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中语文论文 通过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补钙产品排行榜8强-留言板留言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
达
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
。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
自
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
实
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
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
准
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
养,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
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
交往;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
达
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
乏
生命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
学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理念有效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
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
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
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
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
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
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
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
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
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
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
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
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
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
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
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
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体现。有效的教学应该
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
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
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
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
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
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
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
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
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
的地位,所以教师要
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1
二、教学方式有效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
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
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
系。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的过程
中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
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
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
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
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
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3、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
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
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
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
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
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
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
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
5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
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教师
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
意义学习都是
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
知结构中是否
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与保持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
变量,数学教
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
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
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
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
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
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
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
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三、教学过程有效
1、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
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
合情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①从“疑”到“动”,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习
积极性。“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更是创
造的基础。有疑问才有活动的动力,创造的激情,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②以“动”促“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倡导学生
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
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一节
好课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感官
充分调动起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顺利地直观地完成预设目标。
2、关爱学生,重视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①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体验,提高学习
兴趣和效率。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
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
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
2
围之上,建立
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让学生从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民主的氛围
中,错误应该
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才
会得到提高。
②精心设计练习,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
br>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
br>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
br>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
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
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
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
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
,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
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
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四、教学辅导有效
1、“点”的辅导──个别辅导
不仅在课堂上,课后也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辅导训练。所以选题是关键,搜集和编制了双基训练题,中
等解
答题,适当布置一些附加题(变式题、加深题)。针对班级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
课堂
的关注,练习的面批、订正等。当然这些人员、人数、时间可以根据掌握情况而适当调整、变化。
2、“线”的辅导──小组辅导
主要是中等生,按照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组,例如女生对立
体几何图形的识别有障碍,男生的学习
习惯不好,散漫、怕麻烦不愿意计算、不肯主动做练习。分组后来
个组与组的比赛,以此调动这些学生的
积极性。
3、“面”的辅导──班级整体辅导
采用先练后批再评讲的方法,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针对题型进行发散,举一反三解题,通性通法,
各类题型的多种解法,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
4、“体”的辅导──年级交流辅导
在年级内部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
相互辅导,使得每个教师都能清楚的了解并
掌握,哪个知识点是学生普遍的问题等等。这样,不仅能让每
个教师能做到掌握每个细节内容,同时也能
针对整个年级做到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教学和选题。这样可以在
“点、线、面”辅导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把
握辅导的有效性。
五、教学评价有效
评
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
反思和
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
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
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
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
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
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3
p>
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对学生
数学能力的
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
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
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
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
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
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
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
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活动的信息,认真反思自身的
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
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
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
处理好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
成教学
任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