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师用书

萌到你眼炸
624次浏览
2021年01月09日 02: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手机如何刷钻-总结报告

2021年1月9日发(作者:景晓村)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
篇课文。
有古代 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
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 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学 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
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 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
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 看待事物、解
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
应 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
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 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
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 体
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
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篆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
朗读课
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
课后提出“分角色朗 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
情境引导学生进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 的语气。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寓言二则


画杨桃


小马过河


3

2-3
课时

3
教学要点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
朗读《小马过河》。
3.能 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 的
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
的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5.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
等修饰词语后的好处。
口语 图书借阅
交际



语文
园地


我爱阅读
合计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公约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3-4

1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
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 .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
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
的意思。
4.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5.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老爷爷说的话。
12-14





12 寓言二则
………………… 教材解析 …………………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 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
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 个常用
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揠苗助长”
的现象 也不鲜见。两则寓言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 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
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
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
则寓言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
高里拔,
结果禾苗 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
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
刻画出鲜明 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
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 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田人焦急
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 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
“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生动表现了养羊
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
心情。
…………………教学目标 …………………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
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倡导在 语境中识字。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读时圈出生
字所在的词语,朗读课文时,生字会以词语的形式反复呈现。
字音方面,“两则、钻进、从此”中的生字都是平舌音,“喘”是翘舌音;有
两个整体 认读音节“寓、此”;“牢”的声母是边音“l”“筋”的韵母是前鼻音“in”
这两个字容易读错。“ 钻”在有的方言中读“zān”,“喘”在有的方言中读“chu
ǎi”,要引导学生把音读正确,学好 普通话。
根据本课生字特点,可采用图片、课件、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
生理解,如,“圈”可用图片展示理解,“钻、叼、喘”可用动作演示理解。“街
坊”可以启发学生联系 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字可以用与它意思相近的字来解释。
如“则”是量词,相当于“章、条”,多用于 文章或艺术品,如新闻一则、寓言
二则。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利用熟字识记。
可以与熟字比较,如比一此。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防-- 坊,端--
喘。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钅+占=钻。
(2)结合语境识记。
“寓”可结合词语“寓言”进行学习。“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 学
习,“筋疲力尽”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截”字形复杂,通过读
词语,如“ 一大截、截断、半截”,强化记忆。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本 课“寓、圈、叼、坊、疲”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
“圈”,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 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口字旁表示
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疲”,“ 广”表示身体不舒服,“皮”
提示读音。
2.写字。
本课要求会 写8个字,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
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左右结构的 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把
握各部分的比例。独体字“亡”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半包 围结构的字“疲”
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
有的字笔画较少,宜写宽松点,如“亡、牢 、劝、丢、告”等字。有的字笔
画较多,要注意疏密均衡,各部分写紧凑些,如“筋、疲”等字。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亡 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起笔 在横中线上,稍长;第三笔竖折
的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竖折的竖段长短要恰当,折段不宜过长。
牢 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字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
写长些 ,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上下两部分要写紧凑些。
钻 金字旁第五笔是竖提。右边“占”的第一笔竖略长,横笔较短。
劝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的第二笔变成长点。
丢 第一笔是短撇。下面“去”的第一横 稍短,第二横稍长,撇折要注意
起笔的位置,注意勿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写。
告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筋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
要互相靠拢。
疲 “皮”要写在病字旁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
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 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电的词语加以巩固,如亡羊 补
牢、劝告、筋疲力尽;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亡羊补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 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要指导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朗读指导建议如下:
(1)读好人物对话。
《亡羊补牢》中有一处对话,是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与他之间的对话 。
从提示语和对话的内容看,街坊是用“劝告”的语气说的,朗读时要表现出邻居
对养羊人的关 心。“赶紧”强调事情的紧迫,“修一修、堵上”是告诉养羊人解决
问题的具体办法,因此这几个词语要 加重语气。“吧”是语气词,应读出劝告的
语气。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可用对比的方法。先去掉语气 词“吧”读一读,
再读一读原句,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读。还可以加上不同的提示语引读,如,街坊
(着急、担心、关心地)劝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养羊人用反问的语气拒绝别人的好意,
朗读时,


想象补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亡羊补牢》可这样引导学生读悟:
首先,可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样劝 他的,养羊人又是
怎样回答的?结合关键词“赶紧、修一修、堵上”,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交流讨论,从而明白:如果不赶紧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或者羊自己也会
跑出去。要紧扣养羊 人的反问之话,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养羊人不以为然,不听
劝告,不愿意修养圈。
第 二次丢羊后,抓住养羊人的所想所做体会。一是抓住关键词“后悔”。理
解“后悔”的意思,要引导学生 联系上下文,明白养羊人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
致使羊又被叼走了一只,他感到后悔,在学生感悟到“后 悔”一词的意思后,可
以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后悔的经历,加深理解。二是要读懂< br>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合“现在修还不晚”,明白养
羊人认识到了自己 的错误。结合“赶紧”,体会养羊人行动迅速,引导通过“堵
上、结结实实”,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 好。结合“再也没有丢过”,明白改正
错误后的好结果。最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态度的变 化,为后面理
解成语意思做好铺垫。
《揠苗助长》可以以揠苗为线,通过弄清那个人 为什么揠苗,怎样揠苗,明
白揠苗的结果来逐步引导学生读悟课文,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 、
后悔等心理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
弄清为什么揠苗,可用“巴望”作为切人点,通过换词比较体会(如希望、
盼望), “巴”这里有急切 、迫切的意思,更能描绘出农夫急切的心情。然后通
过问题“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 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
来引导学生抓住“天天、转来转去”“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等词句,体会种 田
人焦急的心情。还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或读后表演,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体会那个人怎样揠苗,应突出“筋疲力尽”,可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将禾苗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 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等句子来理解“筋疲力尽”的
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一棵一棵拔苗时会说 些什么,从而体会种田人
为了帮禾苗生长,很卖力,很认真。第三自然段,体会种田人兴奋、迫不及待的
心情。抓住“一边喘气一边说” “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体会到种田
人在愿望“实 现”后的喜悦心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训练朗读,读出种田人
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进而体会种田 人的可笑。


故事的结尾部分,可紧扣“都枯死了”,引导学生想象当看到禾苗都枯死了,
那个种田人的心情来体会。
(3)联系生活,理解成语。
寓言的题目是成语,需要学生理解。但教师不 宜直接讲解题目意思,要紧扣
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亡羊补 牢”
“揠苗助长”的大致意思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理解“亡、牢、揠、助”等字在词
语中的意思 。“亡、牢”古今意思不同,需要老师讲解。“亡羊补牢”的“亡”是
“丢失”的意思,现在的意思是“ 死亡”。“牢”字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养牲畜的
圈”,现在的“牢”有多种意思,但没有本文中的意思了 。
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让学生理解寓意要求不能过高,只
需点到 为止,不必作过深拓展。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课文内容,
通过巧妙设问,引发思考,让 学生初步感悟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一课可这样设问: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采取补救措 施了吗?
后来出现什么情况?第二次丢羊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他
采用 什么办法改正错误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个养羊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样,理解“揠苗 助长”也可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种田人把禾苗一棵一
棵往高里拔,禾苗高了一大截,结果禾苗都枯死 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还可
通过“请你来帮帮他,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来引导学生 说出“浇
水助长、施肥助长、灭虫助长、除草助长”等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禾苗生长规律
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那个人不顾禾苗生长规律,从而导致禾苗枯死的后果。最后,
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则寓言 ,你想对这个揠苗助长的人说些什么呢?”
在根据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可再引导 学生从故事走向生活,让
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先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说
一说,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思路,结合实际谈,让学生讲
的例子多一些、 广一些。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型事例。这
样,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循序渐 进、水到渠成地领悟到寓言所隐含的道
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硬性提炼“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 ,要避免陷入
生硬说教的误区。
3.课后练习。
第一题,结合课文理解落实,详见“理解运用”。
第二题旨在通过比较句子,感悟动词前加上 修饰成分的作用。可先让学生读


读两组句子,说说每组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再 说说第二句加了这个词
后有什么好处。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赶紧”一词,体现了事情的重要< br>和紧迫。如果不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羊还会被狼叼走。第二组句子的第二句,加
上了“焦急地”以 后,把那个种田人非常急切的心情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第三题可结合课文理解进行,详见“理解运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
型事例,
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
…………………教学资源 …………………
寓言与童话
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 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
事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 和现
象;另外,都具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是,寓言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
重在教训和 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
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 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
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的 意境和语言,能给人
以美的享受。


13 画杨桃
…………………教材解析 …………………
《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 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
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
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当
我们看见别人把 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
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 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 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
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
画成五角星,非常好 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
真。如:“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
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 “好——笑!”


“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一是老师和同学们的
对比。看到“我”画的杨桃, 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却注意观察,从“我”
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二是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 开始看到“我”的画,同学
们嘲笑“我”,后来明白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对比非常鲜明。三是老师神 情
的前后对比。老师的情感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 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
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 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
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 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
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 的探究兴
趣。
…………………教学目标 …………………
1.认识“靠、而”等l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
个字,会写“图画、老师” 等l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
己受到
了什么启示。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 认的13个生字中,“审、视、晌’’声母都是“sh”,可归类认读,
并在连词练读中读准确。“诲” 字强调是四声,不能误读为三声。多音字“倒”,
先指导在“倒
不如”中读dào,再联系生 活适当拓展词语:倒水、倒立、倒车;摔倒、不倒翁。
可结合词语,适当讲解不同读音的含义,比如:一 般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
意思转折时,读“dào”;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时,读dǎo。
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
固。


(1)与熟字比较识记。
晌--响 诲--悔 抢 --枪 悦--说 审--婶
如“晌”,可联系词语“半晌”,引导学生明白“晌” 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
字旁,这样与“响”区别字形。
(2)同偏旁归类识记。
“哈哈”“嘻嘻”都形容笑声,都是口字旁。
(3)扩词识记。
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不仅能巩固识字,而且能丰富词语积累。
靠:靠近 可靠 依靠 肃:肃静 严肃
视:电视 注视 视力 而:而且 反而
(4)联系生活识记。
“班、页”可结合学校的班级指示牌和课本的页码进行识记。
2.写字。
本课要写的9个生字中,“课、摆、哈、抢、嘻”这5个字是左右结构,而
且都是左窄右宽,注意提醒“ 哈、嘻”中口字旁写得小且靠上,“摆”右上部“罒”,
中间是两竖。“图”是全包围结构,“座”是半 包围结构,这两个字都要注意指导
笔顺。“交”是上下结构,上面略窄,下面略宽。“页”是独体字,要 写在田字格
的中间。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图 第二笔是横折。按先里头再封口的笔顺书写,最后一笔是横。里面的
“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课 右边“果”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木”,“木”字的撇要穿插到言字旁
的下面。
摆 右上部“罒”低于左边提手旁,写得较扁。右下部“去”的第二横宽
于“罒”。
座 广字旁的撇写得稍长,以护住里面的“坐”。“坐”字上面两个“人”
的捺笔都变成了点,最后写“土” 。
交 上部“六”稍小,处上半格;下部撇、捺要舒展。
哈 右边“合”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部分。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
插到口字旁下面。
页 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


一笔是点,不要写成 捺。
抢 右边“仓”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部分。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
钩。
嘻 左小右大。 右边“喜”各部分要写得紧凑:最上部是“士”,中间的“口”
写得小且扁,第七笔是点,第八笔是撇, 第九笔横要长,起笔在口字旁下面,最
下部的“口”写得扁,比上面向“口”大。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图画、
座位、哈哈 大笑;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课桌、摆手、笑嘻嘻,让学
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 展现出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
本课人物对话较多,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学时,要充分运 用多种
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发展学生语感。
“我”的画交出去的时候,几个 同学“哈哈大笑”,嘲笑“我”。“杨桃是这
个样子的吗?”这句话,要带着反问、指责的语气朗读。“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这个句子,要用嘲笑的口吻朗读。朗读这两句话语调应稍高些。接下来师生对话 ,
要特别注意指导读好学生说的话。“不像!” “像五角星!”这两句,要读得果断、
有力。 “好——笑!”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表现同学故意拖长语音,嘲笑
“我”。在同学们轮流到“我 ”的座位上观察了讲桌上的杨桃后,课文又有几句
对话描写。“不……像”“像……五……五角星”这两 句,朗读时语调稍低,要注
意指导学生读出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表现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反 映
出他们认识的变化,与之前的嘲笑形成强烈的反差。朗读老师说的话,问句要提
醒学生用询问 的语气朗读,体现出老师循循善诱的特点。最后老师教育同学们说
的一番话,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 指导他们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
出这位老师耐心的态度和谈心式的教育方法。
2.理解运用。
(1)课文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
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的对比中,步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首先,指导学生 读懂“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
又是怎样画的。先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然后 把写“我”看到的杨桃样子的句子画


出来。接着再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原因。最后让 学生在课文中把写“我”怎
样看的、怎样画的词语圈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在这 里
的意思,体会“我”的一丝至苟。
引导体会老师和学生态度的不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读懂同
学们看
到 “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让学生画出描写同学们神态、动作的词语和
同学们说的话,并演示理解 “哈哈大笑”,分角色朗读同学们说的话,,体会同学
们的态度是嘲笑的、否定的。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的呢?”
可用此问 题引导学生深入读懂第五至第十七自然段,引导体会到老师与同学是截
然不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可 通过让学生画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指导学
生体会“审视”一词的意思。再引导说说老师为什么要来到 “我”的座位上看讲
桌上的杨桃,明白老师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同时,通过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同学们“看画”和“看
杨桃”后回答老师 问题时说的话。
引导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当老师让同学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 br>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可抓住同学们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
好笑,现在是说话 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另外,还可让学
生联系上下文想想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 的原因。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准备杨桃或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从正面、
侧面观
察,亲身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难点。
这段话
讲了两 点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
生说说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可先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师可从下列角度进行引导: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二是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一致,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别人想的、说的、做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然后可以把
本文说明的道理延伸 到日常生活中,老师可相机提问:“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


吗?”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话中 的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做任何事情。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度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 “画杨桃”的事情或者是
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说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不一样的事例。如果学生有
困难,教师可提供事例,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师从“画杨桃”中引出的道理。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应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导学
生读好人物对话。
第二题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穿插练习。先让学生勾画词句,读中
感悟,再组织语言表 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须作指导。
第三题可结合识字环节进行。

…………………教学设计举例…………………
对比阅读,领悟“教诲”
教学内容:
课文第五至十七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分角色读好对话。
2.了解同学们心情和态度的前后变化。
3.说说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体会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刚看到“ 我”画的杨桃时,老师
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
回到讲桌前 ,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圈画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理解 “审视”的意思,
说说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
3. 分角色朗读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描写对话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老师耐心
询问,同学们肯定、嘲笑的语气。
4.把描写老师神情变化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严肃”的意思,说说老师的


神情 为什么变得严肃。
【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低年段应该从感悟方法开始。本文适合对
比阅读。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说的、做的,甚至神态、表情、心情进行对比阅读,
能较好地帮助 学生理解词句,领悟道理。】
二、理解老师让发笑的同学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的意图
1.自由朗读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这么做有什么好
处。
2.分角色朗读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中描写对话的句子,着重指导学生读出
同学们说话 时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表现出他们难为情的心情。
3.对比朗读描写同学们看“我” 的画,和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肘说韵
话,体会同学们的看法和心情有什么变化。
看画时 看杨桃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
桃吗?”
“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4.说说同学们这时心情怎样的,他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对比朗读。体会同学前后心情和认识的 变化,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们想的不
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
三、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1.自由朗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描写老师神态变化的词语。指导 理解“和
颜悦色”。说说老师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
2.出示老师说的话:“大家发现了吗?……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3.说说老师要求“我们”怎样画画,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
要求“我们”怎样做。
4.引导:你同意老师说的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5.引语: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
应该怎么办?
6.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1)引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于“画杨桃 ”这样的事,请同学们把自己知
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教师相机提供相关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14 小马过河
………………… 教材解析 …………………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
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 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
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膛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 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
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 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
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 ,且能引发儿童思考。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 性格
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
化。由于对 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
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 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老
牛和松鼠说话也富有个性特点。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 ,说话语气十分肯
定。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
叫。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
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 事情节发展,揭示事理。
课文配有3幅插图。前两幅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松鼠对话 的情景,
不仅照应课文情节,还可以提示说话的语气:老牛是那样的和蔼,而松鼠拦住小
马的动 作细腻地表现了他紧张的心理。第三幅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
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这些 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
气,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 教学目标 …………………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 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
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ll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可 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构字规
律自主识字,也可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还要鼓励学生灵 活
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
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读音指导。“挡、浅”读第三声,不易读 准,要结合词语,
“挡”可组词“阻挡、挡住”,“浅”可组词“深浅、浅绿色”,反复认读。“试”< br>的声母是翘舌音“sh”,可以跟“四”比较辨析,也可以通过组词,如“考试、
试验”进一步巩 固读音。“棚”的读音跟声旁“朋”完全一样,可利用“朋”来
认读“棚”,注意韵母是“enɡ”,不 能误读为“onɡ”。
多音字“坊”,在“磨坊”中读第二声“fánɡ”,在“乐坊、作坊”中,也读
“fánɡ”。在“ 街坊”中读第一声“fānɡ”。要结合具体词语进行辨析,读准字音。
应结合汉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 记字形、了解字义。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 、刻、蹄”等字,可结合图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
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棚”,木字 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
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 石字底;
“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2)编口诀识记。
“驮”可编口诀“大马驮东西”。“突”上部分表示洞穴,下面表示狗,可编
口诀:“狗从洞穴中突然钻 出”。
(3)熟字对比识记。
如,浅--钱、刻--该、伯--拍、挡 --当。
(4)同偏旁归类识记。
语气词“哩、唉”,都是口字旁,可相机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气词或者表示声
音的词。
(5)扩词连句复现,整体识记。
刻:刻苦、片刻、立刻 试:考试、尝试、试一试


既: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勇敢地试一试。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愿、意、该、刻、突”等字的点画较多,要注意点
画的不同方 向,还要注意不要漏写。“愿、麦、突”等字,有撇捺的笔画,要注
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和轻重,撇捺写 舒展些。注意辨析“该、刻”两字的异同,
再指导正确书写。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愿 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
心字底。下面“心”不宜写大。
意 上中下三部分大小差不多,要写得紧凑。第四笔是小撇。第五笔横写
长点儿,盖住下面部分。
麦 上部“ ”,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下面
不要超出第四笔横。下 部撇挨着第四笔横起笔,撇捺要
该 左右两部分起笔位置比较一致。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撇穿插到
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
伯 注意左右两部分撇画写法的区别。右边的“白”写得稍窄,竖笔压在
竖中线上。
刻 左宽右窄。最后一笔竖钩最上端比左边高,最下端比左边低。
突 上小下大。穴字头后 两笔的撇、点,笔画宜小。下面是“犬”,注意
不能少写最后一笔点。撇捺要写舒展。
掉 第五笔横宜短。最后一笔悬针竖,起笔重,收笔轻。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 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愿意、
麦子、立刻、突然;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 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对话较 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
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 气。老马说话亲切,老牛说话沉着,松鼠说
话急切。小马说话时的心情变化比较复杂,开始是高兴,接着 是犯难,然后是犹
豫,后来是难为情,最后是毫不犹豫。说话的语气符合人物特点。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指导:
(1)根据提示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句子中的提示语能帮助体会人物心情,朗读指导时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好对
话。如,
“(松鼠) 拦住他大叫”,读这句话,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要读出十分着急、
担心的语气,可联系课文插图帮助 体会。接下来松鼠“认真”地说,通过“认真’’
这个提示语,想象松鼠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小马吃 惊地问”,可让学生想想小
马吃惊的样子,做出吃惊的表情,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出小马内心的疑惑。 还
有“小马难为情地说”“小马低下头”“没……没想过”,以上相关内容的朗读,
声音要稍低 ,要注意省略号的停顿,把难为情、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小马没把
事做好,妈妈没有训斥他,而是对小 马说了一番话,启发他、帮助他。老马说话
温和亲切,朗读时声音不能高,速度不能快,体现妈妈对孩子 的关心、鼓励。
(2)根据对话内容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如,“你已经长大了, 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一句,老马说话,是商量、询问
的语气。“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老牛 说这句话时很肯定很干脆。“深
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松鼠说这句话 时也很肯
定。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人物说话的意思,想想应该怎么读,从而读出恰当的语
气。
【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蹚”是“趟”的异体字。在《通用规范
汉字表》中,不再将 “蹚”作为异体字,而作为规范字。】
(3)读好问句。
文中有十多个问句,多是 疑问句,也有反问旬。“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
事”,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表现小马很愿意帮忙做事 。“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
条河,我能蹚过去吗?”朗读时,既要体现礼貌,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第 七自
然段,妈妈说的话有3处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且都带有语气词.显得亲切温和,
要指导读 好。
朗读指导后,可再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
得更流畅。
2.理解运用。
(1)熟悉文本,整体把握。
在学生初 读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朗读的过
程中,熟悉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梳理课 文内容,粗浅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作如
下指导: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样解 决的?最后结果怎


么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思考这些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了解故事
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有了大致把握。
2、读悟结合,理解内容。
课文对话很多,生动有趣,对话内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 对话中大
量的提示语,能够鲜明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心理。教学中,要紧扣这些重点语句,
引导学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将朗读和理解
课文有机结合,要借助朗读加强 体会、感悟。
学习前两个自然段,可以通过设问:“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小马说话时的提示语“连蹦带跳”,以及他说的话
“怎么不能”“很愿 意”来体会小马乐意帮妈妈做事,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的
心理。
了解小马第一次过 河的经过,可紧扣“为难、难为情”展开教学。小马的为
难主要体现在他的心理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关注小马的内心所想。一是面
对拦路小河的不知所措,这里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难”一词。 “一条
小河挡住了去路” “河水哗哗地流着”、妈妈不在身边、“离家已经很远了”,这
些情 况使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自己
什么情况下也感到为难。二是 要抓住小马与老牛、松鼠的对话,了解小马的为难。
在认真读好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小 马为难什么?可结合老牛、
松鼠的话,抓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理解。三是要不要回去问妈妈的犹豫, 可
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小马为什么“叹了口气”来体会,然后再读出小马心里所想的
内容,就明白 了“为难”的意思。
理解小马的“难为情”,应引导学生回顾前文来理解,小马开始是多么兴 致
勃勃地要帮妈妈做事,可是现在却返回了家,没有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他多
么不好意思啊 。再联系下文,在妈妈的反问下,小马低下了头,话中的省略号表
示小马说话断断续续,这些都是难为情 的表现。理解了小马的内心活动,再朗读
这一段话,就能理解“难为情”的含义了。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 生活经验,说说
生活中有没有让他们觉得为难或者难为情的事情。
老马亲切地对小马 说的话是第七自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妈妈的话包含两
个意思:一是对别人说的话,要动脑筋思考,不 能人云亦云。二是当拿不定主意
时,要去试一试。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帮助学生进行理解:①反复读 ,读出
亲切的语气;②说说马妈妈告诉小马应该怎样做;③评评马妈妈说的对不对。从

< br>而懂得应该怎样做,为后面学生发表看法做铺垫。
第八自然段,写小马小心地 蹚过了河,最后过河时得出的结论:“原来河水
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学 时可以让学生回顾课文
内容,理解小马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老牛、小马、松鼠自身的特< br>点来推想,还可以运用简笔画、图片、动画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小马得出
的结论是正确的。
(3)依托故事,说说看法。
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说说简单的看法是本 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围绕小马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对小马的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可
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交流,如:你怎样看待小马先请教老牛的做法?你怎样看待
小马回家问 妈妈这样的做法?小马的做法有错吗?如果他什么都不问就蹬到河里
去合适吗?他应该怎样动脑筋思考过 河这件事情?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中
的说法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4)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朗读之后,引导学生讲故事。指导 讲故事时,
可先分部分讲,再完整地讲,降低难度。先根据每组的3个词语提示,讲清楚那
部分 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愿意”一词回顾第一部分的内容:
小马愿意帮老马做事吗?他是 怎么说的?妈妈要他做什么?这几个问题把“愿意、
麦子、磨坊”三个词都包含进去了,学生把问题连起 来讲一讲,就可以讲清楚。
在分部分讲述的基础上,再讲完整的故事。练习时,学生先分组自主练习,再 展
示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可结合理解课 文落实。在分角色朗读前,充分练读所有对话。教师指
导朗读后,分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让每一个学生 参与其中。强调读出恰当的语
气,但要注意避免矫揉造作。教学中要把朗读和感悟内容、理解词句有机结 合起
来。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朗读之后完成。 练习题提供了4组词
语;每组3个词,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排列,提示了故事的一个部分。这样编排,给学生讲故事提供了支撑,减缓了坡度,同时又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促
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要注意提醒学生:故事要完整,不要遗漏主要内容,否则别
人听不懂。讲故事不是背诵课文,可用自己的 话来说。


第三题列举的每一种说法,教师要提醒学生先思考,然后发表看法, 再说说
理由。第一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老牛高大,河水刚没小腿,很容易蹚过
河。对于 老牛来说,河水当然很浅。而松鼠矮小,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淹死在
河里。对于松鼠来说,河水当然很 深。所以说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的话,不是撒
谎。第二种说法正确。不清楚的事应该向别人请教。第三种 说法正确。因为别人
的经验有时只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小马只有自己尝试后才能知道。第四种说法错误。别人说的话是
对还是错,要动脑筋 想一想。很多时候别人说的话是对的,不能一概认为别人说
的都不可信,也不必什么事都得亲自尝试。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 教材解析 …………………
这是本册第三次口语交际,话题聚焦“图书借阅公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
达成共识,形成大家共同遵守 的图书借阅公约。对于参与讨论的具体要求是主动
发表管理班级图书角的想法,学会在讨论时等待别人说 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材以举例的方式呈现了班级图书角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怎样借阅图书 ,怎
样爱护图书,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书……这些问题是管理好图书角的关键,可
引发学生的 思考和
讨论。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在讨论“图书借阅公约’’的过程中,每人都 有机会、
能够主动发表意见。本次交际前,教师要设想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
几种情 况:l.有的学生不主动说话,不发表意见;2.打断别人说话,急于表现
自己;3.和同学争抢着发表 意见。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学会
轮流发言,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人人都要说。
教材从内容对本次口语交际作出了提示,也提出了交际要求:“主动发表意
见”“一个 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 “讨论的时候,注意听别人的意见”。这三
点要求,都是在引导学生要积极参 与讨论,有序发表自己的想法。此外,还可以
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认真听,等他人说完以后再表达自己的 想法。
………………… 教学目标 …………………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 教学建议 …………………
一、初次讨论,梳理借阅问题
在借阅图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问 题,因此联系学生真实的经历体
验,是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 ,开始
时可以通过图文展示的方式,回顾班级图书角的创建,图书的捐献,激发学生爱
护班级公 共物品的意识。
(一)图片对比,引出讨论话题
建议通过图片对比方式, 将图书角刚刚建立时整齐有序的一面和图书角现在
的状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你在图中看 到了什么? 2.班级图书角
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二)同桌交流,为全员讨论作铺垫
为了人人都能发表建议,有话可说,教师可以降低说话难 度,引导学生谈谈
班级图书是怎么借阅的,出现了哪些问题;还可以说说自己在借书的时候会担心
什么,如图书频繁破损;图书上出现涂改痕迹;图书丢失等。建议教师在引导学
生发表意见时用上“认 为”“觉得”等阐述观点的提示语,表示对听者的尊重。
组织同伴间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图书借 阅的问题,为积极参与讨论做铺
垫。
(三)人人交流,梳理借阅问题
建议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表和同桌交流之后梳理出的问题,在交流时有意识
地对积极发表意见的学生进行 肯定,对不主动发言的给予鼓励,提醒学生注意争
着发言和打断别人说话的行为,关注学生讨论时的交际 礼仪。
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梳理归纳,初步整理问题。激发学生管理图书角的热情,
为交际做好情感准备。
二、讨论常见问题,指导交际方法
(一)谈话交流,聚焦常见问题
根据老师梳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哪些问题在图书角管理中比较严
重,在个别交 流反馈中整理出班级图书借阅中需要解决的常见问题:
1.图书摆放凌乱;
2.图书损坏;


3.图书出现涂改痕迹;
4.图书丢失;
5.图书借阅没有固定时间;
6.图书管理员工作繁重;
……
(二)全班讨论,学习有序发表意见
建议选择常见问题中的一项,进行班级“献计献策”讨论 大会。如,针对“图
书摆放凌乱”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制作“借阅管理积分榜”,将班级分成四大组来献计献策。每组轮流提策略,同组内同学发言不争抢,想要发表或补充意见需
要学会等待。在讨论 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说和听的表现进行评价,适机提出“讨论
小锦囊”——“一说二听三等待”。教师进行 适当解释:“一说”指主动说,不需
要等待别人的指令,做到自我主动发言;“二听”指会倾听,听清楚 别人的想法,
有不同看法的可以用举手或者其他礼貌手势表示自己有话想说;“三等待”指能
等 别人说完以后再说。
三、小组讨论公约,学会发表意见
(一)申领任务,激发交际热情
建议每个小组讨论想要解决的“图书借阅问题”,小组代表主 动发表申领意
见。学生从自身需要找寻最想解决的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其交流的欲望,更可以
树 立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
(二)提供表格,记录组员想法
为了促进人人发表自己 的想法,帮助学生学会轮流发言,运用“金点子收集
表”,先引导组长组织好小组讨论,提醒组员主动并 有序发表想法。为了保证别
人在发表意见时人人都能认真听,建议小组先讨论,再整理填写各自的意见。
金点子收集表
我们申领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组员一
组员二
组员三
组员四

(二)班级展不,交流讨论结果




请小组上台展示组内讨论的金点子,引导学生有序发言,再次明确: 等一个
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如,组长可以带头发表意见:我们组申领的问题是“图
书摆放凌 乱”,我想到的办法是挑选班级能干的图书管理员每天进行三次整理;
组员一等组长说完,接着说,我想 到的办法是每个人还书的时候都要有序摆
放……组员依次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汇 报时,这样说有
什么好处?肯定轮流发言的重要性。
(四)组问交流,巩固交际方法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引导其他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汇报评价。
四、欣赏他人公约,激发设计兴趣
(一)图片展示优秀公约样例
学生进行欣赏,从中感受公约设计的合理陛,丰富补充本班讨论的结果。
公约样例:


公约样例内容如下:
1.爱读书,爱护书,不撕不扯不乱画。
2.文明借书有秩序,不推不挤要谦让。
3.按时归还要牢记,图书不出教室去。
4.人人都当管理员,图书本本展笑颜。
(二)动员全班课外进行公约的设计
五、实践作业
1.美化设计班级《图书借阅公约》。
2.班级《图书借阅公约》展示。
(李琳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语文园地五
………………… 教材解析 …………………
语文园地五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 编排了8个词语,分两组呈现,一组与房屋、处所有关,一
组与洞穴有关,引导学生认识其中带有厂字头 、穴宝盖的“厨、窟”等9个生字,
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 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学习内容。第一题编排8个有关“笑”的词语,引导
在读一读、演一演中认识不同情 状的笑,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第二题旨在
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说话时的语气。
“我的发现”编排了6个词语,每个词语都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
词语旁边泡泡提示学生发现 “寻找”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以及根据字义来理解
这类词语的方法。
“日积月累”节选的是《弟子规》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爱阅读”选编了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饶有
趣味。通过 阅读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不一样的道理。
…………………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
识字加油站
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
等9个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第一组词语,把生字读准。指导“厨”要读准翘舌音,
“厕”要读准平舌音,“厦” 不能读成“夏”。
2.“厂”是个象形字,本义指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人可居住的地方。引 导
理解厂字旁的字常与房屋、处所有关。
3.学生借助拼音读第二组词语,提醒学生 “窄”读翘舌音,“窿”读第二声,
在词语“窟窿”中读轻声。
4.认识“穴”字, 学习穴宝盖。指导观察了解:宝盖表示同上面盖着的东
西,一撇一捺表示洞口,让学生感悟“穴”字象形 的特点,穴宝盖的字很多与洞
穴有关。
5.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字义。可以扩词练习,在运用中巩固。
字词句运用
1.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2.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第一题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指名个别 朗读,相机指导正音。然
后引导归纳:这些词语都是写“笑”的,但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笑”。让学生
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同桌互相表演给对方看,互相评价交流,看是否正确演
出了词语的意思 。最后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表示“笑”的


词语。如“苦笑”“笑嘻 嘻”“抿着嘴笑”“皮笑肉不笑”。
第二题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个别朗读。在 学生自读实践的基
础上,教师再作必要的指导。指导朗读时,紧扣对话前面提示语中加点的词语,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朗读。 4
3个句子都来自学过的课文,比 较容易理解,重在根据加点部分读出不同的
语气,并在比较朗读中深入体会。第一个句子“连蹦带跳”是 写小马的动作,表
现了小马十分高兴的心情。第二个句子“难为情”表现了小马因为没有把麦子驮
到磨坊去而很不好意思。朗读小马说的话,语调要稍低点。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小
马说话时断断续续。第 三个句子“和颜悦色”描写的是老师的神情。朗读时要表
现出亲切、诚恳。
教师指导 后,学生再一次练习朗读。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朗读人物说的话,
可根据前面的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
我的发现
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这个板块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一是学生默读词语以及泡泡里的文字。二是
说说学习小 伙伴发现了什么,再以其中的某个词语为例,模仿学习伙伴的话说一
说自己的发现。如“‘明,和‘亮’ 的意思相近,‘明亮’的意思和它们也差不多”。
然后举一反三,启发学生说说结构类似的词语,如“叫 喊、道路、跳跃、寨冷”。
日积月累
能背诵《弟子规》(节选)。
日积月累节选了《弟子规》的其中4句,“弟子”,学生的意思。“规”,行为
准则。
前两行讲的是怎样穿戴和放置衣物。“冠”,帽子。“纽”,纽扣。“切”,密合。
意思是:帽子要戴正 ,纽扣要扣好,袜子要穿好,鞋带要系紧;衣服、帽子、鞋
袜等要放到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意乱放,以免 弄脏弄乱了。
后两行讲的是要注重德学才艺。“唯”,只有。“德学”,品行,学问。“励” ,
勉励。“戚”,悲伤。意思是:如果发现自己在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等方面不
及别人,就 要勉励自己,奋发图强;至于穿着打扮、饮食方面不如别人,则不要
悲伤难过。
先让 学生自由朗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要指导读准“纽、履、
秽、若”等字。然后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再次练习,注意朗读节奏。在学生读顺


句子后,教师可以讲解大致意思,学生有所 了解即可,不要求掌握。最后学生反
复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我爱阅读
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课文讲的是一位老奶奶总是 很伤心,在她看来,晴天和雨天都是坏天气,晴
天小儿子的雨伞不好卖出去,雨天大儿子不能晒果脯。老 爷爷得知老奶奶伤心的
原因后,叫她倒过来思考问题:晴天大儿子能晒果脯,雨天小儿子能卖雨伞,这< br>样,晴天和雨天都是好天气了。这个故事说明事物的“好”和“坏”是相对的。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 题,结果不一样,甚至相反。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读
起来饶有趣味。
故事文 字浅显,利于学生自主阅读。可按以下步骤展开学习:一是自由读故
事,可小声朗读,也可以默读,读顺 、读熟句子,二是读中了解故事内容,三是
思考老爷爷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跟同学说一说。
附:
《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评五听力答案
焦急、深浅、审视、同意、座位、愿望、丢失、教诲

胡充华-德育论文网


眼部护理类排行榜-春节文艺晚会


卡通海豚图片-门业大全


高校老师-中考作文素材


西汉历代皇帝-我爱我家作文


血缘-隐患排查


暗示效应-好的情感文章


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