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别名及棋盘
锋芒毕露的拼音-大好河山
围棋别名及棋盘
你们知道围棋的别名吗?知道围棋棋盘怎么看吗?下面给你介绍围
棋的别名及棋盘吧,欢迎阅读。
围棋的别名从古文献来看,围棋最早被人称为弈或棋。
据说,这是各地方言不同的缘故。
北人称弈,南人谓棋。
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
称下棋是围棋。
汉代,围棋虽已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出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围棋还是被当作动宾词组使用。
如古诗中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昂头说《易》当
闲客,落手围棋对俗人都是明显的例证。
到了佛道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围棋活动极为普遍,文人学士中有
的已嗜弈成癖,有些遁迹沙
门的佛门弟子也乐此不疲。
这期间,围棋又得了两个富有时代特点的别名。
东晋高
僧支道林与颇负棋名的辅国重臣谢安等人相交甚笃,他长
期枰边观战见棋手交锋时缄口不语,手起棋落,
意蕴其中,共藏多少
意,不语两相和,于是说围棋是手谈。
意思是对弈的双方通过一递一着进行着无言的交谈,同样达到了
交流思想、融洽情感的目的。
稍后,王坦之把弈者正襟危坐、运神凝思时毫无喜怒哀乐表情的
那副神态,比作是僧人参
禅入定,故又称围棋为坐隐。
晋人的神话小说中有则故事,说有个名叫王质的青年樵夫,入山砍柴,遇见仙者对弈,因在旁侧观棋入迷,虽岁移月逝斧柯烂尽犹不
自知,待一局棋罢,及归故里,
无复时人,王质回到故居方知同辈之
人皆已作古……由于这段故事流传极广,后人遂将烂柯戏作围棋的别
称。
至今,烂柯一词不仅在国内围棋书刊上还是屡见不鲜,甚至在日
本,也有高
段棋手特意将烂柯两字书于扇面,用此馈赠海内外弈友。
围棋的棋子呈黑白两色,古代文人对此曾有一番别出心裁的比喻。
引如征鸿赴沼,布若群鹊依枝。
黑白子被喻为鹊鸟、鸿雁。
五代时,有位年仅十岁的孩童名叫廖凝,他随长者一起观
棋,且
赋诗一首以记其事,其中形容白棋优势满汀沤不散,一局黑全输一句,
尤使闻者叹服。
玉子声乾,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
……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
把黑白子比作羽色玄素的飞禽,这在宋词中更见神采。
王之道有《蝶恋花》词:玉子纹楸频较路。
胜负等闲,休冶黄金注。
黑白斑斑乌间鹭,明窗净几谁知处。
fu剥声中人不语,见可知难,步武来还去,何日挂冠宫一亩,相
从识取棋中趣。
乌鹭目前在国内用得不多,但在日本的《ji》周刊上每期可见。
法,喜剧性的人物形象及时反映日本围棋新闻大赛的最新战况,
其作品专栏名就叫乌鹭戏评。
唐代诗人张说曾云: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元稹《酬段元丞与诸
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诗?quo
t;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宋
王安石也有战罢两奁收黑白,所以后人亦有用方圆、黑白泛指围
棋。
自古以来,嗜棋成痴者沉湎枰中竟会废寝忘食,故而人说棋枰是
木野狐,迷得人忘乎所以。
弈者对垒,三尺之局兮作战场,投子于枰,布阵列势,宛若将帅
在调动兵马,布置攻防。
然而棋子毕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物,所以竟有称棋为鬼阵者。
明清的古典小说中多有围棋场面的描
述,如《西游记》中唐太宗
召魏征对棋、《红楼梦》中贾政命清客詹光陪弈。
但那里都用大棋相称。
至今,木野狐、鬼阵、大棋这些别名人们久已不用,渐渐淡忘了。
《新民围棋》1996年2月号
围棋棋具『棋盘』棋盘看起来很简单,并无神秘之处,其实它包
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对于初学者来讲,认识和了解棋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我们先来认识棋盘,了解棋盘的部位、名称。
这可是围棋入门的一道关口!以后,你就听得懂“棋魂中的一些名词
啦!1)
棋盘为正方形,由横竖平行交叉的线构成盘面。
正式的棋盘为十九路盘(下图:盘面上有横竖各十
九条并行线,构
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另外还有较小的十三路、九路盘供初学者使
用。
(而一些下棋的软件,如“手谈也分19路和9路两种!)2)
棋盘上各
点的位置,采坐标法编号。
如下图的黑子1为(
14.七)、白子2为(7.十三)。
3)
棋盘约可分为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上边、下边、
左边、右边和中腹九个部份。
4) 棋盘上共有九个方便定位的黑点,称作「星」。
盘面有四个角星,四个边星,中腹正中央的星有个特殊的名称,
叫“天元。
5)棋盘最外一条线叫边线,也叫一线,向里依次叫二线,三线,四
线等。
一般以四线作为边和中腹的分界线。
角星的周围是角部,一般以角星两侧的五线作为角和边、角和中
腹的分界线。
6)角部的
八个点――角部有一个三三,一个星,两个小目,两个目
外,两个高目,这八个点十分重要,要记住它们
的位置和特征!1.红色
的a点叫“三三。
2.红色的c点叫“小目。
3.×符号处为“目外。
4.▲处为“高目。
5.●就是“星。
『棋子』 『棋筒』围棋的棋子为圆形,分为黑白两种颜色。
标准棋数为黑子181枚、白子180枚,共361枚。
(足不足数关系不大)
棋筒是放棋子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