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计算公式.

别妄想泡我
756次浏览
2021年01月09日 03: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九九歌节气-如何管理好班级

2021年1月9日发(作者:倪松茂)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三版)计算题汇总
历年考点:定员,劳动成本,人工成本核算,招聘与配置,新知识:劳动定额的计算
一、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1.按产量定额计算 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100%
2.按工时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产品的
【能力要求】:
一、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原)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 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

实际上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 算。适用于:有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公式中:工人劳动效
率=劳动定额×定 额完成率。劳动定额可以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基本形式,两者转化关系为:

所以无 论采用产量定额还是工时定额,两者计算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一般来说,某工种生产产品的品种单一,变化较小而 产
量较大时,宜采用产量定额来计算。可采用下 面的公式:

如果把废品率考虑进来,则计算公式为:

二、劳动定员
【计算题】:
某企业主要生产 A、B、C 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和 2011年的订单如表所示。预计 该企业在 2011 年
的定额完成率为 110%,废品率为 2.5%,员工出勤率为95%。
请计算该企业 2011 年生产人员的定员人数
产品类型
A 类产品
B 类产品
C 类产品
D 类产品
【解答】: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
150
200
350
400
2011 年的订单台
100
200
300
400

A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150×100=15000(工时)
B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200×200=40000(工时)
C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350×300=105000(工时)
D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400×400=160000(工时)
总生产任务量=15000+40000+105000+160000=320000(工时)
2011 年员工年度工日数=365-11-104=250(天人年)
【解答】:


320000=250 ×8 ×1.1 ×0.98 ×(1 -0.025)≈152(人)
(二)按设备定员
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属于按效率定员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适用于机械操作,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工种。
(三)按岗位定员
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适用于连续性生产装置(或设备) 组织生产的企业,以
及一些既不操纵设备又不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
可分为以下两种
1.设备岗位定员。适用于设备开动时间内,必须由单人或多岗位多人共同看管的场合。具体定员时要考虑:
(1)看管(操纵)的岗位量
(2)岗位的负荷。(不足 4 小时的;三高作业连续不得超过 2 小时)
(3)每一岗位危险和安全程度,需走动的距离,可否交叉作业,设备仪器的复杂程度,需要听力、 视力、触觉、感觉及精
神集中度
(4)生产班次、倒班及替班的方法。 对于多人一机共同进行操作的岗位,其定员人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2.工作岗位定员。 < br>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而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如:检修工、警卫员、收发员等。这种定员方 法和单人操纵的
设备岗位定员的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 工作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定员人
数。
(四)按比例定员
某一类人员总是和另一类 人员存在着一定的数量依存关系,企业定员时应根据国家或主管部门确定的比例进行计算
某类人员的定员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的总数×定员标准 主要适用于:企业食堂、托幼工作人员、 卫生保健人员等服
务人员的定员。对于企业中某些非直接生产人员、辅助生产工人、工会、妇联、团委等 脱产人员也可以比照此种方法。
(五)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总结:
一、成本效益评估(调整)
1.成本效用评估是对招聘成本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评估。包括: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录用成本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2.招聘收益成本比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招聘收益-成本越高,说明招聘工作越有效。
二、人员录用数量评估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 100%时,则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则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三、匈牙利分析法
在解决员工任务指派问题是企业普遍采用——匈牙利法 应用条件:
1.员工数目与任务数目相等;


2.求解的是最小化问题,如工作时间最小化,费用最小化等。
(注:教材中的例题) 计算步骤:
1.根据所给表格建立矩阵;
2.对矩阵进行行约减(每一行减去本行最小数)和列约减(没有 0 的列减去本列最小数);
3.画“盖 0”线(从含 0 最多的行或列开始);
4.数据转换(“盖 0”线的数目小于矩阵维数,将未被“盖 0”线覆盖的数减去最小数,“盖 0”线交叉 点加上最小数);
5.求最优解。
计算题
某车间产品装配组有甲、乙、丙、丁四位员工,现有A、B 、C、D四项任务,在现有生产技术及组织条件下,每位员工完成
每项工作所需要的工时如表1所示,请 运用匈牙利法求出员工与任务的最佳分派方案,以保证完成任务的总时间最短,并求
出完成任务需要的总 工时。
表1 每位员工完成四项工作任务的的工时统计表 单位:工时
工作任务员工
A
B
C
D
计算题提示 [2007年5月]
匈牙利法
1 构成矩阵
2 使每行每列至少包含一个零 (用每行每列数分别减该行或该列最小数)
3 画盖零的直线数等于维数
a 首先从零最多的行或列画盖零的直线
b 直线数<维数,将进行数据转换
(找未被直线盖的最小数;所有未被直线盖的数-最小数;两直线相交点+最小数)
c 直线数>=维数,完成第三步
4 求最优解
a 找只有一个零的行或列,将其打√
b 将其对应的行或列的其它零打×
c 将最后打√的零对应的数(表格中)相加,即为最少工作时间
最后 =5+8+9+12=34
【能力要求】:(计算题出题点)
四、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基本指标包括:
1.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 数
2.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 作时数
3.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 入)
4.企业增加值(纯收入)
5.企业利润总额
6.企业成本(费用)总额
7.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五、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
在岗员工年平均人数
=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 平均人数
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获 得的全部收入
以货币表现的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
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 业盈余
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在一定时期内所支出的全部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
保险费用+福利 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甲工人
13
16
5
21
乙工人
8
21
6
19
丙工人
12
9
7
13
丁工人
21
15
7
12


每获得一个单位的销售收入需要投入的人工成本
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1.销售收入(营业 收入)与人工费用 比率
=人工费用员工总数
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总数
=薪酬水平
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2.劳动分配率
二、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
确定人工费支出的极限的方法:
(一)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劳动分配率:是指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附加价值的比率。
附加值:由企业本身所创造的价值,是可以用来进行分配的收入。可以用扣除法和相加法计算。
应用劳动分配率基准法的步骤:
1.计算目标销售额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费用人工费用率
=目标人工费用 (目标净产值率×目标劳动分配率)
2.在计算上年度和确定本年度目标劳动分配率的基础上,根据本年度的目标销售额计算出本年目 标人工费用,并计算出薪
酬总额的增长幅度
(二)销售净额基准法
根据前几年实际 人工费用率、上年平均人数、平均薪酬和本年目标薪酬增长率,求出本年的目标销售额,并以此作为本年应
实现的最低销售净额。
其公式为: 目标人工成本=本年计划平均人数×上年平均薪酬×(1+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成本÷人工费用率
利用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销货额)还可计算销售人员每人的目标销售额。
步骤:先确定推销员的人工费用率,再根据推销员的月薪或年薪及推销员人工费用率计算推销员 的年度销售目标。
计算公式:销售人员年度销售目标=推销人工费用推销员的人工费用率
还有一种根据毛利率及人工费用率,计算推销员目标销售毛利额及推销人员毛利与工资的大致比例。
其公式是: 推销人员人工费用率=推销人员人工费用总额毛利额
目标销售毛利=某推销员工资推销员人工费用率
(三)损益分歧点基准法
指在单位产品价格 一定的条件下与产品制造和销售及管理费用相等的销货额,或者说达到这一销货额的产品销售数量。还可
以简要概括为公司利润为零时的销货额或销售量。
损益分歧点,可用公式表示为:
销售收人=制造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
【能力要求】:
一、各类标准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新)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制度工作日=365 天-104 天-11 天=250 天
季制度工作日=250 天÷4 季=62.5 天季
月制度工作日=250 天÷12 月=20.83 天
年制度工作工时=250×8=2000(工时人·年)
季制度工作工时=62.5×8=500(工时人·季)
月制度工作工时=2000÷12=166.67(工时人·月)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月计薪天数=(365-104)÷12=21.75(天月)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 小时)
企业获得增加值(纯收入)中用于员工薪酬分配的份额
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搞笑铃音-深圳海洋世界官网


康顿庄园-最新的歌曲


狐假虎威造句-新年小报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懈怠的意思


电脑无线网络连接不上-井底之蛙的故事


血面纱-葡萄沟课件


曲高和寡的意思-汽车票退票规定


粤语学习-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