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不应让写作
英雄联盟人物-心痛的感觉
略读课文不应让写作“缺席”
——《祖父的园子》教后
《祖父的园子》是一
篇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学生要耐着性子,
追随萧红小时候发生的一个个故事去读完。在读完课文后,学
生应该
会若有所思,会有独到见的。所以,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第
一个方面的问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所
感而说出:“这是一个XXX的园子。”课文学到这,很
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为什么这是一个五彩的园子?”“为什
么这是一
个快乐自由的园子?”学生带着问题,拿着笔又开始圈点并
批注。在略读课文中,我们应多引导学生在学
法上下功夫,尽可能让
学生独立去学。如果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只考虑课文写了什么,而不
考虑
课文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去写更感人,那么,那样的课堂不但是
失败的,作为语文教师也是失败的。 <
br>萧红的童年是自由、快乐的,可文章题目为什么不拟《自由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或是《难忘的
童年》呢?文章的内容看似一般,故事
情节也没什么感天动地之处,而恰恰就是这平凡的语言,童真的举
动
让作者难忘,让读者觉得有趣。文中的件件事情都贴近学生的生活,
“园子”中发生的一切都
让作者难忘,但更难忘的是祖父对孙女的那
份爱、那份情,所以,当作者重回故里,再次看到园子时,想
到园子
还是那个园子,而祖父却不在之时,那份快乐伴着忧伤一齐涌上心头。
作者写下的虽是发
生在园子中的件件小事,但触景生情,让作者更加
思念祖父的那份关爱。当学生明白萧红为什么要这样写
的目的后,也
就明白了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要求了,还体现了选材的代表性。如果
明白了这个点,当我们要求学生抓住写童年趣事时,学生就会有详、
有略地去写,详写的时候就会抓住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写。把
课文作为写作资源的好处是,能够高效地打通阅读和写作;在阅读的<
br>时候,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写作的时候,想到课文的经典写法
去写,从而大大提升了读写的
效率。我的一篇下水文就是学生最好的
范例。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在洪琴,那儿有
一条小河,河水不深但河面很宽。一年四季河水哗啦啦地从我家门前经过并流
向远方。河水里,有石斑鱼
,有红鲫chá,还有各种小鱼小虾。
河水中的景致很美!右边倒映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子,早晨或
傍晚时,河水中也会有缕缕炊烟的倒影。
从早晨四、五点钟开始,人们就会在河岸边舀水提水回家做早饭
;左边的水中倒映着青青的前山(山名),
那山峰好似一颗大青螺;岸边,一年四季的花竞相开放,为小
河带来了勃勃生机。
我的童年与小河为伴。暑期的每个中午,烈日炎炎下,我总会提着满满一盆母亲劳
作回来换下的衣服,
来到河边不急着洗衣裳却总要拿起毛巾在岸边舀鱼,毛巾内有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鱼
,有时还会有蹦跳的
小虾和小星虫。站在小河里,望着盆中的小鱼再洗衣服,心情特舒畅。洗时,小河中
偶尔会有稍大一点的
鱼来舔我脚上因砍柴而弄伤的地方,虽痒中带痛,但还是觉得挺爽!
在小
河里,我学会了敲冰看鱼,学会了游泳,学会了扎猛子,还学会了拿着棍子去追鱼……无论何时,
我只要
往小河中一站,我仿佛自己也是一条快乐的自在的小鱼呢。
小河给我带来的不但仅是快乐,还有悲伤。
记得十岁那年,五月梅雨季节较长,父亲特地为我买了一双
粉色的塑料凉鞋(省吃俭用买的)。为了在小
朋友面前炫耀自己,我穿上凉鞋骄傲地向宽宽的河对岸走去(没
人敢过的)。走到河中间,正逢水库放水
,我踌躇不前,犹豫刹那脚底一滑,一只凉鞋顺水漂去,情急之中,
我猛地扑向凉鞋妄想捞起来,凉鞋不
但没捞上来,我的整个人瞬间还没了影子。不知何时,一双大手一把
将我抓住提回了家,那个人便是我父
亲。回家后,父亲用竹枝狠狠地抽了我一顿并将我锁在暗房里闭门思
过。
现在,四十年过去了
,我也不常回老家了,可家乡的小河依旧,仅仅河面变窄了,河水也不那么清了,
可发生在小河里的一些
些事却清晰可见。
啊,小河,家乡的小河!
)
长期以来,语文略读课文在多数老
师执教时,仍注重的是阅读理
解,注重理解文章内容,其实这也没有错。问题是,语文课的任务既
有阅读,又有写作,而上课文的时候往往忘了写作,写作的时候又常
常忘了阅读。具体表现为,在阅读
课上,大谈词句的微言大义,而这
些往往是学生本来就已经懂的,或是即使讲了学生还是
不懂。而在写
作课上,我们千方百计地找来范文,让学生匆匆过目,然后让学生模
仿。语文教师
在上略读课文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更要让学生懂得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不但要让学
生懂得文章遣词造
句的精妙,更要让学生领会课文篇章结构的匠心。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
一个极端,把略读课文都上成写作课,
但上略读课文不应让写作“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