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磨课的论文

巡山小妖精
710次浏览
2021年01月09日 12: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苦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1年1月9日发(作者:高继苯)


“磨课”变形记
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 赵 萍
通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 :“好课,是磨出来的。”每次听完后,我总是一头
雾水,磨课?磨什么?平常的上课不算磨课吗?直到 本学期初,校领导通知我上
一节县级示范课,在反复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一堂好课 真
是不容易啊!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磨课”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此次“磨课”,从选 课、备课,制作课件到一遍又一遍的上课,光教学设计
我就写了十几张,为了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我 写了改,改了又写,反复思考,
不断斟酌,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清楚。虽然历经两个月,但它将成 为我教
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记忆,让我彻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
我的任务是:在 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上一堂复式课中“垂直互动”模式与
近几年全县普及的“学案导学”模式相结合的 公开课,并凸显复式教学。接到通
知后,我首先开始选课,考虑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同年 级学生间
地互动合作中展开各自的学习,完成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不同年级间以
合作、 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
层次的认知。而学案导学模式是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
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 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
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 br>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因此,我选择了北
师大版二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单元《秋天到》和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三峡之秋》两课,这两篇课文都以时间为 顺序,主题相同,题材相似,便于在
互动中交流学习,足以达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教学要求。又由于六年级 学生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三峡之秋》结构明晰,抓住了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
正好 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学,体会其景色之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
整合起来,文本之间可以相互 渗透,学生之间又可以互促互进,一开始我认为一
定会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 ,我便信心满满的先在本校开始试讲,并邀请学校领导马
主任来听课。谁知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课 上完之后,马主任只有一句话:
“选课没问题,其他的都有问题。”我顿时摸不着头脑,难道我的设计白 费了?


主任看出了我的心思,马上安慰我说:“没关系,时间还长呢,我们慢慢来,一< br>定能让你讲好这堂课。”接着,主任从教学目标的界定、重难点的突破到教学思
路、教学设计以及 每个环节中的种种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说明了解决的
办法,足足两节课时间,我一下子茅塞顿开 ,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的设计确实
有大问题,这堂课必须得好好磨磨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区领导 和小教室的
毛主任又多次来听课、评课,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同时,为了感受不同学校
学生 的差异,学区领导让我到附近三所学校去试课,请其他学校的老师点评。毛
主任还特意让我到临洮第三小 学尝试上课,期间邀请了我县三名优秀教师宋芸、
丁月、王伟为我亲自指导,短短两星期,我很快发生了 质的变化,无限感激领导
之余,剩下的只有好好反思,不断进取。
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已 经不是注重结果的时候了,光过程就足以让我享
受。我觉得自己在磨课中最大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认识的转变
磨课的过程首先是对教材深刻认识的过程,当各位领导拿起课本说出自己 对
课本的深入理解时,我深切的感受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记得刚开始
设计《秋天到 》这课时,第一课时我是以分析课文为主,将目标定位为:1、认
识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天气、物候等方面了
解秋天的特点。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
读体会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当整堂课结束
后,我根本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没有突破。原因何在?就是教学目标
定位过高,将低年级课文 当做高年级的课文来分析,
课中不仅学生回答不了我提出的问题,而且语文课中朗朗的读书声也不多,
学生们一点都不感兴趣。经过领导们地一番指导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对二年
级学生的学习能 力估计过高,忽略了低年级教学应该以识字、读文为主,编者的
目的也是让学生在学文中识字。意识到这 些不足,我即刻将教学目标改成:1、
认识本课生字,学会写生字“秋、收、忙”。2、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初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改为:1、学会写生字“秋、收、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目标合适了,
学生自然学地轻松 ,我也不用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 教学策略、方法的转变
这一改变主 要体现在导入部分和复式教学中的生生互动环节。刚开始我是以
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进而引出两个年级的课题。可是这种形式对二年级同学的说话训 练有了,对六年
级来说却起不了作用,在王伟老师的指导下我又设计了一个既能激发两个年级学
生的学习兴趣,又兼顾到两个年级的课文的导入方法,即利用课件配乐播放有关
于秋天和三峡的图片,说 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补充说出三峡的资料,这样考察了
六年级的查阅资料能力,也抓住了两个年级的学习 重点。生生互动这一块我以前
是这样设计的: 1、秋天美吗?喜欢几月的秋天?为什么?三峡美吗?喜 欢什么
时候的三峡?为什么?2、有感情的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跟其他同学比一比,看
谁读得 好。后来经过听取大家的意见,发现两个年级的互动过于简单,最后又把
这一块改成这样,二年级:1. 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请六年级评价。2.补充
诗句:秋天到了„„六年级出示了我们提前编好的小 诗《三峡之秋》:1.分小组朗
读。2.你还会像这样写一小节吗?试一试。这种安排,不仅训练了学生 的朗读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二年级的孩子通过拓展知道了秋
天的很 多变化,学会了造句的方法,六年级的还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方法,学会了
写小诗,同时,两个年级的相互 学习,让二年级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期待,
六年级的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当 然活跃了起来。
除了以上两处改变外,在一些细节上,也做了调整。比如识字方法忌讳单一,
课文朗读要变换不同的形式,又要张弛有度,反馈练习要抓住重点等等,都让我
如沐春风,深得其精髓。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上课总是一个“好”字说到底,最多也只是“很好”、 “不
错”“很棒”这些常见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小组评价只是选出最好的几个组,掌
声或小奖品 鼓励,在这次磨课中,我发现这些方法早已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
需要新鲜的评价方式,有几位领导又 告诉了我很多的评价方法。如:给写字好的
同学授予“小小书法家”称号,给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颁 发“智慧之星”,让
爱提问题的同学成为“质疑之星”……各种各样评价学生的手段,只要有效利用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组评价中,不但让学生们组内互评,还让组间评


价, 评价时也要实事求是,语言更要亲切委婉,意见中肯。最后一次试讲,学生
们的评价让我大开眼界,我们 的孩子个个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比我预想的
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
三、 自身技能的转变
从课前准备到课中的实施,再到课后反思,每一步对我来说都受益匪浅。聆
听 着各位领导和优秀教师的教导,我觉得自己忽然明白了许多。不知不觉中,大
家看见了我在课件制作中学 会的技巧,板书中的认真,教态的变化,语言组织的
严密,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教材的深入挖掘,以及 不一般的课堂调控能力,对
学情的充分了解等等。我正在改变,我很荣幸能成为磨课的老师中的一员。
磨课的价值在于老师的飞速成长,它不是没有目标的胡乱成长,而是在一步
一个脚印的踏实学习 中,只不过,磨课的老师的脚步更快些,更勤些。它的成果
应该是执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 合。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
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消失,到最后面 目全非,
甚至在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是,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
一切都 被抛在了脑后,自己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红烧肉的做法大全-演讲比赛


螃蟹死了能不能吃了-中国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上海著名景点-采访提纲格式


与你到永久-煽情话


大话西游名字-初三家长会发言稿


地藏菩萨是男是女-三月三图片


具结悔过-爱护公共卫生


幼儿园角色游戏-图片说说