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圣骑士pk加点-工厂员工管理制度
中考试题
第一部分 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百色中考命题规律
2020年百色
中考命题预
测
题型 题号
分值
纵观百
色近五年中
内容理解
考,论述类
文本阅读是
重要考查内
词语指代、
中心论点、
《网络语
2019
言改变
了什么》
论证方法、
结构方式
容。题型为
选择题,分
值为6分
。
考查内容为
课外论述类
文本,考查
知识点主要
涉及论点、
内容辨析
论据、论证
方法、内容
理解等方
面。预测
2020年考查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
—
《低调显
2016
境界》
论点概述 选择题
7 2
1
2
3
—
—
2
2
2
—
—
—
—
—
—
形式没有明
显变化。备
考时,要掌
握论述类文
本阅读的答
题技巧,针
对论述类文
本阅读的常
考知识点
进
行强化训
练。
近五年百色中考考情分析
考点聚焦
主要考
查阅读简单
的议论文,
把握议论文
的相关知
识。能筛选
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分
析论点、论
据和论证结
构;了解常
见的论证
方
法(如比喻论
证、对比论
证、道理论
证和事实论
证)以及它们的作用。
2018
2017
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中考试题
论据的使用
论证方式、
关联词、
选择题
8 2
选择题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2015 —
9 2
— — —
,
—
百色中考备考攻略
知识梳理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
议论文的概念
主张的文体。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主要目的是以
理服人。
议论文
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应该是一
句表示判断的陈述性质
的完整的话。其他:(1)论题:即
论点
作者所议论的问题。(2)中心论点:文章的主要见
解,是
全文的统帅和灵魂。(3)分论点: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论证
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是为证
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据
两
大类。在议论文中,论点是“统帅”,论据是为论点
服务的,论据和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主
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
证等。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一般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
事实论据
例,历史事实以及统计数字。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
事实论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包括名人名言、农谚俗语和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道理论据
作用:具有权威性和
科学性,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更具说服力。如:《敬业与乐业》中多次列举孔子的名
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列举《大学》中的名言。
论证方法
论证
论据类型
中考试题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可
以增
强文章的说服力。如:《谈创造性思维》中作者举了
举例论证
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
兰·布歇内尔发明游戏机
的例子,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
备的条件。 <
br>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
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
来证明论
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作用:它是经
道理论证
验的总结,
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如:《敬业与乐业》中多次列举了孔子的名言来证明论
点。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论
证了要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
值,即
“乐业”。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把抽象的
道理讲得具
体、生动、形象。如:《敬业与乐业》中“没
比喻论证
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简直是‘掠夺
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将懒人比作蛀米虫和盗贼,
形象地强调了“有业”是
做人之本。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
点。作用:运用这种方式使正
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
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谈创造性思维》中作者
对比论证 <
br>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
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
正面说“不
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
反对比,使说理全面、透彻,
增强了说服力。
续表
论证
方式
立论是就一定的
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
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立论,首先要做到
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主
张。观点要鲜明,
立论
论据要充分,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其次,
要言之有序,言之
有理,合乎逻辑。如: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从解释“四
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
思入手,指
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批评“王阳明的思想还
中考试题
在继
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最
后提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
新的认识和思
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
国文化的一部分”。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
斥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
从而确立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如:《中
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从两个方面批
驳对方论点。一方面,揭露“一部分人”,
即国民党
当局,“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
的”和“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
力’”以及“现在是在发
展着‘自欺
力’”。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并
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最后从立场
观
点中作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
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
驳
论
下。”
驳论的方法:(1)驳论点:可用事实直接驳斥
对方的论点;或假定对方
论点是真的,再以
此为论据,推出一个错误结论,从而驳倒对
方的论点;或证明与对方论点相矛
盾的论点
是真的,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2)驳论据:通过驳斥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
的论点,即揭穿对方论据的虚假。
(
3)驳论证:通过驳斥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
论点,即指出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错误,指出
对方的
论据不能推出论点。
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准确、严密。分析
议论文
的语言 <
br>其语言特点,要注意语言的概括、简洁,用
词的准确、严密,运用修辞的生动、形象
等。
议论文
的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引论——本论——
结论
。在思路上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
中考试题
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
式”;二是并列展
开的论述结构,叫“横
式”。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类型:(1)并列式:文章的
层次、
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
的。(2)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
物(或一正
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
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
丑,这种所构成的
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就
是“对照式”。如《谈创造性思维》。(3)层
进式:就是“层层深入
”式,它采用层层推
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
而由小到大,由浅到深,把道理
说深说透。
(4)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例(2019年百色1~3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
黄集伟
①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这是一项业余爱好。我认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
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
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②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如网络所说的“段子化”了,段子本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
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
者一小段。历经10年的网络演变,段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是无段
子无饭局,无
段子无聚会,无段子无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③再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近十年的网络语言最为活跃,
这里仅列出三种修辞方式的变化,即压缩、反转和迭
代。
④压缩,很多貌似无法压缩的词语或
句子,被网友活生生地压缩了,像“高大上”“不明觉厉”等词。按照
语文修辞学,这些词是不能这样压
缩的,但是网友就这么压缩了,而且传播范围很广。
⑤反转,本来是一种修辞格,在网络时代,反转修
辞格的大量涌现有目共睹,如“撩”字,大家都非常熟悉,
“撩”的基本意思是“撩逗”,词性偏向于贬
义,有“轻薄”的意思,但它被网络化以后,已经从贬义词转为中性
词。
⑥迭代,本身是网络
术语,一般用这个术语描述网络语言的变化,汉语就是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如
我的一位朋友在微
信里说:“难道‘众筹’真的不是‘要饭’的别称吗?”这句话虽然很刻薄,但也有一定道理。
从语文角
度看,有时候所谓的迭代变来的词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⑦网络语言还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化,例如表情
包社交,它最早是来源于QQ的表情包,伴随着社交媒体的
膨胀而飞速发展。表情包语言是一种图片语言
,一种基于“直观+吸睛”合成的信息符号,近年成了网络交流的
常用符号。
中考试题
⑧牛津辞典曾经选出的年度热词就是一个表情包——一张喜极而泣的
脸。这张笑哭了的脸是当年全球使用率
最高的表情包,这种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跨越了不同的语言局限
,成为现代人最高频使用的单个有意义元素,
在便利性与信息量上同时占优。
⑨表情包的流行
,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在泛社交年代,便捷交流是生活中的首选;二是丰富,表情包的
使用,其实是
既通用又个性,既清晰又含糊,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解读成苦笑、笑哭,也
可以解
读成无奈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❶根据选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网络词的一项是(C)(2分)
A.段子化
B.高大上 C.中性词 D.表情包
❷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第①段画线句子中,“这”指代“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
B.本文的中心
论点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
化”。
C.第⑥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①)——分(②③④⑤⑥⑦⑧)——总(⑨)。
词语含义
►方法指导
作答此类题,必须紧扣语境(加点词语的上下文)。具体方法如下:
1.理解重要词句含义:
(1)找到加点的词语,分析加点词语的本义。
(2)然后揣摩该词所在的语境,联系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分析其语境义。
(3)最后将本义和语境义相结合,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看词语的指代义:
(
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这些<
br>都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2)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指代词所指代内容在上下文中
没有固定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
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后。(指出代词的指代
内容类试题,一般来说,“这”“这个”“这些”是近指;
“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
类”是不定指;等等)
(3)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①找关键词。②找关键句(即找中心句)。③无关
键词句时,先要总览有关指代内
容,理清其内部关系,用自己简洁、准确的语言来概括。找出指代内容后
,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
否通顺合理。
中考试题
中心论点
►方法指导
1.概括中心论点
(1)明确中心论点的特点,根据特点提
取或概括论点。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一个简明的表
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
(2)位置“四看”法。
一看题目,有的议论文的题目直接揭示论点。
二看开头,开篇点题。
三看结尾,篇末揭示中心。可留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应该”“必须
”“由此可见”“因此”“总之”
等。
四看直接表述句,文章中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
【注】上述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解题时会更加快速和准确。
2.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
一般情况下,中心论点的提出主要有两种方式:
(1)在标题或开篇处直接提出论点。
(2)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引用资料、名言警句等提出论点。
3.概括分论点
(1)位置分析法:
一看开头,即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如《谈骨气》中的第一句话“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中心
论点。
二看结尾,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可留意一些标
志性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
底”等。
三看直接表述句,文章中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
(2)词语提示法:从提示性词语
(“可见”“总之”“所以”“归根结底”以及衔接、过渡性的词语和行文中反
复使用的词语等)中找出
分论点。
(3)归纳提炼法:概括段落内容,从中提取观点。
(4)反推法:通过分析该段
中的论据推出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
“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即是论点。
论证方法
►方法指导
【答题步骤】判断论证方法→分析构成→结合具体内容阐述表达效果。具体如下:
1.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设问是针对全文还是某一段或几段,是问一种还是多种论证方法,题干设问有没
有具
体到某个论证方法。每一种设问情况,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2.判断使用了哪种论证方
法。首先了解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找语言标志或特征标志词
中考试
题
来辨别。
(1)举例论证:常有“例如”“譬如”等字眼提示,并且所讲内容均为有代表性的事实。
(
2)道理论证:一般有“某某说”“俗话说”等提示语,内容多为含哲理的古诗、名言警句或纯粹地讲道理
等。
(3)对比论证:需要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
(4)比喻论证:需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结合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❸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会越来
越丰富,需对其进行规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2分)
A.网络语言在作文、书面交流等方面应多运用。
B.将网络语言融入汉语,丰富汉语词汇。
C.有的网络语言只能在一定的语境范围内使用。
D.某些网络语言的自由性和主观性较强,应适当引导,使其走向规范。
感受探究
►方法指导
1.谈看法类
谈看法类题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所给选文,然后充分调动已
有知识和经验并把它们迁移到文段中来。往往不是
结合文章内容谈,就是结合实际回答,在作答时审题要
准确。
2.谈认识、理解类
既要围绕阅读材料,又要结合实际生活,谈自己个性化的感悟,
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答案
组织上要注意采用总——分结构。 感受就从自己在了解了作
者的观点后心理的变化来谈;启示则从这个观点带给
自己以后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来谈。
分析论据
►方法指导
1.分析论据(选材)的特点
一要明确议论文常见的论据分
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详见“知识梳理”中的“论据类型”。另外,使用多
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一
般情况下会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加充分。
二要结合不同类型论据的特点进行分析。事实论据一般
可根据其长短判断其是详细的还是简略的;根据材料
的国别、古今判断其是否典型丰富。
2.分析论据
第一步:分析。分析所给材料是人物事迹还是名言、传说;判断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第
二步:对比。阅读原文,找到文中不同段落的分论点,总结所给材料的基本内容,将所给材料与各个段落
的分论点进行对比,初步确定所给材料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
第三步:验证。将所给材料代入确定的段落,验证与该段观点是否相符。
【答题格式】材料作为论据应放在文中第×段,材料内容论证了……观点,与第×段的观点相符。
中考试题
3.补写论据
第一步:明确中心论点,选取与论点相关的
素材,如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等。补写的论据所表明的观点一定
要与论点一致。
第二步:审清题干要求,确定补写内容。
(1)事实论据:补写内容要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
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进行补写。注意人物
要准确、典型,具体描写事件的起因或行为方
式,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同时,所选事例必须符合论点。
(2)道理论据:补写内容要选择能论证
论点的名家之言、俗语等。所写的名言、格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
引用原文时要认真核对,不能断章
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第三步:整合语言,补写作答。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讲述一件事或一
个道理来论证文章的论点。思路要清
晰,语言要通顺流畅。
【注意】①论据要与论点一致。②
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③表述力求简洁流畅,补写的论据形式及
繁简要与原有论据相似。
标题作用
►方法指导
1.题目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3.概括文章论述的内容。
4.启发读者思考。
►教材联通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何作用?
文章题目以疑问
句的形式出现,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论述的内容:我们有并不失
掉自信力的中
国人在。
论证思路
►方法指导
1.梳理论证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域。一般题干会直接点明答题范围。
第二步:通读某段(或全文)内容,明确答题范围中提及的论点。
第三步:提炼提示论证方法、揭示主旨的关键词,对某段(或全文)划分层次。
第四步:针对
所划层次,分析论点论据等具体内容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进行论
证,或举……的例子,或引用……的内容,或将……与……进行对比,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道理)。
第
五步:在把握文章段落(或语段)层次的基础上,整合语言,分析概括论证思路。表述时加上表达关系的词
语,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将文章内容用关系词连缀即可。
【答题格式】(1)
某段:先提出观点(本段论题)……,接着(然后)分析(论证)……,最后(再次)强调(点明)……
中考试题
(2)某几段:第×段+概述段落内容(可从论证方法入手)。第×
段+具体内容……(注:按段落顺序,用关系词
连接本段论证的内容)。
(3)全文:①论点
在结尾:首先列举(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然后得出……结论(然
后证明
了……观点然后揭示……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②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论
点(观点),通过写……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论点,引出……的论题,接着用…
…事
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2.顺序调换
(
1)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此外还有总分式(
总分
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等。
(2)理清结构,再逐段概括要点,对段意进行同类合
并的基础上,仔细体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段落之间
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
①照应关系。需调换的段落前或后,往往有一句话或一段内容与之对应,形成照应关系。
②递进关系。段落之间步步深入,逐层阐述,调换后容易造成逻辑混乱。
③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3)理清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这样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及思路。
【答题格式】先表明态度(能或不能)→再结合文章简述能或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
品析语言
►方法指导
对语句的赏析,主要是对语句表达效果、议论文语言特点的考查。
1.语句表达效果赏析
语句表达效果赏析题一般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及作用等方面设置,
所以在备考时要注意掌握常见修辞手
法、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题格式】先判断句子特点(修
辞手法、写法、论证方法等)+(修辞手法、写法、论证方法等)作用(突出、
具体有力等)+表达内容
(观点)。
2.议论文语言特点
【设问形式】选文第×段中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一般有
:严密、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考查最多的是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分析词
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时
可从以上特点进行考虑。
【答题格式】判断(能或不能删去)+词语所起的作用+删去后语言的意思+
总结(即删去后的效果,表达不严
密,论证缺少说服力)。
段落作用
►方法指导
中考试题
段落 结构方面 内容方面
①开头通过写……
事例,提
出……的中心论点(或引
出……论题)。②开头引用名
言,引出……的论点。
③开头
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奇闻趣
事),提出……的中心论点,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
要结合具体段落内容分析,看
其与前后文的关系,及其与文
开头段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中间段
承上启下
章中心论点的关系,据此总结
出中间段存在的必要性即为作
用。
①深化中心
论点。②发出……
的号召,希望人们……。③补
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
密。④提出
问题,引人深思,
启发人们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
题。
结尾段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
,随堂演练
一、(2019年百色适应性试卷1~3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可以养颜
鲁先圣
①读书与养颜美容,表面看来没什么直接关系。如果说吃羊腰子狗腰子可补肾,多数人
都相信;但如果说读
书可养颜美容,多数人都不相信,只有读书人才相信。
②读书胜过高级化
妆品。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把化妆分为三个等级: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
二流的化妆是精
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所谓生命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
考,对生
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③曾国藩官做得很大,但是他最看重的
不是官位,而是学问。有一年他听说一个侄子纪瑞在全县科举考试中
取得第一名,特别写信祝贺。他说:
“我并不希望我家世代富贵,但是希望代代出秀才。所谓秀才,就是读书的
种子,世家的招牌,礼仪的旗
帜。”
④读书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书可以医愚,可以益智,可以养生。看一个人,不须看他做什么,
只要看他读
什么书就可以了。一个深入读书的人,必定心智高度集中,将人间里的一切杂事、琐事、烦心
事,渐渐拋到身
外,久而久之,在心中渐渐养成一股充实、丰沛的浩然之气。
中考试题
⑤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个子矮,鼻子扁,眼睛细,脸上有
麻子,但他知识丰富,具有炽热的爱国
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音乐造诣,在与人交谈和演奏
时,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英姿和挥洒自如的
俊逸。
⑥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就算是再好
的一块玉,也许会有人把它当石头一样的扔了。王安石的《伤仲永》
一文,描述了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
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仲永的悲剧,说明了天资固然重
要,但没有后天读书学习,再
好的天赋也不能得以发挥。
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仲永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了一
个无用的人。即使你的天资不及仲
永,但只要付出汗水,最终也会胜过天赋;即使你是块“石头”,但经
过精心的雕琢,也会像金子一样发光。
⑧古来就有“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腹有诗书
气自华”“惟有书色,艳比西子”等说法。
生命肌体成长会催发脸上皱纹,但读书渐入佳境会变得睿智、
豁达、优雅而美丽。尤其是在物质心态喧嚣时代,
静下心来,与书为邻,以书为友,走入书的灵魂,从中
获取知识,开阔眼界,蕴蓄精神,养颜明智。
(摘编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第②~⑦段构成的论证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递进关系 B.总分关系
C.并列关系 D.分总关系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考点2、3】
A.选文的中心论点即文章的标题——读书可以养颜。
B.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从正面论证了后天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第⑦段画线句中的“即使……但……也……”是一组表假设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D.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分—总”,八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下列事例论述作者的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考点5】
A.鲁国闵子骞初
来拜孔子为师时,脸色干枯,过一段竟变得红润起来,孔子问其原因,他说:“读书之
前,我一心想做达
官贵人,寝食不安,脸色枯槁。”
B.汉代董仲舒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读书学习,三年
时间竟然没有走进花园观赏一眼,最终
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C.鲁迅在学堂读书时,每当
夜读遇冷,便摘下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冒汗。用这种办法驱寒,苦
于读书,成为我国著名的文
学家。
D.“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近二千项。这与他勤奋读书分不开,常通宵达旦读书,困了
就以书当
枕,在实验室稍躺歇息。
二、(2019年贺州7~9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保持心灵的澄澈
中考试题
韩青
①我们所在的世界,就是一个俗世,要在俗世中做一
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那些俗人觉得他
们的阴谋诡计会遇到阻拦,所以他们常常会对那些
阻拦他们的人进行讽刺、打击、诽谤、诬陷乃至伤害。
②而事实上,那些好人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原
则、底线。《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人。孙权曾经重
用中书郎吕壹,吕壹因此渐渐作威作福起来
,经常援引法律条文进行狡诈的诋毁。太子孙登多次规劝,孙权都不
接受,群臣不敢再发表意见。一次,
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毁谤朝政,孙权很愤怒,于是逮捕了刁嘉。当时被
牵连的人都畏惧吕壹,都说听
到过刁嘉的诽谤之词。只有侍中是仪一人说没有听到,于是被连日穷追诘问,诏书
也越发严厉,群臣都为
他捏一把汗,但是仪还是据实回答,供词不改,孙权于是放了他,刁嘉也被免罪。是仪这
样的人,就像一
潭清水,澄澈见底,是即是,非即非,一目了然,所以他没有、也不会藏污纳垢。
③然而,生活中,一
些人看上去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像个正人君子,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都是他们装出
来的。纪晓岚在《
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私塾先生,住在相邻的村里,都自诩满腹道德学
问。一天,
他们相约一起讲解理学,前来听讲的学生达几十人。就在大家听得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张纸片被风
吹落
到台阶下。学生捡起一看,原来是两位先生密谋夺取村中一位寡妇的田产的往来信件。纪晓岚说,这是鬼神
从中做了手脚,使事情露出了真相。而我一直认为这是天意。不是有句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吗?就是这个意
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要想保持心灵的澄澈,就必须动真格的,不能在那里装模作样。
④可见,外在的假装并不能让你拥有心灵的澄澈。在这个世界上,让心灵变得澄澈的最好方法就是清理掉心里的杂质。《四十二章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像人锻炼,去除渣滓而成器皿,器皿就会精好。学道之人,去
除心
地的垢染,所行就会清净了。”我们做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像作家六六那样,“每一天都能把自己
放在台面上
展览”。如果一个人总是藏藏掖掖,心机重重,那么他能过得快乐、洒脱吗?
⑤当
然,一些像欲望、杂念之类的杂质对人的腐蚀性是很厉害的,面对它们,你得有超强的抵抗力,否则你
就
会变成它们的俘虏。
⑥世人都在追求成功,殊不知,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保持心灵的澄澈。台湾女作家张
曼娟说,只有这样,我们
才不会失去本性,要知道,本性在,你追求中的那个理想的自我就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C)(2分)【考点2】
A.俗世中做一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B.要想保持心灵的澄澈,就必须动真格的。
C.做人要保持心灵的澄澈。
D.让心灵变得澄澈的最好方法就是清理掉心里的杂质。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D)(2分)【考点5】
A.南宋文天祥,无视威逼利诱,誓死不降元军。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中考试题
D.晋代车胤,无油点灯,囊萤苦读,终成大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2分)【考点3】
A.第②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主要是为了论证俗世中做一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B.“每一天都能把自己放在台面上展览”的前提是保持了心灵的澄澈。
C.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只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
D.本文结构是“总—分—总”式。
请完成“知识过关小考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