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非主流情侣头像闪图-落叶飘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一)乡下人家(片段)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
菊,它
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
些人家,
在屋后种几十(支 枝)竹,绿的叶,青的(杆 竿),投下一片绿绿
的浓(荫
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
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用“\”画掉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拟人句,由这句话我想到了一个成语 。
3.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突出了乡村春天_____________的<
br>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的热爱。
参考答案:
1.支杆萌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
头来。
雨后春笋。
3.房前、屋后 生机勃勃 乡村生活
(二)乡下人家(片段)
“有
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
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
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
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
绿绿的浓阴。几场春
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它们”指的是
。
句子里里还有一对反义词是( )——( )
2.“几
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
头来。”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探”字,写出了嫩笋
的特点。
参考答案:
1. 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 朴素 华丽
1
2. 拟人 长势很迅速,生机勃勃
(三)天窗
茅盾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
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黑得地洞
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
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
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
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
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
一瞥;你想像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
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
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
想像锐
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
地河
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惟一
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
数像山似的、
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
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
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
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
样从“
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
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试给全文分三层,并概括层意。
2
2.天窗有什么作用?
3.天窗象征什么?
4.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
5.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是指什么?
6.为什么想象的内容会比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广阔、复杂、实在呢?
7.想一想:“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
参考答案:
1. 一层(1-3)天窗的作用和来由。
二层(4-7)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三层(8-9)赞叹神奇的天窗。
2.
晴天光线和空气可以进来,雨天或冬天时可挡风雨。
3. 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
4.
幽默地表现了作者对大人们拘束儿童生活通达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天
窗”这一神奇事物的向往。
5.从天窗中想象出的事物,天窗中是没有的,是虚的。“有”和“实”是指想象出
的事物。孩
子们想象出来的事物,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是他们的自由联想。
因此说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
3
6.因为
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所以
就比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广阔
、复杂、实在了。
7.孩子们在雨里仰脸看闪电,睡觉前从天窗看见星星,月亮,领略夜的世界。小<
br>小的天窗给了孩子们太多慰藉与欢乐。
(四)琥珀(片段)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
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苍蝇的
翅膀和蜘蛛的长腿,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我们还可以想象他们当时
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他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
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
古时代,世界上
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测——(
) 详细——( )
2.用“___”画出反映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的句子。
3.在这块琥珀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什么?用“~~~”画出来。
4.凭这块琥珀,科学家们推测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推想 翔实
2.第四句话。
3.第二句话。
4.(1)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五)飞向蓝天的恐龙(片段)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
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
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的孔雀。二者似乎毛不相
干( )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
)在中生代时期( )恐龙
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1.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4
五彩斑斓:
翱翔:
2.在( )中加上标点。
参考答案:
1. 颜色丰富多彩。
展开翅膀在天空回旋地飞。
2. , : , , 。
(六)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
大小,两条后
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
的
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
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
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
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
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
br>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
表长出了美丽的羽
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
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
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
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
行并非始于
树栖生活过程。
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
飞翔。不
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
们飞向
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成语
(1)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
(2)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
2.请你画出文中对恐龙体型描写的四字词语。
3.对于恐龙会飞行,科学家们给出了两种推测,请你简要说一说。
4. 请你说一说选文的主要内容。
5
参考答案:
1.茹毛饮血 毋庸置疑
2.骨骼中空 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 行动敏捷
3.一是树栖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先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
飞行;
二是一种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4.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七)猫(节选)
猫的性格实
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
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与不过
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
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
是呀,要不怎
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
凝
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
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
抓痒,或者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
br>多腔的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得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
地给自己解闷。这
可都凭它的高兴。她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
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是藏起来。可是他又那么凶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
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用“ ”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屏息凝视”的含义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4. 你想对这只古怪的猫说点什么?
6
5. 描写猫的叫声的词有:
6.“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三个方面: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
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高兴时极其温
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有时无比勇敢,有时又是无比胆小
。
3.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写出了毛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突出了毛的尽职
尽责。
4.你太可爱了,我喜欢你。
5.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6.指猫的爪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7.写猫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极其冷漠。
(八)母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
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
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
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
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
,
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
欺侮那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
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
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
是聋
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
7
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
戒起来,歪着头儿听;
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
它的儿女吃。结果每
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
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
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
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
澡;一天教不知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
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
伏在地上,鸡雏
们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
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
、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
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
却先说印象
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在文章写作中属
写法。(2分)
2.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三点:(3分)
①______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文章第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用意何在?
(3分)
5.文末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在文中各找出一例说明。(4分)
负责:
慈爱:
8
勇敢:
辛苦:
6.
本文末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
什么样的感情?(2分)(
)
A.喜欢 B.钦佩 C.畏惧 D.欣赏
7.联系生活,简要谈谈最后一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蕴含的深意有哪些?
(3分)
参考答案:
1.先抑后扬
2.①母鸡的叫声 ②欺软怕硬,乘人不备而进攻
③下蛋后好炫耀功绩
3.我从孵养小鸡雏的母鸡身上看到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精神。
4.与文中第二段中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相照应;突出表现成为一个母亲后,母鸡
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
和责任感。
5.负责: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
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慈爱: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
声也不哼
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
三分
辛苦: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6.B <
br>7.我不再幼稚无知,随意轻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鸡母亲;我不再鄙视生
活中像鸡母亲同
样伟大的每一个母亲;我不敢轻视生命,懂得了尊重生活,爱惜
并敬畏生命;我懂得反省自己,反思生活
,让自己变得伟大,让人生有意义、有
9
价值。(言之有理即可)
(九)白鹅(片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
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
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
然地站着,看
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作者在这段中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
3.这段话从( )和(
)两个方面
写了鹅傲慢的特点。
4.这段话中将鹅的步态与(
)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鹅的( )。
5.你喜欢这只鹅吗?为什么?
6.作者还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
),不仅形象生动写出
了鹅(
),更显示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参考答案:
1.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2.拟人 形象地突出了鹅傲慢的特点。
3.鹅的步态
见人不让还咬你一口
4.鸭 傲慢
5.我不喜欢这只鹅。因为不管是动物也好,是人也好,太傲慢了,不好相处。
6. 步调
步调的从容
(十)白鹅(节选)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
碚,特地从北碚
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
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
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
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
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
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
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猪猡、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
蠢。
10
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
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
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②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
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
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
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
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
也
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
的;见了主人
,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
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
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
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
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
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
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
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
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句中的“大鸟”指的是什么?
2.“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者根据什
么推断这只白鹅是个高傲的动物?
3.选文中,
为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他是从哪几个方面展现白
鹅的高傲的?请举例说明。
4.“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在这句话中“更”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5.请试着结合语句说说作者对白鹅的态度。
6.②③两段选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就这两个方面概括鹅的特点。
11
7.第②段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
8.分析一下“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一句中,“更”字有 的作用。
9.鹅的步态的傲慢,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指的就是白鹅。
2.因为“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
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鹅
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 <
br>3.对比,在全文通过与鸭与狗以及其它动物的对比显示鹅的高傲。举例略。而
具体文字中很恰当
地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鹅的傲慢。举例略。
4.递进,说明鹅的步态比叫声还要傲慢。
5.喜爱。
6.⑴鹅的叫声充满了傲慢。⑵鹅的步态傲慢。(意近即可)
7.通过对比,突出鹅的叫声的傲慢。(意近即可)
8.承上启下
9.从容、大模大样、傲然地站着、不怕人。
(十一)白鹅(节选)
鹅的吃
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
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
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
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这
食料并不奢侈;但
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
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
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
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象饭馆里的堂
12
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
就躲在篱边窥伺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
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
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
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
、吃草、吃泥的
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
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
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我
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
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
走远
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1.这个片断选自课文《
》,作者是 。(2分)
2.大白鹅吃食时,是先
,再 ,然后
。(3分)
3.白鹅是一种 的动物,这个选段从
上反映了了它的
这一特点。(2分)
4.这个片断把白鹅当作人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分)
5.“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句子中的“这位”能不能
改成“这个”
或“这只”为什么?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白鹅》 丰子恺。(每空1分,共2分)
2.吃一口冷饭
喝一口水 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每空1分,共3分)
3.高傲
吃相(吃饭)(每空1分,共2分)
4.突出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1分)
5.不能,因为用“这位”,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白鹅的亲昵和爱意。(2分)
(十二)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
13
<
br>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
时时变换调子。入上大
概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门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1.找出短文的两对反义词。
2、仿照“或浓或淡”这种结构写2个词语。
3.模仿文中划线部分,用“……时而……时而……”造个句子。
4.从“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 宽——窄 缓——急
2.多姿多彩、无法无边
3.变色龙时而变成蓝色,时而变成绿色。
4.我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十三)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
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
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这段话描写了
和 。
2.外洞的特点是
,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具体表现外洞的特点的语句。
3.作者在具体介绍外洞的特点时,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拟人
4.作者在介绍洞口的时候,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
挤
”来说明,你觉得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 洞口 外洞
2. 宽大 略
14
3. A C
4.
我觉得好处是:用列数字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双龙洞的宽大和宽阔。
(十三)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
方,余外全是昏暗,
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
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
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
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
形状想象成
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再
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
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
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 黑暗(
)
2.用横线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写内洞很宽的句子。
4.结合短文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吗?
参考答案:
1. 观赏 漆黑
2.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3.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
么宽广。
4.因为冻顶有两条龙,所以叫双龙洞。
(十四)巨人的花园(片段)
“喂!你赶
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
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
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
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了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
朵。
“敖!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它不仅抱
住了那个
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
15
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解释词语。
叱责:
任性:
2.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3.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为什么心里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
么?
4. 本文是一篇( )。作者是( )国作家(
)。
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 )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从中揭示了
的道理。
5.“巨人生活在 和孩子们
,
感到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
1.大声地斥责。
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
2.因为有了孩子,才有希望,才有快乐。
3.看到
小男孩清澈的眼睛,巨人为自己的冷酷、任性而感到羞愧,所以心里火辣
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睛里读懂
了温情、读懂了爱。
4.童话 英 王尔德 对比
快乐要与大家分享才会感到无比幸福
5.漂亮的花园 中间 无比的幸福
(十五)巨人的花园(片段)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
却用他那会
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
个小
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
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
不是你提醒,
16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任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____,“冷酷”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1)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他心里想:
(2)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他心里想:
3.巨人对待小男孩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是
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
4.
巨人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热情
2.提示:(1)我偏不走,我要用我的热情来融化你那颗冰冷的心
(2)这个小男孩怎么就不害怕?是不是我真的做错了
3.大声叱责与驱赶
抱住了小男孩并感谢他 对比
4.人不要太自私,快乐应与大家分享(或: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
的地方就没
有春天)(意思对即可)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