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电子课本下载_电子书类型
新鲜的反义词是什么-格局决定命运
电子课本下载
整理人 尼克
电子书类型
电子图书
CAS可以
访问的内
容
赠送内容-丛书 1997-2004
电子图书新增学科 2013- 能源学科专辑
版权年
2005-
学科
建筑设计和艺术、化学和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
和环境科学、工程、数学、物理和天文学
、万维网应用
与设计、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LNCS)、Lecture Notes
in
Mathematics(LNM)和Lecture Notes in Physics(LNP)
建筑设计和艺术、化学和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
电子图书(STM)
CAS不可
访问的内
容
电子图书(社科经管
类)
其他
1842-2004
和环境科学、工程、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万维网应用
与设计、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
1842- 人文社会科学及法律、商业学及经济学、行为科学
1842- Landolt
BornsteinSpringerMaterials,eReferences
附件1
江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1.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背景。
近年来,全省各地“班班通”
建设不断推广,南昌、新余等设区市大部分学校
实现班班通;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教学点数
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如
火似荼。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发展至今拥有中小学各年级各类型教育资源总量
达
167万余条,资源容量有50T。省电教馆每年举办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
用大
赛等9项应用展示活动,“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技术研究立项
课题达662个,营造并
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氛围。“智慧校园”、“省级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的兴起与发展,为电子书
包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与环境支撑。
从教育云的视角看,“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具体体现
在中小学校学生的
学习活动之中,就是移动学习终端的引入和使用。电子书包作为中小学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实质上是“人人通”的直接入口,是一种个人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其教
育教学应用自然是
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2. 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
从中国万方数据的知识脉络检索(2014.03.09.),获得电子书包的研究趋势(图
1):
图1 电子书包的研究趋势
(1)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21
世纪初,八国集团在冲绳发表的《全球信
息社会冲绳宪章》中认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
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
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美国于2010年11月颁布最新一轮
的《国
家教育技术计划》中,通过对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后提出“以技术支持
的教育
系统结构性变革”。当前,以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为首的世界各国“一
对一”数字化教育应用项目
正在迅猛发展。在这些“一对一”数字化项目中,电子
书包项目表现得尤为突出。据克利夫兰市场咨询公
司的调查报告迄今至少有50个国
家(地区)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在世界很多国家都
被提上了政
府议程,同时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纷纷关注。
(2)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明确做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
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
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
络”
的纲领性叙述,明确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
方法,提
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
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
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更是直接要
求“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
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
核心”,“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
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
务”。电子书包不仅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
创新人才、创建
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媒介,还是“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体系架构的核心组成内容。 <
br>我国电子书包发展自2000年在天津问世,开始提出“电子书包”的概念,经历
了2000年到
2002年的第一批电子书包的热潮,电子书包的研发项目相继立项,电
子书包的试点学校相继成立。随
后,由于技术水平和设备成本等限制,电子书包经
历了从2002年到2008年的冷却期。直到200
8年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应
用研究项目》的成立,电子书包的热潮再次掀起,厂商的各种电子
书包开发和销售,
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建立电子书包试点学校、试点班级,政府部门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中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体系研究报
告》、《上海市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推动电子书包等
条款的政策引领,电子书包
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新热点。
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启动实施《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
准教育应用示范校推进计划》。上海闵行区启动《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
转
变》电子书包项目,采取“整体规划、环境建设、教师培训、应用评估”的区域推
进,从物理
环境(电子课桌,教学呈现,无线网络)、软件环境(教学平台,交互平
台,管理平台)、数字资源(电
子课本,教学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模式(教学模
式,学习策略)等方面展开探究,计划至2014年
实现全区所有学校应用电子书包项
目(学生数量在15万左右)。江苏南京21所中学、
陕西省20所学校、杭州上城区
13所学校也相继展开电子书包试点应用。
(3)国内外电子书包研究情况
从中国知网CNKI检索(2014.03.09.),获得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数据(表1)。
表1 相关研究统计表
关键词 总数
数据来源
学术期刊 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 会议论文
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 研究
电子书包
应用
电子书包 应用 研究
444
68
77
23
415
49
66
15
6
3
3
1
19
14
8
7
4
2
0
0
从目前对电子书包的研究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四类:①对电子书包概念、优点、
缺点、应用方式的辩证分析;②对电子书包技术规范的设计与研究;③对电子书包
系统的设计与
开发;④对电子书包课堂实施可行性、实施策略、需求的影响等地实
证研究;⑤电子书包课堂教学模式和
教学策略研究。但是,相关研究统计数据表明,
在研究的关注点上,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是明显不足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设立江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研究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
1.电子书包:电子书包一般指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课题组
把它定义为一个
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移动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
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
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
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图2)。从硬件设备视角看,
即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终
端设备:一是网络环境(有线的或无线的网络基础条件),二是学习终端(平板电
脑
或者台式电脑,具备软性的数字媒体阅读技术和硬性的网络通讯技术);从学科资源
视角看,
即按照课程结构整合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包含数字化教材、教学管
理平台、数字化教辅资源、软件
学习工具等;从学习方式视角看,即基于网络环境
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
式与教学管理方式变革(支
持远程化、精确性),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连接(支持自主性、个性化)。
图2 电子书包系统架构
2.中小学应用。中小学包括
小学、初中、高中。应用即教育教学应用,包括:
①应用环境。学校构建有线、无线网络基础设施,构建
私有云形式的数据中心,教
室建成网络环境;学生家庭拥有无线有线网络连接。②应用场景。课堂内外应
用,
学校内外应用;学科课程全面应用,学习过程全程应用。
3.应用模型。电子书包使用对
象是学生(子女社会成员)、教师、家长和社
会教育工作者。电子书包的应用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
育、社会教育以及“家
—校—社”协同教育,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电子书包应用模型
三、研究目标
1.
探索中小学校电子书包教学应用中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连结课堂与
课外学习、结合学校教育与家
庭教育的模式、方法和策略;
2.探讨中小学生应用电子书包中学习心理、行为和方式的变化;
3.研发能够实现精确性的个性化教学的电子书包应用平台和资源。
四、研究内容
(一)学生方面
1. 电子书包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
2.
电子书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
3. 电子书包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研究
4.
电子书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
5. 电子书包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6.
电子书包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研究
7.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生合作式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
8.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生自主式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
9.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生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
10.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生混合式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
11.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生体验式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
12. 电子书包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
(二)教师方面
13. 电子书包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改善策略研究;
14. 电子书包应用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
15.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16.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专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17.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发展研究
18.
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从教能力研究
19. 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从教能力研究
20. 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从教能力研究
21.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研究
22.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研究
(三)教学资源方面
23. 基于电子书包的微资源建设需求研究
24.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工具需求研究
25.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应用现状研究
26.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科资源需求研究
27.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应用研究
28. 基于电子书包的微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29.
基于电子书包的微学习资源应用研究
30. 基于电子书包的交互性学习资源的应用研究
31.电子书包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四)教学评价方面
32.
电子书包环境下教学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33.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活动中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34. 电子书包对师生关系的变革研究;
35.
电子书包环境下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36. 电子书包环境下课堂互动效果研究
37. 电子书包教与学的有效评价方式研究
38.
电子书包试点班与传统教学平行班学习效果对比研究
(五)教学策略模式
39.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探究
40. 基于电子书包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41. 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深层次融合研究
42.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研究
43. 基于电子书包的协作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44.
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45.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策略研究
46.
电子书包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研究
47. 基于电子书包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48. 基于电子书包的启发式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49.
电子书包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50. 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51.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案例研究
52.
电子书包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3. 基于电子书包的微课教学研究
54.
基于电子书包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55. 基于电子书包的高效课堂应用研究
56.
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57. 电子书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8. 基于电子书包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研究
(六)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59.
电子书包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影响研究
60. 电子书包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
61.
电子书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62. 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中的推进策略研究
63.
电子书包应用误区及对策研究
64. 电子书包班级教育管理方法与策略研究
65.
电子书包班级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66. 电子书包课堂管理研究
67.
基于电子书包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研究
五、主要观点
1.电子书包是一种个人学
习的信息化环境,它包括硬件设备(移动和宽带设备)、
软件设备(教学软件、网络教育平台、数字资源
),以及贯穿其中的教育理念。所以
它不是简单地将书装进移动设备,而是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在技
术上的体现,
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型的最优化表现形式。
2.电子书包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将提升
一般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缩小学校、教
师的基础性差异,能够实现精确性的个性化教学,达成“教学公
平”,切实提高学
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3.电子书包将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巨
大变化,使学生的学习与不受时空限制,
与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
br>4.电子书包以及由此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
教学行为,继而影
响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家庭的家教行为,将有力促进教学民主、促
进素质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普通合格人
才、优秀人才夯实基础。
5.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必须在与传统教学互补,必须在大数据技术上作深入
思考和革新,才能够有效推广普及。
六、创新之处
1.理论视野:通过
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三位一体地探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
习的深度融合,课堂与课外学习的高效联结,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2.技术角度:以大数据技术作为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核心,突出精确性的个性
化教学;
3.伦理层面:关注中小学师生的身心健康,注重电子书包应用与传统教学的优
势互补。
七、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为理论
引领,以大数据技术和网络学习、
移动学习作为技术指导,将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研究过程
之中。
本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各设区市义务教育阶段的1-2所学校进行试点工作。
各校在
实验年级确定1-2个实验班(实验班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0人),实验年级小
学为四年级,初中为七年
级。
2.技术路线
在全省中小学进行电子书包应用的前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在江西省教育
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中建设“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子平台”(图4),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完善电
子书包教学应用的监测评价功能,研发具备精确性、个性化教学的学生、教
师、学校高互动性的电子书包
平台,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以确保电子书包
平台的技术领先。
同时,
在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子平台”上,研
究选择电子课本资源,设计开发学
科教学资源、学习工具资源;试点学校设计开发
基于电子书包的校本课程资源,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充
实,以确保电子书包应用
的资源领先。
图4 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子平台
在对试点学校、试点班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前测(问卷、测试)之后,
各试点学校、试点
班级展开研究,探索融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联结课堂与课外学
习、结合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电子书包教学
应用模式、方法和策略;探讨学生在电子
书包应用中的学习心理、行为和方式的变化;研发能够实现精确
性的个性化教学的
电子书包应用平台和资源。
组织对进行试点学校、试点班级的学生、教师和
家长进行后测(问卷、测试),
组织对电子书包应用平台和资源的专家评估,总结完成江西省中小学电子
书包应用
研究报告。
3.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按照计划-行动-反思-调整,辅以对比研究、案例
研究、问卷调
查和测试等方法,并注意再循环往复的要求,保障课题研究的过程的
科学严谨、数据的信度效度(图5)
。
图5 研究方法
八、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准备阶段。
⑴
电子书包应用的前期需求调研;
⑵ 选定各设区市的试点学校;
⑶
培训各试点学校参与研究的教师。
2.第二阶段(2014年5月-2017年1月):研究阶段。
各设区市推荐1-2所(按先后排序)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参加项目试点工作。
各试点学校成立
子课题组,申报子课题,经过省馆评审立项,并组织开题研究。
3.第三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总结阶段。
⑴
2017年2月-2017年4月,各试点学校子课题总结研究成果,提交研究报告。
⑵
2017年5月,总课题组完成总课题研究成果提炼与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召开总课题结题会。
九、组织管理
总课题组组长:陈学军
总课题组常务副组长:宋荣平
总课题组副组长:胥经华、黄利华
总课题组成员:卢洪之、张为民、王亚平、肖钊奎、肖原成、吴连明、
陈桂
南、余新和、刘为群、王新林、周润根、吴志强、徐辉、周益发
十、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成立江西省电子书包应用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决策、实
施保障等。总课题成立电子书包应用研究专家指导组、工作小组;各试点学校成立
由校长为组长
的工作小组,负责学校研究项目策划、组织、协调、指导、监控与评
估。
2.制度保障:①专家指导组定期对试点学校进行调研及指导,形成研究-实践
互动的研究模式
,保证应用研究的科学性;②建立子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
题总结表彰制度,建立长效的过程性评
估体系,提升应用研究的质量;③定期组织
交流、研讨与展示活动,深化应用研究;④建立课题推进例会
制度,定期召开研究
工作会议,总结阶段工作,分享优秀经验;⑤建立简报制度,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发<
br>布阶段研究情况及实施指导意见。
3.研究经费:省电教馆将根据试点学校实验班的学生人数为
项目学校配备信息
终端设备和相应的学科教学资源。终端设备须做到专项使用,不得挪作它用,保证
p>
项目顺利实施。
十一、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江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研究》;
2.研究产品:江西省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子平台、资源库。
3.研究文集:总课题组、子课题学校或研究者公开发表的论文;
4.研究案例:江西省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案例集。
《江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研究》总课题组
二○一四年三月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
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
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