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师用书

余年寄山水
918次浏览
2021年01月06日 14: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萧敬腾新不了情-乐嘉给女儿的一封信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孟少农)


第七单元 想象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 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
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 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
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 里》
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
充满儿童隋 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
进, 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
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 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 ,体会雾的顽皮淘气;《雪
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
要进一步发 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
读方式。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 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续
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
画片、图画书 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进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2
2
2
教学要点
1.认识39个生字,读准l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
会写2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
勒歌》;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
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想象
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 事,感受
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
体生动。
语文识字加油站
园地
字词句运用


写话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4
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8
个生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 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
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5.积累民谣《数九歌》。
6.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
情趣。
合计

10
课文 古诗二首
雾在哪里
雪孩子


18古诗二首
教材解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 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
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前两句从视 觉上以夸张的
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人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
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
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 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 勒,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
敕勒人热爱 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
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 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
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 后描绘了一幅水草
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 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
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茫茫< br>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
来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
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 宿、寺、似、苍”是平舌音,“辰”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
音,“恐、惊、笼、苍、茫”是后鼻音,可以 结合课题“夜宿山寺”和诗句“恐
惊天上人”重点正音。“见”同“现”,是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 iàn”,不读
“jiàn”。
教学本课生字,建议在学生读通古诗,大致理解诗意 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
境分散识记。如《夜宿山寺》,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理解“宿”的意思,识记< br>“寺”的字形,顺势解题。“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
的意思是“高” ,“危楼”即“高楼”。“辰”字在诗句中表示日、月、星的总称,
字形上可与“晨”相比较。“恐、惊 ”二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可通过看图,想
象诗人的举动来理解这些词意思。
学习《 敕勒歌》,仍可引导学生一边诵读古诗,一边识记生字。可通过插图,
理解“笼盖”的意思。“苍苍”“ 茫茫”是辽阔旷远、模糊不清的意思,这两个词
都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看图说话的方式来理解。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敢”字容易与“取”字混淆,可通 过口诀“耳
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来区别。“阴、似”左窄右宽,要注意右边“丿”


的穿插。“野”字左右等宽,左短右长。“苍、茫”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强
调“苍 ”的撇捺舒展,“茫”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危 6画,半包围结构。
“”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
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 “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敢 11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 11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口”在横
阴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左边“阝”略高,“阝”的起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钩部在横中
线上;“月”的“丿”从竖中线起笔,撇 尖穿插到左下方。
似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以”的第一笔竖提一笔写成,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位置略高,
右边 高于撇尖。
野 11画,左右结构。
“里”的末笔横改提, 的第三笔横钩从田字格
苍 7画,上下结构。
窄、扁, “仓”:中线左侧,收笔撇低捺
茫 9画,上下结构。


二、课文学习
《夜宿山寺》指导步骤如下: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题目。可出示课
题,让学生认读“宿、寺”字,接着让学生练读古诗,尤 其注意“辰、恐、惊”
等字的发音,教师要给足练习的时间,并及时正音。然后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 br>生聆听,体会本诗的停顿之处。最后师生合作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
(2 )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山寺给自己的感觉。识记“危”字,
知道“危楼”即“高楼”,全 诗是围绕着“高”来写的。请学生再读古诗,找找
诗中哪些字句写出了楼之高。可分行出示古诗,想象画 面,说说感受,诵读体会。
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百 尺”是虚指,这里形容楼很高。想象诗人站在山顶寺庙的高楼上远眺时
的感觉,读好诗句。教师可示范将 “高”字读得响亮一些,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摘星辰”可让学生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 做抬手摘星的动作,体会诗
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很巧妙。朗读时强调“可”字,说明轻而易举伸手就能 摘
到星星,更加说明楼之高。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为什么 诗人不敢大声说话呢?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这形象地说明诗人
跟“天上人”之间相距咫尺,进一步 突出楼之高。可请学生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
轻声朗读诗句,“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 一些。
(3)熟读古诗,积累背诵。教学时,可播放古筝乐曲,引领学生人情人境想
象画面,熟读积累。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诵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


《敕勒歌》指导步骤如下: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简单介绍敕勒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敕勒歌》
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平舌音“似、
苍”,特殊读音“见”,知道“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然后指导读好节奏:教
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 领读难句。
(2)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如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的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等,再说说大草原给自己的
整体印象。然后分行 学习古诗: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川:平地 。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敕勒川,阴山下”这两
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 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诗
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 居所来比喻,写
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
置和“穹庐、笼盖”的意思。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
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苍、茫茫”形容不同的事物时,有 不同的含义。可以出示相关图片,联
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如,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 白白的,松
柏苍苍——松柏绿绿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
云 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然后说说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地带给自己
的感觉,通过反复朗读加深 理解。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字让原本

< p>
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可让学生闭眼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
受草原壮丽 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诗句。
(3)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可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者欣赏草原图片。
三、实践活动
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画一幅简笔画,并将古诗抄写在上面。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之高。
3.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1)读准平舌音“宿、寺”。
(2)理解“宿”的意思——住。
(3)识记“寺”字。
(4)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渎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推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师生配合,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一般前两个字后面停顿一下。
204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 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
分三步走,先拼读字音,再出示词语,接着理解字义?一步步 下来,学生不但把
诗题读准了,还把诗题读懂了。
5.自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
(一)学习第一、二句。
1.随文识字“危”。 知道“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
“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同桌合作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之高。
(1)高百尺。这是夸张 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桃花潭水
深千尺…‘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并 指导朗读。
【“高百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通过出示李白其他运用夸张写法的诗句,
帮助学 生更好地了解夸张的妙处。】
(2)摘星辰。
①学习“辰”字,知道带有“辰”字 部件的字,大多带有en的韵母,如“晨、


振”等字。
②想象说话: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到什么呢?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时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 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
地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在“手可摘星辰”诗句的 教学中,出示了满天的星星。看着星星,想象说
话,从而感受当时诗人的心境:抓住一个“可”字,读出 摘星辰的容易,从而突
出楼之高。再通过范读,告诉学生读诗的时候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 br>来读,这样就更有味道了。】
(二)学习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站 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
教师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 ”,读准后鼻音,理解字义后说说诗句
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 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中
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 会惊扰到他们
呢?
四、朋读古诗,背诵古诗
1.回顾小结:在《 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借助大胆想
象,把一座高百尺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 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
不敢语、惊天人,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变得情趣盎然。
2.借助板书,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危、惊、敢”,先整体观察。
2. 出示“危”,半包围结构,强调里面的是横折钩。教师范写“危”字,学
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3. 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教师范写“敢”,
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写字。看清位置,找准重点一明确笔顺,练习临写一对
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次练写。
【写 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
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 字写端正。】
(王珊珊 浙江省德清县舞阳学校)



19雾在哪里
教材解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 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
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 等景物
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
言,把大 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
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共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

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
的景象;第八至九自 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
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 无穷。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
把 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善用“无论……
还是……都……”等句式 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
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淘气的雾孩子用一大片雾,把大海、城市
等藏起来的情景,画面朦朦胧 胧,隐约见到景物的轮廓。第二幅是云开雾散的景
象,画面豁然开朗,摇着尾巴的小黑猫特别富有情趣。 这两幅插图前后照应,有
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3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
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
例句,说说 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
时候的景色..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顽、暗、岸、甚”是前鼻音,“甚、至、失”是翘舌音。认< br>读“消失、藏起来、甚至”等词语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平翘舌音。认读词语
“变暗、海岸”时 ,要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含义。
“雾”是形声字,可拓展积累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同偏旁的字,如 “霜、雪、
雷”。“梁”原本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所以有“木”也有“彳”。现一般指架
在 柱子上的长木,如“桥梁、房梁”;也指中间高起的部分,如“鼻梁、山梁”。
“躲”和“藏”是近义词 ,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暗”和“岸’’是同音字,可
通过看图理解“海岸”的意思,找反义词理解“ 暗”的意思。“甚至’’表示更进
一步,具体含义需结合课文语境来理解。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岸、步’’都是上下结构,要发现部件比例及穿插规律,抓住关键笔画作少而精的讲解。“论、切、散”是左右结构,可让学生
先整体观察,自己临 写。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于、
久”是独体字,要摆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笔画舒展。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于 3画,独体字。
两横长短不一,稍向右上斜行,下横起笔于横中线。竖钩的竖段写在竖中线
上。
论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齐平。“仑”首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捺脚落在横中线
上,撇、捺罩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
岸 8画,上下结构。


“山”扁、窄,首笔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
竖在竖中线右侧。
屋 9画,半包围结构。
“尸”居上居中,长撇从左上格到左下格;“至”偏右,右侧超 出“尸”右
端,末笔横起笔在“尸”的下侧。
切 4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 ”首笔起笔在横中线左侧, “刀”首笔起笔在竖中线,
长撇舒展,撇穿插至“七”下侧。
久 3画,独体字。
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横撇从撇中点起笔,横段短 ,撇
段长;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持平。
散 12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月”的首笔撇改竖;“欠”首笔的撇尖收
于田字格中心,末 笔捺脚超出上部。
步 7画,上下结构。
上部宽、扁,下部窄、长; “止” 首笔在竖中线上,长横在横中线上方;
下方竖在竖中线上,长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 语气有所不同。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
处,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 孩子的顽皮和淘气。
第四句写雾孩子不知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的“在”语音稍微拖长,< br>或者略作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五句是写它突然有了主意,于是
便自问自答。朗读 时,要紧紧联系前一段雾孩子的自我发问,读出它恍然大悟、
高兴的语气。
二是读好描写雾景的长句子。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
看不见了。
这句话写出了雾藏起一切的情形。前半句中,4个词语由顿号间隔,朗读时
停顿稍短一些,4个词可采用 “高一低一高一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
“甚至”表示更进一步,要读得略重,以突出雾不仅 藏起了大的事物,就连小的
“行人和小黑猫”也不见了。后半句的“一切、什么”重读,后面略作停顿, 以
表现所有事物都被浓雾笼罩,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
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
物显现出来 的景象。朗读时,要注意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


连贯,声断意连,以 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2.理解运用。
初读课文后,教师可结 合课后第二题提出问题: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要求
学生先画出雾孩子说的几句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获 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
话,分别说出了它依次藏了哪些事物。可用“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
把……藏了起来”的方式说完整。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提取信息时,不要遗漏
要点。
整体把握课文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用“无论……还
是……都…… ”的句式说说课文中描写的雾景。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明白有雾
的时候世界一片朦胧、神奇美丽,云开 雾散以后,世界又恢复原状:作者的想象
如此奇妙,让普通的自然现象变得如此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 创编的兴趣。
教学本文后,教师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指导学生仿照课后第二题中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进而拓展延伸:“雾把……藏了起来。无
论……还是……,都 ……。”以下例子供参考:
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百灵鸟、小松鼠,还是奔跑的梅花鹿,都看不见了:
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老师、同学,还是巡逻的保安,都看不见了。
雾把小院藏了起来,无论小花、小草,还是小鸡小鸭,都看不见了:
还可结合课后第三题,启发学生由课文想开去,发挥想象说话,雾是“魔术
师、捣蛋鬼.、画家……”
教学资源
谢尔古年科夫
俄罗斯作家谢尔古 年科夫,擅长描写人的心理,对自然景致具有很强洞察力,


代表作《秋与春——谢尔古年 科夫诗意小说》,主要描写在森林里终日与灌木、
野草为伴的幸福,为现代社会处在疏离、隔绝和孤独之 中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
满诗意的救赎之路。文笔清新灵动,又饱含感情。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 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
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 情趣。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读好课题
1 .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
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 己的感觉。
2.认读生字,发现规律。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2)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3)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通过拓展和积累雨字头的字,帮助学生识记的同时,更教给了学生自主识字的
方法和意识。】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 学带着问题认真听。提问: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
2.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淘气、顽皮”。
(1)学习生字“淘、顽”,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
一组近义词。
(2)拓展:淘气的( )、顽皮的( )。
3.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 陕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根据学
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大海、天 空、海岸、自己。
(2)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
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
岸”,河的两边 就叫“两岸”。
(3)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El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 ,
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4)指 导学生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说话语气。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
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 说……一会儿又说……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
1.引导学生读读 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
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 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
看不见了。
(1)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词语卡“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
道名称,帮助识记。
(2)学习生字“梁”。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3)比较第一、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4)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 “甚至”的意思,因
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 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
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 。指名读,齐读。
(5)引读:雾能把——(生)一切都藏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3.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1)男女生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 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
的变化。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就是讲雾来到了什么地方。
4.小组合作说一说。
(1)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示句式:
雾来到_________。“我要把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 __,都看不
见了。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分一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句子。
说一说,仿照课文每人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5.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学 的多边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突破了课
后第二题的口头表达这一个难点,使每一个学生 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岸、屋”。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共同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
要拉长。
(2)学生练习。
2.出示“论、切”。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教师范写“论”。
(2)学生练习。
3.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
五、板书设计
大海
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无论……还是……都…..
又淘气又顽皮 海岸 城市 甚至
自已
(姚文君 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的ll个生字,认读“躲、失”2个生字,书写“于、久、散、步”4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雾娃娃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 )又( )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是海水、船只,
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 )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
( )、( )、树木、( ),( )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
什么都看不见了。
【巩固词语的方式很多,利用根据课文填空的方式来巩固,让学生明白“词
不离句”的道理。】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顽皮
1.认识“躲”,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 /p>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雾都去了哪些地方啊?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
出示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出示生字卡“躲”,指名读。说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
成的词语。
(3)教师提问: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预设:淘气、
顽皮……)
(4)指导学生读句子: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读好设问句。
(1)用横线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2)在第八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同桌试读,师生配合读。
(4)分角色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雾消失后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句子:不久,大 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琏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
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1)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长句。
(2)圈出这句话中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过渡: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3.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
步。
(1)理解“悠闲”。
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预设学生回答:自由自在地
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
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
者把小黑猫 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2)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对于长句,学生之所以会读成断句就是因为不得法,教会学生“停顿”,
有利于把握 好长句,让学生明白朗读也有方法与技巧。】
【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怎样才是 “悠闲地散步”,体会作者
表达的妙处,并通过想象说话来学习作者的写法,读说结合,强调了想象的重 要
性,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_____。
路上走着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
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四、理解雾的消失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2.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呢7 。
3.学生讨论。
五、写字指导
1.出示“于、久”。


(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
写在田字格的正中 间。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2.出示“散、步”。
(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
什么。
(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3.修改后再次练习书写。
六、板书设计
海上
雾在哪里 岸边
淘气 顽皮 城市的上空
消失





20雪孩子
教材解析
课文《雪孩子》改编自中国儿童文学 作家嵇鸿的同名童话故事。可爱的雪孩
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 雪孩子从大火
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纯洁美丽
的 心灵。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
生理解。
《雪孩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了友谊、奉
献、分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 段用平实的语言描述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的情景,快
乐而温情。第五至八自然段中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救小白 兔,它焦急的语言、急切
的动作让人敬佩,雪孩子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第九至十四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
局,雪孩子“浑身水淋淋一化成水一变成水汽一变成了白云”,如此温情细腻的
表达让人既伤感 又欣慰,雪孩子没有远离,它依然在小白兔看得见的地方,守候
着它的朋友。
课文配 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是故事开始时,小白兔和雪孩子快乐玩耍的情
景,第二幅图是故事结束时小白兔仰 望天空中雪孩子变成白云的情景。教学中要
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 了什么,讲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把阅读与看图、想象与说话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
个字, 会写“出门、起来”等ll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 是翘舌音,“旺、
烫、终”是后鼻音,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根据生字字形不同的特点,可以用多种方法识记。
(1)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 解词语的意思,如“添一加”“渐渐
一逐渐、慢慢”“浑身一全身”等。
(2)字理 识字。“柴、烫、灭”的字形可通过字理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
再联系生活体验来识记。“柴”本 义是小木散材,现在泛指烧火用的草木;“烫”
字上部是汤,热水的意思,下部是火在烧;“灭”上的“ 一”表示物品覆盖在火
上,意思是消灭、灭亡。
(3)生活识字和语境识字。“旺”表示 火烧得很大,可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火势旺
的场景。“冒”字可结合课文语句模拟动作来理解。“终于”在 文中表示雪孩子找
了很久才找到
小白兔,突出了雪孩子的勇敢和急切的心情,可通过朗读来体会。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唱、旺、浑、谁、轻、汽”6-9字的字形都是左


窄右宽,可让学生自主观察和练习。要重点指导“赶、旁”2个字的书写,可让
学生先整体观察 提出书写要领,教师范写时强调“赶”字注意穿插,“旁”字上
宽下窄。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唱 11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冤,“口”底部在横中线上;“昌 ”两个扁“曰”上小下大,都是上
宽下窄,上“曰”左竖在竖中线上,下“曰”左竖在竖中线左侧。
旺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日”略低,底部左右齐平;“目”,框内短横在横中线上;
“王”,第二横略短,写在横中线上,末笔是长横。
浑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军”低; “氵”第二点偏左收笔在横中
线上; “军”, “冖”窄“车”略宽; “ ”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末笔竖
与“ ”的起笔点垂直对齐。
轻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车”作偏旁时笔顺为先竖后提,第四笔横改提, “ ”的横段
在横中线上;横撇起笔于竖中线,与“车”首笔横持平;长点收笔在横中线上。
赶 10面,半包围结构。
“走”从左、下包围“干”,顶部“走”高“干”低; “走”,第二横在横
中线上,捺长,托住“干”。
旁 10画,上下结构。
上宽 下窄;上部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中间点、撇分列竖中线两侧,“冖”


宽,在横中线部位 盖住下部;“方”,首笔点在田字格中心,横在横中线下侧,“丿”
的撇尖与上部左端垂直对齐。
谁 10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讠”第二笔起笔于横中线;“隹”撇起笔于竖中线上 端右侧,撇
尖伸向“讠”,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较前三横略长。
汽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氵”第二点偏左收笔于横中线;“气”的短撇从竖中线撇向左上< br>格,第二笔横与短撇在竖中线相接,“乀”在横中线起笔,右行下折后斜行钩出。
二、课文学习
1.学习默读课文,试着做到不出声。
这是第一次出现默读的要求。 课文较长,建议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分成三部分进
行默读指导,逐步落实“不出声”的要求。这样既降低了 难度,又便于点评指导。
第一步,告诉学生默读就是读的时候不出声,速度比出声朗读快,读 长故事
用默读的方法比较好。教师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内容,学
生边听边 学着用眼睛看课文。
第二步,请学生试着默读第五至八自然段“雪孩子勇救小白兔”的内容, 教
师观察后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
能用手指点着 读。
第三步,默读第九至十四自然段“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
表扬 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2.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读出角色对话中6处感叹句的语气。
妈妈,妈妈,我也要去!
屋子里真冷,赶快往火堆里添把柴吧!
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谢谢大家来救火,救了小白兔,谢谢大家!
咦,是谁救了小白兔?……真得谢谢他呢!
第一句小白兔“嚷起来”,语速可稍快;第二句可强调“赶快”;第三、四
句是雪孩子 说的,也是教师重点指导的内容,可想象屋子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
的情景,加上动作朗读,感受现场情 况的危急,体会雪孩子焦急的心情;第五、
六句,可抓住“激动”,指导读出兔妈妈和小动物们的感激之 情。
二是读好描写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句子。朗读时,可弓I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
景: 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也可以通过播放动
画直观感受雪孩子大火中勇救 小白兔的那一幕。朗读时语速稍快,表现当时情况
的紧急和雪孩子的勇敢。
3.理解运用。
初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雪孩子和谁的故事,它们< br>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导默读时,读完一部分,可组织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教
师板书关键字。读 完后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下雪了,小白兔跟
雪孩子玩,很快乐。着火了,雪孩子救小白 兔,很勇敢。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
化成了水,变成了天空中的白云。还要珍视学生的初步感受,交流自 己对雪孩子
的印象,提出阅读中不懂的问题。


本文是童话故事,科学 知识不是学习的重点,可以结合初读时的疑难点,借
助课件简要讲解。如,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 浑身水淋淋的,后来又不见
了,化成了水,最后变成了水汽,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这是怎么回事呢 ?
可以先请学生说说原因,然后教师补充介绍,课件演示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
成水,水蒸发 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让学生对雪孩子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有更深
的体会。
教学本文 最后一段时,可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首先出示两组句子,朗读比
较,说说每组的第二个句子好在哪里, 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如“很轻很轻的水汽”,
用伤心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小白兔觉得很伤心。
“一朵美丽的白云”,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在朗读中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然后根据学习提示“看着雪孩子变 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观察课文插图,组织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供参考:
例文: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你能再回来。
雪孩子,你快回来吧!我要跳舞给你看,唱歌给你听。
雪孩子,看到白云,我就好像看到了你。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累、添”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轻、旺、
浑、赶”5个字。


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 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关注雪孩子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雪孩子的勇
敢善良。 。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人,引出课题
1.教师课件展示雪景图片,请学生说说下雪了最想做的事。
2.引出“雪孩子”图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
(1)教师引导:这个故事较长,每次 朗读要花很多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
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
(2)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
【这是第一次要求学生进行 默读,先告诉学生默读的优点,然后告知学生默读
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新本领的兴趣。】
(3)学生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教师板书:小白兔、
玩。
( 4)学生默读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教师板书:雪孩
子、救。表扬默读时做到不 出声、专心读的学生。
三、学习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
1.指名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学习字词。


(1)出示 木柴图片,学习“柴”字,强调翘舌音。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知道
“柴”与树木有关。理解“添把柴”的 意思就是加把柴,积累词语“添加”。
(2)学习“旺”字。教师提问:小白兔添了柴,把火 烧得旺旺的。生活中,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字?(预设:商品、店名、对联等。)
(3)学习“渐”字。
①出示词语卡“渐渐”,指名读,强调前鼻音。
②朗读比较以下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
屋子里暖和了。
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③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片,用上“渐渐”说话。
如,小树苗渐渐长高了。夕阳渐渐下山了。
3.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能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
出来吗?
【识 字教学紧扣汉字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识字,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语 :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它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
生读第七、八自然段,看看雪孩子 是如何救小白兔的。
1.抓住语言体会“着急”。(用“——”画出雪孩子语言的句子。)
预设l:“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1)雪孩子怎么知道小白兔家着 火了?生汇报?教师出示词语卡:冒出黑烟,


认读,用“冒”组词。
(2)雪孩子发现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着急、焦急)指导
朗读:读的时候声音急 促、响亮些,就能把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3)朗读训练:练习~指名读一齐读。
预设2:“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1)雪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当时小白兔的家里已经全是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能不急吗?
出示词语卡:烫人的火,认读。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觉得烫的东西。
(3)教师引读,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再读句子,体会着急的心情。
(4)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雪孩子,当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2.抓住动作体会“着急”。(用“~”画出雪孩子动作的句子。)
预设l: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
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预设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
了小白兔。 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1)出示词语卡“奔去”,开火车读,学生做动作理解词义。
(2)雪孩子找了好久,才把 小白兔找到,课文有个词语表示这个意思,你能
找到吗?学习词语“终于”。
(3)指名读这些句子,从雪孩子的动作中体会着急。
3.感受“善良、勇敢”。
(1)观看动画片《雪孩子》中救小白兔的片段。
(2)学生交流观后感,教师小结:当小白兔发生危 险时,雪孩子完全不顾自


己,冲进火海,冒着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真是个 善良、勇敢的好
孩子!
【学习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适时地把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景再现,给 学生
再以视觉的冲击,激发了学生对雪孩子的善良、勇敢这一品质的崇敬之情。】
五、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唱、旺、浑、轻”4个字。
(1)观察字形,说说这四个字的共同特点和注意事项。
(2)教师归纳小结:左窄右宽,两边靠拢。
(3)教师范写“唱”,学生书空。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2.出示“赶”字。
(1)观察字形说结构。
(2)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走字底的字先写“走”,“干”的第二 横要与“走”
的第二、三横穿插。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学生自我修正。
4.投影讲评。
(1)班中讲评:挑选学生作业,评议。
(2)同桌互评:书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
颗星。
(王晓赞 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中心小学)


语文园地七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围绕着“自然风光”编排了12个词语,分成4组,认识8个
生字。每组由特定的地貌和 相应的动植物名称的词语组成。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项内容,一是复习部首查字法;二是 积累描写天气
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描述其情景;三是学习拟人句,体会句
子 的有趣。
“写话”选择了学生非常喜爱的猫和老鼠的话题,有利于学生观察画面,展
开想象写故事。
“展示台”引导学生整理错别字,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民谣《数九歌》,配有插图,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
解、积累。
“我爱阅读”中的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读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
要鼓励学生通过说、赛、听 等多种方式,感受说绕N令的乐趣。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识字加油站
1.认识“椰、壳”等8个生字。
2.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
风光。
1.这4组词语是本单元“想象”主题的延续,通过认识不同地貌中相应的动植
物名称来识字。每组第一 个词语介绍了典型的地貌,“海滩、沙漠、高原、悬崖”;


第二个词语是代表性的植物, “椰树、胡杨、雪莲、青松”;第三个词语是代表性
的动物,“贝壳、骆驼、骏马、雄鹰”。可以先出示 每组第一个词语,联系生活阅
历想象自然风光,随机出示相关词语,识记8个生字。
2.可以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自己了解的海
滩、沙漠、高原、悬崖的风光 和椰树、贝壳、骆驼、骏马等,也可以准备相应图
片,用看图连线的方式巩固识字。
字词句运用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
第一题:
1.师生一起复习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2.出示“亏、申、丹”三个字,自己查字典。边查边 拓照“部首、部首页码、
除去部首有几画、字的页码、读音、组词”的要求把表格填写完整,比比谁最快
查完。
3.交流:独体字“亏、申、丹”的部首分别是“一、丨、丿”。教师告诉学
生,查找独体字,一般查首笔画。
4.教师可再出示几个独体字,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二题:
2.积累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结合生活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一两个词语。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这8个四字词语描写了云雾、风雨、
冰雪、雷电等天气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当时的情景。
第三题:
3.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
1.请学生先读读题目要求,再读读这两个句子,试着和同桌说说句子有趣
在哪里。
2.全班交流。第一句,着重引导学生从雾自问自答的语言中体会有趣;第
二句,从风擦汗、滚走圆帽子 等一系列淘气乃至有点恶作剧的动作中,体会有趣。
3.教师小结:这两个句子,把雾、风都 当作孩子来写,用上奇特的想象让
雾散、刮风等普通的现象变得有趣。我们今后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方 法,让表
达生动有趣。
写话
1.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2.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
指导步骤如下:
1.观察课文插图 中的小老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小老鼠此时的表情(如“大吃
一惊、吓了一跳”),体会它紧张、害怕的 心情。
2.电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观察图片中猫的脸部
表隋,想象它准备做什么。
3.大胆地发挥想象,猜测图中的小老鼠和猫之间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有趣的
事情。
4.补充出示故事开头:“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
幕上出现 了一只猫。”请学生把这段话说完整。


5.同桌互说,提提建议,然后自己写话。
写话l:小老鼠大吃一惊,心扑通扑通直跳。它想 :猫来了,猫来了,快想
办法,快想办法。突然,小老鼠眼睛一亮,办法想出来了。它拿来几十个盒子,
把电脑装进去,一个一个地套上,好像一个大蛋糕。
写话2:小老鼠吓叮一跳,坐在 地上。小老鼠看着这只猫恶狠狠地盯着自己,
好像要扑过来。小老鼠一直在想办法,终于想出了一个鬼点 子,他看到了鼠标,
不知道怎样把电脑关掉,就东点点,西点点,点了好久,终于把猫点掉了。小老鼠这才安心:这下,没有猫来追我了!
写话3:小老鼠大吃一惊,心中好像有一面小鼓, 一直在“咚咚咚”敲着,
心想:那只猫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可怕呀。小老鼠用小拳头打在屏幕上,把正
在睡觉的猫吵醒了。猫凶巴巴地追着老鼠,老鼠跑到电脑边,翻到了一张狮子的
图片,把猫吓跑 了。
(俞红芳 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
展示台
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1.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 的展示内容:一是容易写错或者混淆的6个
词语、3组形近字、3组同音字、3组形近同音字;二是以学 习伙伴的方式提示了
防止写错别字的方法,如,将正确的字抄写在改错本上,把容易混淆的字进行比较等。教学时,可以结合本学期已学过的字词适当拓宽展示内容。
2.开展这项活动之前 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可以小组分工搜集平时作业中容
易写错的字词,再整理分类,抄写在改错本上。教师 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展示和
交流的办法,特别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辨字形、明字义的“妙招”,真正把展示 台


作为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栏目。
日积月累
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1.我国 从南北朝开始,民间就广为流传“九九消寒歌”。它生动形象地记录
了黄河流域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整整 90天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是人们消磨
冬季时光、企盼春暖花开的一种精神需求,也是向儿童传授气 候知识、物候变化、
农事事项的歌谣。
2.读文之后,可结合El常观察到的气候变 化说说诗句意思,再通过边拍手
边诵读、欣赏歌曲《数九歌》等方法,熟读成诵。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 做“九
九消寒图”,感受民俗文化。
我爱阅读
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情趣,激发阅读绕口令
的兴趣。
1.学生自由读,把绕口令读正确、读流利。
2. 图文对照,想象绕口令描写的有趣情景, 学生交流各自对内容的了解。
通过有节奏、快速地朗读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3.小结 :绕口令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游戏。朗读时,要区分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和相近的声母韵母,字字清晰 响亮,流利通畅。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
再找几首绕口令读一读、说一说.










陈冠希好听的歌-绿野寻踪


三年级期末试卷-我的作文


托福词汇10000-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


活动执行手册-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


茫茫人海中有你有我-关于清明的古诗


万佛湖-教育实习小结


金鱼图片-洛阳城里见秋风


优惠顾客销售单管理系统-分数乘法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