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福建泉州永春五里街中心56单元试卷
李刚简介-不了了之
三年级下册语文福建泉州永春五里街中心56单
元试卷
小学 三年 班 姓名 等级
友情提示:同学们,请认真看清题目要求,细心作答,尽量把字写工
整美观。3%
积累与运用。53%(6+6+8+4+17+12)
(一)我能流利拼读,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词语。
我的邻居王阿姨是个喜欢lǚ yóu(
)、富有zhì huì( )的人,
每天都怀着yú yuè( )的心情做事。她既xīn
qín( )工作,又善于
ɡǔ lì( )他人,受到大家的zū jìnɡ(
)。
参考答案: 旅游 智慧 愉悦 辛勤 鼓励 尊敬
《语文课程标准》在“
识字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
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
少错别字。识字
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
及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
的能力”。因此,本题设计了在具体的
语境中看拼音写词,巩固拼音与写字
的练习。
(二)我能选择合适的字填进括号里组成词。
坚 艰 :( )苦 ( )信 ( )辛
生 升 :( )命
( )旗 上( )
参考答案:艰 坚 艰 生 升 升
本册每个
单元都有“日积月累”栏目,栏目中的练习类型丰富,其中
有一项侧重训练学生防范错别字,因为三年级
是错别字的高峰期。此题出
题意图就在于 防范学生写错别字,培养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的意识。
(三)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奇花( )草 炮火( )天 (
)奋人心 倾( )大雨
完整无( ) 争( )恐后 价值连( ) 乌云(
)布
1、选择以上词语填空。
①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古物,都是( )的国宝。
②下课了,同学们( )地跑出教室。
2、写出两个带有“石”的成语。
参考答案:异 连 振 盆 整 先 城 密
1、①价值连城
②争先恐后
2、投石问路 一石二鸟等带有“石”的成语。
积累自古以来就是学习的好
方法,在几千年历史的私塾教育中,积累
就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如背诵、识字等,直至当今,仍是不可
或缺的。
积累简单易行,有实效,为写好文章打下基础。本题设计了把四字词语补
充完整,并进
行运用。考查孩子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四)我能默写《石灰吟》。
参考答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
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古诗文则是其中之精华。
此题考查的仍是学生的积累,积累我国优秀的
传统文化。
(五)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
1、这学期,我积累了许多有关读书的诗词名句。宋代苏轼曾说:“旧
书不厌百回读,
。”苏联高尔基说过:“书是
。”懂得人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正如宋
代朱熹说的:“
, 。”我的书房贴着座右铭:“书山有
路勤为径,
。”
2、在学习中,我感悟到读书的美好:我沐浴在知识的海洋,时而
,时而 ,我关心童话和小说中人物的 ,时而
,时而 ; 我知道陨石落在地球的 ,像一盏熄灭的
。
参考答案:1、熟读深思子自知 人类进步的阶梯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沉思 幻想 命运 快乐 忧伤 怀抱 灯
1
题,考查孩子古诗词以及名言警句的记忆和情景运用,诵读优秀诗文,
并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2题,唤醒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词
句和精彩片段。
(六)我能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傍晚(bàn)
B、曾经(céng)C、稀有(xī)D、炸弹(zhà)
2、以下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遵敬 B、顽强 C、唯独 D、价值
3、与其它三个不同类的词语是(
)。
A、一颗 B、一块 C、一般 D、一只
4、下列词语中不是表示物品贵重的一项是( )。
A、价值连城 B、不名一文
C、无价之宝 D、稀世珍宝
5、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文房四宝的一项是( )。
A、景泰蓝B、端砚C 、宣纸 D、徽墨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穷尽 B、极为 C、生活贫困,跟“富”相对 D、处境恶劣
①我在树林里挖掘到无穷的宝藏。( )。
②山沟里的孩子要用知识的力量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
7、《小小的书橱中》作者结识的朋友“孙悟空”是出自古典名著( )。
A、《红楼梦》
B、《水浒传》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8、一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
B、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C、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D、他在家做作业。
9、“让人们去追寻缥缈的奇
花异草吧,我却在树林中挖掘到无穷的宝
藏。”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喜爱“缥缈的奇花异草”而“我”却喜欢到“书林”中去寻
找宝藏。
B、有的人喜欢追求一些虚幻的,看似美好的东西,而“我”却愿意在
读书的过程中充实自己
。
C、有的人喜欢不常见的花和草,而我却喜欢很多的书。
D、人们喜欢找奇花异草,我却能在书中挖到宝藏。
10、“传说,山沟里埋藏着一把金钥匙
,谁能找到它,谁就能打开智慧
的宝藏,改变山沟的面貌”中的“金钥匙”指的是( )。
A、财富 B、知识 C、粮食 D 、水源
11、一下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风轻轻地拍打着水面。
B、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C、雨中的桃林,没有尘埃,没有鸣噪,幽静得像是仙境。
D、海棠果摇晃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浅笑。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A 6、A C 7、D 8、
D
9、B 10、B 11、C
1—4题分别设计了字音、字形及其词义的选择,构词的方式,从而形
成达到对拼音、识字、词
语的基础知识的积累。
1、考查学生对读音易错的字的掌握情况。
2、考查学生对易错词的掌握情况,培养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的意识。
3、考查词性:数量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4、考查学生积累的四字词语及其的意思。
5——11题进行运用练习,提高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5、考查学生对文房四宝的了解。
6、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前后文,懂得同一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的不同意思。。
7、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知道并了解有关四大名著的常识。
8、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完整结构的认识及正确的表达。
9、10考查教科书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和积累。
11、考查学生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能正确区分拟人句和比
喻句。
二、阅读与欣赏。19%(12+2+5)
课外阅读:我能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奇怪: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
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
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
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
人杜甫吧?他
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
‘煮书’
。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
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
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
可以从‘煮’
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
品味一番
,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
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一)我能联系语境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得心应手”的意思是( )。
A、心和手同时得到。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C、很高兴的样子。
D、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
(2)文中( )里应选择的关联词语是( )。
A、不仅……还…… B、因为……所以……
C、虽然……但是……
D、不是……而是……
(3)文中画“ ”的句子是人物的(
)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4)我认为的“煮书”是( ),爷爷认为的“煮书”是( )。
A、嚼烂书
B、反复诵读品味
C、熟练背诵 D、把书拿到锅里煮熟
(5)下列哪项不是“煮书”的好处?(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B、利于今后的说话和写文章 。
C、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记住妙词佳句 。
D、便于肠道的消化吸收。
(二)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三)你是如何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D B (5)D
(二)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啊!
(三)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有
多读书,而且要读透,领会文章的内容,
就可以不断地积累好词佳句,不断地增长知识,也只有这样写文
章、说话
才得心应手。
(一)1、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考查学生复句的类型,即关联词的使用。
3、考查学生识别与推论能力。即人物的描写方法。
4、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不同意思的能
力。
5、题考
查认知(能力)维度: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显性)。考查
学生能否在阅读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二)考查孩子检索能力,即从文中找到显性的信息(辨认与识别)。
(三)考查孩子的运用能力。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整合
文本资料解决问题。
三、习作与表达。25%(5+20)
(一)小习作。
你见过或听说过奇妙的石头吗?它有什么特点?把它简要地写下来介
绍给大家。
要练
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
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
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
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
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
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
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
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
如听
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
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
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
发展
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参考答案:雨花石为我国特有的美石,在千百
种奇石中,堪称石
中的佼佼者。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质的花。以其纹
奇、色艳的自然美著称于世。
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发现并进行探索的能力,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培养观察、表达的能力。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
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
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Secord通读,
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
赏读,我借用录好配
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二)笔下生花我快乐。
习作要求:你的书架上,有没有哪一本书在你的印象中特别“珍贵”?
它是怎样来到你的身边的?你和它发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把这个
故事流畅地写下来。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
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
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
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
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
师”连
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
再有年龄的限
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
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
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
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
识。本题写作与阅读
教学(第5个主题单元“读书”)和综合性学习,以及
生活相结合。考查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它的内容
其实包括了语基(字词
句的运用、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基础部分)、阅读理解(理解题意,否则
就会偏题喔)、语文素养的积累等等,既考查了孩子的能力和积累,又考查
孩子的技巧,是一个最复杂
、最综合的考查。
温馨提示:小朋友,试卷做完了,请认真地再检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