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公开课)
爱笑的眼睛吉他谱-古诗文大全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掌握“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的第2、13自然段。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初步学习作者独特的
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掌握“帽”字写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2、13自然段。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初步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
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萧红
师谈话: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说到童年,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家萧红向我们讲述的童年。
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齐读题目)
2.“我”,指的就是萧红。介绍萧红。
从萧红的资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介绍《呼兰河传》。
《我和祖父的园子》就是选自《呼兰河传》。
3.“园子”,你家有园子吗?有菜的园子叫——菜园,有花的园子叫——
花园,
萧
红祖父家的园子有什么呢?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节
课我们一起走进萧红家的园子,走进
萧红的内心
。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请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能读出感情来则更好。
2.
检查字词读音(指名读、齐读)
◆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强调蜂子、蚂蚱的轻声)
◆ 韭菜 谷穗 倭瓜 (介绍倭瓜的意思)
黄瓜 玉米 狗尾草
◆ 栽花 拔草 下种 溜平
铲地 抛给 瞎闹 (强调下种的读音)
3.
师: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三组词有什么规律吗?
交流:动物
植物
做什么事
师追问:指哪里的动物、 植物以及所做的事情?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吗?
师:这里还有一个词(单独出示“草帽”生读)
,放在哪一组中比较合适?
(生比较后发现都不是同一类的)那么我们把它放在这里:师在黑板上范写“
草
帽”,强调“帽”右上的写法。
三、赏读文字,感悟自由
过渡:我、祖父、园子
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
她难以忘怀。(师相机在课题下面加着重符号)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简洁的词
语写在书旁。预设(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等)
2.学生交流:这是一个 的园子。(预设:)
▲动物多:样样都有
蜂子 蜻蜓 蚂蚱 蝴蝶(相机板书 生机勃勃)
▲颜色美:蝴蝶——黄、白、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相机板书 五彩缤纷)
▲形态美: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圆圆、小球似的、不动了
3、指名用朗读表现园子的特点。
(二)学习第十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13小节。学生用“——”画出中心句。
2、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教师引读,教读(要读
出句子的韵味)。
3.“一切都活了”指哪些都活了?用波浪线画出。指导朗读。
“一切都是自由的”,从哪些
句子能感受到自由?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
子。指导朗读。指名读,引读。
哪些事物是自由的?圈一圈。
5.为了表现自由,文中一连串用了“愿意„„就„„”句式,
试试用句式说话:
“___愿意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_
___。”(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
6.再出示中心句,理解在这段中的作用①、概括段落大意;②、过渡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
7.再出现句子:这是一个 的园子。(相机板书 自由自在)
8..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
系上下文,想一想。
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像作者这样把人
物情感倾注在景物上,
借助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板
书)。
四、总结
祖父园子
的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一切不仅指园中的景物,
还包括——萧红,她在园中自由自在地做
了些什么呢?是谁给了她这份自由
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萧红漫步园中,继续了解。
五、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第三项。
2、继续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借景抒情)
生机勃勃
园子 多姿多彩
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