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峡之秋 北师大版

余年寄山水
509次浏览
2021年01月09日 12: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拔旗-亲爱的歌词

2021年1月9日发(作者:溥心畲)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学目标
1、积累词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图片,课堂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自探
1、 情景引入 播放一些三峡的风景图片,让大家猜这是哪里,看了这
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这个地方。(风
景优美、壮观、美丽等)
2、 刚才我们看到的图片是长江三峡的景观,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
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三峡,共同
第1页共5页


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三峡之秋。
根据课文标题,你能想到什么呢?
预设:
1、 三峡是什么样的呢?
2、 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不写三峡其他的季节?
3、 课文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的三峡的秋天?
4、 三峡之秋有什么魅力?
二、解疑合探
1、 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提出自己初读课文后不懂的问题。
4、 师生共同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如:
① 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早晨、中午、
下午、
夜晚;时间顺序)
三、 质疑再探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1、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写橘柚树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看三峡的秋色,就要看“大江两 岸的橘柚树”。它们的叶子绿得发黑,累
累果实变黄并显露出来散发出清香的时候,三峡秋天的气息最浓 郁——“成
熟”了。 3三峡从中午到下午的景色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明暗、动静的变化,体会长江的千变万化)
第2页共5页


四、 拓展运用
1、填空
( )的峭壁 ( )的果实 ( )的黄昏 ( )的小溪
( )的气息( )的光辉 ( )的露水 ( )的秋天
2、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的 秋天,从早晨、中午、下午到夜晚的
美丽景色,歌颂了三峡的色彩明丽、气象万千,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 热爱
之情。
五、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 明丽
时间顺序 中午 → 热烈 比喻
下午 → 平静 拟人
夜晚 → 宁静
课时二
教学目标
1、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2、课文写作顺序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设疑自探
1、文中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
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第3页共5页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 消逝),
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 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
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 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
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 ,峭壁的倒影
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5)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 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
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 特点:宁静。后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
出现, 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
特点:宁静而神秘。
二、解疑合探
1、深入阅读课文,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
用?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5
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三、质疑再探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
流去”,把长江
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不可以删掉,因为点明了
具体时间。
第4页共5页


3、 体会作者对三峡有什么样的感情?
死记硬背是 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
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 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
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
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
语文水平 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作者运用了多
种修辞手法,抓住了景物特点,进行多角 度的 具体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
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师”之概念,大体是 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
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 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
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
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
中也是一种 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 “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
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 教师”,其只是
“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
能 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
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 重于传播知识。四、拓展运用
1、课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 训练工
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
把幼儿在园里的 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
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 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
提高很快。2、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者是《田野之秋》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并能够运用
一定的修辞手法。(100 -200字左右)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第5页共5页

西部志愿者-初中化学试题


新建学校-科技大篷车


lol名字大全-买火柴的小女孩


照例的意思-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滋阳补肾-圣诞愿望


qq连接超时-huaididi


校园网络设计方案-制订规划


畜牧人-读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