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玛丽莲梦兔
533次浏览
2021年01月07日 21: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祛痤疮方法-节目串词

2021年1月7日发(作者:高秀敏)


目 录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 买铅笔 ……………………2
第二课时 捉迷藏 ……………………4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6
第四课时 开会了 ……………………8
第五课时 跳伞表演(1)……………10
第六课时 跳伞表演(2)……………12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 ………………14
第八课时 做个减法表 ………………16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 小兔请客……………………42
第二课时 采松果………………………44
第三课时 青蛙吃虫子…………………46
第四课时 拔萝卜………………………48
第五课时 收玉米………………………50
第六课时 回收废品……………………52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 分扣子………………………54
第二课时 填数游戏……………………56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18
第二课时 看一看(二)………………20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一课时 图书馆(一)………………58
第二课时 图书馆(二)………………60
第三课时 摘苹果(一)………………62
第四课时 摘苹果(二)………………64
第五课时 阅览室(一)………………66
第六课时 阅览室(二)………………68
第七课时 跳绳(一)…………………70
第七课时 跳绳(二)…………………72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 数花生………………………22
第二课时 数一数………………………24
第三课时 数豆子………………………26
第四课时 谁的红果多…………………28
第五课时 小小养殖场…………………30
第六课时 做个百数表…………………32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34
第二课时 动手做(一)………………36
第三课时 动手做(二)………………38
第四课时 动手做(三)………………40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页 共73页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 买铅笔
【知识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重点)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难点)
【知识链接】
1.口算练习:10-9= 10-6= 15-5= 17-7=
2.填一填:9+( )=13 ( )+9=15
【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第2页),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还剩几支铅笔?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
(支)

2.自主尝试:15-9=?该怎么算呢?

3.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
么算的?

4.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5.师生归纳算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3-9=( )
【思路分析】
1.数数法(略);
2.拆数法:(拆法1)把13拆成10和3,10-9=1,1+3=4,所以13-9=4;
(拆法2)把9拆成3和6,13-3=10,10-6=4,所以13-9=4.
3.用加法计算减法:想9+4=13,所以13-9=4.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页 共73页


【方法宝典】计算十几减9时,差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
【当堂检测】
一、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9= 16-9= 17-9=


二、圈一圈,算一算。




15-9=

(个)
三、●●●●●○○○ 9+6=
●●●●○○○ 15-9=

四、我们拔了18根萝卜。





已经抱回家9根,
还剩多少根呢?
□ ○□=□
(根)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页 共73页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二课时 捉迷藏
【知识目标】
1.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重点)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难点)
【知识链接】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12-9=
2.说说十几减9的算法。
【学习探究】
1.观察课本第4页的主题图,找出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
(个)
2.自主尝试:13-8=?该怎么算呢?
3.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
么算的?
4.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5.师生归纳算法。
6.认识数线图:


完成课本第4页的[看一看,说一说]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5-8=( )
【思路分析】
1.数数法(略);
2.拆数法:(拆法1)把15拆成10和5,10-8=2,2+5=7,所以15-8=7;
(拆法2)把8拆成5和3,15-5=10,10-3=7,所以15-8=7.
3.用加法计算减法:想8+7=15,所以15-8=7.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页 共73页


4.利用数线进行运算.
【方法宝典】引入直观模型---数线,通过数线进行运算。
【当堂检测】
一、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4-8= 16-8= 17-8=

二、画一画,填一填。


12-8=( )

三、●●●●○○○ 8+6=
●●●●○○○ 14-8=

四、看谁先到家,把得数写在上面的 里。

18-8 16-8 11-8 14-8

五、比一比,看谁开车跑得快。

11 16 13 15 14 12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页 共73页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知识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
简单应用。(重点)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
多样化,培养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意识。(难点)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知识链接】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13-8=

2.说说十几减8的算法。
【探究学习】
1.观察课本第6页的主题图,找一找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你能列算式表示草地上还有多少小鸭吗?
□○□=□
(只)

2.自主尝试:12-7=?该怎么算呢?

3.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
么算的?
12-7=5 12-7=5 7+(5)=12
12-7=5

2 5
10 2

4.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5.师生归纳算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5-7=( )

【思路分析】
1.拆数法:(拆法1)把15拆成10和5,10-7=3,3+5=8,所以15-7=8;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页 共73页


(拆法2)把7拆成5和2,15-5=10,10-2=8,所以15-7=8.
2.用加法计算减法:想7+8=15,所以15-7=8.
3.利用数线进行运算.
【当堂检测】
一、用拆数法计算。
14-7= 16-7= 11-6=

二、画一画,填一填。




三、看图列式计算。





=
12-6=( )
□○□=□
(把)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7页 共73页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四课时 开会了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
可以用减法计算,丰 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重点)
2.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难点)
【知识链接】
口算:13-6= 16-7=
【探究学习】
1.观察课本第8页主题图,同学们: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
2.自主尝试:“还缺几把椅子?”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3.动手操作: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 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
用△表示椅子的把数,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 br>把椅子?


4.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下面的列式你同意吗?



5.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6.师生归纳:在 上面的问题解决中,有两个数11和7,在比较11比7
多多少时,可用减法计算。
【精要点拨】
【举例】比较15比7多多少?
【思路分析】
比较两个数量15和7,为解决表示“15比7多多少?”的关系,可以用减
法列式解决15-7=8.
【方法宝典】
“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用减法解决。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8页 共73页


【当堂检测】
一、小明买书还差多少钱?


□○□=□
(元)


答:小明买书还差 元。

二、猫妈妈钓了多少条鱼?



□○□=□
(条)


答:猫妈妈钓了 条鱼。

三、计算。
10-6= 11-6= 12-6= 13-6=
14-6= 15-6= 16-6= 15-7=
10-7= 11-7= 13-7= 16-7=


四、( )里填几?
8+( )=14 ( )+7=11
14-8=( ) 11-7=( )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9页 共73页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五课时 跳伞表演(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
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过程。(重难点)
【知识链接】同学们,请列式计算:12比7多多少?


【探究学习】
1.观察课本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并回
答(1)和(2)的问 题:
(1)用○表示红色的伞,用△表示黄色的伞,请同学们通过画图,说
说背红色降落伞的 蜗牛比背黄色的多几个?列算式表示。
□○□=□
(个)

(2)还是通过画图,说说背蓝色降落伞的蜗牛比背红色的少几个?列
算式表示。
□○□=□
(个)

2.师生归纳:“红伞比黄伞多几”与“蓝伞比红伞少几”都可以用减法
解决。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3比9多多少?9比13少多少?


【思路分析】
13比9多多少?9比13少多少?都可列式解决:13-9=4,结果4既可 以
表示被减数13比减数9多4,也可以表示减数9比被减数13少4,只是说法不
同,本质是 一样的。
【方法宝典】求谁比谁少,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0页 共73页


【当堂检测】
一、填一填,算一算。
8朵 朵

16朵 ( )-( )= ( )(朵)
飞走只
原来有12只
( )-( )=( )(只)
二、乐队的人比合唱的人少几人?
□○□=□
(人)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1页 共73页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六课时 跳伞表演(2)
【知识目标】
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重难点)
【知识链接】小朋友,“ 12比7多多少?”与“7比12少多少?”是
一样吗?


【探究学习】
1.观察课本第11页的[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图,请你根据信
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列式表示。



2.自主尝试:11-5=?该怎么算呢?

3.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
么算的?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6.师生归纳算法: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3-5=( )
【思路分析】
1.拆数法:(拆法1)把13拆成10和3,10-5=5,5+3=8,所以13-5=8;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2页 共73页


(拆法2)把5拆成3和2,13-3=10,10-2=8,所以13-5=8.
2.用加法计算减法:想5+8=13,所以13-5=8.
【方法宝典】拆数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适合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
法。
【当堂检测】
一、算一算。
12-5= 13-6= 15-8= 11-3=
12-4= 13-5= 15-7= 11-2=
12-3= 13-4= 15-6= 11-4=
12-2= 13-3= 15-5= 11-5=
二、算一算,连一连。
14-5+6 9 16-9
12+3-8 15 8+7
16-9+2 7 13-4
三、动物园里有17只黑熊,8只白熊。
(1)黑熊比白熊多几只?

□○□=□
(只)

(2)白熊比黑熊少几只?

□○□=□
(只)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3页 共73页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的能力。(重点)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难点)
【探究学习】
1.小朋友,快来看,多美丽的地方啊!(参考课本13页主题图)







2.说一说,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记录如下:
(1)空中有( )只,树上有( )只.
(2)岸上有( )只,河里有( )只.
(3)地上有( )只,( )只.
3.自主尝试:根据信息列式解决“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
(只)

4.下列式子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表示的是:
6表示的是:
+表示的是:
5.小朋友,请你能根据图中信息,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
□○□=□
(只)

6.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提了什么问题,如何列式解决。
7.师生归纳小结。
【精要点拨】
从图中找信息,如物体的个数,再用减法比较这些数的多少。
【方法宝典】从情景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再用加
减法解决。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4页 共73页


【当堂检测】
一、算一算。
13-5= 18-9= 11-3=

17-8= 13+4= 16+3=

二、





(1)填一填: ( )个, ( )个,

( )个, ( )个。
(2)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5页 共73页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八课时 做个减法表
【知识目标】
1.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
系。(重点)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难点)
【知识链接】
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13-6= 12-8= 13-7= 15-7=
14-9= 17-9= 11-5= 13-3=
【探究学习】
1.小朋友,下面是一堆凌乱的算式卡片,请认真观察一下,这三个小
朋友是从哪三角度分类整理这些卡片的?










角度一:计算结果是7;
角度二:减数是9;
角度三:被减数是12。
2.自主尝试:
(1)找到得数是8的算式有:
(2)找到14减几的算式有:
(3)找到减6的算式有: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6页 共73页


3.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算式卡片的?


4.师生归纳整理的方法。
【精要点拨】
从三个角度去分类整理一堆算式卡片:一 是计算结果相同的,二是找减数相
同的,三是找被减数相同的。
5.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完整。

11-2
12-3

14-5



18-9

11-3

13-5




11-4


14-7

16-9


13-7

15-9
11-6
12-7


11-7

13-8
11-8

11-9
6.说一说,从上面的减法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竖着看:第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多1 ,减号后面
的数也是依次多1,得数都相同。
从横着看:第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 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
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
从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 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
个少1,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
【方法宝典】一个减法算式,减号前后两个数同时增加(减少)相同
的数,得数不变。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7页 共73页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
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 是不同的。(重点)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
发展观 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难点)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
【探究学习】
1.观察课本第18页的主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霞在坐在小兔的正面,小宇坐在小兔的侧面,说说他们看到小
兔的什么了?
(2)小霞和小宇看到小兔的形状相同吗?
(3)让他们换个方向看一看小兔,再说一说。
2.自主尝试: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前、后、左、右)看一看存钱
罐小兔,会看到不同的形 状吗?

3.完成课本第18页的[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4.动手 操作:四个人一组来观察自己带来的小玩具,四个人先从同一
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

5.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们看到的结果。

6.师生归纳。
【精要点拨】
【举例】课本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思路分析】 淘气站在熊猫的后面,看不到熊猫的眼睛、鼻子、嘴等,只能看到
熊猫的背面,所以应该选第一幅图。
【方法宝典】观察物体时,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
不同。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8页 共73页


【当堂检测】
一、判断: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一定不同。( )
二、下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名字写上去。







( ) ( ) ( ) ( )

三、下图分别是哪个动物看到的?连一连。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9页 共73页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 看一看(二)
【知识目标】
1.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五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
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 是不同的。(重点)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
发展观 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难点)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
【探究学习】
1.观察课本第20页的主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小华和小亮分别是从上面、侧面和后面看小汽车,说说他
们看到小汽车的什么了?

(2)完成课本第20页的[他们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连一连]
2.自主尝试: 拿出自己的书包,分别从上面和前、后、左、右五方向
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0页的[从书包的背面(侧 面)看,会看到哪幅
图?]

3. 动手操作:四个人一组来观察自己带来的小玩具,四个人先从同一
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
4.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们看到的结果。
5.师生归纳。
【精要点拨】
【举例】课本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思路分析】小鸟从上面看,只能看到 屋子的屋顶和烟囱,所以选第三幅图;蚂
蚁从正面看,只能看到一侧屋顶、烟囱和门,应选第一幅图;蜗 牛从侧面看,只
能看到小窗口,所以选第二幅图。
【方法宝典】观察物体时,除了前、后、左 、右方向观察,还可以从
上面方向观察,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0页 共73页


【当堂检测】
一、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二、观察下面三个物体,在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三、下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1页 共73页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 数花生
【知识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
数,感知100的意义。(重点)
2.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数感,感受位值。(难点)
【准备素材】每个小朋友准备不是整一百(九十多或一百多)的物品,
并心里记住具体数目。
【探究学习】
1.数一数:你与同桌交换带来的物品,一个一个地数,看谁带来的多?

三十 二十九

下一个数是整十数

一百 九十九

下一个数是整百数

2.再数一次:同桌数对了你带来物品的数目吗?暂别告诉他,让他再
数一次。
可以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再数一遍,看看两次结果相同吗?与同
桌交流。

3.自主尝试: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4.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5.师生共同归纳。
【精要点拨】
【举例】数一数,填一填。
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 ),…,九十八,九十九,( )。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2页 共73页


【思路分析】数到“三十 九”时,下一个数就是比“三十”多1个十的整十数,
即四个十,这个数就是四十,数到“九十九”时, 下一个数就是比“九十”多1
个十的整十数,即十个十,这个数就是一百。
【方法宝典】数数 的常用方法: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
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等。
【当堂检测】
一、填一填。
(1)一个一个地数,五十九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 )。
(2)和三十一相邻的数是( )和( )。
(3)从三十四数到四十三,一共要数( )个数。
A.9 B.10 C.11
二、下面是不同方法地数数,请填一填。
三十四、三十六、三十八、( )( )、( )、( );
二十、三十、四十、( )( )、( )、( );
四十五、五 十、五十五、( )( )、( )、( );
二十二、三十二、四十二、( )( )、( )、( );
三、在下面各数的后面,按不同的数数方法,请有规律地连续写出5
个数。
三十六、 、 、 、 、 。
五十五、 、 、 、 、 。
十二、 、 、 、 、 。
二十七、 、 、 、 、 。
一百、 、 、 、 、 。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3页 共73页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二课时 数一数
【知识目标】
1.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
的数,感知100的意义。(重点)
2.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
意义和它们之间 关系,发展数感。(难点)
【准备素材】同桌一人准备好100根小棒,另一人准备100块积木。
【知识链接】数一数,填一填。
1.三十八,三十九,( ),…,九十八,九十九,( )。
2.二十、三十、四十、( )( )、( )、( )。
【探究学习】
1.下列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认一认。


2.自主尝试:你与同桌分别按下列两种方法数一数。
方法一:一捆小棒有10根,左边的整捆小棒十根十根地数,十,二
十, ,接着右边的单
根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九十一,九十二, 。

方法二:把右边的单根小棒捆成一捆后,一共有10捆小棒。十根十根
地数,十,二十, 。
3.认识计数单位“百”。
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 ,数到九十九时,再数一个数就不能 用“十”
作单位了,要用一个新的计数单位“百”;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九十,
再数下一个整十 数就是一百。
4.完成课本第24页的[有多少个小方块?数一数]
5.一、十、百之间的关系。
数小方块时,每数出10个摆成一条,因此,10个一是十;再 十块
十块地数,十,二十,…,九十,一百,数到10条是一百,因此,10
个十是一百。
【精要点拨】

【举例】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4页 共73页


【思路分析】
每捆10根,有5捆,有50根;单根10根捆成一捆,有一捆,还多2根,
有12根,合计共有62根 。
【方法宝典】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当堂检测】
一、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下面的小棒,再添2根就是一百( )


二、圈一圈,数一数,各有多少根小棒?
(1) 共有( )根

(2) 共有( )根

三、圈一圈,数一数,有多少块小方块?

共有( )根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5页 共73页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三课时 数豆子
【知识目标】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拔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
方式表示数。(重点)
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
读、写100以内的数。(重点)
【准备素材】豆子和计数器。
【探究学习】
1.估数活动:(1)拿出一把豆子, 以同桌为一组,估计有多少粒?(2)
让学生先数出10颗豆子,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粒?并讨论交流是 怎么
估计的?

2.探究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1)自主尝试:二十八在计数器上怎样拔?怎样读写?
回答:十位上的2表示是 ,个位上的8表示 ,
在计数器位置上写出这个数,并读出来,2是在 数位上,8在
数位上。
(2)理解数位的意义:老师在计算器上拔出二十二,边拨边说十位上
的2表示是 ,个位上的2表示 ,在计数器位置上写
出这个数,并读22出来。这里两个“2”表 示的意思一样吗?你能拔
数30吗?说说看。
(3)完成课本第26页的[拔一拔,认一认]

3.探索100以内的数的组成。
完成课本第26页的[想一想,试一试]
4.师生共同归纳。
【精要点拨】
【举例】看右图,说说如何读数和写数。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6页 共73页


【思路分析】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2,读作二十,个位上是3,读作三,
合起来就是 二十三;写数时,对照相应的数位,从高位写起,十位是2,个位是3,
合起来就是23.
【 方法宝典】要有根据地估计,如“比较”就是一种估计策略:数出
10粒豆子,以此为标准,把10粒豆 子和其他豆子进行“比较”,看其
他豆子大概有几个“10粒”。
【当堂检测】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44中的两个“4”表示的意义相同,都表示4个一。( )
(2)一个两位数,高位是个位,低位是十位。( )
(3)由5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53。( )
二、填一填。
(1)7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A.5 B.7 C.0
(2)一个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A.96 B.609 C.69 D.906
(3)一个数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A.10 B.100 C.0
三、看图写数。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7页 共73页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四课时 谁的红果多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 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重难点)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准备素材】计数器和小方块。
【知识链接】3个一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
【探究学习】
1.探究谁的红果多?
(1)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谁的多?
(2)自主尝试:比较21与18的大小。说说这两小孩是怎样比较的。





方法一:数数的方法;
方法二:找中间数20来比较;
(3)借助模型比较:完成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填 一填],全班
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方法三:两位数的比较,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2.完成课本课本第28页的[写一写,比一比]
先看着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再借助计数器比较大小。

3.[看一看,填一填]




4.议一议: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5.师生共同归纳。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8页 共73页


【精要点拨】
【举例】比较36与31,100与89的大小.

【思路分析】36与31十位上 的数相同,但36的个位上的数是6比31个位数1
大,所以36

31;三位数比两位数大,所以100

89。
【方法宝典】数位多的数大于数位少的数。
【当堂检测】
一、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
5 8 2 12 0 15 11 7 18 7 20

二、比较大小
27 72 , 90 89 , 4个十 40个一.

36-6 30 , 58+10 68-8 ,99+1 99-1.
三、填一填。
22

( ) 81

( ) 13

( ) 67

( )



四、写一写,比一比。




( )





( ) ( )

( )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29页 共73页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五课时 小小养殖场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 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
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重难点)
2.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
理能力和数感。
【探究学习】
1.观察下列“小小养殖场”图,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2.自主尝试:请小朋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看出了,鸡、鸭、鹅相比,鸡最多,鹅最少,但鸡比鸭 ,
鸡比鹅 ;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鸭比鸡 ,鹅比鸡 。
3.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用这些词回答的。
4.猜数游戏:完成课本第30页的 [18,26,90,97四个数中,有一个
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

5.理解“差不多”的含义:完成课本第30页的[想一想,羊可能有多
少只?]
6.师生归纳总结。
【精要点拨】
【举例】说说96、94、23这三个数的相对多少关系。

【思路分析】96比9 4多,也比21多,但96比94多得不太多,而比23就大多
多了,所以,96比94多一些,96比 23多得多。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0页 共73页


【方法宝典】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结合具体
情境进行描述。
【当堂检测】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十四比四十大( )
(2)刘老师的年龄比26岁大,比30岁小,刘老师可能28岁。( )
(3)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比个位上是3的两位数大( )
(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和45同样大。( )
(5)65比12大得多。( )
二、圈一圈。
(1)比42大一些的数。(35 48 91)
(2)比53大得多的数。(38 76 95)
(3)与87差不多的数。(11 55 90)
三、填空:
在70和90之间有一个两位数,它比80少一些,且它的个位数是
6,这个数是 。
四、淘气爸爸的年龄与42岁差不多。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1页 共73页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六课时 做个百数表

【知识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以及100
以内数的大小。(重点)
2.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难
点)
【探究学习】
1.自主尝试:看一看,填一填,补充完整百数表。












2.说说你是怎样填的?是按横的顺序填的?还是按竖的顺序填?还是
按别的顺序来填的?
3.说一说,在百数表中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横着选一行,读一读,同桌间说说有什么规律?
(2)竖着选一列,读一读,同桌间说说有什么规律?
(3)斜着选一组,读一读,同桌间说说有什么规律?
4.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5.完成书本32页想一想,填一填。
6.师生共同归纳。
【精要点拨】
【举例】这是百数表中的一部分,填一填: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2页 共73页


【思路分析】
从百数表的规律知道:横行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前后相差1,所以,第二
横行应该是84, 85,86这三个数;竖列个位数字相同,十位数字上下相差1,所
以,第二竖列应该是75,85,9 5这三个数;
因此,整个表应该是:
74 75 76
84 85 86
94 95 96

【当堂检测】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74和47一样大。( )
(2)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3)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4)在百数表中,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同的数有10个。(

二、先找规律,再填数。
(1)42、44、46、48、 、 、 。
(2)90、80、70、 、 、 。


3)55、60、65、 、 、 。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3页 共73页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

【知识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
体上”。(重难点)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素材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印油、印台、沙子等。
【探究学习】
1.说说下列几何体的名称。






2.这些物体上面都是有各种各样的面,请用手摸一摸各个面,请问:“如
何才能得到其中一个 面呢?”

3.四人一组合作:动手操作,把刚刚摸过的面画或印在纸上。


4.学生上台展示成果并汇报过程:说说是怎样得到图形的,是从哪些
物体上得到的。

5.师生共同归纳。
【精要点拨】
【举例】分一分,连一连。







【思路分析】长方形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所以第1,8,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4页 共73页


9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 特征是正正方方,四条边一样长,所以第4,6是正方形;
圆的特征是圆圆的,平平的,所以第3,5是 圆;三角形特征是有三条直直的边,
所以第2,7,10是三角形。
【方法宝典】用描(画、印)方法可以把体上的面留在纸上。
【当堂检测】
一、填空题
(1)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 形。
(2)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 形。
(3)三角形有 条直直的边。
二、连一连。







三、我来涂一涂,数一数。(给正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第一个图中: 第二个图中:
长方形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形有( )个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5页 共73页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第二课时 动手做(一)
【知识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
图形的特征。(重难点)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素材准备】附页图1和图2、剪刀、彩笔、白纸、胶水。
【知识链接】连一连: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探究学习】
1.折纸活动一:
(1)请小朋友们把附页图1的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2)学生交流各自的折法。
(3)动手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自己折的两部分是不是一样大。
2.折纸活动二:
(1)请小朋友们把附页图2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折成同样的
两部分。
(2)展示、交流和汇报。
①请学生演示三角形的折法,回答问题: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同
样大小的两部分吗?
②请学生演示圆形纸的折法,回答问题:还能从别的地方对折吗?
③请学生演示长方形的折法,回答问题:斜着折有多少种折法?
3.自主尝试:用剪出的图形 照下列样子拼一拼,并说说这些图形是由
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拼成的图形像什么?
4.合作学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
5.师生共同归纳。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6页 共73页


【精要点拨】
【举例】左边这棵“小树”是由什么图形拼成?


【思路分析】由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拼成。
【当堂检测】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
(2)从一个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一定是一个三角形。( )
二、说说由什么平面图形拼成?




三、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你有几种方法?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7页 共73页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第三课时 动手做(二)

【知识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重难点)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
【素材准备】七巧板
【探究学习】
1.认识七巧板。
(1)认一认:简单介绍七巧板的由来。
(2)分一分: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进行分类。
①学过的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
②认识新图形:平行四边形。
③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三角形最多,有 块,正方形 、平行四边
形最少,各有 块。
(3)比一比:剪下七巧板各图形,比一比,能发现在三角形中1号和
三角形一样大,4号和 三角形一样大,还有 是中等大小的
三角形。
2.自主尝试:用七巧板拼出正方形、三角形。






3.展示交流:分享作品,体会拼法的多样性。
4.师生共同归纳。
【精要点拨】
【举例】用七巧板拼成右图。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8页 共73页


【思路分析】平行四边形 是有4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长度相等,不像正方形和
长方形那样四四方方,所以,此图是由七巧板中4 号和6号2个相等的三角形和
3号平行四边形拼成。
【方法宝典】看似简单的七巧板,可以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当堂检测】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二、做一做。
9+9= 13-6= 11-4= 18-7=
12-9= 14-5= 15-9= 17-8=
三、用七巧板拼成下列图形。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39页 共73页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第四课时 动手做(三)
【知识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和圆。(重难点)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知识链接】七巧板是由( )种图形组成,其中有( )个□,有
( )个△,有( )个平行四边行。
【探究学习】
1.作品欣赏,说说每幅作品都用了什么图形。


















风车:看看由哪种图形组成,用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兔子: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金鱼: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万花筒: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0页 共73页


2.自主尝试:这几个图 形在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呢,你能从下面这些
图中找出它们吗?找到和左上角形状相同的图形,涂一涂。









3.小组合作:做个小小设计师,请你与同伴合作设计一个图案,说说
用到了哪些图形。
要求:用学过的图形和同伴合作拼出一个图案,贴在白纸上,起
一个名字。





4.学生作品展示、汇报与交流。
5.请学生用自己设计到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
【精要点拨】
【举例】这幅图

【思路分析】由2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和6个大小不同的圆组成。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1页 共73页
用了什么图形拼成?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 小兔请客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加减法的意义。(重难点)
2.探索并掌握整十加减整十的计算,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
称。
【知识链接】口算:2+3= ;4+5= ;5-3= ;9-7= 。
【探究学习】
1.观察“小兔请客”这幅画(图1),回答问题:每盘有 个果子
共有 个盘子。你能根据这画,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图1 图2

2.探索整十加整十的计算方法。
(1)自主尝试:一共有多少果子?怎样列式?又如何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3)
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3.探索整十减整十的计算方法。(请观察图2)
(1)自主尝试:还剩下多少果子?怎样列式和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2页 共73页


4.小组讨论:整十的加法与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5.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的认识:阅读课本49页的[认一认]。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40+20=( )

【思路分析】方法一:从40开始 ,十个十个地往后数2个数,50,60,所以
40+20=60;方法二:4个十加2个十得6个十, 所以40+20=60;方法三:以十
为单位,4+2=6,所以40+20=60。
【方法宝典】在以“十”为计数单位,把整十数的加减法转化为以10
以内数的加(减)法,即计算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需把十位上的数
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当堂检测】
一、计算
60+20= 10+80= 50+30= 20+10+40=
80-20= 60-40= 70-50= 80-10-50=
二、连一连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3页 共73页

50
80
90
70-50
60-10
80-30
20+60
30+60 50+30
90-30
80-40
10+80
70-20

70-20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二课时 采松果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
【知识链接】口算:20+3= ;40+5= ;7-3= ;
【探究学习】
1.观察“采松果”这幅画,你能根据这画,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尝试:鼠松妈妈与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果子?怎样列
式?又如何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3)
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3.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尝试:鼠松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果子?怎样列式
和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4.小组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与减一位数有什么相同之处。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4页 共73页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42+5=( );27-4=( ).

< br>【思路分析】把42拆成40和2,让2和5先加得7,然后再把40加上去,得
47,所以42 +5=47;同理,把27拆成20和7,让7和4相减得3,然后再把
20加上,得23,所以27- 4=23.
【当堂检测】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43+2=63( ); 58-3=28( )
二、计算。
63+2= 18+1= 55+3= 23+2+3=
87-6= 66-4= 87-5= 98-4-3=
三、在 里填上“>”、“<”或“=”。

10+3 14 15-3 10 20 10+10
18-8 14 7+2 6 13 12+1

四、琳琳今年5岁,她爸爸今年38岁月,2年后爸爸比琳琳大多少岁?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5页 共73页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三课时 青蛙吃虫子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的计算方法。(重难点)
【知识链接】口算:20+3= ;40+20= ;50-30= 。
【探究学习】
1.观察“青蛙吃虫子”这幅画,你能根据这画,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尝试: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怎样列式?又如何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3)
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3.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尝试: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怎样列式和
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3)
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6页 共73页


4.[算一算,说一说]
(1)计算:46+20= 81-10=
46+2= 81-1=
(2)说说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总结。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54+20=( );87-50=( ).


【思路分析】把54拆成50和4,用50加20得70,再加上4得74 ,所以
54+20=74;把87拆成80和7,用80减去50得30,再加上7得37,所以
87-50=37.

【方法宝典】两数相加减,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
上的数要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当堂检测】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43-10=42( ); 67+20=69( ).
二、计算
77+10= 23+20= 67+20= 57+30=
68-20= 23-20= 47-10= 89-50=
三、妈妈今年37岁,芳芳今年10岁。20年后,妈妈比芳芳大几岁?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7页 共73页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四课时 拔萝卜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认识竖式,
学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运算。(重难点)
【知识链接】口算:6+3= ;30+50= ;36+3= .
【探究学习】
1.观察“拔萝卜”这幅画,你能根据这画,提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吗?








2.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尝试: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怎样列式?又如何计算?




提示:我们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加法运算?能不能把这两个两位数中的
一个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3.认识竖式。阅读课本55页的[认一认,算一算]
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两个数写成两行 ,相同的数位要对齐,计算
时,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结果写在下面,十位上的数与十
位上的数相加,结果写在下面。
【精要点拨】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8页 共73页


【举例】算一算:64+25=( )
【思路 分析】方法一:64拆成60和4,25拆成20和5,则60+20=80,4+5=9,
最后80+ 9=59,所以64+25=89;方法二:把25拆成20和5,先64+20=84,
再84+5= 89,所以64+25=89;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6 4
+ 2 5 所以64+25=89。
8 9
【当堂检测】
一、下面是小青计算20+47=67的竖式写法,判断是否正确?( )
2
+ 4 7
6 7



二、用竖式计算。
21+35= 54+23= 62+34= 71+21=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49页 共73页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五课时 收玉米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
式进行减法运算。(重难点)
【知识链接】计算:63+32= ;35+51= ;36+32= .
【探究学习】
1.观察“收玉米”这幅画,你能根据这画,提一个减法的数学问题吗?









2.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尝试: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怎样列式?又如何计
算?




提示:我们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运算?能不能把数拆成整十数和一
位数?
(2)学生汇报交流。
(3)
能用竖式计算这减法吗?同学们尝试一下。

(4)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0页 共73页


3.完成课本57页的[说一说,错在哪里?]
注意竖式的书写格 式:两个数写成两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计算
时,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结果写在下面,十位 上的数与十
位上的数相减,结果写在下面。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86-25=( )


【思路分析】方法一: 86拆成80和6,25拆成20和5,则80-20=60,6-5=1,
最后60+1=61,所以 86-25=61;方法二:把25拆成20和5,先86-20=66,
再66-5=61,所以86 -25=61;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8 6
- 2 5 所以86-25=61。
6 1
【当堂检测】
一、说一说,75-45=30的竖式计算格式错在哪里?

7 5
- 4 5
3

二、用竖式计算。
67-54= 58-26= 62-31= 76-53=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1页 共73页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六课时 回收废品
【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 问题,经历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重难点)
【知识链接】计算:54+32= ;86-54= .
【探究学习】
1.观察“回收废品”这幅画,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与同伴交流信息,
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一: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1)说一说,小红收集的瓶子数与什么有关?小红收集的比小林收
集的多3个是什么意思?
(2)自主尝试:怎样列式?又如何计算?



(3)学生汇报交流。
(4)师生共同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二: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1)说一说,小青收集的瓶子数与什么有关?小青收集的比小林收
集的少4个是什么意思?
(2)自主尝试:怎样列式?又如何计算?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2页 共73页




(3)学生汇报交流。
(4)师生共同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精要点拨】
【举例】一年级(1)班有 46人,(2)班比(1)班多2人,(3)班比(1)班少
5人,问(2)和(3)各有多少同学?


【思路分析】(2)班比(1)班多2人,说明(2)班人数多,用加法:46+ 2=48;
(3)班比(1)班少5人,说明(3)班人少,用减法:46-5=1.
【方法宝典】解决这类“比谁多”“比谁少”的问题,要先找谁为基准
量和比较量,再正确解答。

【当堂检测】
解决问题。
1.今年小明8岁,爷爷66岁,爷爷比小明大多少岁?



2.图书角原来有图书48本书,借出45本,还剩多少本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3页 共73页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 分扣子
【知识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重难点)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
生把握图形特征,抽 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
【探究学习】
1.确定分类标准:观察下图扣子的形状和扣眼个 数,在分扣子时,可
以按照扣子的形状和扣眼个数来分类整理。






2.自主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请选择一种标准来分一分上面的扣子。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分的,结果是怎样的?与下面分的结果相同
吗?





4.小组讨论:按形状分的还能按扣眼数继续分吗?按扣眼数分的也能
再按形状分吗?试一试!
5.分享成果:你是怎样分的?结果一样吗?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4页 共73页




6.挑战自我:同学们分成6组,每组按下列一个顺序分扣子。







(1)从“形状”开始分,可以按:
形状——→ ——→
形状——→ ——→
(2)从“扣眼个数”开始分,可以按:
扣眼个数——→ ——→
扣眼个数——→ ——→
(3)从“颜色”开始分,可以按:
颜色——→ ——→
颜色——→ ——→
7.小组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结果,结果一样吗?
8.师生共同小结:可以按不同标准分扣 子(如形状或扣眼个数或颜色等
来分),若按几个指标来进行分类分扣子,虽然几个指标顺序不同,但最后结果是一样的。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5页 共73页




数学好玩
第二课时 填数游戏

【知识目标】
1.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重难点)
2.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真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
习兴趣。
【探究学习】
1.合作游戏:根据游戏规则填写下面表格。
游戏规则:
①每个空格只能填写1,2,3中的一个。
②第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学不能重复。
(1)理解游戏规则:请一个同学试着读一读规则,其他同学说说填
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2)自主尝试: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尝试填数活动。
(3)小组汇报交流;说一说从哪格开始先填数,为什么?
(4)小结:从只有一个空格的横行或竖行开始填数。
2.挑战自我一:填数游戏,根据游戏规则填写下面表格。
游戏规则:
①每个空格只能填写1,2,3,4,5中的一个。
②第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学不能重复。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6页 共73页


3.挑战自我二:数字迷宫。
规则:按照51到100的顺序走走看,遇到要填一个数才
能通过。















4.挑战自我三:九宫图。
九宫图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一种数 学益智游戏,其要求是把1至9
这9个数字填到下面的方格中,使其纵横及对角线上3数之和都是15。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7页 共73页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一课时 图书馆(一)
【知识目标】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重难点)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
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
【知识链接】计算:30+15= ;57+ =60.
【探究学习】
1.观察下图,能得到什么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解决问题一:
(1)自主尝试:怎样列式?摆一摆,算一算。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试试看。
(4)讨论:为 什么要个位数先相加?“满十了”怎么办?怎样记不
会忘了“进1”?十位变成几了?

3.解决问题二: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8页 共73页



【精要点拨】
【举例】计算:58+6=( )

【思路分析】方法一:58拆成50和8,先8+6=14,再50+14=64,所以58+6=64 ;
方法二:6拆成4和2,先3+58=60,再60+4=64;方法三:竖式计算,先从
个 位数加起,8+6满10,要进1即5 8
+
1
6

6 4
【当堂检测】
一、说一说,错在哪里?
计算:59+3=52
5 9
+ 3
5 2


二、用竖式算一算。
57+7= 52+9= 36+6= 8+24=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59页 共73页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二课时 图书馆(二)

【知识目标】
1.熟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重点)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
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
【知识链接】计算:38+5= ;57+6= .
【探究学习】
1.观察下图,能得到什么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解决问题一:第二层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1)自主尝试:怎样列式?并算一算。




(2)全班交流结果。
3.解决问题二:第三层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0页 共73页



4.全班交流总结:如何解决此类比较背景下的数学问题。



【精要点拨】
【举例】一个篮球38元,一个排球比一个篮球贵7元,问一个排球是多少元?

【思路分析】一个排球比篮球贵7元,求一个排球的价格,用加法计算,计算时
可以 画图,也根据数的顺序,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要注意“满十进一”,38+7=45
元,所以一个排球是 45元。
【当堂检测】
一、用竖式算一算。
66+7= 75+6= 86+6= 18+25=





二、解决问题。

书包
34元
水彩笔
26元
文具盒
8元
(1)小明要买书包和文具盒两种文具,要带多少钱?
□○□


(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


(元)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1页 共73页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三课时 摘苹果(一)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知识链接】计算:20+17= ;68+6= .
【探究学习】
1.观察下图,能得到什么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装60个


2.解决问题一: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1)自主尝试:请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进行估算。
(2)全班汇报交流。
(3) 师生共同总结估算方法:一是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二是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注意要选择 适当的估算单位和数
要往大了估。
3.解决问题二:一共摘了多少苹果?
(1)自主尝试:请列式并计算他们一共摘了多少苹果。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2页 共73页




(2)全班交流算法。
(3)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48+25=( )

【思路分析】方法一:48拆成40和 8,25拆成20和5,则40+20=60,8+5=13,
再把60+13=73,所以48+25 =73;方法二:25拆成23和2,则48+2=50,
再50+23=73;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
十要向十位进一。
4 8
+ 2
1
5
7 3

【方法宝典】估算的价值是不用精确计算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当堂检测】
用竖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3页 共73页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四课时 摘苹果(二)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熟练掌握和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
算方法。(重点)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难点)

【探究学习】
1.解决问题一:







(1)自主尝试:估一估,哪两袋珠子合起来够穿一条项链?
(2)全班汇报交流。
(3)师生共同总结:选择以什么为估算单位?数可以往小估吗?
2.解决问题二:


2 8 5 5 6
+ 4 3 + 4 3 + 2 4

6 1 9 3 7 0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4页 共73页


(1)自主尝试:做个森林医生,上面三棵树的算式正确吗?如何改正?
(2)全班汇报交流。
(3)师生共同总结竖式计算:什么位数要对齐?从什么位先加?个位
满十怎么办?十位再相加时别忘记什么?

【当堂检测】
一、用竖式计算。
28+26= 33+47=





17+48= 45+55=





二、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合坐一辆车最合适?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5页 共73页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五课时 阅览室(一)
【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重难点)
2.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问题。
【知识链接】计算:16-8= ;20+6= .

【探究学习】
1.观察下图和表,从横着看和竖着看来分析统计表,能得到什么信息?
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解决问题: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1)自主尝试:怎样列式?试着用拆数法算一算。




(2)全班汇报交流。
(3)师生共同总结算法:拆数法。
(4)同学们,竖式加法中,我们要求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先算,
你也能竖式计算这减法吗?试试看。
(5)全班汇报交流:个位“0减7不够”怎么办?向十位“借1”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6页 共73页


到个位就“当几”来用?为了不容易忘记被借走的“1”,应该
如何处理?
(6)师生共同总结:用竖式计算减法的方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40-6=( )



【思路分析】方法 一:40拆成10和30,先10-6=4,再把30+4=34,所以
40-6=34;方法二:用竖 式计算,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相减,从个位
算起,个位数0不够减6,则向十位借1到个位当 10,则10-6=4,十位4借走
了1,剩下3,所以40-6=34。
4 0
-

6
3 4
【方法宝典】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十。
【当堂检测】
一、用竖式计算。
20-7= 70-8=



二、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60-5= 100-1=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7页 共73页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六课时 阅览室(二)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重难点)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链接】计算:50-8= ;20-6= .
【探究学习】
1.观察下图和表,解决问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自主尝试:怎样列式?试着用拆数法和竖式算一算。


(2)全班汇报交流:个位“5减8不够”怎么办?向十位“借1”到
个位就“当几”来用?这 时个位值应该是多少了?为了不容易忘
记被借走的“1”,应该如何处理?
(3)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2.观察下图,解决问题:






(1)自主尝试:怎样列式?试着用拆数法和竖式算一算。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8页 共73页




(2)全班汇报交流和总结。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56-9=( )
【思路分析】方法一:56拆成10和46,先10-9=1,再把46+1=47,所以
56-9=47;方法二:用竖式计算,个位数6不够减9,则向十位借1到个位当10,
这时个位数应 该是10+6=16,先16-9=7,十位5借走了1,剩下4,所以56-9=47.
5 6
-

9
4 7
【当堂检测】
一、说一说,下面的计算对吗?如何修改?



二、35-8=( )可以这样算吗?



三、用竖式计算。
36-8= 80-9=




四、母亲节到了,我要折52只纸鹤送给妈妈,已经折了5只,还要折
多少只?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69页 共73页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七课时 跳绳(一)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 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重难点)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链接】计算:66-9= ;82-6= .

【探究学习】
1.读懂下图表中的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解决问题一: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自主尝试:怎样列式?试着用拆数法和竖式算一算。

(下)
< br>(2)全班汇报交流:竖式中4上面退位点说明什么?竖式中为什么
要从个位开始减?你有什么体 会吗?
(3)师生共同总结算法:拆数法和用竖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70页 共73页


3.解决问题二: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自主尝试:怎样列式?试着用拆数法和竖式算一算。

(下)
(2)全班汇报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76-38=( )



【思路分析】方 法一:从76中去掉38,分两次减,先减去30,再减8,所以
76-30=46,46-8=38; 方法二:把38看成40,多减2个,最后要加上,所以
76-40=36,36+2=38;方法三: 把76看成70,70-38=32,32+6=38;方法
四:用竖式计算,个位数6不够减8,则向 十位借1到个位当10,此时个位数值
为10+6=16,则16-8=8,十位7借走了1,剩下6, 6-3=3,所以76-38=38.
7 6
- 3 8
3 8
【当堂检测】
一、用竖式计算。
34-26= 73-56= 70-45=


二、跳绳的比踢球的学生多多少人?





24人
18人
□○□=□( )
答:跳绳的比踢球的学生多 人。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71页 共73页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七课时 跳绳(二)
【知识目标】
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重难点)
【知识链接】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8-15= 91-3= 34-22= 23-5=
56-34= 42-9= 47-27= 72-7=
【探究学习】
1.自主尝试:100-48=?怎样计算?
2.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3.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回答下列问题:


100=99+1

100-40=60
99-48=51
60-8=52
51+1=52



(1)为什么把100写成“99+1”?
(2)“99-48”你能口算吗?
(3)为什么最后要加1?
4.下面是用竖式计算,你看懂了吗?回答下列问题:







(1)0-8不够减,要向十位借,可十位没有?怎样办?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72页 共73页


(2)百位上的“1”借到十位就是多少个十?十位上的“1”借到个
位就是多少个?
(3)用竖式计算,书写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5.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00-36=( )


【思路分析】
方法一:100-30=70,70-6=64;
方法二:100-40=60,60+4=64;
方法三:100=99+1,99-36=63,63+1=64;
方法四:用竖式计算,个 位数0不够减6,则向十位借1,而十位上是0,十
位需要向百位借1,百位借1到十位是10个十,个 位向十位借1,十位还剩9,
个位借来一个10,用10减6得4,十位还剩9个十,用9减3得6,百 位上的1
借走后剩0,所以100-36=64。

1 0 0
- 3 6
6 4

【方法宝典】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可向百位借,此时借
的“1”在十位当十。
【当堂检测】
一、用竖式计算。
100-18= 100-56=



二、用你喜欢的方式计算。
78-49= 100-5=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73页 共73页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74页 共73页

孙悟空新传-读西游记有感1000字


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长跑训练计划


自渎-缘愁似个长


清远盘龙峡-人心太假太虚伪的句子


福建高考分数线2018-百家讲坛秦始皇26


隔离霜防晒霜-雷锋的故事30字


第一次见你-论文致谢语


黄奕紧急迫降-bingbian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