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 四时田园杂兴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如何下载mp3歌曲-七月流火的意思
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四时田园杂兴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
上写下来。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
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
文。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看来同学们的课余
时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古代儿童的课余师生活一定会让你
们羡慕的,
想不想看看这些宋朝的孩子是怎么度过同年的?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请同学们
和老师一起
书空课题。强调“宿sù”的读音,“店”的写法。(ppt
出示课
题、出示拼音加强记忆)
二、 讲授新课
1、初读正音。(课件出示古诗词、红色字体强调读音)
①
、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篱(lí)落、径(jìng)、未(wèi)
②
、全班齐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读顺。
2、再读,划节奏。(在PPT中用粗体斜线强调节奏)
古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应该注意节奏,要读出古诗的
韵律美。
③
、学生自己读古诗,找节奏(注意:不能将词语拆开)。
④
学生展示,教师指导后全班带着节奏再来读古诗。
⑤
古诗的节奏不但能读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拍出来,教师
示范,学生试读。
⑥
打节奏、齐读。
3、读古诗、想画面。(PPT出示范图、用箭头强调诗文中描写景
物的词)
①、同学们,古诗不但有韵律美,它蕴含的画面也很美。人们
常说:“古诗是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
诗中描写的景物找出来吗?
②、学生展示,教师相机简笔画、贴图、板书。
前两句的景物:篱落、径、树头、----静态
后两句的景物:儿童、黄蝶、菜花----动态
③、 写法: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PPT出示诗文,由黑色字体转变为红
色字体,强调重点词)
①、深:创设情景理解深远和深坑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中的深是深远的意思。
②、未成阴:出示组图让学生选择符合诗意的图片,并引导学
生明确此诗描写的季节,引出“菜花”。
③、急走:快跑。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走”的意思。
拓展:(想像说话)
当孩
子们在追黄蝶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嘴巴会不会
闲着,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④、诗中还有一个字写出了孩子们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你们
能找出来吗?——“追”与前问照应,将儿
童天真烂漫、不服输
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5、检测:熟读成诵。(ppt出示范图,箭头指示提醒孩子背诵古
诗)
①、看画面,读古诗。
②、看画面,背古诗。
三、总结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五步品诗法”。(PPT逐条展
示总结的背诵方法。)
1、初读正音。
2、再读,找节奏。
3、读古诗、想画面。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5、看画面,背古诗。
同学们,你会用“五步品诗法”来学习古诗了吗?
四、拓展训练:(课件出示古诗)
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江雪》。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作业:(课件出示)
古诗词是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
学们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背诵
更多的诗词。
第二课时
一、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 写诗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纠正“兴”读第四声。文中指:兴致)
3、吟诵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4、了解诗人。范成大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田园诗人,著有《
四时田
园杂兴六十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
二、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先读读
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
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请同学读,纠正字音。(昼、耘、供、傍)铺开练读。
3、写生字。(昼、耘、绩)挑选一个来书写,边写边指导,并且
在课本上练习写一个。
4、再请同学读,要求读准确、读响亮。
三、整体把握
1、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
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
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板书:
注
释理诗句】
(学生自学)
2、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四、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1、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范读。
2、出示课件:书上插图。看
着图,请你静静的听,静静的想。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堂交流。(我听到草丛中有夏虫在
鸣叫。)(我仿佛看到知了就停在那棵巨大的桑树上,不停的在叫。)
(我还听到风吹过茂密的
桑树,树叶哗哗的乱响……)
3、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例如:耘田、绩麻、当家、供耕织、学。
通过模仿“耘田”体会农村男女劳作的辛苦→ “各当家”的快乐。
【板书:快乐】
师:他们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
籽”。那将是一份沉甸甸的喜悦啊!所以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
桑又插田。”范成大看到这对勤劳的儿女。他的心情必然是高兴的、
欣慰的。他禁不住赞叹“村庄儿女各当家。” 【板书:插图显诗意】
→童孙们“学”的快乐。 师:你们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过大人
做事?。。。。。。你们在做这些的
时候心情如何?(很高兴。兴致
勃勃,乐此不疲。)诗中的童孙心情如何?让我们很高兴的读读这句;<
br>兴致勃勃的读;乐此不疲的读。范成大看到之后心情又如何?他看到
的是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肯
定也会禁不住赞叹“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村子里只有一个童孙吗?其他童孙们可能在干
什
么?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作者没有写到的内容写下来。
仿写诗
句:“童孙未解供 ,
也
。”【播放田园音乐】
例:【童孙不懂供蚕桑,也摘嫩叶入盒中。童孙未解供渔猎,也
卷膝盖
握长叉。童孙未解供猎渔,也下河去摸鱼虾。】(也可以自由
表达。)
师总结:太妙了,你们
的想象已经突破图画所给予的限制了。这
种【板书:想像悟诗情】的方法能够把诗读出情,写出意。我想
此时
此刻,我想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
里了吧。来,带着诗人
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配乐)
五、拓展阅读。
1、出示范成大的两首田园诗:
夏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
正风凉。
四进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
蛱蝶飞。
(生读,指名读读。)
2、结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
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
园生活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
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能够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说话中得
到运用,甚至成为像范成大、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好吗?这节课我们
就上到这里
。
第三课时
一、 揭题。
1、 出示插图、筝曲。
2、
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 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题目:清平乐 村居
引入诗,范读。
二、 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 听课文录音,注意几个字音。
2、
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板书:读准
4、
检查:
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 “笼” 、“剥”、“莲蓬”
5、 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 继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
相机交流、理解:
(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
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知识,“村居”的意思。
8、 质疑。
9、
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高兴,他俩
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10、 过渡:
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当然,不但要读
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相机板书)
三、 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 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 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
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觉怎
么样?
4、
齐读课文。
5、 展示画面。理清顺序。练习背诵。
6、
指名试背。
7、
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人物,环境,感受
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 交流文章。
9、
总结: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新宁静
的词吧!
齐读。
四、 作业:
(1)找几首辛弃疾写的其它的词来读读,品味品味。
(2)也可以寻找其他词人写的词,读读背背,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词
朗诵会。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 一径
树头 ——静
儿童 黄蝶 菜花 ——动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儿女 当家
快乐
童孙 学
清平乐 村居
读准
读懂
读好
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
有
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一步步的学习,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诗意,
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
,本着以
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上注重了读的层次:先读正确,
再读出节奏,然后
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感受描
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物,感受大自然
的和谐美。通
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熏陶,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