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与课件配套)
皮城女-friend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弈》教学设计
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陆斡小学 梁莹
教材解读:
《学弈》是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br>《文言文二则》中的一篇文言文。大意是写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
人,让他教导两个学习态度不同
的人学习下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
这与智力无关。通过这件事情,说明了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
br>的高低,就算有好老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自己是否认真。
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
能三心二意。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
二意的道理。
2.通过学习,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炼,了解“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言文,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借助注释,翻译文言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了解文言文
1.出示课件: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
知新,
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学们,你们对于上面
这些句子是否有所了解。读一读,然
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说一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
br>点?)
2.认识文言文:这些句子都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
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
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的,五四新文化
运动之后开始使用
白话文,一直沿用至今。
3.文言文的作用: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
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过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学弈》就是
一篇文言文,仅有5句
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却蕴含着警示世
人的道
理。
二、板书课题,解题并认识作者
板书课题:学弈(齐读课题)。
1.解题:“弈”是什么时候意思?(下棋)“学弈”呢?(学下棋)
2.简介作者: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年) ,名轲,字子與。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
孟子》一书。孟
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
学说。提出了
“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与孔子合称
为“孔孟”,有“亚圣”之称。
3.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合理断句,反复朗读
(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学习文
言文的方法。首先请同学们翻开书,听老
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字音
与停顿。)
1.师范读(出示课件)生听。
2.认读生字新词。
3.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评价,分层指导。
A.检查读音
B.朗读时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C.朗读文言文要讲究“断句”,读时应作适当停顿,速度较慢,做
到时抑扬顿挫。
D.古人读文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时还摇头晃脑。你们也试试看
看读得出滋味吗?
(小结:像这样读准字音,停顿恰当,入情入境地读,就能把文言
文的韵味吟出来。)
(让我一起把这篇文言文吟出韵味!)
5.全班诵读。
四、学习方法——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不错,但学好文言文除了“吟”,还要“懂”。平时大家都用什么
方法理解文言文?)
(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课文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吧)
(这一次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1.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①同桌合作学习,文言文、注释对照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②找出重点词的意思,并做批注。
2.完成任务①
合作要求:同桌一个人读文言文,一个人对注释,逐句朗读逐
句翻译。一遍后互换。
生合作学习。
(现在我来考查一下大家)
检查合作学习效果:出示课件(分析每句文言文)
(借助注释,句子理解得又快又好,那么这些重点词语呢?)
小结:借注释解句意,借句意懂文意,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好方法。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言文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言文的意思,说明读懂了)
4. 概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了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
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
总是分心,最终两人的棋艺相差很大的故事。
五、学习方法——深入思考,明悟道理
(那么孟子想借《学弈》一文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
探讨的问题。)
1.弈秋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位老师的?
课件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之善弈者也”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金牌得主,上门求教
的人肯定会络绎不绝。有两个
幸运儿成了弈秋的学生,俗话说:名
师出高徒。结果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2.(课文中有一句话体现了学习效果的不一样!)
课件出示,引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老师的问题吗?从哪
句话可以看出不是?(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
3.是智力的问题吗?依据是什么?(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4.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示: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
己解答问题。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
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5.思考: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
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
的结果?请勾画两个人是怎么向弈秋的学习?
(1)生勾画、交流。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老师给这个人起个名字“专心致志者”你还能给他起个什么
名字?(全神贯注者等)
孟子抓住了什么在描写他的认真?(神态)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三心二意者等)
这句又抓住了什么在描写?(神态、动作、心理)
(4)观看图片,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专心致志者当时是怎
么做的?(身体微倾,手托下
巴,低头冥想,目不转睛地盯着盘、
眉头紧皱,嘴唇微闭,听到明白之处点头……)
(5)借鉴抓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的写法,写写专心致志者是什
么样子。(生写、交流) <
br>我们在描述“专心致志者”时,用了多句话具体写,而文言文却用
了四个字,言简意赅。这就是文
言文的一大特点。
(6)我们再来看看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
引导读:其一人——,一人——
现在用一句话总结“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指名说,补充
小结: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的高低,就算有好老师教,也未
必
就能学好,关键是自己是否认真。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
能三心二意。这就是《学弈》想要告诉我
们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梳理内容
学 弈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结果不一
专心致志→成功 ?
三心二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