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玛丽莲梦兔
549次浏览
2021年01月07日 03: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单的生活-他还是不懂

2021年1月7日发(作者:虞棘)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 明确提出:“建
设‘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实施机制灵活,具有开
放性,要有利于学生 兴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样化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 br>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
大的动力。”而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 唤起之后,学生便又被
“兴趣”导向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广阔天地,去涉猎更广博
的知识,一直 向那学问的海洋遨游。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和意志,三者
是相辅相 成的。学习目的明确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
之,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又会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加深 对这
一学科目的意义的认识,从而形成更为明确的目的,促使其
更加自觉地学习,产生搞好学习 的动力与智慧。可见,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的有无或大
小,直接 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巩固和掌握知识的
程度,这就难怪有人要把兴趣称为知识的最好老师了。
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不论是跟班教学,还是接“新
头”班教学,始终抓住“兴趣”不放 ,而且从多方面去抓,
常抓不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基本做法是:


一、以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每接手一个班的语文课,我的第一堂 课是“为什么要学
习语文?”,大谈语文学习的工具作用,列举大量事实说明,
学好语文与学好 其他各门学科,乃至行行业业、方方面面的
密切关系,从正、反两方面列举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的< br>事例,来说明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目的意义。引导
学生认识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文学习好坏,直接
影响人生价值――贡献的自我实现的道理。

二、以语感情趣求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
培养学生 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
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发
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 在极
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正确的
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 起码条件,高水平的教学语
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实践证明:严肃呆板的 语言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也不
利于学生接受的。而充满情趣的课堂语言,在语言的语文信
息上 叠加一层审美信息,用以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沉浸
于美的享受之中,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就会产 生兴趣,


并在情感上与之接近,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情绪动力。师生
之间的心理 距离缩小了,而且对教师从心里信赖、尊重、亲
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往往在无意有意中增强,不仅容 易
接受知识,不感疲劳,而且印象深刻。我在教学中很注意语
言的修养,除了要简明、准确、鲜 明外,还要具有强烈的形
象性。凡是课本里有形象的东西,都用直接“再现法”,而
不用间接“ 转述法”。尽可能把课文里的艺术境界、艺术形
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获得知识,接受 熏
陶。

三、以新颖变化引兴趣
首先,千篇一律,固 定模式的教学不利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我在教学中注意以新颖变化引导学习兴趣。语言要具
有 明显的节奏感。随着讲授的内容不同,教师内心的情感发
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语速的快慢急缓、语音的 轻重强弱、
语句的断连疏密、语调的刚柔抑扬也发生变化,真正做到“音
美”和“意美”相统一 。教学语言的声调根据表述内容的不
同,或势如破竹,或绵绵微于雨,或行云流水,或环环相扣,
或促膝话旧、侃侃谈心,或严肃庄重,一字一顿,这样有起
有伏、抑扬顿挫、铿锵自如的教学语言,学 生听来悦耳舒心,
全神贯注,心领神会,乐于接受,其教学效果自然不比一般
了。


其次,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新颖有趣。语文教材里的
课文不可能都有趣, 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这些知识又是
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要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些知识,
我运用变化有致、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掌握知
识的过程兴趣化。例如,我在讲《同音字、 形似字、多音多
义字》这篇知识短文时,就没有按部就班先讲概念,再举书
上的例子,而是先将 收集到的学生的错别字按同音字、形似
字、多音多义字归类,进行小测验,以引起学生对这篇教材
的注意。然后,从这些例子入手,再讲定义概念,接着又举
了许多常用的而学生最容易读错、写错、用 错的字,只见学
生一会儿凝神静心听,一会儿急匆匆翻字典,一会儿刷刷地
记笔记。这堂课,“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
学习和思考”。
再次,要善于用各种情态和姿势 的变化帮助讲话。姿势,
包括手势、体态及面部表情,这些是辅助教学语言的重要手
段,能表达 情感、烘托气氛。例如,我讲徐志摩的《再别康
桥》时,一边读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 边
自己配合面部表情,神情黯然地低头走着。一边讲读“我挥
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一边 依依不舍地慢慢挥手向亲
朋好友、向康桥作告别状的动作。这些表示情态、表达情感、
烘托气氛 的动作,增强了气势,传达了诗歌的深远意境,收
到了与语言配合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引起学生 的注


意和兴趣,达到只能会意难以言传之妙的效果。

四、以知识引兴趣
语文老师大多数都认为说明文最难教。所谓“难教”,
是指说明文不 像散文那样以情感人,也不像小说那样以情取
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毋庸置疑,讲授说明文与讲授文
艺作品是有所不同的,我在教学中“因体而异”。教散文、
小说以“情”求趣,教说明文则以“ 知”引趣。说明文的主
旨是向读者介绍某事物的知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千姿百态,
反映在作品中 的知识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就高一课本上的
说明文而论,它们或以远古使其神驰,或以高邈唤起遐想,
或以气势令其惊心,或以奇妙引起深思。讲授说明文要把握
好三个环节,即讲――议――练。其 中“议”是教法的重点。
“议”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首先表现在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根据 提问去寻路探幽、解惑释疑。“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学记》)我的体会是: 从揭示的
因素入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和谐师生关系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亲其师,信其道”。
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必然能准确、精彩地传授语文知识,
必须在语文的语言和文学艺术上掌 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和精


深的理论修养,并且有文学家的基本素质。然而,一位出色
的文学家却未必能成为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这是因为教师面
对的是充满情感活力、能积极能动地认识世 界、汲取知识的
学生,他的工作不是向电脑输入信息程序,而是引导学生兴
趣盎然、积极主动地 接受大纲所规定的语文知识。教学中,
学生的感知兴趣,探究和应用语文的同时,总会有一定的态
度,产生一定的心理倾向,教学活动决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
贯穿智力活动始终的还有非智力因素,这 些非智力因素对智
力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注重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
用,使智力活动和 非智力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的
过程中,除了要运用好前面几种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外,< br>我认为,和谐师生关系,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这老师!
这是非智力因素引发学习兴趣的全部奥 秘。
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凡是我喜欢的老师来上课,我是
没有不认真听的,凡是我喜 爱学科的任课老师,我是没有不
尊重的。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学记》),对于学生,
“亲师”和“信道”总是一致的。要使学生信“道”,必先
使学生有“亲师”之情!教育教学过程,本 是师生之间情感
交流的过程,“尊师爱生”,此之谓也。然而,对于教师,只
有“爱生”,才能 赢得“尊师”,只有教师“亲生”,才会有
学生“亲师”。当然,师生情是人间崇高纯真之情,容不得< br>半点庸俗和虚伪。


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就感到学生期待的目光是那么纯真 、
圣洁、友好,使我兴奋、激动,一股当教师的自豪、幸福感
由衷而生。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 我的学生,愿把我的理想、
毕生精力寄托于孩子们的成长。这种爱心充实着我几十年教
师生涯的 日日夜夜,而且随教龄的增长而与日俱增。十几年
来,我信任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期待他们进步, 尊重
他们的人格。我不愿意看到有一人落后、掉队,因此,对待
“差生”我尤为慎重,既严格多 鼓励和关心,帮助解决实际
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老师待生以诚,
学生对师 更亲。在我历年教过的班级参加语文辅导,有的还
参加语文写作和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有时我上课时身 体不
适,往往是这些“捣蛋”生最先发现,课后热情地护送我回
家。有一年我在矿山区任教时, 班上学生XXX,因从小家长
过分溺爱,学习极不认真,成绩太差,跟不上班而中途辍学。
我拖 着严重胃病的身子,顶着春寒,冒雨步行十几里泥泞山
路到他家动员他返校。他因感动而笃信我的教导, 由接受个
别辅导而喜欢听我的讲课,后来在其他教师的配合下,由喜
爱语文而喜爱其他功课。高 三时,一次有相当难度的模拟测
试中,他竟居全班之冠,其他学科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毕
业后 顺利地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我看到他的回归,看到他
的进步,看到一个接班人在成长,深感我的人生价 值正在实
现。


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产生情感迁移,能改善他们对所< br>学知识的倾向性。中学生的情感迁移尤为强烈、活跃。我认
为,热爱学生,建立高尚纯真的师生情 谊,是培养积极的非
智力因素,引发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智力活动的起点。“亲
其师”,则“信 其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与学的天地里,教师与学生通过
双向的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在这一 过程中,
教师能引导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 有直接的教学意义,更有促进成才
的重大价值。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托
尔斯泰也指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
趣。”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只要精心设计, 巧妙激疑,激
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欲望,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一定能
成功。

陈金平,教师,现居广东开平。

妙玉结局-词汇教学


dhcp服务器配置-巴东三峡


炯炯有神-青春励志演讲稿


表情包素材-课程设计论文


长风海洋世界-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葡萄酒等级-七夕节由来


一起老去-夏日


薄饼铛-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