家,这是什么样的 什么花(停在荷花) 2
同学们不仅回答得好,也非常有精神,咱们就保持这样的状态上课好不好?上
课!
(二)看荷引题
1、你喜欢荷花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它。不过老师有要求,欣赏的同 时还要注
意荷花的姿态哟。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荷花,他们写了很多诗赞美它,老师选了一
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一幅图你觉得可以用诗中那句来描写 < br>2、有一位大教育家叶圣陶,他也很喜欢荷花,写了一篇很经典的文章《荷花》,
说到这里你有什 么问题吗?


你们真是会思考的孩子,叶圣陶先生写这篇文章,就是教我们如何去写花的 ,有
没有信心学好?我们就一起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到公园去赏荷花。
(三)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的姿态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

(四)品读悟法
1、默读二三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词和句子,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 要边读
边画边品味,像吃东西、喝茶一样,要品出它的味道来。不明白的可以多读几遍,
(板书 :品)就像这个字,一口不行,要很多口,才能知道他的妙处。
生边画边读。并让几个学生把一些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冒 有的 活的画
2、①PPT: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我也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冒”在那句话中,冒是什么意思(长、钻、
伸、探、突) 同学们想象一下画面,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
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小荷花们,谁能冒出来读一读
②PPT: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白荷花 想看看什么样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再读一遍,
注意边看图边读;能背一背吗
3、叶圣陶的这段 话成了写花的经典,我们看他是怎么做到的,作者写出了荷花的
颜色(色)、数量、还重点写了姿态(形 ),像这样一朵一朵写的方法我们叫它。
荷花还会有什么姿态你能采用罗列的方法,连起来写一写吗谁写的姿态多,就能
获得一枚美文章



写话一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
交流:利用希沃小助手呈现,圈出好的词句来,同学评价。
4、同学们写得真美,一朵有 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
美,我似乎看到了一大幅活的画。我们平常看到的画 里的景色是画家一笔笔画出来
的,而这幅活的画的景色是(真实、活生生、立体)这幅活的画的画家是谁 我们就夸
夸这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吧.读第三段

5、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感觉 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了,我又会听到、见到什么
呢?自读这段文字。
这种意境真是 太美了,老师请一生配乐读,其他人闭眼睛想象画面。你能告
诉大家你为什么读这么好吗别只顾沉醉,告 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呢你呢
6、这一大幅活的画把你们的好朋友蜻蜓、小鱼、小鸟 、青蛙都吸引来了,
他们会告诉你什么,你还会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呢?请大家放飞思绪,自由想象(写
话二)想象丰富的可以得一枚美文章。
交流:利用小助手交流、点评
7、同学看 一看,把你们写的这两段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写文章,原来
就这么简单啊!你做到了吗?
(五)总结得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写荷花,我们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写了那些细节, 使用了
那些方法呢老师做了一份思维导图,谁能说所你的想法


小结 :学语文不仅关注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文字背后的奥秘。相信有了这副导
图,大家无论写什么花,都能驾 轻就熟了。
(六)推荐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小朋友多读好书,读中悟法,我 们就能拥有一支
生花的妙笔,像叶圣陶先生那样,像古时候的诗人那样,写出你心中绽放的白莲花。
1、推荐阅读 给大家推荐一篇写月下荷花的文章,PPT: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丛书《荷塘晨景》 (图)
2、老师也非常喜欢荷花,除了上课时读的第一首古诗,我还准备了量首写荷花的
古诗分享给大家,就 让我们在诵读中结束本节课吧。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咏芙蓉
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 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
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 情境的创设,通过采
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
读等。在学生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受语言表达的魅
力。
4
*
昆虫备忘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 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
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 ,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
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 点可是有定数的,
“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 br>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
家的最爱。“ 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
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 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 章内容,找
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
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
有趣之处,借助画像 、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
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
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习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
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
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
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 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
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
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 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
丝合缝。
(2)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 .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
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 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
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3.课件中,其余字继续消失,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
录。
(1)检查预习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à。
【设计意图】: 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
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 一说:你喜欢
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 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
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
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 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
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 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
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
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习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 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 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
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 充,激发对昆虫的喜
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 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
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 去发现。
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
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复眼外衣独角尖头
灵敏漂亮霸王有趣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三、 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
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 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有自己的阅
读感受呢?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具体的描写,发现昆虫的可爱、有趣之处。面对自己喜欢的昆虫,找到它
的特点,联系 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让大家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它,认识它。为
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引领学生朗 读对应的语句,并引领学生为它画像,为它做份备
忘录,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综合地体现 出来。在交流与倾听中学会思
考,学会提升。
2.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合“看到它 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
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 可以发挥想
象,针对某一项技能,假设开发出某种产品为人类服务。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
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借鉴与他人交流的成果,必会畅所
欲言。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春游去哪儿玩”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口语交际主 要是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主题进行讨论交流。选一个地方,
说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这个地方 可以开展哪些活动。锻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
理由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述出来。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 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懂得
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并能正确地进行口语表达与评议,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综 合能
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主题,选择一个地方, 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给大家听,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重点)
2. 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懂
得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播放歌曲:《春天在 哪里》)同学们,现在正是阳春三月好时节,春天如此
美好,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去 做什么呢?
生(齐答):想去春游!
师:看来大家都想去春游了,不过,春游去哪儿玩呢谁有好建议呢

生1:我想去公园玩。
生2:我想去山上野炊。
生3:公园去过了,我想去远足。
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有所不同。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讨论讨论,选一个你想
去的地方,跟同 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到时候我们投票决定最想去的地方,
把我们的意见推荐给学校德育处,怎 么样?
生(齐答):好!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 之感,激发他
们春游的欲望,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做好准备。
二、确定主题,指导讨论
师:好,那么我们就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主题,进行一次讨论。自己选择一
个想去的地方,在学 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以
下几点。


(ppt出示讨论要求)
(1)讲出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地方。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声音响亮,表达清晰。
(4)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
(5)文明讨论,礼貌发言。当别人的内容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能争吵。
师:我们应该怎样说 才算做到这几点呢?老师先来给大家说一说,大家仔细听,
看看老师是怎样说的。
(出示表格)
春游去哪儿玩
地点 方塔公园
1.公园面积不是很大,不至于迷路,很适合三年级学生游
玩。
2.公园有塔,有假山,有湖,有鱼,景色优美。
理由
3.公园离学校并不远,20分钟就到了,玩的时间比较充
足。
4.公园里的塔是宋朝时建造的,可以去了解塔的历史。
1.在公园里组织找春天活动,看谁找得多。
可以组
织的活动
2.公园里树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可以认一认,比一比,
看谁认识的树多。
师:我建 议大家春游去方塔公园。我的理由有四个:首先,公园面积不是很大,
不至于迷路,很适合三年级学生游 玩;第二,公园有塔,有假山,有湖,有鱼,景色
优美;第三,公园离学校并不远,20分钟就到了,玩 的时间比较充足;第四,公园里
的塔是宋朝时建造的,可以去了解塔的历史。我们还可以组织这些活动: 在公园里组


织找春天活动,看谁找得多;公园里树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可以认一认,比一 比,看
谁认识的树多。
师:大家觉得老师表达得怎么样你们觉得老师用哪些方法把过程说清楚了

生1:老 师表达得很清楚。老师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想去方塔公园,然后再说说理
由,最后说说公园里可以组织什么 活动。
生2:老师讲了四个理由,表达得很清楚。我发现老师一个理由一个理由接着
说,用到 了“首先、第二、第三、第四”等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让我们一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通过制定 讨论要求,让学生懂得讨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要懂
得尊重别人,从而为养成良好的说话和倾听的习惯 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在
老师的示范指导下,能获得最直观的经验。
三、分组讨论,互相补充
师:好,大家都从老师这里获得了如何表达的方法,接下来,就请同 学们在组长
的带领下进行讨论交流,听完之后,要对说的同学进行点评。如果有几个同学同时选
择一个地方,可以相互补充,把理由说得更充分。最后选出一个最佳代表进行班内交
流。
出示评议要求:
(1)是否讲清楚到什么地方游玩。
(2)理由是否充分。
(3)表达的语言是否清晰,条理是否清楚。


【设计意图】:在练习前,老师 要明确提出要求,并且指导学生围绕这些要求来
开展评议,在客观评议中完善自己的表达,锻炼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
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四、班内交流,选出最佳
(学生交流)
生:我选的是尚湖风景区。我是这样想的:尚湖风景区是5A级风景区,依山傍
水,风景优美。在春天,尚湖的牡丹开了,我知道尚湖的牡丹园是江南最大的牡丹
园。我们可以 去欣赏牡丹,还可以观赏波光粼粼的尚湖。风景区里还有一个挺大的儿
童乐园,刚好适合我们去。尚湖有 很大的草坪,我建议可以举行风筝比赛。
师:大家来点评,他说得怎么样?
生1:他说得不错,先讲清楚想去的地方,然后讲了理由,最后讲了可以组织什
么活动。
生2:我觉得如果他在讲理由的时候,像老师那样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会
更清楚。
师:大家的点评非常到位,我们就吸取他的好经验,再进行交流。
生:我选的是沙家浜风景区 。有三个理由:首先,它也是5A级风景区。虽然没有
山,但是有芦苇荡。春天碧波荡漾,放眼望去,郁 郁葱葱的芦苇荡景色非常优美;其
次,在沙家浜风景区,有拍电影的老街,可以去感受一下老街的风彩; 第三,我还知
道沙家浜是红色根据地,有革命纪念馆,我们可以去参观革命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
教育。我建议可以在纪念馆广场上进行成长仪式,很有意义。
……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评一评,评出最佳表达。


师:今天,我们围绕“春游 去哪儿玩”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次活动,你们
有什么收获呀?

生1:我知 道了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建议讲清楚。假如理由比较多,可以用上表示
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就能很好地讲 清自己的意思。
生2:我的收获是在别人发表看法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再进行补
充。
【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通过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根据对象
和场景,稍做准备,做简单 的发言,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 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培养口语交
际的能力仅仅在一堂课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要在课外给学 生创设一定的情
境,让他们开口说,大胆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双向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次口语交际课以“春游”这个学生既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热点话题为素材,
通过教师示范 ,学生获得直观的经验,获得有效的指导;通过交流讨论,学生的练习
更有规则。学生与学生互相评价, 互相补充,在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学生激活了思
维,获得了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了合作精神;在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中,建立了平
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习作指导方案
“我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 己感兴趣的植物,制作记录卡,借助记录卡写一写
这种植物,把观察到的和自己感受到的写下来。最后把 写好的草稿给同学读一读,评
一评,再改一改。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流,可以进行补充。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按照样子制作记录卡。从名称、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 br>做记录。(重点)
2.在写之前,先去观察这种植物,发现新的变化。
3.在写作的 过程中,加以想象,模仿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把这种植物写清楚,写
生动。(重点)
4.写出自己的感受。(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了解常见植物,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制作记录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春天到了,到处都生机勃勃。前段时间,我 们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
物进行观察。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交到了哪个植物朋友呢?
预设:
生1:我观察的是校园里的水杉。看着它慢慢发芽,长出羽毛一样的叶子。
生2:我观察的是小区里的迎春花。看着它开出了金黄的花朵。


生3:我观察 的是小河边的垂柳。看到它慢慢地冒出芽,这两天已经像头发一样
挂在河面上。
……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以交朋友的方式去观察植物,学生在充满
趣味的活动中进行观察 ,为下面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写作
1.说一说,交流自己的记录卡。
2.出示范例,指名说一说,课文中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制作记录卡的。
3.交流:课文中 的作者是从桃花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其他”这几方面来制作
记录卡的。这份记录卡中 的“其他”包括桃花开放的时间、开花后结的果,以及不结果
的观赏桃花等内容。
4.学生交流自己制作的记录卡。
预设:
生:
名称:垂柳
枝干:很粗壮,有很多枝条垂向河面,所以人们称它为“垂柳”。
叶子:碧绿碧绿的,狭长,像弯弯的眉毛,所以有一种眉毛叫“柳叶眉”。
花:柳树也会开花,只不过很小,像毛毛虫,没有美丽的花瓣,不太讨人喜欢。
其他:最后会 结籽,一到四月底,漫天飞舞的柳絮就是柳树的种子,有的人会过
敏。很多诗人都喜欢柳树,写了许多和 柳树相关的诗词。
……
5.师生评价。


6.借助记录卡用完整的一段或几段话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
7.小组内交流,观察相同植物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8.说说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讲清楚并且能吸引别人。
(1)按一定顺序。
(2)学会想象,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可以是看到的,闻到的,还可以是摸到的。
(4)不能直接把记录卡抄下来,每一个部分之间还要有过渡,再写写自己的感受。
……
9.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介绍自己观察的一种植物。
(2)借助记录卡上的资料。
(3)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4)写写自己的感受。
10.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中年级是习作起步阶段,《语文课程 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习作
有这样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
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
的时 候,不要刻意去强调写作的技巧、手法,而是让学生自由习作,让学生乐于表
达,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三、分享评议,自主修改
1.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评一评:有没有写清楚这种植物 有没有用不合
适的词反复朗读,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2.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合作修改。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要求再互相评一评,改一改。
3.学生独立修改。
4.誊写作文。
要求:认真书写,誊写清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 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在与他人的
交流时,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行学习,并且指导学生运用修 改符号修改作文,提高
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范文引路
我爱桃花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花,我会毫不犹豫(yù)地说:桃花。


春天, 当你走进桃林,你会看到各式各
样的桃花。有的含苞欲放,一点点的红,浅
浅的、淡淡的;有的 还是花骨朵儿,挨挨挤
挤的;还有的全展开了,五片椭圆的粉色花
瓣合围着一个小柱般的紫红色 花蕊(ruǐ),就
像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我把鼻子凑近桃花,用力一 吸,那一股悠悠的清香沁人心脾。也许,正是这花香
把“舞蹈家”——蝴蝶引来了,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 ,在花中穿梭。也许,正是这花香
把勤劳的蜜蜂也引来了,蜜蜂给蝴蝶伴舞,这里仿佛举行了一场舞
会。

我摘下一片花瓣,摸起来像绸缎一般滑滑的,软软的,真是舒服极了。


我最喜欢桃花了。小朋友们,让我们相约春天去看桃花吧!

行文写法赏析
开门见山,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自己要写的植物是桃花。
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出了桃花开放时的三种不同形态。
蝴蝶和蜜蜂的到来,突出桃花的香味,很有创意。
结尾再次点题,并发出诚挚的邀约。 总评:1.小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按照植物的样子、气味来写桃花,条理清
晰。2.用“有的 ……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出了桃花开放时不同的样子。用比喻
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让笔下的 桃花充满了生机。3.习作开篇点题,结尾扣题,首尾呼
应,结构严谨。
教学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
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 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
容写清楚。”根据此要求,这节课首先通过 组织学生在习作前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并
学习制作记录卡,激起学生的兴趣。
2.在指导学 生写作的时候,我提供了一些描写植物的优美的词句,让学生懂得要
想把自己观察到的写清楚、写生动, 就要学会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鼓励学生尝试在
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 词句,为文章增色。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品味其中的意境。
2.借助“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分类发现它们带有同一部件的特点,并理解词义。


3.借助“词句段运用”,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4.照样子,尝试用自己的话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通过“日积月累”,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句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本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内容?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语
句。
4.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优美的句子,并简单标注自己的体会。
5.学生交流。
“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读到这句话,我能体会 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的感受真独特 ,把花
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
合缝。”(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让小瓢虫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
6.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品味其中的美。
7.小结:优美生动的语句,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
用心描写。
二、火眼金睛——走进“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读准字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教师出示卡片,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4.请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援、掷、捞:都是提手旁,都与手的动作有关。
缚、缭、络:都是绞丝旁,都与丝和编织有关。
资、贡、贷:都是贝字底,都与财物有关。
5.课件出示填空。
提手旁的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绞丝旁的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贝字底的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布置作业
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把优美的语句画一画,与他人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


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 飘荡)开去。
学生讨论: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说说理由。
2.学生交流汇报:因为是水面,所以用“荡漾”。
3.指导读好句子: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4.出示其他句子,学生讨论。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 轻快)的歌曲。
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 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5.学生交流汇报。
6.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句子或是 习作中遇到的不知道用哪个词更恰当的情况?与
大家交流分享。
7.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
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8.说说有什么发现。
9.试着填一填:
一身(雪白的)毛,一对(竖起的)耳朵,加上(红宝石般的)眼睛,凑成了可爱的小
白兔。
10.自己尝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11.学生交流汇报。
二、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忆江南》。


2.释题,简介背景。
从词牌名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补充资料:白 居易曾经担任苏杭刺史,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
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大的了解 ,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这是其中的一首,可
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3.教师范读,自读,指名读,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4.借助工具书,了解古诗的大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
江边的鲜花照得 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感悟情景:想象一下,浮现在你眼前的 江南春景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同学可
以用画笔画下来。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吟诵,或抄写,或绘画,记住这首诗。
5 守株待兔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 会得到一只撞死
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
语、句式等方面 差别较大,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能否正确断
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 题。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
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
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 验,让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启
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此、桩、守、丢、肥”5个生字。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朗读和交流讨论来自主理解寓意。
3、知道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以及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
地的去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会写5个字。
难点: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1、这 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
指和老师一起把题目写下来。 板书:守株待兔。
2、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先指名读(读后师进行评价),然后集体读。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
3、知道守株待兔的意思吗?先听老师把这个故事读完,你们打开课文认真听,
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师范读
课文)
4、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回答并出示ppt(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 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
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5、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 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
“兔”就是指句子中的——(野兔)。 “株”稍难一点,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出
来,是——(树桩)。 “守”在句子里虽然没有相对应的词,但是却有相应的话说明
了“守”的意思,能找出来吗?



6、对,坐在旁边不就是守着吗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都懂了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
7、那么,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 么样呢请同学们各自把课文
读一遍。(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等兔子
(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兔子。)板书:白捡
8、那他又怎么会在树桩边捡到野兔的呢(因为有只野兔撞死在这树桩上了。)
板书:撞死
9、后来,他等到兔子了吗田里变得怎么样(生:他没能等到兔子,田里长满野
草,庄稼全完了 。)板书:全完

10、看了板书,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吗谁能根据板书和老 师在大
屏幕上给你的提示把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故事的大意是,有只野兔在 树桩上,种田人 了一只野兔,心里很
高兴,于是他就 坐在 旁等,结果 没等着, 全完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进行评价。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撞死讲起。那么,这只兔子究竟是怎么撞死的呢 ?我请
一个同学把第1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第1自然段)
你们知道兔子撞死的 原因了吗?兔子为什么从树林里跑出来,课文中没有交代,
也许是猎人的追捕,也许是猛兽的追赶,究竟 为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就这一自
然段看,有个字与兔子撞死关系很大,不知同学们看出来了没有。 是哪个字。
(窜)教学窜。
那么,怎样的跑才叫“窜”呢?

(“窜”就是快跑。 “窜”还有乱跑、不注意方向、慌慌张张的意思。)
因为兔子慌慌张张地跑,又跑得比较快,所以不小心撞在了树桩上。


兔子撞死 在树桩上这样的事会经常发生吗(不会。)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
——(非常少见)想想怎样把这个 窜字读出来,你们愿意读一读吗?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
会也融入到朗读中。先指名读,后集体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那白捡又从何说起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表示“ 白”这
个字意思的话。(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到了吗?课文哪儿表示了“白”
的意 思?
(课文中的“没花一点儿力气”写出了“白”的意思。)
对,“白捡”就是没花一点儿 力气就拾到的意思。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一只野
兔,而且是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看来这个人的运气不 错。这里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
侥幸。种田人侥幸地捡到了一只野兔
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里怎样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
(乐滋滋)“乐滋滋 ”是什么样子?谁愿意拎着这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滋滋地说
上几句。(指名上讲台表演)

从他的样子和说的话我们理解“乐滋滋”的意思就是
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呢
指名学生找出句子读,同时ppt出示课文中的 句子: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
野兔,那该多好啊。
从你的话中我感受到了种田人希望 天天能捡到一只野兔,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请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集体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Ppt出示: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
在树桩上。
这一段从一开始说“从此他丢下了锄头”,先读读“从此”, “从此”是指从什
么时候开始(
他捡到兔子后就把锄头丢掉了。)


你们看这就是锄头,(边说边出 示锄头图)知道锄头是干什么的?老师告诉你
们,锄头是用来锄草弄松土地的劳动工具,(集体读锄头) 生:他就一直坐在树桩旁
边等兔子,别的什么也不做。
他丢下锄头说明了什么(不干活了)
种田人把锄头丢了,不干活了,老师这里有两话(pp出示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
坐在树桩旁边 等着。
种田人丢下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生读
说 说你发现了什么有整天和没有整天意思一样吗谁能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指名
回答)
是啊,他天天等兔子,我们想象一下
出示句子
别人___________时,他在等;
别人___________时,他在等;
别人___________时,他还在等……
学生回答
工具丢掉了,庄稼不管 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想着再白捡野兔。如果我
们用一个词语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想法。)板书:不劳而获
那么,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

(师在种田人的上方画一个椭圆形的框,表示种田人的心理活动)
1、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野兔撞来了。
2、野兔一定会一个接一个地撞过来。
3、野兔啊野兔,你怎么还不来啊?
4、唉,坐得好累呀,还是到别处走走吧。不行,说不定兔子马上就撞来了,还是
在这里等吧。
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指名回答
是啊,最后的结果跟我们说的一样,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生齐读第3自然
的最后一句话)


一块好端端的田地,由于他整天等野兔,结果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
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用个词语来说,就是——
(最后种田人落得个两手空空。 最后种田人一无所获。板书:一无所获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如果你是他的邻居或者是朋友,当你看到这位种田人在那儿守株待兔时,你想对
他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谁来做老农教育他想对他讲的就上来。

刚才,你们的话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Ppt出示寓意: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存在 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成
功要靠辛勤的劳动,否则将会一无所获。集体读
下面我 请三位同学,一位说说题目的意思,一位说说故事的大意,一位讲讲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谁来?
(指名发言)
五、学写生字
出示;此 桩、肥 守、丢、
指名说说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师范写
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串连整个
故事,形成整体 的认识。想象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潜力,他们也喜欢发挥想
象。因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 大胆地想象:“兔子为什么会跑来撞死在树桩
上?”“农夫捡到兔子后会想什么,做什么?”“你会对他 怎样说?”学生充分发挥
了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 深入
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对寓意也就有了清楚的认识。
6 陶(táo)罐(ɡuàn)和铁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 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
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 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
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 ”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 。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部分,通过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
写 ,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及性格特
点。理解本课阐述的道理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新词、好句;
2.在整体感 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明白道理,进行有感情的朗
读,并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 罐》这个童话剧,在积累、感悟中演绎这个故
事。
3.将《陶罐和铁罐》这个童话改写,逆向 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
《铁罐与陶罐》;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形象揭题,激趣导入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
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4.题目中“陶罐”和“铁罐”可以交换位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遇到生字新 词自己查工具书或与他人讨论
研究解决。要求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读后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的什么故事?
指名交流并指导修改,逐步完善,使句子通顺,意思完整。
三、精读对话,感悟人物
1、自读课文并思考: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
2、用“——”划出描写陶罐谦虚、友善、 克制的句子,用“﹏”划出描写铁罐傲
慢、蛮横无礼的句子。
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对话(课件
出示):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 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
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在指导这段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全课如何读,举一反三,读好全篇。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读一读,演一演,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特点。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陶罐与铁罐》这个童话很像一个两幕的小话剧。时间分别是古代与现代 ,地点
分别是国王的御橱里和宫殿的废墟上,人物包括陶罐、铁罐、众人、旁白者等,情节
则是 课文所交待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童话剧,人人参与,当堂练习。关< br>键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来表达这种感情。
练习之后,推举一至二组到台前表演,用不同头饰区分人物。
集体评价,着重从语言的语气、神态上来评价。
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自由读课文,再体会一下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五、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
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是怎么表现陶罐的谦虚、友善和铁罐傲慢、蛮横无礼的?
六、课外拓展,改编故事
如果把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一下,也就是铁罐谦虚、友善,陶罐傲慢 、蛮横无
礼,你能改编一个《铁罐与陶罐》的童话吗?课后试着写一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7.陶罐 和 铁罐
美观 易碎 坚固 丑陋
谦虚、友善 傲慢、蛮横无礼
正视自己和他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14个生字,并会组词。
2、复习课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3、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词语、句子及表达方式的积累、运用。
一、复习生词,学写生字
1、检查会读的字,进行巩固。
2、分析字形,加强记忆,并指导书写13个生字。
运用形近字比较来学习的
淘 兼 虑 辨 脑 奴 扑 慌
陶 谦 虚 辩 恼 怒 朴 荒
二、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看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集体交流时鼓励学生会读书,会思考。
三、交流故事,指导表达


小组交流改编的故事《铁罐和陶罐》,选出优秀的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时,指 导学生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评价,以指导、引导
学生的表达方式。
四、巩固练习,积累运用
做《语文新课堂同步探究》的练习二、四、五、六、七、八、
集体订正。
五、作业设置
1、默写生字词。
2、做《语文新课堂同步探究》其余的题。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
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 生畅所欲
言,珍视他们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 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对话、重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
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 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
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 铁罐的傲慢无礼。
2.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br>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
感、悟的有机结 合。
7 狮子和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鹿角和鹿腿》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通过鹿对自己的腿和角的重新认识过程,
告诉我们: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应该珍惜的东西往 往是朴实无华的,“实用”
也是一种美。这则寓言故事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寓意深刻, 是对学
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文章。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谈话的方法,引领学


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生活对话,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并引导学生用辩证
的眼光看 待事物。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依托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1.揭题: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选自《伊索寓言》的一个故事《狮子和鹿》。板
书课题,齐读。
2.指导阅读“提示语”,明确阅读要求。
(1)学生自读导语,侧重中间部分。
导语中间部分: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
己的体会。
(2)交流反馈,明确要求: ①读故事 ②说体会
二、自读故事,把握主要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
3.交流反馈:
(1)说说你圈出的印象最深的词语,随机正音。
(2)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一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几个学生合作着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层次:能连起来初步讲述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1:学生说得过于详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说清楚。
预设2:学生句子说得不完整,引导说完整。


预设3:学生说得不连贯,引导优生运用连接词说连贯。
随机板书:
欣赏 角 差点送命
抱怨 腿 狮口逃生
4.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 初步读懂了课文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聚焦重点,略中有精,读好故事
(一)自读1—4自然段,交流反馈
1.学生自读。
(1)要求: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4段。
(2)教师巡视指导,随机点拨。
2.交流反馈:
(1)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读好第三自然段:
出示语段:
预设1:指导概括段意:①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②鹿欣赏自己精美别致
的角。
预设2: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欣赏图片,借助鹿的动作、神态,语气词等指
导朗读。
预设3:理清第三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先写鹿欣赏自己的美丽,再写鹿自言自语
说的话。
(2)运用指导第3自然段的方法,略学第四自然段:概括段意,读出语气。
出示语段:
(3)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揣摩表达方式。
预设1:语气词的运用。
预设2:对比的写法。
3. 教师小结:我们借助鹿的动作、神态、语气词等,读好了第1— 4段,知道了
鹿对精美别致的角和难看的腿,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二)自读5—7自然段
1.学生自读。


(1)要求:默读第5—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到第 六自然段时,想象鹿
当时会怎么想呢?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随机点拨。
2.交流反馈:
(1)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创设故事情境。
(2)指名读第6自然段。分层指导阅读。
第一层次:读懂、读好第一、二句话。
交流鹿当时的想法,预设:鹿会夸奖、感激自己的腿, 教师引导学生前后对比鹿
对腿的不同态度,并概括这两句话的意思。
第二层次:读懂、读好第三四句话。
交流鹿当时的想法,预设:鹿会抱怨、讨厌自己的角,教 师引导学生前后对比鹿
对角的不同态度,并概括这两句话的意思,作批注。
第三层次:读懂、读好第五、六句话。概括主要意思,作批注。
(3)概括第六自然段意思。
预设1:学生说得过于具体,引导说简单。
预设2:学生说得不完整,引导说完整。
预设3:学生说得不连贯,引导说连贯。
教师小结:联系上下文,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概括段意 。第6自然段主要讲:两只
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鹿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四、突破难点,联系实际,领悟寓意谈体会
1.鹿明白了什么?写下来。
(1)学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随机点拨。
(2)全班交流。
预设1:每种东西各有优缺点,在不同的情况下,优点就可能变成缺点,缺点也
可能变成优点。
预设2:美丽的外表不一定是有用的,有的东西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
2.联系实际谈体会。
预设1:联系学过的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等谈体会。


预设2: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谈体会。
3.小结:这节课,我们先读故事,再谈体会,自己学懂了这个寓言故事。
五、拓展阅读,迁移学法(机动一)
出示拓展阅读文本:
1.默读《伊索寓言》里的原文《泉边的鹿和狮子》。
2.交流:
(1)比较异同,读懂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开头相同,结局不同。概括主要内容。
(2)联系实际谈体会。
(3)教师小结。
机动二:课外练习,试讲故事
板书设计:
28 狮子和鹿
读故事 先 后
欣赏 角 差点送命
说体会 抱怨 腿 狮口逃生
【附:课文文本】
28﹡ 狮子和鹿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 来。池水清清的,像
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
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 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
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
嘴,皱起了 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
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 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
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 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
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 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
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 鹿用尽全身力气,使
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
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一口气,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设计意图】: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书,热爱读书。
板书设计
7狮子和鹿
角 精美别致 美丽
腿太细有力实用
教学反思
这 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了鹿在饮水的时候赞美自己的角,抱怨自己的腿太细,结
果四条有力的腿让它获得安 全,而美丽的角让它陷入危险之中。故事告诉我们:美丽
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贵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 华的,实用也是一种美。教学时,以
朗读为主线,为学生创设各种朗读的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结合 鹿的神态、语言
分析,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朗读。比如说:让学生找出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用自豪的、美滋滋的、骄傲的语气,配以恰当的表情,把鹿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
出来。结尾处的 道理让学生边读边体会鹿的内心世界及情感变化,让他们联系自己的
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 让学生明白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更要注重实
用,实用也是一种美。
8
*
池子与河流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则寓言故事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在故事中, 池子嫌河流太累,问河流什么
时候才能抛开那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 自然法则
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
后 ,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 度。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在一生中不可以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
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增光添彩。
教学时,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尤其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其
次,抓住“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
为”这 一关键句,引导学生在上下文中体味人物形象。最后,借助角色朗读的方式,
引领学生感悟河流的积极进 取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清澈的池子、流淌的河流图片:同学们,大家认识他们吗他们有什么相同
之处

2.出示干涸的池子,奔流的河流图片:同样是水,为什么它们的结局却不同呢?
让 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看到池子与河流的变化,引发思考,激起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滚滚滔滔、木筏、抛开、生涯、 蜿蜒、贯穿、行吟、安闲、鸭绒垫、胸膛、无忧
无虑、任凭、忙忙碌碌、哲理、遵循、安逸、利益、尊敬 、光荣、遗忘、淤塞、青
苔、芦苇、衰退、逐步、懒惰
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
有困难的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2.去拼音男女生赛读课文生字词。
滚滚滔滔 生涯 贵妇 忙忙碌碌 遵循 尊敬 应验
3.检查生字词理解、识记情况。(结合学生活动卡)
(1)学生交流不懂的词语,小老师解答。


(2)学生交流难认的字词。
4.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小节,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
字。
(3)自己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 :在指导学生识记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
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重点感悟
1.四人小组,相互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出大意即可)
2.过渡:老师从 你们的交流中听懂了这个故事,你对池子和河流做出了什么样的
评价呢为什么是这样的评价

四人小组讨论,组织交流:
(1)感受池子的懒惰。
相机出示:你难道不会疲劳?
追问:河流做了什么,在池子眼中是很累的?
组织学生读出第2小节池子嫌弃、抱怨的语气。
出示:懒惰
小结:在池子的眼中,河流是劳累的,不停歇的。
(2)感受池子的满足。
过渡:看到河流的劳作,池子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况。谁能说说池子的生活状态
是怎样的?
指生读第5、6节。
追问:它的满足体现在哪里?找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想象:除了这些,池子每天还会干什么?
小结:池子对这种清闲、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满足的。
拓展:生活中有这种满足现状,贪图安逸的人吗?
出示:满足
(3)感受河流的尽责。


追问:你能说说哪里让你感觉河流很尽责。
感悟:虽然河流每天承载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没有停歇的时候,可是它并不觉得
苦与累,它认为这是自 己应该做的。
出示:尽责
(4)感受河流的进取。
出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追问:河流知道大自然的规则是什么?
它认为只有给人们带来利益,才会得到尊敬,才会有光荣感。
总结:永远奔流不息的河流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无忧无虑的池子早晚会被人
遗忘。
3.分角色朗读诗歌,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去体会池子的情感。想象池子的状
况,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或事。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学生讨论交流,明寓意。
小结: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 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我
们的道理是:人在一生中不可以荒废年华,应当在自 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益于社
会的事,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增光添彩。
2.拓展:池子的安逸 带来了干涸,河流的进取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如果时光能倒
流,池子重返干涸前,它会做什么呢?请同学 们展开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内心追求的基础上,感悟寓意,获 得正确
的认知。在学文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故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一切 。
板书设计
池子与河流
池子:懒惰 满足
河流:尽责 进取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本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人物的特点,发现人物本质追求上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则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更好
地展现对人物的理解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悟人物品质,明白寓意。也在交流中养成
主动交流的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字词方面侧重于学生活动卡,让学生在
预习之时主动认 识、记忆生字,课堂以小老师领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对生字的学
习为主,提高学习效率。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该 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个话题围绕“班干部轮流制”这一主题进行,旨在让学
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 对事件有自己的认识,并能向他人阐述清楚自己的理由。在教
学过程中,以新学期的班干部选举为切入点 ,通过唤起学生的回忆,促进学生积极思
考,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做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 的观察力、合作力和
表现力,以及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针对班干部轮流制,表达自己的意见。
2.一边听一边思考,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期选举,引入新课


师:这学期,我们的班委会已经确定了,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选举的?
生:自我报名,竞职演讲,投票选举。
师:在此次选举中,我们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赞成班 干部轮流制,一种认为由
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比较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以班级班干部的选举为切入点,快速唤起学生的回忆,进入话
题。
二、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师: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1:说清自己的观点,讲明理由。
生2:表达有条理,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生3:要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别人的表达是不是有道理。
生4:尊重他人的想法。分析一下别人的理由是否有依据、合理。
师:大家说得真好。关于班 干部是否实行轮流制,你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先
自己想一想,一会儿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 1:我觉得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对于班级管理的作用很大。首先,它使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的 管理者,能激发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大家的自律
能力。人人有“我必须这样做”的意识。
师:这是他的观点,也讲明白了理由。还有谁与他的观点相同?补充一下你的理
由。
生2: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管理热情,增强同学们学习及工作
的积极性,使大家有了不 断进步的动力。
生3:班干部轮流制能提高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促进大家进步。


生4:它能让所有同学都得到锻炼,使每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
师:大家的理由很充分。有认为不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同学吗?来讲讲你们
的理由。 生1:班内所有同学都轮流做干部,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角色还没有完全适应,就
面临着轮换,工作不 能有效地开展,影响班级的管理。
生2:班干部总是更换,不利于班级的管理与稳定。会出现应付的现 象。反正无
论干得好不好,时间一到就会换人了。
生3:个别学生不能胜任班干部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影响班级的管
理。
师:大家的交流真热烈。你们都说清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做到认真倾听他人的发
言,真棒!
其实,是否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要根据班级及同学的实际情况而定。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 分的思考时间,梳理自己的观点,做到有序表达;在
倾听时要做到认真,边听边想。培养学生说与听的能 力。
三、评议评价,提升能力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有许多表现值得称赞,我们来评价一下大家的表现吧!
(教师出示表格)请大家结合表格内容,先进行自我评价。

价表






10

10




总分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
亮。
表达流畅,语速适中,不快也不
慢。








语句连续,表达有序。
语气抑扬顿挫,具有一定的吸引
力。
表情丰富,自然大方。
10

10

10




生1:我在发音方面表现得最好,字音标准,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大家都听得
清。
生2:我在表情方面有欠缺,没能充满自信地与大家进行目光的交流。
生3:我这次的发言,做到了内容完整,说话有条理,没有颠三倒四。
…………
师:大家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你发现别人的优点了吗同学有什么地方需要
改进一下吗

生1:××这次的发言有进步,声音响亮,语速比原来慢了,我们都听清了。
生2 :××发言时,与大家有目光的交流,眼神没有闪躲,这是自信的表现,也是
对他人的尊重。
生3:××的发言,虽然内容少,但是有进步,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生4:×××在发言时,缺少语气的变化,像是在背课文。希望能改进一下。
………… 师:大家的评价,让老师很欣慰。你们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又能看到他
人的优点与不足,相 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取长补短,更进一步。


【设计意图】:针对自己或他人的表达和表现 进行评议,一方面考查学生听的能
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促进自身的提高,能给学 生努力的方
向。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 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
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 用教材
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
实地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班干部的选举为切入点,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交 流的
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同伴交流,同时教给学生听的礼
仪,使学 生意识到“交流”是说与听的互动,不是单方面的表现。学生交流后,我们要
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及时 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
向,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
习作指导方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看图画,写一写”,围绕 “放风筝”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
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 写的过程中,注意叙
述清楚,写得有条理,还可以把图画中的内容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围绕主题,抓住重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写完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习作图片。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经历的类似场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出示放风筝的场景图。
2.你放过风筝吗记得当时的情景吗与大家分享一下。

3.学生交流。
4.过渡:放风筝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怡情养性,放风筝时 的欢乐场面也令
我们回味无穷,你想不想把看到的场景描写下来呢?
5.板书课题:看图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片段欣赏,使学生置身于放风筝的欢乐 场景中,让学生去感
受运动的乐趣,并在积极的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自身经验与原有认知。
二、明确主题,仔细观察
1.指导看图的方法。
(1)从图上可以看出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等。
(2)在仔细观察图画,正确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
2.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图上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事情的时间、地点。
(3)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4)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联系自己的经历想一想怎么描写能做到具体、形象。
(5)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3.学生结合教师的提示,认真观察图画,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有序看图。思维有序,习作时
才不会出现乱而无序的情况。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 己的经历进行适当的
联想,丰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表达的内容更丰富。


三、明确要求,内容具体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提示词语。(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心情、语言)
2.学生小组商议:看图画,结合这些词语,你能连贯地说一段话吗?和小组伙伴
说一说。
3.学生自主思考:
(1)图画里有哪些人物可以给主要人物起个名字吗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4.指名讲述,师生集体评议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丰富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看图所得,有序地表达出来,提升学生表达的准确性
和生动性。
四、指导写作,落实表达
1.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能引起人的阅读兴趣,大家想给自己的 习作拟定一个
什么样的题目呢?
2.确定重点:在写放风筝的过程中,要想一想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及会想什
么。
3.动笔写作:先想好自己的思路,再写下来。
【设计意图】:针对习作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的表达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五、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学生自己读习作,看一看有没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2.同桌互换,读一读,图上的内容都写了吗写清楚了吗

3.教师利用投影,展示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 与交流,学生在互相评价、修改习作的过程
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修改,促 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
合作。
范文引路


放风筝
春天到了 ,一个星期日的上午,丽丽、小伟和冬冬一起来到公园的空地上放风
筝。


丽丽拿着心爱的蝴蝶风筝,对小伟和冬冬说:“我不会放,你们会吗?”小伟
说:“我们会,这就教你。 ”只见小伟伸出手试试风向,然后将燕子风筝交给冬冬,
说:“现在开始吧!”

小伟 抓住风筝线,边回头看边向前跑,冬冬则把燕子风筝高高
举过头顶,做好了随时放开的准备。丽丽站在一 旁,微笑着看着他俩,希望他俩的风
筝能顺利地飞上天空。当距离差不多的时候,小伟告诉冬冬放开风筝 ,燕子风筝真像
一只轻盈的燕子,一下子飞上了天空。

之后,冬冬又帮丽丽把她的蝴 蝶风筝放上了天
空,大家别提多开心了。他们的欢笑声吸引了远处的一家三口,爸爸妈妈也正在教小男孩放风筝呢!
看,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有蝴蝶,有燕子,有金鱼,有蜈蚣,还有老鹰……

是五颜六色,栩栩如生。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放风筝,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行文写法赏析
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展开想象,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描写。
比喻贴切,生动地写出了风筝的形态和轻巧的特点。
排比句写出了风筝的种类繁多,也写出了天空热闹的景象。
总评:1.小作者采用记叙的形式 描述画面内容,做到了叙述完整。2.通过想象,
对图画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了细致描写, 做到了描写生动。3.习作开篇
点题,结尾扣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教学反思
这节看图作文指导课,按照“情境引入—指导看图—具体内容—落实表达—互评
互改”五个层面来设计教 学。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动力,通过欣赏片段再现画面,触
动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此情境引入。在明确题目要求后,指
导学生观察图画。强调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学生的思维是有 序的,写起来才不
至于乱。学生回答单个问题后,再根据提示词语,把这些内容有序地表达出来,既检< br>验了自己看图成果,又培养了倾听的能力。能清楚地说出来,就能有条理地写出来,
写后开展互评 互改,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乐于写作。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交流学习过或了解的寓言故事,明白寓意。与生活实际相联
系。
2.借助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尝试写一写这样的句
子;学习通知的写法, 正确写通知。
3.结合书写提示,观察汉字特点,正确书写,提高书写质量。
4.通过日积月累,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了解寓意。拓展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述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同桌复述:把记住的寓言故事讲出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3.寓言短小生动,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令人记忆深刻。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明
白了哪些道理

4.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5.结合寓言故事,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谈谈自己的认识。
6.小结: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 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指导我们做事,希望同学
们能多读书,多思考。
二、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A组: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B组: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2.观察词语,说说分别有什么特点。


3.照样子写出几个词语。
4.有特点的词语,我们还积累过哪些?
(白花花、红红火火、雪白雪白)
5.出示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1)鹿忽然 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
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2)“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起到了什么作用

6.指导读好句子。
7.模仿例句,把句子写生动、具体。
(1)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2)“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_
8.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9.我们经常听到学校广播里播送的通知,回想一下,通知由哪些内容构成?
10.读通知,注意格式。
结合通知内容,分析通知应具备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对象)
11.任选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1)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2)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
12.学生交流。
作业: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模仿超越——完成“书写提示”
1.出示生字:艳、静、植、霜、舞、扁、最、集。
2.观察生字,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
4.指导书写。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观察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注意穿插避
让。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展示,评议,再次修改。
二、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这些故事你了解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进行交流。讲清故事,阐明道理。互相补充。
4.不熟悉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5.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知道自己不熟悉的寓言故事?
6.为自己喜欢的故事配幅插图。
7.布置作业:找其他的寓言故事书,读一读。
快乐读书吧指导方案
“小故事大道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寓言,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阅读中体会寓言中蕴含的道理。(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情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
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寓言故事书带到学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引发阅读的兴趣
1.回顾本单元的学 习内容,引言: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这些课
文有什么共同点

2.引发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故事?
3.教师小结:寓言就像一个魔术袋,袋子很小 ,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一
个个短小的故事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


4.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寓言世界,探究寓言背后蕴藏的道理。
二、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感知阅读的乐趣
1.课件出示《曲突徙薪》,指名朗读,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进行交流:在这段文字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3.拓展交流:为什么主人只请救火者,而没有请开始提建议者?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并过渡:是的,如果主人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话, 今天也不用准备宴席,
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
5.师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了解“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多来自历史传说 或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
轻松有趣,既可笑又发人深省。它们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6.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选择最喜欢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7.小结:寓言的篇幅一般比 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多
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 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故事情节具
有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 里,让人从
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8.自主阅读:如果自己带了《寓言故事》,就选择喜欢的 故事自由阅读。如果没
有这本书,就到老师这儿领取故事片段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也可以一边 读
一边和同伴交流读后的想法。
9.学生汇报:可以概述自己读的故事,说一说其中蕴藏的道理。
10.师生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寓言故事呢?
预设:(1)阅读时,读懂故事的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投 影”,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理解故
事中的道理。
三、了解其他寓言,开阔视野
1.教师出示《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为学生读一读序
言。
2.组织读过这些书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内容和读后感受或是介绍印象深刻
的故事。 < /p>


《伊索寓言》搜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这部书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
国 ,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萄的说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 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
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似曾相识,却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意
义。老故事,新道理,吸 引着广大的读者。
3.请你在老师提供的阅读资料中选择喜欢的故事,自由阅读。
4.读后与同伴做交流。互相推荐。
四、推荐好书,延伸阅读的乐趣
1.读书推荐:寓言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你想为同学们推荐哪本寓言故事为
什么

2.布置作业:回家后选择一则你喜欢的寓言故事书读给家人听,读后可以和家人
交 流你的感受。
9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 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元日》描
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 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
神。《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 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
之情。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
指出要指导学生诵 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
意。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 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
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 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 风俗。读了之后,我
们会从中了解古代过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古诗。(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搜集一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同 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
么(学生交流)很多同学都最 喜欢过春节,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
2.板书诗题,释题。
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是什么意思(每年的第一天,这里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元日》,看一看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过
节的。
3.简单介绍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与熟悉的生活联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了文 本和生
活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同桌互相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奏。
2.识记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
(1)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如,加一加:屠,“者”字加上尸字头;形近字辨析:酒—洒。
(2)交流书写注意点。 < br>旧: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日”字中间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侧不能
挨到笔画横折上 。
符:上下结构,竹字头。下面的“付”笔画少,要写得略大,稳稳地托住上半部
分。竹字头 ,是因为古代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用铜、玉做的。
(3)书写生字“旧、符”。
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生字各2个。
【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依然是比较重要 的环节,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因此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复现生字, 让学生记住字
形,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意义识字、区别形近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
察,牢记生字特点,掌握书写要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诗中描
绘了怎样的景 象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

2.交流填空。
宋朝的人民过春节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爆竹、喝屠苏
酒、 换桃符)
教师相机出示三幅图片。
3.理解诗句意思。
借助书中的注释,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
学习前两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就是鞭炮)为什么春节要放爆竹呢(寓意竹报平安)

(2)过年了,我们的年龄有什么变化呢(长大一岁)“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在欢闹
的鞭炮声中,旧 的一年过去了,第一句中哪个字有“过去”的意思(
除)
(3)在古代,春节时人们除了放 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
苏酒,据说可以驱邪和躲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
春节这一天,全家 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屠苏酒,外面放起了爆竹,人们会是
怎样的心情?指名朗读,读出这种开心。
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千”“万”在这里是“多”的意思。


(2)等到第二天一大早,打开千家万户的大门,看见的是什么(初升的太阳照进家
门,给千家万户带 来了光明和温暖。)
(3)出示图片:桃符。师讲解:在古代,人们在过春节时喜欢挂桃符,可以除旧 迎
新,驱邪避祸。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贴春联。后来也用“桃符”借指春联。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语速、节奏。
5.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可以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俗话说:“书读百 遍,
其义自见。”多读,能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古代过春节的习
俗。
四、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总结:这首诗写了以前的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诗中写到了 三种过节习
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
积极、奋发的情感。
2.布置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还有什么习俗呢?查查资
料。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元日》。
2.回顾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3.师过渡:今天,我们就 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另外两首古诗《清
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 意图】: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老师
精心创设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 法的引导。因此,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能在一定
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扶手,使学生能在帮助 下自主学习,从而习得自学能
力。
二、自主理解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和同学讨论。
3.交流:
(1)指名读古诗。读准生字“欲、魂、借、酒、牧”。
(2)用生字进行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师简单介绍作者:杜牧。
(4)解 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
要节日,是家人团聚、扫墓祭 祖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纷:
①春天的雨下起来常常是怎样的(
绵绵不绝、淅淅沥沥)

②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
欲断魂:
①欲:将要。
②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③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很多 人这一天都要去扫墓,
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

师补充:诗人本该和这些行色匆 匆的旅客一样与亲人一起扫墓、踏青,但现在他
一个人,内心感到孤寂难受。再加上细雨蒙蒙,内心更加 难受。
④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⑤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这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
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见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
旗。)

②同桌合作,想象说话: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首先,抓重点词,是理解诗句意思一个很好 的办法,能够引导学
生在阅读中捕捉敏感的词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其次,通过想象画面,模
拟对话,很好地再现了诗中描写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对古诗的直观理解。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诗题。根据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诗人王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这里的山东,指的是
华山以东。)
2.再读诗题。读出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王维,唐代着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
作。)
4.说说对重阳节的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5.交流理解的内容,以及不理解的字词。师相机教学点拨。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独: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
②师介绍当时创作背景:17岁的王维 离开家乡,一个人漂泊在洛阳和长安之间,
一直没有回到家乡。
③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④倍:更加。
(每次到佳节的时候,总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⑤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⑥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的,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
登高、插茱萸)

②他们在登高、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你有 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出示图片,介绍茱萸: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时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
习俗。
③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④想象画面:诗人的兄弟们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会想 些什么如果你是诗人,
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两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前两句写诗人 自己,结合王维的资料,从“异”字入手,让学生感
受身在他乡的孤独感,由此产生对亲人的思念。后两 句写诗人兄弟,从“登高”和“少一
人”入手,结合图片介绍及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说话进行思 维激发,进而理解
诗意,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播放生字书写动漫,观察生字,说说注意点。


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酉”字。
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反犬旁第三笔是“丿”,不出头。
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两个土,要注意横画均匀。
牧:左右结构,左边的牛字旁末笔是提。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练习。
4.学生书写展示,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写字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 在课上要给予学生
观察、示范、临写的时间,让学生识准字,写好字。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积累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2 .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了
解过节的风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
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语文,学会合作。通过指导学生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
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 、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自己
的文化品位。
板书设计
元日
宋 王安石
喜悦
清明
唐 杜牧


九月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孤独 思念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多种方式诵读,理解古诗意思。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传统文化,目的是让学 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
文化,理解并背诵古诗,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这三首古诗时 ,
我注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
思。在教学 古诗时,采用多种方式读,如:自由读、同桌读、范读、小组读、男女赛
读等,使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 学生慢慢喜欢上古诗。
2.读中想象,体会诗人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习 古诗,要求能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到了中年级,要求诵读优 秀诗文,注意诵读过程
中体验情感。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 生
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想象《清明》中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想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中诗 人和兄弟之间的思念,充分感受到了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0 纸的发明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文章介绍了从古到今记录事件的方法的演变及造纸术的发展。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
探究,通过查找 资料、网络搜寻、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获得和纸有关的知识。体
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纸的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纸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纸的家族吗?来说一说吧!(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纸)
2.出示“资料袋”——纸的家族。读一读,认一认。
3.揭示课题。
师:不过现 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了。你知
道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吗它有着怎样 的发展历程是谁发明的纸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
《纸的发明》,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设 计意图】: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纸。在新课开始,通过交流熟悉的纸,从而
激起学生对纸的起源的好奇,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
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认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一册 保存 大约 经验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创造 携带 制造 蔡伦
积累 朝鲜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术”读“ shù”;“洲”“社”“创”是翘舌音;“册”“蔡”是平舌音;读准
多音字“累”“鲜”,用不同读 音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录: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氺”,最后一笔是捺。
洲: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意思是水中的陆地。
社:部首是“礻”,不是“衤”。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3.指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与同伴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任务。学 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
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从中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本 环
节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提示,意在使每一个学生
都能自主 识字,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里具体讲到了纸的发明其他
段落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2自然段:讲造纸术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的。
第3自然段:讲了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但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第4自然段:讲了东汉时期蔡伦造纸,并且传承到了现在。
第5自然段:讲了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默读课文,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词组,想一想:在每一个时间段里,你
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 1,照样子抓住关键字词填一填。
4.交流:
早在几千年前: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刻 在龟甲、兽骨、青铜器、木块、竹
片上,后来又写在丝帛上。
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东汉时代:蔡伦造纸。


后来:传到全世界。
【设计意图】:领会课 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变化,了解纸的发明过程,为深
入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伟大贡献”体会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
大作用。 < br>2.师:同学们,请你关注这句话中的词语“之一”,你想到了什么?对,造纸术
是我国的四大发 明之一。

出示资料,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3.小结:是呀,造纸术、指 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 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各国,对世
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关注词语“之一”,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对中
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更产生了探究造纸
历程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设计 意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增
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 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认读词语。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有着伟大贡
献。那么,这个可 以让我们写字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
步,去探求这个秘密。
< br>【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简单明了,直接进 入新课学习。


二、合作交流,了解纸的发明历程
1.小组合作,研读第2~ 4自然段,思考:关于纸,你知道了些什么?画出关键
语句,和同学交流交流。
2.交流,相机教学。
(1)古代还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的?按照先后顺序说一说。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2)出示图片:
欣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欣赏竹简;介绍帛,欣赏帛书。
(3)说一说:你觉得这些记录方式怎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①费时费力。用铸刻的方法费很多时间,还不能写多少。
②不好携带。不管是龟甲、兽骨,还是竹、木,都太笨重了,不好携带。
认识成语“学富五车”。
③太昂贵。帛太贵,只有少数人用。
3.小结:同学们说 得对,这些方法虽然能记录事情,但是不方便,不普及。所
以,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轻便的,能普及的 记录方式。纸,就这样诞生了。
4.学生借助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麻纸―→蔡伦造纸
西汉 东汉
5.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传承下
来。
(1)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2)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轻便又好用;②原料容易得到;③可以大量制造;④价格便宜,满足大多数人
的需要。 用上“因为……所以……”或“……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说说蔡
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 下来的原因。
6.三读课文,画出蔡伦造纸的句子,圈出动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捞出来晒干(成纸)
(这是蔡伦造纸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2)原料容易得到: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设计意图】:围绕“纸是怎么发明的” 这个话题,教师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从
重点句入手,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补 充的图片资料,让
学生既有了直观的体验,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深化内涵,感受造纸术的巨大影响力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我们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
了全世界。)
3.师补充:中国造纸术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
洲文化知识的 普及和发展。
4.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到自豪)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自豪之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文本和老师的资 料,充分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
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奇妙的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等书,去了解伟大的中国发明,感
受中国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篇科普类的课文,很容易上成自然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们的语文课
堂要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到有关造纸的知识,了解纸的发明历程,还指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关键字词去了解这些内容。
我注重引导学生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采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并且补充了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口 头表达训练,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语文素
养,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
11 赵州桥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三年级学 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对“桥”的兴
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 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语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
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又要 注意归纳
和领悟文本的读写方法。这篇课文就是要引领学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的 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1.
对比名桥,揭示课题
欣赏名桥图片:
师:同学们,生活中桥随处可见,桥是路的延伸,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桥 的
图片。(出示:上海卢浦大桥、青岛跨海大桥等现代化大桥的图片,最后出示赵州
桥)
2. 对比揭示课题:
师:欣赏了这么多桥,咱们实话实说,哪座桥看起来最普通、最平常(赵州桥)
师:赵州桥同 其他桥相比,没有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没有耀眼的灯光,但是它却
在洨河上屹立了1400多年,吸引了 全世界人的目光,被称为“天下第一桥”。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这座古老的桥,请看老师来写课题。 指导“州”的写法。
3. 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出示预习单,交流词语认读情况,指导写字:击 坚,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 座年代久远的古桥,一座吸引了无数游客参观的古建筑,一定有
它独特的魅力。通过与名桥的对比,加之 教师的语言渲染,引发学生思考,这到底是
一座怎样的桥,激发阅读探究的欲望。】
二、层层剥析,化难为易


赵州桥能够屹立千年,足以说明它的坚固,魅力就在 于它的独特设计,课文主要
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重点是课文的第二、三段,第二段中:“这种 设计”指
的是什么设计的好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又是重点之重点,也是最难理解之处 。如何突
破这一重难点教学中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一)读第二自然段,感知设计特点 < br>1.师:赵州桥是雄伟的、坚固的,它已经横跨在洨河上达1400年之久,那么它在
设计上有什 么独特之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赵州桥
设计特点的句子。
2 .结合课前预习,对照所画的赵州桥,同位互相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生
展示画作并介绍)
(二)抓住设计特点,交流感受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1.板画“雄伟”,读出“雄伟”
师简笔画赵州桥的桥面(从黑板的一头画到另一头)及大桥洞、小桥洞,强调
“各”字。 师:这个拱形的大桥洞有多宽(37米多宽)37米多宽有多宽大约比我们这个礼堂
的总长度还要长 出10米多呢!这样一个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到这座桥的确很雄伟。谁
来读一读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设计意图:本段文字主要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
都是围绕“雄伟”展 开的具体描写。“雄伟”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感受,教师通过夸
张的画法,结合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对比 上课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直观促进学生对
“雄伟”的感悟,带动朗读的跃进。】
2.抓住关键词,体悟表达的严谨
师:我们了解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它全部用石头砌成,下 面没有桥墩,只有一
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样一些特点,作
者运用了“全部、没有、只有、各有”连接起来,表达得很清楚,谁再来体会着读一
读。
(三)了解设计好处,体会坚固
1.师: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呢?生谈感受后出示:


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
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对比普通桥(教师板画),让学生说说四个小桥洞的奇特之处。
3.板画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来看,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畅通 无阻,发大水的时候,河水既可
以从大桥洞流过,也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对洪水进行分流。这样既减 轻了流水对
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据史料
记载,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节省石料约200立方米,减轻整个桥身约五分之一的重量
呢。
4.理解“创举”,感受坚固
师:真是一举多得的设计呀!好处这么多,课文中有一个词高度 评价了这种设
计,哪个词(创举)
师:什么是创举(生谈)
师:创举就是前人从未 有过的举动或事业。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呢?老师这里搜集了一段资料(出示):
在欧洲,也曾建造过像赵州桥这样结构的桥,但比赵州桥晚了近1100年。
赵州桥距今已 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地震和多次的战乱,特别是
1966年的邢台发生级地震 ,离赵县只有40公里, 赵州桥没有被破坏,依然稳稳地屹
立在洨河之上。
师:此时如果让你来赞美它,你想怎么赞美这座桥(生谈)
师:大家想想看,那还是在140 0多年前的隋朝,没有起重机,没有挖土机,更没
有钢筋水泥,但人们却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架起了 这么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没有
桥墩的石拱桥,并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领略到它的风采, 这让我们不得不
为李春的设计而叹服,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在漫长的岁月里,赵州桥经 受住了洪水的冲击,地震的摇撼,车马的重压,
战火的洗礼,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难怪作者这样说: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中独 立思考,感知桥的主要特点及作用,教师借助板
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这四个小桥洞的独特之处 。再通过补充拓展资料,让
学生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个重点句子,真正体会到 “创


举”的含义,从而惊叹于桥的坚固,加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用
智慧和血汗建造了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桥。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和敬
佩。】
三、拓展资料,升华主题
1.展示有关资料,欣赏古桥之美、之奇
师:同学们,这 节课我们品读了文字,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它
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 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真不愧是
天下第一桥!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人都对赵州桥发出了由衷的 赞叹:元代诗人刘百熙
这样描绘: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明朝诗人祝万祉这样赞叹: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在诗人的眼里,赵 州桥既像横跨在河面的彩虹,又像冲出云霄的一弯新月。我国
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这样评价:
“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这样评价: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认定:中国赵州桥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
迹”。
2.课堂总结,延伸课外
师:就是这样一座古桥,我国劳动人民还把它谱成了歌曲,演绎了优 美的传说故
事,让这座桥承载了美好的愿望和厚重的文化。其实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古建
筑,比如金碧辉煌的故宫,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等等。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相关的
资料,感受中华建筑 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在学生透过阅读文本感受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之后,通过诗句的补充以及中外对赵州桥的高度评价,感受赵州桥古朴优美的造型和不朽的艺术
价值。着眼于赵 州桥的系列文化现象,将学习延伸到课外,进而引发对我国古建筑的
关注,让探究步伐跃动在学生心灵深 处。】
第二课时


一、引放结合,品读感悟
1.师:上节课我们通 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
非常独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 它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
么独特之处?请自由读课文,先独立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然后小 组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活动卡设计。
3.课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样评价赵州桥的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
书: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4.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赵州桥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第2、3自然段)
5.学习第2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这段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特点(赵州桥 非常雄
伟)(板书:雄伟坚固)
(1)找一找,这个自然段中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把它画出来。
(桥长五十多米 ,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
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 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的?如果把“雄伟” 改成“雄壮”行不行
为什么试想一下,你站在这样一座桥上心情会怎样带着这份心情来读读这段话吧!
(2)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板书:石头砌成,没有桥墩)
(3)“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课件出示赵州
桥那个年代之前的桥的图片。)

预设:
生1:创举就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生2:因为以前人们修桥都有桥墩,而这座桥却没有桥墩,所以说这是创举。
生3:因为赵州 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既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
了桥身的重量。这种设计在当时是世界上 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4)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


(5)合作讨论、总结学法: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教师小结:第 一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写
出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6.学习第3自然段。
(1)设疑:第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可不可以换成“ 这座桥不但美
观,而且坚固”呢为什么

(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 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
赵州桥的美观。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 小分句又与本自然
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br>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2)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
(3)找出描写这些雕刻美观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预设:
生:桥面两侧有石栏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 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
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4)师:你能找出桥上雕刻了几种图案吗?
①请同学们画一画具体描写龙的句子。
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具体描写龙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段内
容。
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图案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并结合图画理解“缠
绕、前爪、抵着、回首遥 望”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动作来进行理解。
④拓展想象练习:栏板上还有许多龙,姿态各 异,还有什么样的呢?教师引导:
“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这样会更好。
⑤作者只写了几幅最精美的图案,其他图案雕刻怎么样(
出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图案精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⑥龙真的在游动吗?



(5)通过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品味“龙像活了一样”的
感觉。
(6)配乐朗读这段话。
教师小结: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 ,给人一种
游动的感觉。“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不仅是对这段内容
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7.学习第1自然段。
师:这样既坚固又美观的赵州桥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出奇啊!为什么它会世界闻
名呢?
(预设:因为它是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建成的。)(板书:世界闻名)
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这座桥可能经历过什么(地震、风暴……)经历了这么多
的天灾,它还是依然保持原貌,这说明什么(
桥十分坚固。)
8.学习第4自然段。
(1)设疑:课文第1~3自然段已把赵州 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
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2)说说你对“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理解。
(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这 个问题。①赵州桥的设计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
固,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 美观。这些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傲的。) < br>教师小结:作者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让我们现在大
声朗读最后一个自 然段,抒发自己心中的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课文中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 介绍了几种
姿态不同的龙。这是一个学生习得语言形式、口语交际的契机,课上可以让学生用
“ 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话,借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正如《语文课
程标准》中提到的那样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二、回顾总结,指导学法


第1自然段写了赵州桥世界闻名,是全文的总起(板书:总起);第2、3自然段分
述了赵州 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板书:分述);第4自然段总结了赵州桥是我国宝贵
的历史文化遗产(板书:总 结)。
大家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运用这样的结构。
【设计意图】:教学中不仅仅需 要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更应该借助文本让学生
有所收获。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的 总体框架,从而体会作者的
表达特点,提高习作能力。
三、复述课文,拓展交流
1.抄写第3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当成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 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
桥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 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
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3.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不仅是在古代,在现代也有许多杰出的桥
梁建筑。
(图片展示现代化桥梁。)
【设计意图】:在学生观看了图片,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自 己的语言夸夸
赵州桥,目的是让他们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借
此来训练表达能力,既能积累好的词句,又能丰富语文底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1.以简驭繁,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
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 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采用不同
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
2.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我根据《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特点,确
定了教学的重 点是第2、3自然段。因此,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理解
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突出这座桥 的设计是一个创举。接着理解第3自然段时,又使学
生从感性上认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理解较 难的句子,使学生深刻领会赵州
桥栏板图案之精美。


3.重视朗读指导,培养 学生的语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 地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
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12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略读课 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本
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 并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加注重
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这堂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 件,把几百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
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写结 合,把一篇
课文浓缩成一张资料卡,把书读薄。引领学生去多种形式地读、欣赏,调动各种感
官 ,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 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
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说说都去过什么地方

生:......
师 :大家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人文丰富,希望同学们能利
用假期时间多出去走走, 看看,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呢。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了关于旅游的事情,去年我也利用暑假时间去了一
趟上海世博会,在中国馆里我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这幅画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驻足观赏,赞不绝口 ,我也把它拍了下来,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学生浏览)。
师:从同学们的惊 叹声中,老师能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幅画。是的,当时在中国
馆展示的物品很多,很丰富,但这幅流动 的画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们知道吗?其
实它是根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 》,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
精心制作而成的。(板书《清明上河图》)
那同学们想不想来了解这幅画?
生:想!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幅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加星号)
师: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谁能谈谈对“名扬中外”的理解


生:名扬中外就是名气很大,中国和外国都知道。
师:你能说说跟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生:举世闻名、世界着名、闻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积累词语,这是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从名扬中外这个词当中, 我们足以看出这幅画的分量。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
的画,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找到第20课,我 们根据阅读提示来读书。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导入新课,动态、唯美的画面及优美 的配
乐,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与阅读期待,为文本的学习打下良好
的心理 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请看大屏幕,我请一名同学来读“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一生读阅读提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手身影


学声乐-波鲁鲁冰雪大冒险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入团申请


疯狂猜成语木和行-勤能补拙


好用的爽肤水-中国好声音华少


秋裤的来历-长寿花图片


皮城女警攻略-我的快乐人生


四世同堂老舍-端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