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qq连接超时-感谢信医院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
br>本单元课文以“科学精神”为专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两篇文
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
极
的引导。《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有可能在现
实生
活中发现真理。《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生物,所
以对父
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
奇心,是
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大胆想象,向我
们展示了一
百多年后的上学方式与今天的不同,告诫当今的小学生,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本单元的“口
语交际”的
主题是辩论,“习作”编排的是写科幻故事。“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篇文言文。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
强语
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和其他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重点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二则》。 <
br>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
强语感。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文言文二则》 2课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课时
《表里的生物》 2课时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
的思
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
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
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的结
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名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学生接受
经典文
化熏陶的良好载体。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走进古色古香的文言文世
界,那么
,这将对学生今后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学习文言
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教学
时应在诵读上狠
下功夫: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
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学生自己诵读时要求能做到声情并茂,语速适中、停顿得
当。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
2.能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2.通过对课文字、词、句的具体思考和分析,进一步感悟两篇文章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
2.能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1.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孟子、列子、孔子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文言文《学弈》,结合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2.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背诵《学弈》。
3.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重点
1.学习文言文《学弈》,结合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2.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背诵《学弈》。
难点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少
文言
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
书课
题,齐读课题)
2.“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
《孟子·告子》
中的一篇文言文,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学弈》。(简介孟子)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是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诵读,读通读顺为止。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
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
导。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
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3.学习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二人师出同门,
结果却一成一败,原因何在呢?真的是后一个人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么?文中
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出设问语气)
5.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学习结果。你能用哪些成语来
形容他们的学习状态呢?(专
心致志、心不在焉、聚精会神、三心二意、全神贯注、心神不安、一心一意
……)
6.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你在学习上有过与弈秋的两个徒弟
相同的经历吗?结果怎么样?(学生交流,认识到专心致志对
学习的重要性。)
(2)师小结
:是啊,无论做什么事,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正如
韩愈所说的“业精
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学 弈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
弗若之矣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
第二课时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全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2.理
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
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
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
索真理的精神。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
的吗?(生:孔子)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课件出示孔子的头像,并作简介。
师: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博学的人。
师:然而,有两个小
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
二、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学习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意。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点拨。
(4)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达到熟读的效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两小儿“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两小儿“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理解题旨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借助多媒体“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
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
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1)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教师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2)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地小结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2.漫谈体会。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日初出
日中
学无两小儿
一儿:如车盖(近)
如盘盂(远)
辩日
止境
一儿:沧沧凉凉(远)
如探汤(近)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指导学生朗读尤为
重要。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
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我通过流畅自如、声情并茂的范读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弈》讲了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
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这
个故事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两小儿辩日》中我们看到文句对仗
工整,两小儿的辩论
言之有理。这也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典范。可见古代儿童说话就讲求逻辑推
理性,虽然当时的
科学不发达,没有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考证,但是他们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精神值
得我们学习,让
我们知道创造发明就是从质疑开始的。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的标题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
事实论述了只要
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答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
真理的观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
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
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学生在小学
阶段接触的议论文较少,虽然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起议论文来仍然
有一定的困难,因
此在本课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作用,教会学生怎样来阅读议论文。
首先明确本课的中
心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而学习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通过阅读三个具体事例
,懂得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论点的方法。最后,进行仿写练习,学习用具体事例
来说明观点的写法。
1.首先明确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
生学
习三个具体事例,从具体事例中获得认识,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再从全文的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
思
路,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观点。
2.联系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理解。
3
.教学中可以安排一次小练笔,要重视写完后的交流评议,评议的重点是描述的具体事实是否能
证明观点
,对具体事实的描述是否能突出重点。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并仿照着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具体事例以及生活实际,对比这三个事例,发现事例中的相同点。
2.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感悟重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3.自主、深刻地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明白课题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答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
发现真理的道理。
2.养成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习惯。
重点
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懂得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道理。
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重点
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难点
1.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含义。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个大问号:同学们,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个什么符号?(学生答:问号) 2.教师: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的
课
文。(板书课题)
3.教师: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导入:为什么说这句话也是一个真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真理和问号之间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 见微知著
(3)画出文中直接描述问号和真理之间关系的语句,并多读几遍。
2.集体反馈,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的划分,并说明分段理由。(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3.这
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
的观点?
生甲:第一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在偶然的机会里“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
到盐酸会变红”,在大量的实验后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生乙:第二个事例是德国气象学家魏
格纳偶然发现了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
部分相吻合,由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根据
米歇尔逊发现的蚯蚓的分布情况,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最终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生丙:第三个事例是一位美国睡眠研究专家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这
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实验,
得出睡觉时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的结论。
4.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
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引用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
例进
行论证。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
的精神
。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
br>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