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海上钢琴师结局-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
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朗读,感悟作者想象的奇妙,鲜活的写法。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萧红是一个寂寞的人;一个天涯流落之人。他的父亲冷酷、
贪婪
,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她的童年是在可怜的阴
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地
挣扎过来。只有从
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
代的一束阳光
,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
烈的眷恋之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
和祖父的园子。
二、初步感知课文:
浏览全文,初进我和祖父的园子,这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
象?
读后交流
三、深入了解,体会祖孙情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走进园子,看看园子是怎样的?
出示:……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
着,
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指名读,抓色彩来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通过画面和音乐来
渗透美感,通过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不仅有大自然的滋润,还有爷
爷
亲情的关爱,看看我是如何与爷爷形影相随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祖
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
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
栽花;祖父拔草,
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
来浇。
采用男女生轮读的形式体会作者这样写法的精彩。
读第三自然段下半部分。
师:孩子在劳动中嬉戏,在嬉戏中劳动。对于孩子来说,生
活就是欢乐。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十二自然段:
师:你觉得“我”在祖父的后园里哪件事最有趣,可以和大
家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种小白菜、铲地、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扬水“下雨”等事情有趣。
重点学习“狗尾草”事件,分角色读5——9自然段,品“抛”
与“扔”之不同。
齐读10自然段。
师:我不仅从祖父那里得到快乐,还从祖父那里学到这么多
知识。
4、学习课文第13、14自然段。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我”在祖父的园子里作为一个
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快乐?
如:“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
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
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
样,都是自由的。倭瓜……黄瓜
……玉米……蝴蝶……只是天空
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让学生采取分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教师相机范读“活了”的一句话。
请学生分组朗读,说出这么读的理由,以便学生体会文中疑
问代词的巧妙用法。
相继让学生区分副词“愿意”与“随意”的不同,知晓植物、
昆虫的区别。
四、学生写话:
园子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
树儿、瓜儿,
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
这片乐土上放飞童心,无拘无束,自然的人性与天真的
童年相映
成趣。请你写几句简短的话,也来赞一赞祖父的园子。
几个学生交流。
五、教师总结:祖父的园子是是“我”的福地,是“我”童
年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
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六、推荐书目《呼兰河传》
板书: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快乐
自由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