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分析报告d 文档 (2)

余年寄山水
840次浏览
2021年01月07日 09: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爱情网名-爸爸和他的女儿们

2021年1月7日发(作者:邵风)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例分析


国培培训期间, 我们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参与《我
和祖父的园子》设计工作坊;聆听了步进老师关于教学设计 的指导;
观摩了同课异构,两位学员上课并互动交流;江苏泰州特级教师沙华
中的名师示范。从 备课到听课,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特别是上海
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 的报告。使我
对自己的教学思路有了一些反思。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 家萧红的自传体小
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
自由生活 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
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
是一幅 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
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 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
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
花 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 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
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
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
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 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


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 ,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
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 br>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
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 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
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他
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
快乐、幸福的童年。正 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
基于对文本的解读,我设想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8个生字 ,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
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愉快和对爷爷的怀念、眷恋
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环节:与生谈话,引出课题,简介作者课。 始可以从萧红和
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
兰河传》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
地自 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
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 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
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
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
式。



第三环节:走进园子,品味童年。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
落,积累语言。
第四环节:积累语言,留住记忆。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
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 年的快乐。
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孩子们面前呈现一个亮丽清新而又富有童
话色彩的园子, 场景是那么熟悉,仿佛就发生在他们身上一样 。但是
按照从吴教授的视角来看,这不是教语文。课文仅 仅停留在这是一个
怎样的园子,没有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
的表达 方式上。
吴教授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
张,提出了语文课要 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并明确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 学”。
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堂的常态就是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无
论是人教版,还是苏 教版,都是从第一课开始到最后一课,由一篇篇
课文连缀而成。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 上说就是教
师领着学生深入分析理解课文。
吴教授又对“讲课文”这种常态化的语文教学形态 进行了深入研
究,发现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是长期来我们将“非本
体性”教学内 容当作了语文课主要目标进行教学,造成语文课“本体
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错位,异化了语文 课程的性质。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阐述,吴教授把语文课


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划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
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从哲学层面 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
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
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 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
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
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
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 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
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 基础
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形成所能 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
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
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
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 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
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 但是,沙华中老师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这一课,却很好地处
理了了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 关系。
这堂课,沙老师引领孩子品读:读—抓关键词---说感受---再次品
读。敏锐地挖 掘到孩子看不到的点。体现了语文实践就是“学习语言
文字运用”,从认识到理解、到积累,再到运用, 这些都是“本体性
教学内容”。
而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尽管也想方设法地插入朗读、词语教学 、


人物描写方法等各种“本体性教学内容”,但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实际上沦 为一种点缀,一种无足轻重的添加。可以肯定,学生学完这
篇课文留下的痕迹就是知道了萧红童年的快乐 ,对爷爷的怀念以及对
童年的无比眷恋。但是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方法,或在语文技能方
面究 竟有哪些提高,不仅学生不明白,恐怕我们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
然。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这种 本体和非本体教学内容颠倒或错位的语
文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教学一篇课文,如果教师对课文思想内容 的
理解分析不到位,往往会引来批评或指责,而教师在本体性教学内容
方面究竟教了什么,学生 会了什么,学生在语文知识、方法或技能方
面究竟有何长进,反而变得无关紧要。为何很多教师上的语文 课会缺
少“语文味”,为何不少语文课会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常识课、历
史课或地理课,究其 原因,盖出于此。
当下语文课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教师要深刻认
识语文课程 中本体性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区别,并且根据
每篇课文的特点明确本体性教学内容,然后围绕 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落
实来组织语文课教学。
语文教师虽然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但必须清醒地 认识语文课不
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首先要依
据课文合理 确定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一篇课文,除了必须落实的生
字、新词教学和课文朗读这些基本要求之外,其 他在语文知识、方法
和语文技能方面还应该教什么,教师必须有明确的选择。我们的语文


课时间也非常有限,更应该提高效率。而不能每天忙忙碌碌地在给其
他科目打工。把好端端的一 节语文课上成们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音
乐课、美术课或者是科学课。
吴教授告诉我们,一篇 课文可以选择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一
些“基础性”教学内容每篇课文都需要落实,比如课文中的生字 、新
词以及课文朗读等等,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务必将这些基础性
教学内容的落实放在首 要位置,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中
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 一些其他
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吴教授将这
些新授内容称为“ 发展性”教学内容。如果语文课上教师想教的发展
性教学内容过多、过散,解读文本时发现的有价值的东 西都不肯舍弃,
什么都想教,那么结果只能是每个知识点教学都是蜻蜓点水,什么都
没有教会。 吴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
而是应该追求“教会”。因为小学生认知水平 和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
教学一篇课文除去必须落实的基础性教学内容之外,所剩时间不会太
多 ,因此“发展性”教学内容必须集中,明确。
我应该怎样夯实我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真正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呢?我自问。
首先,转变思想认识。语文教学不能再这样不顾实际 的“解读文
本”。语言教学,要理解,要积累,更要运用!


其次,重视语言积 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经典的语
句,优美的语句,意味深长的语句有时含蓄,有时模糊,有 时意会却
不能言传,那么就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日积月累,在阅读、
生活中不断完善阅 读体会。我们成人不也是在生活中某个特定的情境
中,对掌握的知识有“顿悟”,“豁然开朗”之感吗? ,为什么要牵
强孩子去生涩地体会某一词,某一句呢?

再者,创造表达机会。利用阅 读材料中的有机链接点,训练学生
的表达。“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 br>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训练呢?
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变 成他自己的东西。”“训”,强调教师
的指导,“练”,强调学生的反复练习。因此,我们在语言文字训 练
中,应坚持学生自主练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避免教师讲得多、学生
练得少的现象,坚持以点 带面,关注全体的原则,避免训练蜻蜓点水
走过场。吴忠豪教授的提醒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语言训练的 实效不
在于量而在于质。大部分语文老师已经非常注重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训
练,但是如何找准语 言训练点,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形式,是我们如
今最需要去研究的。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何高效地落 实语言训练
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懂得取舍,围绕一个训练点精心设计,面
向全体学生,实 实在在,但也要注意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共鸣
和感悟。
设计了有效的语言训练点后,如 何在课堂中去更好地落实,以达
到设计的目的,也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层次不同,< br>感悟能力也不同,面对同一个语言训练点,学生的反馈肯定也是不同


的。学生的理 解可能会浅薄一点,会狭隘一点,但是来自真实的心灵
对话,因此会比教师的“灌输”和“牵引”来得有 效。
感谢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向我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另一面,鲜活、
丰富,激起了我无穷的 探究欲望,我会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

清炒虾仁的做法-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张惠妹的歌-唱游课


菜市场-我的爱好


元旦资料-远方的朋友


梁祝钢琴曲下载-有效教学方法


草莓牛奶-2018狗年


个性座右铭-医德医风个人总结


商战电视剧-三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