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丢番图和齐天大圣》
修车技术-床头捉刀人
小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丢番图和齐天大圣》
2019年7月19日星期五话说唐三
藏四人从西天取经回
来后,孙悟空就过着山大王的日子。有一天,悟空觉得非常
无聊就出去玩,
路过一个墓园,忽然听有个人在叫他,就连
忙回头,他看见一个长着翅膀的老人便问:“您是谁?为什么
叫我?”老人回答道:“我是希腊数学家丢番图,我是上帝的
信使,大圣可知我有多少岁吗?你
要能答出来,我就带你去
见上帝!”孙悟空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便说:“好啊,好啊,
俺老孙出
世五百多年了还从没见过上帝呢!好吧,出题吧!”
话音刚落,他们一下来到了丢番图的墓碑前,上面写
道:他
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十二分之一,唇上长起
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
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
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父亲全部
年龄的
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活了四年,也与世长
辞了。
同学们,这是一道刻在墓碑上的难题,许多年来吸引了不少
数学爱好者,你们也来算一算吧!
答案:
方法一: 丢番图寿84岁。由题意,他的岁数应是6、12、7、
2的公倍
数,而这些数的最小公倍数是84,因为人的年龄目
前没有达到168岁的,所以他的岁数是84岁。
方法二:设丢番图寿X岁。列方程:
第1页共5页
X6+X7+X12+5+X2+4=X 解得:X=84
方法三:(5+4)(1-16-17-112-12)=84
巧解分数加法
一道计算题:12+14+18+116+132+164+1128,你会怎么
来做呢? <
br>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
言。我在教学中,注
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
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br>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
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
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
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
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答案:
一般解法:先
将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通分,然后根据同分母分
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12+14+18+
116+132+164+1128=64128+32128+16128+8
第2页共5页
128+4128+2128+1128=127128。可这种算法太麻烦了,有
没
有其它简便点的方法呢?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
的、有计
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
蚓、毛
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
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
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
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
得清才
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
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
特征重
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
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
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
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
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
告诉他“这叫电
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
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
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
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
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
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
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
第3页共5页
会应用。我
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
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
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
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
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
描述观察对象。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
一般在几年内
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句酌,琅琅上口,成
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
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
br>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
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
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议论
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真正动起笔来
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是无“米”下
“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
很难写出
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
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
第4页共5页
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
“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
足够的“米”。巧妙的解法:在算式的后面加上1 128,则1
128+1 128=164,164+164=132,132+132=116,
116+
116=18,18+18=14,14+14=12,12+12=1,即最
终的结果为1,所以原式
等于1减1128的差,即127128。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